工业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子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its obstacle factors in industrial cities
  • 作者:余晓玲 ; 宋慷慷 ; 林珍铭
  • 英文作者:Yu Xiaoling;
  •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 ; 层次分析法 ; 熵值法 ; 障碍度 ; 障碍因子 ; 柳州
  • 中文刊名:江苏农业科学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桂林理工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6-21 09:05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11
  •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编号:YB2014620);;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761112)
  • 语种:中文;
  • 页:279-283
  • 页数:5
  • CN:32-1214/S
  • ISSN:1002-1302
  • 分类号:X826
摘要
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通过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及对应的障碍因子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5年期间广西柳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升,但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整体偏低,土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2)从单项指标来看,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这2个指标正在对柳州市土地生态系统产生长久而持续的影响;酸雨频率是柳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潜在的威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素也在威胁着土地生态安全。(3)由于柳州市曾长期以发展工业为优先,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较为严重,土地生态系统相对较为脆弱,不容忽视。
        
引文
[1]张虹波,刘黎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77-85.
    [2]陈星,周成虎.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8-20.
    [3]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784-789.
    [4]李智国,杨子生.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2):5-12.
    [5]曲福田,赵海霞,朱德明.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5(2):57-59.
    [6]周迎雪,李贻学,孙仪阳,等.基于不同评价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增刊2):207-210.
    [7]汪磊,张觉文.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7):246-250.
    [8]李衍,李巧云,关欣.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4(11):50-53.
    [9]严超,张安明,石仁蓉,等.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4):262-268.
    [10]吕一河,傅伯杰.生态学中的尺度及尺度转换方法[J].生态学报,2001,21(12):2096-2105.
    [11]李昊,李世平,银敏华.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9):50-56.
    [12]黎良财,邓利,吴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柳州市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7):102-106.
    [13]李小玲,刘湘源,陈瑛.土地利用协调度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4,30(1):27-31.
    [14]李迎迎,杨朝现,信桂新,等.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1):189-195.
    [15]张英佳,韩会庆,郜红娟,等.遵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5):141-14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