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路径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analysis on the path for ecological governance in areas with concentra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western China
  • 作者:王恒
  • 英文作者:Wang Heng;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 西部民族地区 ; 生态治理
  • 中文刊名:宏观经济管理
  • 英文刊名: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 机构: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 出版日期:2019-07-08
  • 出版单位:宏观经济管理
  • 年:2019
  • 期:0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南国际旅游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3AKS005)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79-84
  • 页数:6
  • CN:11-3199/F
  • ISSN:1004-907X
  • 分类号:F127
摘要
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严峻。近年来,虽然生态治理建设取得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体系中的主导性作用,提升生态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治理的协调合作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社会参与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体系。
        
引文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2]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EB/OL],中国林业网http://www.forestry.gov.cn/main/225/content-846955.html.2015-12-29.
    [3]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EB/OL],中国林业网http://www.forestry.gov.cn/main/138/20181214/161609114737455.html.2018-12-14.
    [4]郝时远等.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28.
    [5]焦思颖.十二届全国人大立法项目18%涉及生态环境保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03-13.
    [6]焦思颖.持续加大生态资源环境领域立法工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03-12.
    [7]兰思仁.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成为“硬杠杠”[N].人民日报,2015-11-16.
    [8]魏后凯.西部大开发“十三五”总体思路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32.
    [9]陈少英.建立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的财税法律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1(1):1-10.
    [10]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293-294.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1.
    [12]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经验”[EB/OL],贵州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guizhou.gov.cn/xwdt/gzyw/201807/t20180708_1399640.html.2018-07-08.
    [13]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292.
    [14]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19.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13/content_5073049.htm.2016-05-13.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13/content_5073049.htm.2016-05-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