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与问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设计的两难选择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laim and Accountability: A Dilemma in the Design of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Damage
  • 作者:张梓太 ; 程飞鸿
  • 英文作者:Zhang Zitai;Cheng Feihong;
  •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索赔 ; 生态环境行政问责 ; 两难选择 ; 进路研究
  • 英文关键词:the claim system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damage;;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damage;;dilemma choice;;approach research
  • 中文刊名:中国应用法学
  • 英文刊名:China Journal of Applied Jurisprudence
  • 机构:复旦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30
  • 出版单位:中国应用法学
  • 年:2019
  • 期:01
  • 语种:中文;
  • 页:60-73
  • 页数:14
  • CN:10-1459/D
  • ISSN:2096-322X
  • 分类号:D922.68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制度和生态环境行政问责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两面,但是政府行政机关在选择索赔时存在两难困境,其中原因可以归结为生态环境行政问责具有基层效应、波及效应和严厉效应等三大特征。在暂时不能解决生态环境行政问责基层效应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依法问责化解波及效应、适度问责缓和严厉效应、完善问责推动积极索赔等措施,以应对波及效应和严厉效应,突破两难困境和健全问责机制
        The claim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both for the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damage, are two sid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dilemmas in the choice of claims by the government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the grass-roots effect, the ripple effect and the severe effect.Meanwhile,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being able to solve the grass-roots effect, how to deal with the ripple effect and the severe effect is the main problem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dilemma and improving th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Specificall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s, resolving the ripple effect by accoun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law, alleviating the severe effect in a moderate way of accountability, and improving accountability system to benefit the claim system.
引文
[1]张梓太、席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机制分析与重构》,载《江淮论坛》2018年第6期。
    [2]徐日丹、闫晶晶:《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网,http://www.spp.gov.cn/spp/zdgz/201803/t20180303_368643.shtml,2019年1月10日访问。
    [3]高敬:《破解“企业污染、政府买单”困局--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解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17/c_1122124266.htm,2019年1月10日访问。
    [4]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27页。
    [5]肖建国:《利益交错中的环境公益诉讼原理》,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6]张宝:《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与监管权的适用关系辨析》,载《法学论坛》2017年第5期。
    [7]蒋洪强等:《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绩效评价考核与问责制度》,载《环境保护科学》2015年第11期。
    [8]丁瑶瑶:《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全面收官》,载《环境经济》2018年第2期。
    [9]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荆楚网,http://news.cnhubei.com/xw/zw/201803/t4091936.shtml,2019年1月10日访问。
    [10]常纪文:《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环境保护的重大体制、制度和机制创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之解读》,载《环境保护》第2015年第4期。
    [11]笔者在此处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在考虑政府选择“积极”还是“消极”索赔时,应当将“消极索赔”中的“无违法事实+消极履职”项予以剔除。这是因为,在此种情形下,政府行政机关没有任何责任,“积极索赔”是最符合其利益的;但是由于其在工作中因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损害事实的发生,因此选择了“消极索赔”的路径,此时其并无决策层面的意图。
    [12]这是因为,环保督察的问题大多都根据基层群众举报发现的。发动基层群众以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督,是环保督查的一大利器。
    [13]李璐瑶:《对完善我国政府环境问责制的探讨》,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7页。
    [14]但家文:《环境执法者如何做到尽职免责》,载《中国环境监察》2016年第8期。
    [15]张思琪:《突发环境事件行政问责制度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