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慕课的引入对高校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探索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和路径改革:发挥学生慕课思政课学习的自主性,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思政课教学队伍建设和能力提高,形成慕课平台教学共同体;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建构优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引文
[1]牛志良.加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25-226.
    [2]高地.Mooc在西方高校德育课程中的应用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21-23.
    [3]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116-117.
    [4]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10-16.
    [5]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65-66.
    [6]叶明.高等院校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7]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深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
    [8]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
    [9]王彦威.慕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107.
    [10]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
    [11]金雁;浅谈多校区形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
    [12]杨碧珍;自我教育: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归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04.
    [13]黎海霖;金鑫;刘仪滔;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分析[J].成功(教育);2012.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