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元素质量迁移——与凌其聪等同行探讨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质量平衡法是研究岩石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关键环节是确定蚀变过程中的不活动元素。凌其聪和刘丛强(2003)《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以铜陵冬瓜山铜矿为例》一文中认为在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矽卡岩形成过程中Zr、Hf、Y、Nb为不活动元素的结论欠妥,证据不足,从而导致提出采用不同不活动元素为标准计算的结果有所差异的错误认识。本文采用龚庆杰等(2006)提出的新改进方法对其岩石分析数据重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矽卡岩形成过程中Zr、Th、P2O5在系统中可视为不活动元素,由此确定的岩石质量迁移率为-0.7326,这与凌其聪和刘丛强(2003)一文中采用Zr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引文
邓海琳,涂光炽,李朝阳,等.1999.地球化学开放系统的质量平衡:1.理论.矿物学报,19(2):121~131.
    龚庆杰,韩东昱,刘宁强,等.2006.蚀变岩元素质量平衡计算中确定不活动元素方法的改进.已投稿
    凌其聪,刘丛强.2003.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以铜陵冬瓜山铜矿为例.矿物学报,23(1):37~44..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