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儒学热点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Overview of Confucian Studies in 2018
  • 作者:刘增光 ; 张南
  • 英文作者:LIU Zeng-guang;ZHANG Nan;School of Philosoph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关键词:儒学 ; 东亚 ; 现代 ; 工夫 ; 生生
  • 英文关键词:Confucianism;;East Asia;;modern;;cultivation;;"Birth and Rebirth"
  • 中文刊名:HSX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03 17:01
  • 出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1;No.239
  • 语种:中文;
  • 页:HSXX201902002
  • 页数:10
  • CN:02
  • ISSN:33-1347/C
  • 分类号:20-29
摘要
2018年的儒学研究可以从八个主题出发加以概述。这八个主题分别是:礼学与经学的实践指向、儒学现代转型及其新形态、儒学与异质文明的对话、东亚视野下的儒学研究、儒家伦理的当代诠释、作为范式的儒家政治哲学、从儒家功夫论到功夫哲学、"生生"与儒学的返本开新。通过这一分疏,我们可以勾勒过去一年儒学研究的动态走向,亦可展现这一年中儒学研究的多元化样态。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Confucian studies in 2018 is to be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eight topics: learning of Rites and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Classical Studies,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its new forms,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other exotic civilizations, Confucianism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ethics, Confucian political philosophy as a paradigm, claim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Cultivation, "Birth and Rebirth" and the rebirth of Confucianism, which could be an indicator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procedure of the Confucianism last year.
引文
[1]陈赟:《论周礼的制度根基与精神基础》,《中州学刊》,2018年第7期。.
    [2]刘丰:《“无体之礼”:先秦礼学思想的发展与转向》,《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曾亦:《孝道的构建与先秦儒家对古礼的改造——以丧礼中的祥、禫同异月问题为例》,《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4]华喆:《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5]陈壁生:《周公的郊祀礼——郑玄的经学构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6]顾涛:《论“六经皆礼”说及其延伸路径》,《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2期。
    [7]李若晖:《汉代丧服决狱对传统礼俗的破坏与“法律儒家化”之重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8]沈岿、彭林、丁鼎:《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9]汤勤福、葛金芳:《中华传统礼制内在价值及其现代转换》,《文史哲》,2018年第3期。
    [10]陈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1期。
    [11]任剑涛:《现代变局与何以为儒》,《深圳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12]景海峰:《走向批判的传统主义——当代儒学发展的形态及趋向》,《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期。
    [13]吴根友:《儒学对未来世界提供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兼与景海峰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4期
    [14]姚新中:《应用儒学的兴起——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孔子研究》,2018年第4期。
    [15]涂可国:《文化儒学:当代儒学新形态》,《孔学堂》,2018年第1期。
    [16]韩星:《社会儒学的新领域——城镇社区儒学》,《江汉论坛》,2018年第9期。
    [17]谢晓东:《论社会儒学的三重向度——兼与杜维明对话》,《文史哲》,2018年第2期。
    [18]赵法生:《乡村儒学与乡土信仰重建》,《孔子研究》,2018年第2期。
    [19]乔清举:《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建构及其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2期。
    [20]杨国荣:《何为儒学?——儒学的内核及其多重向度》,《文史哲》,2018年第5期。
    [21]牟钟鉴:《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22]张荣明:《儒释道三教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
    [23]张勇、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孔子研究》,2018年第3期。
    [24]韩星:《回儒——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上、下),《中国穆斯林》,2018年第1期、第2期。
    [25]金刚:《“回儒”会通伊斯兰教和儒家学说刍议》,《孔子研究》,2018年第2期。
    [26]杜保瑞:《论儒耶对话在真理观上的不可沟通性》,《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7]黄保罗:《儒耶对话在真理观上真的不可沟通吗?——与杜保瑞先生对话》,《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28]刘东:《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
    [29]陈来:《近世东亚儒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30]吴震:《东亚儒学问题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31]董灏智:《“四书化”与“去四书化”:儒学经典在“近世”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32]彭春凌:《章太炎与井上圆了——一种思想关联的发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3]慕唯仁(Viren Murthy):《章太炎与联亚主义的再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34]小林武:《章太炎与明治思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35]卢兴:《“四端”“七情”:东亚儒家情感哲学的内在演进》,《哲学研究》,2018年第6期。
    [36]张品端:《韩国儒学史上的“湖洛论争”——以巍岩与南塘为中心》,《孔子研究》,2018年第1期。
    [37]绪形康:《丸山真男日本儒教论述中政治神学之语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8]魏月萍:《东南亚儒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研究现况》,《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9]黄俊杰:《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史中的三个理论问题》,《山东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40]曾亦:《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
    [41]张舜清:《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研究——以原始儒家为中心》,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42]姚新中:《挑战与回应:儒家传统思想与现代男女平等》,《船山学刊》,2018年第1期。
    [43]肖巍:《男女平等:儒家传统走向现代和世界的主题》,《船山学刊》,2018年1期。
    [44]李晨阳:《儒家阴阳男女平等新议》,《船山学刊》,2018年第1期。
    [45]吴根友:《儒家女性思想的转换与现代意义》,《船山学刊》,2018年第1期。
    [46]陈赟:《从宗法秩序到伦常秩序——早期中国伦理范式的嬗变》,《学海》,2018年第1期。
    [47]安靖如、罗妍:《进步儒学与人伦》,《孔学堂》,2018年第2期。
    [48]张祥龙:《儒家能接受母系家庭吗?——父系制与母系制关系刍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49]吴先伍:《超越义务:儒家责任伦理辨析》,《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3期。
    [50]涂可国:《儒家责过伦理思想管窥》,《齐鲁学刊》,2018年第3期。
    [51]陈清春:《儒家伦理的正义体系》,《齐鲁学刊》,2018年第5期。
    [52]陈少明:《儒家伦理与人性的未来》,《开放时代》,2018年第6期。
    [53]李春颖:《孟子恻隐之心中的情感与德性》,《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3期。
    [54]李祥俊:《儒者之死——曾子临终言行的死亡哲学义蕴探析》,《齐鲁学刊》,2018年第4期。
    [55]刘悦笛:《儒家何以无“绝对恶”与“根本恶”——中西比较伦理的“消极情性”视角》,《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9期。
    [56]彭永捷:《论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质、使命和方法》,《江汉论坛》,2014年第4期。
    [57]李锋:《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58]朱承:《信念与教化:阳明后学的政治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59]贾乾初:《主动的臣民:明代泰州学派平民儒学之政治文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
    [60]秦平:《〈春秋谷梁传〉政治哲学研究:以秩序为中心的思考》,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
    [61]李若晖:《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
    [62]彭永捷:《儒家天道政治哲学发微——兼论儒学的科学性》,《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5期。
    [63]朱承:《儒家政治哲学的人格指向——以君子人格为例》,《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5期。
    [64]任剑涛:《内圣的归内圣,外王的归外王:儒学的现代突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65]刘乐恒:《“内圣转外王”:儒家政治哲学的新视野》,《齐鲁学刊》,2018年第4期。
    [66]姚中秋:《王道之凝定:〈五帝本纪〉的政治哲学解读》,《北大政治学评论》,第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
    [67]任锋:《革命与更化:立国时刻的治体重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68]唐文明:《立宪与共和之争中的国家、国族与国民问题》,《中国文化》,2018年第1期。
    [69]王锐:《历史国情与制度设计——章太炎〈代议然否论〉再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70]贝淡宁:《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能学到什么,为什么重要》,《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71]贝淡宁:《中国政治模式:贤能还是民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72]安靖如、田旭:《儒家领袖与儒家民主》,《文史哲》,2018年第3期。
    [73]孙磊:《民主时代的贤能政治——儒家贤能政治传统的现代意义探寻》,《天府新论》,2018年第4期。
    [74]黄明英:《贤能民主: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的融合》,《天府新论》,2018年第4期。
    [75]刘京希:《尚贤制抑或民主制?——“贤能政治”论争述评》,《文史哲》,2018年第3期。
    [76]张志宏:《政治哲学之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范式意义》,《学术月刊》,2018年第2期。
    [77]白彤东:《经学还是子学——政治儒学复兴应选择何种途径》,《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期。
    [78]丁为祥:《从主体“功夫”到“如在”境界——倪培民中国哲学诠释进路简评》,《哲学分析》,2018年第5期。
    [79]倪培民:《从功夫论到功夫哲学》,《哲学动态》,2018年第7期。
    [80]倪培民:《心性之学与当代儒学的世界化——〈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60周年评议》,《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81]倪培民:《功夫伦理初探》,《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82]张再林:《慎独:真正的“中国工夫”》,《中州学刊》,2018年第7期。
    [83]陈立胜:《“慎独”“自反”与“目光”——儒家修身学中的自我反省向度》,《深圳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84]张卫红:《宋明儒者“戒惧”与“慎独”工夫之流变》,《哲学动态》,2018年第3期。
    [85]张昭炜:《中国儒学的缄默维度特质》,《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1期。
    [86]彭国翔:《“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学术月刊》,2018年第4期。
    [87]杨儒宾:《理学工夫论的“德性之知”》,《中国文化》,2018年第1期。
    [88]田智忠:《从“未发无不中”到“未发或有不中”——论理学对“未发之中”的讨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2期。
    [89]任仕阳:《“生生之学”的四维解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90]丁耘:《生生与造作——论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中道之国:政治·哲学论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
    [91]吴飞:《论“生生”——兼与丁耘教授商榷》,《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92]丁耘:《〈易传〉与“生生”——回应吴飞先生》,《哲学研究》,2018年第1期。
    [93]蔡祥元:《儒家“生生之论”中的“向死而在”——兼与孙向晨的一个对话》,《哲学研究》,2018年第9期。
    [94]孙向晨:《生生:在世代之中存在》,《哲学研究》,2018年第9期。
    [95]张立文:《和合生生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96]杨立华:《一本与生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①《新经学》第1辑于2017年出版。请参刘增光所作《当前经学复兴的起因、表征和意义》一文,对经学复兴和新经学的呼吁做了分析,《学术月刊》,2018年第2期。
    (1)曹建敦《战国竹书与先秦礼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许子滨《礼制语境与经典诠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顾涛的《汉唐礼制因革谱》,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夏微《宋代周礼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潘斌《宋代三礼诠释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2)2018年8月25至26日,在上海市举办的“第四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收录了若干相关主题文章;2018年11月10至1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了“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分论题就有“礼乐制度与古代国家治理”。
    (3)黄勇教授今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有《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还是朱熹》,《哲学动态》,2018年第9期;《儒家伦理作为一种美德伦理——与南乐山商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如何从实然推出应然——朱熹的儒家解决方案》,《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1期。相关专著有《道德铜律与仁的可能性》《内向超越与多元文化》《自由主义的超越与仁爱政治观》,三部专著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
    (4)此二书为林存光教授所主编《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中的两种,由北京学习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此套丛书已出版有6种。
    (5)参见杨泽波《信念的还是实体的?——儒家生生伦理学关于德性之天与仁性关系的思考》,《孔子研究》,2018年第1期;《道德动力源自何处?——儒家生生伦理学关于道德动力问题的探索》,《哲学研究》,2018年第9期;《“存在先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存在主义核心命题的批评》,《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