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后期荐举官制与四六启文的交际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Official-Selective System of Recommendation in the Late South Song Period and the Interaction of Four and Six Qi Article
  • 作者:戴路
  • 英文作者:DAI Lu;Institute For Non-orthodox Chinese Culture,Sichuan University;
  • 关键词:南宋后期 ; 荐举 ; 启文 ; 交际性
  • 英文关键词:the late South Song period;;recommendation;;Qi article;;interaction
  • 中文刊名:HN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 机构: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01
  • 出版单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9;No.286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宋荐举官制与四六启文研究”(17YJC751005)阶段性成果;; 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项目“晚宋骈文文体研究”(skbsh201832)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NDS201901014
  • 页数:8
  • CN:01
  • ISSN:41-1028/C
  • 分类号:115-122
摘要
南宋后期荐举制度为四六启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启文在官场礼仪中发挥了充分的交际性。首先,启文在南宋后期呈现出功能多样化、职能专门化的趋势,表现为写作人群的扩大、交际仪节的细化、文本载体的丰富。第二,荐举制度在南宋后期呈现出关系化的趋势,加速了官场人际网络的建构,推动了荐举类启文的流行。第三,启文对古今人物关系的比拟,增强了荐举双方的交互性,营造出贤官与贤才相互遇合的表达效果。第四,启文保持了不谄不倨的叙述立场,注重独立人格的呈现,实现了人际关系的超越。
        The official-selective system of recommendation in the late South Song period provided a wid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and six Qi article,which shows the full interaction in the political field.First,Qi article shows its variety in function and specialization,which shows the expansion of writer group,detailedness of interaction and richness of its text.Second,the official-selective system of recommendation shows the trend of interrelationship in the late South Song dynasty,l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relationship of the official field,thus the popularity of Qi article of recommendation.Third,Qi article makes comparison between people's ralationship of different period,strengthens the interaction bwtween the one recommendated and the one recommendating and thus shows us the effect of mutural meeting among excellent people.Fourth,Qi article shows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 writers and fulfills the surpassing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引文
(1)宋史研究中的“南宋后期”,通常以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为上限,帝昺祥兴二年(1279)宋室灭亡为下限,张其凡:《试论宋代政治史的分期》,《宋史研究论文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62-369页。
    (2)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卷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73页。
    (3)钟涛:《试论晋唐启文的体式嬗变》,《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
    (4)王之绩:《铁立文起·前编》卷7,《历代文话》第4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07-3708页。
    (1)永2):《四库全书总目》卷163《四六标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96页。
    (2)王之绩:《铁立文起·前编》卷7,《历代文话》第4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07-3708页。
    (3)周剑之:《新型士人关系网络中的宋代启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4)《缄启新范》又名《仕途必用缄启新范》,全书已佚,编者不详。周必大编《欧阳文忠公集》时曾据此书辑得数首欧阳修四六启状。另外陈鹄《耆旧续闻》卷四曾引此书“李秀才贺滕学士”一启部分文字。则可知《缄启新范》流行于南宋前期,所收多北宋人四六启文。
    (5)欧阳守道:《代人谢解书》,《巽斋文集》卷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6页。
    (6)欧阳守道:《通萧宰书》,《巽斋文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25页。
    (7)黄震:《与钟运使季玉书》,《黄氏日钞》卷84,《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72页。
    (1)黄震:《通新宪翁丹山书》,《黄氏日钞》卷84,《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58页。
    (2)方逢辰:《胡德甫四六外编序》,《蛟峰文集》卷4,《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35-536页。
    (3)刘克庄著,辛更儒笺校:《林太渊稿序》,《刘克庄集笺校》卷98,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12页。
    (4)刘琳,刁忠民,舒大刚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7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244页。
    (5)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57-163页。
    (6)倪思:《经鉏堂杂志》卷8,《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50页。
    (7)许应龙:《东涧集》卷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76册,第484页。
    (8)许应龙:《东涧集》卷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76册,第484页。
    (9)《吏部条法·荐举门》,《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第2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80页。
    (10)《吏部条法·荐举门》,《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第2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80页。
    (1)周密著,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后集·马裕斋尹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83页。
    (2)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70,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4633页。
    (3)刘克庄著,辛更儒笺校:《代上西山》,《刘克庄集笺校》卷117,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829页。
    (4)朱瑞熙:《宋代幕职州县官的荐举制度》,《文史》第27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67-88页。
    (5)方大琮:《与林宪书》,《铁庵集》卷21,明正德八年方良节刻本。
    (6)姚勉著,曹诣珍,陈伟文校点:《通提刑郑南谷书》,《姚勉集》卷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63页。
    (7)周密著,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后集·马裕斋尹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83页。
    (1)吕本中:《紫薇诗话》,《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70页。
    (2)刘壎:《隐居通议》卷22《骈俪二》,清海山仙馆丛书本。
    (3)李刘:《谢卫参帅泾特荐》,《四六标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2-93页。
    (4)李刘:《谢任尚书希夷举著述科》,《四六标准》卷4,《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9页。
    (5)洪咨夔著,侯体健点校:《谢李坡举自代并应诏》,《洪咨夔集》附录《洪平斋四六笺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910页。
    (6)洪咨夔著,侯体健点校:《谢庄中书举自代》,《洪咨夔集》附录《洪平斋四六笺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872页。
    (7)方澄孙:《谢方秋崖举关升》,《翰苑新书·续集》卷30,《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54-455页。
    (8)洪咨夔著,侯体健点校:《谢权帅洪提刑荐》,《洪咨夔集》附录《洪平斋六笺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921页。
    (9)赵汝谈:《谢赵文昌举自代》,《南塘先生四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56-57页。
    (10)欧阳守道:《代人谢解书》,《巽斋文集》卷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6页。
    (1)刘克庄著,辛更儒笺校:《代上西山》,《刘克庄集笺校》卷94,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965页。
    (2)倪思:《经鉏堂杂志》卷8,《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50页。
    (3)刘克庄著,辛更儒笺校:《代上西山》,《刘克庄集笺校》卷119,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898页。
    (4)韩愈著,方世举编年笺注,郝润华,丁俊丽整理:《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卷2,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62页。
    (5)韩愈著,方世举编年笺注,郝润华,丁俊丽整理:《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卷7,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04页。
    (6)陈绎曾:《文章欧冶·四六附说》,《历代文话》第2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72页。
    (7)欧阳守道:《代人谢解书》,《巽斋文集》卷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6页。
    (8)洪咨夔著,侯体健点校:《谢叶提刑荐》,《洪咨夔集》附录《洪平斋四六笺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841页。
    (9)李刘:《谢魏运使了翁举状》,《四六标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3-84页。
    (1)郑霖:《谢特荐》,《翰苑新书·续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46页。
    (2)周密著,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卷8,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50-151页。
    (3)岳珂著,吴企明点校:《桯史·卷第十三·选人戏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6页。
    (4)周密著,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卷13《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45页。
    (5)黄宗羲,全祖望著,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76《广平定川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550页。
    (6)李刘:《谢曾运使槃举关升》,《四六标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0页。
    (7)洪咨夔著,侯体健点校:《谢权帅洪提刑荐》,《洪咨夔集》附录《洪平斋四六笺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921页。
    (8)洪咨夔著,侯体健点校:《谢叶提刑荐》,《洪咨夔集》附录《洪平斋四六笺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842页。
    (1)李刘:《谢林提举行知举关升》,《四六标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0页。
    (2)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10《钱塘勤上人诗集叙》,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1页。
    (3)徐元杰:《应诏荐士状》,《楳野集》卷6,《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7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