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观照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话语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ntemplation of Academic History and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 作者:宋炳辉
  • 英文作者:Song Binghui;
  •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 ; 学科话语建构 ; 中外文化与文学关系 ; 学术史视角
  • 中文刊名:SDSK
  • 英文刊名: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山东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81
  • 基金:“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当代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KY01B032201600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SK201901005
  • 页数:6
  • CN:01
  • ISSN:37-1053/C
  • 分类号:27-32
摘要
中国比较文学是一门伴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而建立的新兴学科,与其他中国人文学科相比,其学科话语的建构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无论学科的发生、发展历史还是其研究对象,都与西方外来思想和学术紧密关联,并在广义中外文化与文学关系中展开,而其跨文化的学科理念与观察视角,又使它在中国语境中的每一步进展都伴随着学科话语的自我反思,因而在其学科理论和诸多分支领域的学术史展开中,留下数量可观的话语建构的经验与教训,积累了丰厚的学术史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史研究是其学科话语建构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引文
(1)吴晓明:《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高玉《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历史过程及其当下建构》,《浙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乐黛云:《前言》,载刘献彪等《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编年史稿(1978—2004)》,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2)吴晓明:《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3)乐黛云、王向远:《比较文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1)关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界对于“经验”的强调和讨论,参见张新颖、刘志荣《“内在于”时代的实感经验及其“冒犯”性——谈<兄弟>触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文艺争鸣》2007年第2期。张新颖《回过头来,回到实感经验》,《文艺争鸣》2011年第1期。段吉方《“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探索与争鸣》2016第12期等。又,2007年《芳草》曾组织批评界讨论当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经验”问题。
    (1)宋炳辉《对话与认同之际:比较文学的人文品格与当代使命》,《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1)参见陈思和《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陈思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些想法》,《中国比较文学》1993年第1期。
    (3)陈思和《新文学整体观续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1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