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报告》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燕华
  • 关键词:耶鲁报告 ; 通识教育 ; 通识课程
  • 中文刊名:JYGN
  • 英文刊名:Survey of Education
  • 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4-10
  • 出版单位:教育观察
  • 年:2019
  • 期:v.8;No.194
  • 语种:中文;
  • 页:JYGN201910019
  • 页数:4
  • CN:10
  • ISSN:45-1388/G4
  • 分类号:61-64
摘要
19世纪20年代,因受社会变革及德国文化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旨在删减学院的古典文雅课程而引进实用课程。为了应对此次的课程改革浪潮,耶鲁大学对自身古典课程的教学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由此形成《耶鲁报告》以声明自身的教育立场。该报告在阐述坚持古典课程重要性的同时,也明确了高校通识教育的使命和价值追求。对《耶鲁报告》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可以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启示:首先,要明确其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全人";其次,要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智训练;最后,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
        
引文
[1]李森,张鸿翼.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5):52-57.
    [2]林伟.美国高等教育史学语境中的《耶鲁报告》[J].大学教育科学,2011(1):72-78.
    [3]陈汉强.耶鲁报告(一)[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8(1):24-39.
    [4]王定华.《耶鲁报告》及其在美国博雅教育中的影响[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5):100-102.
    [5]王保星.《耶鲁报告》与美国共和主义高等教育教育观的确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56-60.
    [6]钱铭,汪霞.大学课程的使命与价值追求---基于对《1828年耶鲁报告》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6):111-115.
    [7]王璞.捍卫自由教育造就社会精英---《1828年耶鲁报告》研读[J].高校教育管理,2009(2):70-74.
    [8]蔡虹焰.耶鲁报告(二)[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8(2):24-35.
    [9]林琳,王志学,安泽会.大学通识教育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8(3):53-54.
    [10]高志贤,莫虹,林春波.应用型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6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