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审美”的体育研究——论体育美学建构的三个维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阎方正 ; 王方好
  • 关键词:体育美学 ; 理论建构 ; 体育史 ; 体育批评 ; 跨学科
  • 中文刊名:XN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9;No.223
  • 语种:中文;
  • 页:XNSZ201902019
  • 页数:6
  • CN:02
  • ISSN:42-1831/Z
  • 分类号:95-100
摘要
体育美学是将"审美"作为体育研究的一个视角,重点考察体育运动、体育现象与人类审美的关联性,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体育美学应当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通过场外征用韦勒克提出的"文艺学"学科框架,系统完整的体育美学首先应以体育哲学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础,其次应当植根在大量事实组成的体育发展史深处,最终通过对各种体育现象展开批评彰显其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引文
[1]曹湘君.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27.
    [2][德]鲍姆加通.美学[M].简明,王晓旭,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13.
    [3]张娜.体育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9.
    [4]殷杰,樊小军.社会科学范式及其哲学基础[J].山西大学学报,2010,(1):6.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 364.
    [6]Edward Burnett Tylor.The Origins of Culture[M].New York: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1958.68.
    [7]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931.
    [8]E.J.Hobsawm.The Contribution of History to Social Science[J].International Social Journal,1981,(4):625~626.
    [9][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0][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4 024.
    [11]李艳丰.“文化政治”:话语内涵及理论生成的历时性考察[J].云南社会科学,2016,(5):172.
    [12]张茂泽.论学术批评[J].学术界,2001,(2):88.
    [13][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32.
    [14]党圣元.《周易》阴阳学说与“和合”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5):77.
    [15]陈滢.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4.[Z/OL].2018-2-17[2018-8-30].http://tv.cntv.cn/video/VSET100377106909/2ed6e79d90b34a2cb6253762b28059e8.
    [16][英]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