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花木兰们”的人生哲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莎
  • 关键词:张洁 ; 《方舟》 ; 审美焦虑 ; 女权主义 ; 两性伦理
  • 中文刊名:ZZ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 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华北科技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01
  • 出版单位:枣庄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6;No.177
  • 语种:中文;
  • 页:ZZSZ201903005
  • 页数:8
  • CN:03
  • ISSN:37-1431/Z
  • 分类号:36-43
摘要
重读张洁的《方舟》,性别审美焦虑和女性自我认同是绕不过去的主题:男权社会背景下被雄化的女人在性别审美、婚姻生活、职业发展乃至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强烈错乱感和压抑感,甚至"厌女症"。这正是新时期"花木兰们"性别遭遇和生活体验所引发的焦虑感,其存在与消解不止关乎女性本身存在,也关乎两性的伦理关系如何构建和发展,关乎两性之间如何以关爱态度进行对话与回应。只有当充满自爱和希望的审美情感被唤起时,女性才会真正开始自我反思、自我倾听和自我关爱,从而帮助她们重新回到女性人格本质的轨道上来,寻找到消解人生存在焦虑的突破口,获得女性的精神独立和心灵自由。
        
引文
[1]埃里希·弗罗姆著,刘林海译.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2]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著,吴岳添译.小爱大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卡伦·霍妮著,叶颂寿译.焦虑的现代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4]莫提默·J.艾德勒著,安佳等译.大观念[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5]爱弥尔·涂尔干著,渠敬东等译.哲学讲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王还译.一间自己的屋子[M].北京:三联书店,1989.
    [7]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郑克鲁译.第二性(1)[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8]David MichaelLevin:The Listening Self,P. 43,publishedin1989byRoutledg.转引自路文彬著.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9]路文彬.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0]刘军茹.新时期小说的味觉书写:单向度主体建构[J].社会科学论坛,2018,(5).
    [11]路文彬.爱情幻像下的女性本质疏离——女权主义文学新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6,(3).
    [12]内尔·诺丁斯著,路文彬译.女性与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