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同和声体系之间“和弦外音”相关概念的差异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pt of “Non-chord Tones”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of Harmony
  • 作者:周天星
  • 英文作者:ZHOU Tianxing;
  • 关键词:和弦外音 ; 规避音 ; 骈枝音 ; 换音
  • 英文关键词:Non-chord Tones;;Echappa;;Nota Cambiata;;Changing Note
  • 中文刊名:YSTS
  • 英文刊名:Arts Exploration
  • 机构: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艺术探索
  • 年:2019
  • 期:v.33;No.154
  • 语种:中文;
  • 页:YSTS201901014
  • 页数:12
  • CN:01
  • ISSN:45-1077/J
  • 分类号:98-109
摘要
在和声学理论中,不同体系的"和弦外音"常使用不同的概念,有时同一概念对应不同的实践形式,或同一实践具有不同的名称。这种非统一的概念甚至影响到和声理论应用时的统一表述。
        Different systems of "non-chord tones " often use different concepts in the theory of harmony. Sometimes the same concept corresponds to different practice forms or has different names in the same practice. This concept of non unification even affects the unified expres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harmony.
引文
[1]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外国音乐辞典[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2]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Z].唐其竞,等,译.第2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瓦尔特·辟斯顿.和声学[M].丰陈宝,译.第2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4]伊·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M].陈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泰奥多尔·杜布瓦.理论与实践和声学教程[M].廖宝生,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6]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7]瓦尔特·辟斯顿.对位法[M].康美凤,译.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74.
    [8]柏西·该丘斯.和声学[M].缪天瑞,译.第2版.北京:人民音乐书版社,1962.
    [9]阿诺德·勋伯格.和声学[M].罗忠镕,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10]保罗·兴德米特.作曲技法(一)[M].罗忠镕,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11]奈尔·奥尔姆斯泰德.爵士钢琴独奏教程[M].任达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12]托马斯·克里斯坦森.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M].任达敏,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13]玛采尔.论旋律[M].孙静云,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1)由于我国和声学体系多源于国外,且多为其衍生体系,故本文仅讨论国外常见的经典和声体系。
    (1)根据辟斯顿《和声学》第351页所附中英单词对照,non harmonic tone这个组合词,对应‘和声外音’更为恰当。辟斯顿反对的应该是和声外音这个说法。另在廖宝生先生翻译的法国理论家杜布瓦《理论与实践和声学教程》第258页,中法英术语对照中,中文“和弦外音”一词对应英文“nonharmonic tone”一词,但在中间章节的论述中却使用“和声外音”一词。另在缪天瑞先生主编的《音乐百科词典》第249页,“和弦外音”标为nonchord tone,同时在括号附有另一种标记:nonharmonic tone。可见“和弦外音”与“和声外音”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都是比较模糊的,在翻译时经常混用。
    (1)转引自奥地利学者恩斯特·托赫《旋律学》,顾耀明译,叶纯之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第108页。书中并无具体引用的版本和页码。而我国出版的由罗忠镕先生翻译的勋伯格《和声学》一书,由于删除大量勋伯格的议论,故并无此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