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中伟 ; 樊继伟 ; 王康君 ; 李强 ; 郭明明 ; 张广旭 ; 陈凤
  • 关键词:赤霉病 ; 矮败小麦 ; 轮回选择 ; 抗性育种
  • 中文刊名:NJJY
  •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Equipments
  • 机构: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28
  • 出版单位:农业开发与装备
  • 年:2018
  • 期:No.203
  • 基金:连云港市财政局专项资金项目-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QNJJ1813);; 连云港市“521工程”项目;; 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NJJY201811045
  • 页数:2
  • CN:11
  • ISSN:32-1779/TH
  • 分类号:8+62
摘要
小麦赤霉病日渐成为国家维护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危害,它不仅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还可引起人畜中毒。赤霉病抗性育种是当前小麦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综述小麦赤霉病发病危害及矮败轮回选择技术特点,探索矮败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方式,以期丰富赤霉病抗性育种途径。
        
引文
[1]何中虎,庄巧生,程顺和,等.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J].农学学报,2018,8(1):99-106.
    [2]RobockA,XiaL,MillsMJ,etal.Global FamineafteraRegionalNuclearWar[A].AGUFall Meeting[C].2014:108.
    [3]封志明,孙通,杨艳昭.2003—2013年中国粮食增产格局及其贡献因素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6,31(6):895-907.
    [4]魏益民,张波,关二旗,等.中国冬小麦品质改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0):4189-4196.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3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警报[J].种业导刊,2013,(5):11.
    [6]杨荣明,吴燕,朱凤,等.2010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2):16-19.
    [7]滕开琼,戴钢,赵侠科,等.赤霉病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中国种业,2012,(12):57-58.
    [8]封薇,刘太国,张敏,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2,42(1):25-31.
    [9]封薇.小麦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
    [10]崔瑛.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的细胞凋亡机理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11]宿振起,柏贵华.小麦赤霉病抗性主效位点—Fhb1基因克隆的问题、探讨及启示[A].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C].2017:72.
    [12]马鸿翔,陆维忠.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197-203.
    [13]程顺和,张勇,别同德,等.中国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抗性遗传改良[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38-942.
    [14]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等.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51-57.
    [15]李前荣,唐健,吴立国,等.宁夏矮败小麦的利用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7):7-8.
    [16]刘秉华,杨丽,王山荭.矮败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传粉特点分析[J].华北农学报,1994,9(1):12-17.
    [17]刘秉华,王山荭,杨丽,等.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A].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C].2001:69-71.
    [18]董普辉,袁建国,冯昞瑶,等.矮败小麦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株高遗传特点观察[J].河南农业科学,2009,38(11):18-2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