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态理论的四维审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Four-Dimensional Survey of the Theory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 作者:柳宝军
  • 英文作者:Liu Baojun;
  •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态 ; 科学内涵 ; 理论渊源 ; 基本特征 ; 结构要素
  • 英文关键词: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Scientific Connotation;;Theoretical Origin;;Basic Characteristics;;Structural Elements
  • 中文刊名:SHZY
  • 英文刊名:Socialism Studie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0
  • 出版单位:社会主义研究
  • 年:2019
  • 期:No.243
  • 基金:“2018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资助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HZY201901012
  • 页数:9
  • CN:01
  • ISSN:42-1093/D
  • 分类号:92-100
摘要
党内政治生态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关键命题,主要是指政党组织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环境与整体状态,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科学概念,具有丰富的实践来源和深厚的理论渊源。作为一个复合型系统性概念,党内政治生态具有导向性、系统性和开放性三个基本特征,内在结构由政治生态生命系统、环境系统、价值系统和行为系统四个核心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又包括内部次级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各构成系统不仅有自身的系统结构和要素功能,而且他们之间时刻发生着能量流动、讯息传递、物质循环以及观念融合,由此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整体状态和发展态势。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become a key proposition of strictly governing the Party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It mainly refers to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overall state formed by the political party organizations in the long-term political life. It is a scientific concept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s of classical Marxist writers and Chinese Marxists on Party building, and has rich practical sources and deep theoretical origin. As a compound and systematic concept,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has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rientation, systematicness and openness. Its internal structure consists of four core subsystems:political ecology life system, environment system, value system and behavior system. Each subsystem includes internal subsystem an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Each constituent system not only has its own system structure and element work. Energy flow,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conceptual amalgamation occur all the time between them, forming the overall stat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olitical ecosystem within the Party.
引文
(1)《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7页。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1)总结归纳来看,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界定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依据视角不同分为以下几。第一类为政治生态学理论的学术话语视角。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概念是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到政治学领域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一定政治系统内各个政治行为体之间,以及政治行为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运行的环境与状态。第二类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反映状态视角。这类观点认为党内政治生态就是指党内政治生活的某种现状的反映,是执政党的政治生活在政党域的反映和展示。第三类为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在层级视角。这类观点将党内政治生态视为一个具有不同层级和复杂内部结构的复合系统。第四类观点为党内诸多要素的综合体现视角。这类观点认为党内政治生态主要由制度、政策、规则、舆论以及道德判断、价值追求、用人导向等因素构成,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工作作风、职业操守以及党内法纪水平、廉洁程度、治理效能在政党政治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2)《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5月03日。
    (3)自习近平在2013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党内政治生态”这一概念以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五次全会、六次全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2015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和江西代表团审议,2015年参加驻西安部队、2016年视察国防大学、视察战略支援部队、视察火箭军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2017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和四川代表团审议,2017年在山西考察工作期间,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二次全体会议讲话、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以及中共十八届七中全会上,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同采访十九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8年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等各类重大场合均提到了“政治生态”的问题,其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政治生态”一词共出现了4次,是历届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强调这一问题。
    (4)这一领域的代表作主要有: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夏美武著《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5)夏美武:《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
    (1)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2)注:根据国家于2011年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的学科、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学科代码:030201)和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代码:030204)同属于法学学科大类下的政治学门类,两者是相互并列的关系。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党的建设”至此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属的第七个二级学科。
    (3)(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3、37页。
    (4)《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新闻稿》,《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1日。
    (1)《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9页。
    (2)《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43页。
    (3)转引自《邓小平传(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029页。
    (4)《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46页。
    (6)《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页。
    (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5页。
    (8)(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284页。
    (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8页。
    (1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34页。
    (12)(13)《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66、467页。
    (1)《“净化我们的政治生态”之一:破除“只唱不做”的空头政治》,《人民日报》,2013年01月24日。
    (2)[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3)王习贤:《浅析新型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与优化》,载于《湖湘论坛》2015年第6期。
    (4)参见俞可平:《权力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5)《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6日。
    (1)《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50页。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1页。
    (2)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7页。
    (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0页。
    (1)王沪宁、林尚主、孙关宏:《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31页。
    (2)景跃进、陈明明、肖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6-47页。
    (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4)《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44页。
    (5)(6)[美]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梁向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