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乐联姻呈禅心:禅门颂古展示公案禅意的音乐审美视角——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研究之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皮朝纲
  • 关键词:诗乐联姻 ; 颂古诗 ; 公案禅意 ; 音乐审美
  • 中文刊名:MYSD
  • 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6-11-25
  • 出版单位:美与时代(下)
  • 年:2016
  • 期:No.678
  • 基金: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中心2016年重点项目“乐韵禅思共妙心:禅宗音乐美学著述诠释”(16Z001);;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禅宗书画观的本体阐释及其超融美育价值研究”(16BZW018)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YSD201611003
  • 页数:9
  • CN:11
  • ISSN:41-1061/B
  • 分类号:12-20
摘要
禅宗音乐美学的独具特色之一,是从音乐审美的视角,去揭示公案的禅意。而其突出的亮点,则是颂古诗解读公案之禅心的音乐审美视角。所谓颂古,是指以偈颂(诗)的形式来表达对公案中的深意即禅心的领悟。而一些禅师在解读公案时,则是在颂古诗中,从音乐审美的视角加以比喻,以诠释公案的禅意,给"绕路说禅"的方法增添了新的内容。特别是在颂古诗中,用乐释禅,不仅使禅诗化,从而使禅音乐化,使颂古诗所体悟出的公案的禅意更为丰富而显豁,也创造了一种诗乐联手释禅的方式。
        
引文
[1]如空.马祖离四句绝百非[M]//如空,说.性冲,编.无趣老人语录:卷一.嘉兴藏:第25册.第155号.47上.
    [2]文宝,善清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卷一[M]//新编续藏:第122册.422上.
    [3]徐琪,等编.五知斋琴谱[M]//琴曲集成:第14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北京:中华书局,2010:558下.
    [4]齐已,如本,等编.瞎堂慧远禅师广录:卷四[M]//新编续藏:第120册.967下。
    [5]法应,集.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M]//新编续藏:第115册.102上。
    [6]雷安正受撰.嘉泰普灯录:卷三十[M]//新编续藏:137册.432下.
    [7]通贤,说.行浚,等编.浮石禅师语录:卷八[M]//嘉兴藏:第26册.第185号.606中.
    [8]从谂,说.文远,记.赵州和尚语录:卷三[M]//嘉兴藏:第24册.第137号.370上.
    [9]福慧,说.宗宏,录.宗上,宗坚仝.编.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六[M]//嘉兴藏:第29册.第224号.119中.
    [10]守坚,集.云门匡真禅师广录[M]//大正藏:第47册.第1988号.546上.
    [11]普济,集.五灯会元:卷四[M]//新编续藏:第138册.143上.
    [12]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M]//大正藏:第51册.第2076号.219下.
    [13]慧海,说.原等编.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二[M]//嘉兴藏:第29册.第230号.253下.
    [14]萧统.陶渊明传[M]//昭明太子集:卷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3册.674下.
    [15]普济,集.五灯会元:卷一[M]//新编续藏:第138册.7上.
    [16]真本,说.机峻,等编.古瓶山牧道者究心录:卷二[M]//嘉兴藏:第28册.第207号.296中.
    [17]觉聆,说.海瑞,等录.懒石聆禅师语录:卷三[M]//嘉兴藏:第28册.第218号.649中.
    [18]赜藏主,集.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六[M]//新编d续藏:第118册.623上.
    [19]净韵等编.兀庵普宁禅师语录[M]//新编续藏:第123册.3下.
    [20]赜藏主,集.古尊宿语录:卷八[M]//新编续藏:第118册.248下.
    [21]明本.赠在别山[A].天目明本禅师杂录[M]//新编续藏》第122册.745下.
    [22]净现,说.净痴,等录.象田即念禅师语录:卷二[M]//嘉兴藏:第27册.第191号.第164页下.
    [23]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M]//大正藏:第51册.第2076号.第445页上.
    [24]绍隆,等编.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四[M]//大正藏:第47册.第1997号.730上.
    [25]法应,编.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十一[M]//新编续藏:第115册.257下-258下.
    [26]法应,编.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十[M].新编续藏:第115册.107上-109上.
    [27]慧然,集.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M]//大正藏:第47册.第1985号.504上.
    [28]超溟.万法归心录:卷三[M]//新编续藏:第114册.828下.
    [29]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二十四[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801中.
    [30]赵彦卫.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222.
    [31]吴自牧.梦粱录[M]//东京梦华录(外四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53-155.
    [32]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31.
    [33]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M].大正藏:第51册.第2077号.628上.
    [34]道霈,重编.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二十七[M]//新编续藏:第125册.709上.
    [3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8.
    [36]普济,集.五灯会元[M]//新编续藏:第138册.87下.
    [37]净现,说.净痴,等录.象田即念禅师语录:卷二[M]//嘉兴藏:第27册.第191号.164中.
    [38]悟元,说.真开,等编.一初元禅师语录[M]//嘉兴藏:第29册.第234号.389下.
    [39]静,筠,编.祖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39下.
    [40]通贤,说,行浚,等编.浮石禅师语录:卷八[M]//嘉兴藏:第26册.第185号.606上.
    [41]普济,集.五灯会元:卷七[M]//新编续藏:第138册.232下.
    [42]赜藏主,集.古尊宿语录[M].新编续藏:第118册.161下.
    [43]法应,集.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聊珠通集[M]//新编续藏:第115册.102下-104上.
    [44]宗义,有端,等编.了堂惟一禅师语录[M].新编续藏:第123册.924上-924下.
    [45]法应,集.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九[M]//新编续藏:第115册.526下.
    [46]语风圆信,郭凝之,编.潭州沩山灵禅师语录[M]//大正藏:第47册.第1989号.578下.
    [47]法应,集.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十五[M]//新编续藏:第115册.178下.
    [48]法应,集.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十五[M]//新编续藏:第115册.178上-178下.
    [49]性统,编.三山来五家宗旨纂要[M]//新编续藏:第114册.549上.
    [50]正果.禅宗大意[M].中国佛教协会,1990:85.
    [51]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M]//大正藏:第51册.第2076号.282上-283上.
    [52]周德清.中原音韵[M]//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1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231.
    [5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3.
    [54]智祥,说.德能,等编.频吉祥禅师语录:卷十四[M]//嘉兴藏:第39册.第454号.672下.
    (1)参见尚之煜校注《碧岩录》之《前言》。[宋]圆悟克勤撰,尚之煜校注:《碧岩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2)见[宋]法应集,[元]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新编续藏》第115册。
    (3)“藏头白,海头黑”,此公案见《景德传灯录》卷七《虔州西堂智藏禅师》,《大正藏》第51册,第2076号,第252页上。圆悟克勤在《碧岩录》第73则“评唱”中,对此公案作了解读。他指出,对“藏头白海头黑”,不能“只管钻研计较”“殊不知古人一句截断意根,须是向正脉里自看始得稳当。所以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若论此事,如当门按一口剑相似,拟议则丧身失命。”(《碧岩录》《大正藏》第48册,第2003号,第200页下)智藏、怀海的答问,正体现了“离四句纶绝百非”而直指西来意(佛性)的精神。而马祖之总结式答问(“藏头白,海头黑”),乃是肯定智藏与怀海的“不答之答”这种截断手段,并进一步是用截断手段打破问者的迷执和分别思维。
    (4)焦桐:琴名。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即齐桓公之“号钟”,楚庄公之“绕梁”,司马相如之“绿绮”和蔡邕之“焦尾”。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灶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
    (5)[宋]如在引用《五灯会元》的《马祖道一禅师》的原文时,把“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改为“马祖与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而原文所载马祖对西堂、百丈、南泉三人“玩月”态度的评价依次为:“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五灯会元》卷三,《新编续藏》第138册,第86页上。)我们对西堂、百丈、南泉三人“玩月”态度的解读,是依原著文字。
    (6)今统计,《五灯会元》共20卷,有16卷出现“知音”一词,计57个,涉及五家禅师(《五灯会元》,《新编续藏》138册);《颂古联珠通集》共48卷,有29卷出现“知音”一词,计60个(《颂古联珠通集》,《新编续藏》第115册。)
    (7)[明]释一如:《三藏法数》,第386页上。对法身的解释,大小乘有别。据《大乘大义章》卷上、《佛地经论》卷七等载,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无漏功德法等,皆称为法身。大乘则除此之外,别以佛所证的诸法实相体性为法身,谓此法身不生不灭,无相无不相,为一切法平等实性,诸佛、众生共同一体,实即真如、实相、涅的异称。
    (8)真本说,机峻等编:《古瓶山牧道者究心录》卷二,《嘉兴藏》第28册,第207号,第297页中。其“一派长天烟水碧,落霞孤鹜共悠悠”,乃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清]徐上瀛云:“一曰‘清’。语云‘弹琴不清,不如弹筝’,言失雅也。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皮朝纲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明代卷》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7-268页.)
    (10)参见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4-335页。
    (11)参见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临济四喝”条,第6505页。
    (12)《宝镜三昧》是洞山良价在“云岩(昙晟)先师处亲印”的,在高足曹山本寂离开他去传布佛法时,付给了曹山。见《五灯会元》卷十三,《新编续藏》第138册,第471页下-472页上。
    (13)子曲,疑为《天子》。天子:又称《万斯年》。唐教坊舞曲名,后用作词调,也用作曲牌。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子》是也。”(《乐府杂录》,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第1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页)。
    (14)鹧鸪辞,亦作“鹧鸪词”。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山鹧鸪》二首,解题称:“《历代歌辞》曰:‘《山鹧鸪》,羽调曲也。’”(《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32页)
    (15)话头:对于“话头”,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袁宾主编《禅宗词典》:话头“禅语问答中开头的一句话,问题。”(《禅宗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6页)黄夏年主编《禅宗三百题》:“所谓‘话头’,就是指公案中记录的禅师的答话。‘参话头’,就是通过参究公案中的话头而获得证悟的禅法。”(《禅宗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19页)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大辞典》:“话头,亦称‘话则’、‘话’。指祖师机缘语句、古人悟道因缘。丛林中,在学人与禅师的问答之中,通常由学人问话,禅师根据情况答话。这些问答话语成为后人参禅修行的法则。《大慧禅师语录》卷一四:‘谦云: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话’、‘竹蓖子话’。’历代禅师对‘话头’有不同理解,大慧宗杲所讲的‘话头’,是公案中记录的禅师的答语,并非公案全部。元明时代一些禅师则将问话、整个公案乃至一切可作为参究的对象均视为‘话头’。《三峰藏和尚语录》卷六:‘所谓话头者,即目前一事一法也。’”(《中国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72页)《五灯会元》卷十六《东京法云寺法秀圆通禅师》:“僧问:‘不离生死而得涅,不出魔界而入佛界,此理如何?’师曰:‘赤土茶牛奶。’曰:‘谢师答话。’师曰:‘你话头道甚么?’”(《五灯会元》,《新编续藏》第138册,第616页下)
    (16)参见冯学成:《四季禅·夏》,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107页。
    (17)参见黄君:《智者的思路:禅门公案精解百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0-52页。
    (18)自从舞得三台后,拍拍元来总是歌:经翻检《大正藏》、《新编续藏》,曾有以下禅师用过“自从舞得三台后,拍拍元来总是歌”:密庵杰、了庵清欲、古雪哲、永济融、内绍种、百愚斯、弘觉、天童杰等,除天童杰之语出自《宗门拈古汇集》外,其余均出自该禅师的“语录”。他们是从不同的意义层面,来喻指有关禅学问题。
    (19)逻哩:徐时仪《禅宗语录中“哩”语探源》指出,禅宗语录中的罗罗哩哩、罗哩罗哩等皆源于梵文字母,省略为“哩、哩、逻哩、罗哩罗、罗罗李”等。禅师们每于上堂语、制颂赞都以之作为助声。蕴有类似咒文的趋吉避凶之意,又有“难解”之义,引申有“精明干练”义,进而则含有“超然于世俗的洒脱自得”之意(吴言生主编:《中国禅学》第二卷,中华书局2003年版)袁宾《“哩”考》一文,就其在禅宗语录中的特殊用法和意义作了探讨,指出“哩”语在以还乡为主题的歌诗中或充当咏叹语,或隐代还乡曲;在禅录里世俗意义的还乡常和返本归源的悟道思想互为表里地联结起来,可用来隐代禅道歌、悟道歌(吴言生主编:《中国禅学》第一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
    (20)拍:魏良辅《曲律》云:“拍,乃曲之余,全在板眼分明。”([明]魏良辅:《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5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王骥德《曲律》卷二《论板眼第十一》:“古无拍。魏、晋之代,有宋纤者,善击节,始制为拍。古用九板,今六板,或五板。古拍板无谱,唐明皇命黄番绰始造为之。牛僧孺目拍板为‘乐句’,言以句乐也。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故谓之‘板’、‘眼’。”([明]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4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118页)
    (21)舞腰催拍:唐代诗人元稹有绝句《舞腰》一首:“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唐]元稹:《舞腰》,《元稹集》之《外集》卷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86页)明辨禅师乃化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诗句:“唱高谁敢投诗社,行处人争看地。酒面拨醅浮大白,舞腰催拍趁繁弦。”([宋]欧阳修:《答端眀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二首》之一,《欧阳修全集》卷五十七《居士外集》卷七,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82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