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源乳酸菌微胶囊化条件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周珍辉 ; 向双云 ; 关文怡 ; 杨新建 ; 段素云
  • 关键词:鸡源乳酸菌 ; 淀粉 ; 明胶 ; 海藻酸钠 ; 微胶囊
  • 中文刊名:SLYJ
  • 英文刊名:Feed Research
  • 机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饲料研究
  • 年:2019
  • 期:v.42;No.489
  • 基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基金项目“鸡同源乳酸菌微胶囊化壁材筛选(项目编号:XYYF-17-07)”
  • 语种:中文;
  • 页:SLYJ201902024
  • 页数:3
  • CN:02
  • ISSN:11-2114/S
  • 分类号:88-90
摘要
研究用鸡源乳酸菌制备菌悬液,采用4%淀粉(方案1)、4%明胶(方案2)、4%淀粉+3%海藻酸钠(方案3)、4%淀粉+3%海藻酸钠+4%明胶(方案4)包埋菌体,匀速挤入0.1 mol CaCl_2溶液中进行覆膜固化形成微胶囊,微胶囊放入3.5%的CaCl_2溶液硬化。结果显示,4%淀粉菌液、4%明胶菌液挤入0.1 mol CaCl2溶液中均不能形成微胶囊;4%淀粉+3%海藻酸钠菌液、4%淀粉+3%海藻酸钠+4%明胶菌液挤入0.1mol CaCl_2溶液中均能形成微胶囊,形成的微胶囊放入3.5%的CaCl_2溶液中可得到硬化,良好维持微胶囊形态,其中后者活菌含量高。微胶囊经过胃液后,保持颗粒状,液体清亮,微胶囊的形态和大小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微胶囊能够耐受胃液的破坏。微胶囊通过人工肠液处理,变得松散后逐渐崩解,液体变混浊,说明微胶囊在模拟的肠道环境中能够释放出益生菌。4%淀粉+3%海藻酸钠菌液微胶囊与4%淀粉+3%海藻酸钠+4%明胶菌液微胶囊中活菌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过胃液后方案4微胶囊中的活菌数明显高于方案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
        
引文
[1]李春慧,蒲万霞.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13,34(11):114-118.
    [2]李晓晖.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02(2):35-38.
    [3]张丽芳,王占武,田洪涛,等.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J].河北农业科学,2005(1):104-106.
    [4]周珍辉,向双云,杨新建,等.鸡源乳酸菌海藻酸钠微胶囊化研究[J].饲料研究,2018(3):64-66.
    [5]樊红平,侯水生,黄苇,等.鸡、鸭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的比较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J].2006,37(10):1009-1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