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中的宋学先驱及地域学派的兴起——以范仲淹、欧阳修、陈襄、士建中等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连凡
  • 关键词:宋元学案 ; 宋学先驱 ; 地域学派 ; 范仲淹 ; 欧阳修 ; 陈襄 ; 士建中
  • 中文刊名:SZT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 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7-11-15
  • 出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7
  • 期:v.34;No.176
  •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阳明心学的历史渊源及其近代转型”(16JJD720014);;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元学案》综合研究”(17FZX013)
  • 语种:中文;
  • 页:SZTD201706003
  • 页数:7
  • CN:06
  • ISSN:32-1872/C
  • 分类号:14-19+63
摘要
北宋仁宗庆历之际,除了宋学的开山祖师胡瑗、孙复以外,儒家学统在四方兴起,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了展现宋学初期学术界的全貌,全祖望在黄宗羲"黄氏原本"基础上补立了许多学案,从而填补了宋元儒学思想史上的诸多空白。全祖望明确了北宋政教与诗文改革的领袖范仲淹、欧阳修作为宋学初期代表人物的思想史地位,并表彰了其在教育及经学上的贡献,肯定了"闽中古灵四先生"的代表陈襄的诚明说及其举荐人才的功绩,进而阐明了宋学初期兴起的以山东士建中与刘颜、永嘉王开祖、明州庆历五先生、关中申颜与侯可为代表的地域学派的思想史地位及其影响。这些学者在思想史上的名气都不大,但其开拓宋学之历史功绩则是值得铭记的。
        
引文
[1]黎靖德.朱子语类:第8册[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3086-3088.
    [2]黄宗羲.宋元学案:第4册[M].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3202-3203.
    [3]黄宗羲.宋元学案:第1册[M].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4]袁燮.洁斋集: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148.
    [5]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M].陈植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2.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附拾补一)[M].黄以周,等辑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35.
    [7]程颢,程颐.二程集:上册[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274.
    [8]北京大学中文系.北大中文研究:创刊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67-169.
    [9]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上[M].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7:190.
    [1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32.
    [11]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下[M].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7:2046.
    [12]周梦江.叶适与永嘉学派[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34-35.
    [13]《中国哲学》编委会.中国哲学:第15辑[M].长沙:岳麓书社,1992:243.
    [14]黄宗羲.宋元学案:第2册[M].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968-969.
    [15]全祖望.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M].朱铸禹,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607.
    (1)以下正文及注释中引用《宋元学案》时一般省略书名,只注明卷数与学案名。
    (1)相关详情参见袁燮:《洁斋集》第2册卷十“四明教授厅续壁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8页;王应麟:《玉海》第三册卷一一二“学校”下“庆历州县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072-2073页;王应麟:《玉海》第三册卷一一六“庆历贡举条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48-2149;王应麟:《玉海》第四册卷一六七“宋朝四书院”,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074页;洪迈:《容斋随笔》下册《三笔》卷五“州郡书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77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十一册卷一四七“仁宗”庆历四年,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563-3565页;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十六“学校”七“郡国乡党之学”,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1-432页;徐松辑,苗书梅等点校:《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郡县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2-83页;等等。
    (2)戚同文与范仲淹的师承关系经邓广铭考辨是有问题的。邓广铭考辨指出王梓材在校订《宋元学案》时沿袭《宋史》之误将范仲淹列为戚同文的弟子(“高平所出”)的失误。参见邓广铭:《论范仲淹的师承---辨〈宋元学案〉所谓“高平所出”》,载《邓广铭全集》第8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6页。
    (1)详见佐藤仁著、冉毅译:《全祖望撰〈庆历五先生书院记〉考》,收入方祖猷、滕复主编:《论浙东学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1页;佐藤仁:『宋代の春秋学---宋代士大夫の思考世界』第六章『全祖望撰「慶暦五先生書院記」考』,東京:研文出版,2007:371-377。
    (1)邓广铭在其《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一文中批评了《宋史·道学传》的框架,主张宋学(思想史)研究中除了关注“道学传”中的人物之外,对“儒林传”“文苑传”“隐逸传”等中的儒者也应该加以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见出宋代儒学之全貌。此观点与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的做法可谓一脉相承。参见王水照、何寄澎、李伟国:《新宋学》(第二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