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与“五通”名号流变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between the Variety of Wuxian and Wutong
  • 作者:吴海萍 ; 孙洁
  • 英文作者:WU Hai-ping;SUN Jie;School of Philosophy,Nanjing University;Second Middle School of Shexian;
  • 关键词:五显信仰 ; 流变 ; 太湖流域
  • 英文关键词:Wuxian(五显) cult;;variety;;the Tai Lake Basin
  • 中文刊名:AFSX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 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歙县第二中学;
  • 出版日期:2018-11-15
  • 出版单位:安徽史学
  • 年:2018
  • 语种:中文;
  • 页:AFSX201806004
  • 页数:7
  • CN:06
  • ISSN:34-1008/K
  • 分类号:27-33
摘要
文章通过史料分析和实地考察,认为婺源五神(五显信仰)是纳入国家祀典的正神,经两宋、元明累次官封,先后有"五通""五显""五圣"等爵位封号。五显信仰最开始即有正邪之分,其中邪神"五通"自北宋至明朝一直被官方禁止传播。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正神"五显"与邪神"五通"逐渐混淆,至清朝完全融合,被视为邪神,遭到禁毁;在应对禁毁的过程中转化出"五路""五猖"等名称,并长期存在于江南各地。太湖流域盛行的五猖信仰即是正神"五显"和邪神"五通"混淆后的现存状态。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ith the textual analysis and the field works show that five gods of Wuyuan( Wuxian Cult) was the orthodox gods who received imperial honors for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Song,Yuan and Ming Dynasties,which was entitled to abbreviations from Wutong,Wuxian to Wusheng etc. The notion of Wutong at the time implied a dualism between the right and the evil and evil spirits Wutong was repeatedly forbidden and ruined from the Song to middle Ming Dynasty. Over its long development,the right god Wuxian or Wusheng were gradually imparted with the super natural features of the evil god Wutong. Three of them were historically considered as the one and same kind of heretical deviltry and witchcraft. As a result,Wuxian,Wusheng,and Wutong were all exterminated,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 transformed itself into Wulu and Wuchang,both of which exist until today. The Wuchang gathering,now a folk custom that has been prevailing in the Tai Lake Basin,is a ritualized and modern representation of the Wuxian Cult that mingl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il god.
引文
(1)[美]万志英著、陈仲丹译、刘永华校:《财富的法术---江南社会史上的五通神》,刘永华主编:《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4-107页;[美]韩森(Valerie Hansen)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杨宗红:《财神“五通”论》,《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2期。
    (2)黄东阳:《利益算计下的崇奉---由〈夷坚志〉考述南宋五通信仰之生成及内容》,《新世纪宗教研究》第9卷第4期,2011年6月;贾二强:《佛教与民间五通神信仰》,《佛学研究》2003年第3期、《说五显灵官和华光天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3期。
    (3)Guo Qitao:Huizhou Mulian Operas,Conveying Confucian Ethics with Demons and God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n,Berkeley,1994;“Exorcism and Money:The Symbolic World of the Five-fury Spirits in Late Imperial China”,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y,2003;Ritual Operas and Mercantile Lineage:The Confucian Transform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Huizhou,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4)《五圣始末》共有三种版本:第一种收录于元代坊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第二种收录于明代万历年间六卷本《搜神记》(即《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第三种收录于清代宣统元年刻印的七卷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文内简称为“元本”“明本”“清本”。淮海秦子晋撰:《五圣始末》,《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影印;张国祥撰:《搜神记》,明万历丁未校梓本,载《道藏》第36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佚名撰:《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2,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影印郁园校刊本。
    (1)《弘治徽州府志》卷5,《中国华东文献丛书》卷29,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第42-44页。《婺源县灵顺庙》按语引“旧志宋胡太史升云”,证明该文撰者直接或间接参考了胡升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编修的《星源志》,可以与《五圣始末》互证。
    (2)徐松著,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礼》,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71页。
    (3)兹录《五圣始末》“元本”原文如下:“自是神降格,有功于国,福佑斯民,无时不显。先是庙号止名五通,大观中始赐庙额曰灵顺,宣和年间封两字侯,绍兴中加四字侯,乾道年加八字侯,淳熙初封两字公,甲辰间封四字公,十一年加六字公,庆元六年加八字公,嘉泰二年封两字王,嘉定元年封四字王,累有阴助于江左,封六字王,六年十一月告下,封八字王。”注:《五圣始末》“明本”和“清本”记作“先是庙号上名五通”,“上”字当为“止”字误写,《婺源县灵顺庙》和《五显灵官祠》没有相关记载。《婺源县灵顺庙》将五神受封“灵顺”庙额系于“宋大观三年”,《五显灵官祠》系于“大观三年三月”。《五圣始末》“元本”记载五神于“庆元六年加八字王”,本文根据五显神受封经过考订为“庆元六年加八字公”,详考见后文。下文论证以《五圣始末》“元本”记载为底本,凡出于此的,将不再注明;参考《婺源县灵顺庙》《五显灵官祠》二种资料,与前述记载相同的,亦不另行注明。
    (4)洪迈撰:《夷坚志·三志·己集》卷10“林刘举登科梦”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379页。
    (5)《五圣始末》“元本”。
    (6)英国前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青花云龙瓶上有铭文“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黄清华、黄薇撰:《至正十一年铭清花云龙瓶考》,《文物》2010年第4期。康熙《徽州府志》卷1记载:婺源县“又名星源,初治清华,复治弦高,后徙今治。”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第153页。
    (7)吴自牧:《梦梁录》卷14,广陵书社2003年版,第356页。
    (1)婺源县五显祖庭灵顺庙于南宋泰帝德祐元年(1275年)和元朝武宗至大四年(1310)两遭火毁,后经汪元龙、汪元圭兄弟和元良臣、元良垕兄弟两次复建,于元朝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受赐庙额万寿灵顺五菩萨之,载程文海:《婺源山万寿灵顺五菩萨庙记》,《雪楼集》卷13,台湾中央图书馆1970年影印陶氏涉园本,第11页。
    (2)程文海:《婺源山万寿灵顺五菩萨庙记》,《雪楼集》卷13,第11页。
    (3)顾儒宝:《万寿祠记》,钱榖辑:《吴都文粹续集》卷16,《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78册,北京出版社2010年版,第445页;祝云明:《苏州五显神庙记》,祝允明著、孙宝点校:《怀星堂集》卷3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第629页。
    (4)宋讷:《敕建五显灵顺祠记》,《西隐文稿》卷5,《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63册,第144页。
    (5)《大明一统志》卷6,《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205册,第555页。
    (6)万历《明会典》卷93《礼部》,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30页。
    (7)五显信仰与佛教及其华光菩萨的结合,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笔者将另以专文讨论。
    (8)《咸淳临安志》卷73《祠祀志三·外郡行祠》“灵顺庙”条;卷76《寺观志二·寺院(在城)》“宝山院”条;卷78《寺观志四·寺院(城外)》“荣国寺”条;卷82《寺观志八》“圆通禅庵”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9)《咸淳临安志》卷74《祠祀志四·诸县神祠》“临安县”条。
    (10)齐硕、陈耆卿纂修:《赤城志》卷31“佑正庙”条,《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37册,第31-32页。
    (11)洪迈:《夷坚志·乙志》卷17,第327-328页;《夷坚志·补志》卷15,第1692-1693页;《夷坚志·三志·壬集》卷3,第1484-1486页;《夷坚志·丁志》卷19,第695-697页;《夷坚志·三志·己集》卷8,第1364页;《夷坚志·三志·己集》卷10,第1379页。
    (12)鲁应龙:《闲窗括异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13)《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道藏28》,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366页。
    (14)《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道藏32》卷9“狱内验鬼跡”条,第112页;卷10“具法位性”条,第121页。
    (15)《高上神宵玉清真王紫书大法》,《道藏28》卷4,第593页;卷5,第600页;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60、968页。
    (1)政和元年(1111年)正月,“诏开封府,毁神祠一千三十八区,迁其像入寺观及本庙,仍禁军民擅立大小祠庙。”《宋史》卷105《礼志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561页。
    (2)胡升:《题五显事实后》,程敏政辑:《新安文献志》卷23,《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147册,第192页。
    (3)目前没有其他证据显示,北宋末期政和元年(1111年)徽宗诏毁的“五通”与佛教“五通仙”有明确关系。在北宋初期李覯撰写的《邵氏神祠记》中,五通神源于古代亡国之君因“灭绝无后”“其鬼无归”而“与人为厉耳”,是一种具有邪性的厉鬼,载《直讲李先生文集》卷24,《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263册,第418页。
    (4)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鬼神》,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53页。
    (5)姚宽撰、孔凡礼点校:《绍兴和旨楼》,《西溪丛语》,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5页。
    (6)洪迈:《夷坚志·戊志》卷6,第1098-1100页。
    (7)《正德姑苏志》卷27,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392页;卷40,第598页。
    (8)万历《常熟县私志》卷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47页。
    (9)刘徐昌点校:《嘉靖江阴县志》卷16,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95页。
    (1)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17,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220页。
    (2)田汝成著、陈志明校:《西湖游览志余》卷26,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485页。
    (3)冯梦龙编、秋谷校点:《警世通言》卷27,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38-346页。
    (4)祝允明著、孙宝点校:《怀星堂集》卷30,第629页。
    (5)归庄:《归庄集》卷10,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11-512页。
    (6)(11)赵翼著,栾保群、吕宗力校点:《陔余丛考》卷35,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37页。
    (7)魏源:《皇朝经世文编》卷68,《魏源全集》第16册,岳麓书社2005年版,第684页。
    (8)黄本骥:《黄本骥集》第2集卷17,岳麓书社2009年版,第665页。
    (9)民国《婺源县志》卷7,民国间刊本,第25页。
    (10)万历《常熟县私志》卷6,第547页。
    (12)(14)顾禄:《清嘉录》卷1,广陵书社2003年版,第62页。
    (13)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岁时》,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15)光绪《广德州志》卷1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5页。
    (16)道光《徽州府志》卷3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0页。
    (1)光绪《广德州志》卷13,第215页。
    (2)《都门杂咏·纸元宝、五显财神庙》,《北平风俗类征·岁时》,第20页。
    (3)王振忠:《五猖》,《读书》2017年第1期。
    (4)“跳五猖”是太湖流域五猖信仰的祭祀仪式。安徽省郎溪县定埠乡周家村位于胥河定埠段南岸,这里传承的祭仪“跳五猖”以其典型代表性,于2014年以“傩舞”之名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耿敬认为,盛行于太湖流域的“跳五猖”“与信仰无关,而是以古典民间舞蹈《跳五猖》的名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得以复活。”耿敬:《被逐出神探的财神---五猖》,《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第4期。
    (5)下文相关资料为2014年6月笔者于周家村实地考察所得。
    (6)周家村五猖馆内供奉的主尊是水神祠山大帝,体现了祠山信仰与五显信仰在该地的结合。这一现象颇为有趣,笔者将另行撰文考察。
    (7)据万志英研究,“从16世纪前期开始,所有有关五通崇拜的材料都记载,几乎在每个庭院都可以找到一座规模虽小但相当精美的五通神龛,通常位于通向大街的大门内侧。这种家祠随处可见,典型的家祠包括五个穿着帝王衣服的塑像,它们代表五圣,还有五个塑像打扮得像皇后,那是他们的配偶。五通祠还包括这个神的母亲(太妈)、其他民间崇拜的神明(如观音、城隍和土地神)以及一批五通杂神---他们是五通的随从。”[美]万志英著、陈仲丹译、刘永华校:《财富的法术---江南社会史上的五通神》,《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第83页。
    (8)万士和:《辰阳废五显灵官牌祭土地文》,黄宗羲编:《明文海》卷140,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403页。
    (9)《五圣始末》“元本”;“明本”记载为“本县启建止善无碍大斋”。
    (1)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定埠乡周家村人,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