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与书院文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 Meng-yang and Academy Culture
  • 作者:王昌伟
  • 英文作者:WANG Chang-wei;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关键词:李梦阳 ; 书院文化 ; 理学 ; 私学 ; 官学
  • 英文关键词:Li Meng-yang;;academy culture;;neo-confucianism;;private education;;state school
  • 中文刊名:HD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5-28
  • 出版单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3;No.150
  • 语种:中文;
  • 页:HDXB201903004
  • 页数:7
  • CN:03
  • ISSN:43-1286/C
  • 分类号:20-26
摘要
李梦阳是明中叶文学复古运动的领军人物,名列明代文学史上的"前七子"。由于李梦阳在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学者在研究李梦阳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他的文学思想和活动,甚少涉及其余。其实,文学只是李梦阳整体学术的一部分。李梦阳对书院文化的参与,揭示明中叶书院文化发展的其中一个面向。南宋士大夫基本上有两种看待书院的方式。一是进入国家体制成为官学的一部分,二是让不完全认可官学教育的改革家试验其有别于,但不一定和官学对抗的教育理念的场所。李梦阳著作中和书院有关的篇章,证明其代表的正是前一种观点。李氏把书院视为官学的延伸,剔除了理学私学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国家体系的附庸。
        Li Mengyang is best known for his role in initiating the literary archaist movement and as the leader of the literary group called "Former Seven Masters". Yet literature was also a part of his overall intellectual endeavor. This paper explores Li's involvement in the academy culture, first promoted by the Southern Song Neo-Confucian scholars, during the mid-Ming period. I argue that Li saw the academy as an extension of the state school system, rather than an arena for experimenting with an alternative vision of literati learning predicated on private education.
引文
(1)[明]朱安:《李空同先生年表》,收入[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年[1602]刊本),附录一,页3上。
    (2)[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65,《空同子·治道》,页24上下。
    (3)朱季友事见[明]王直:《杨文贞公传》,收入[明]焦竑编:《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刊本),卷12,页28上。《空同子》中说朱季友为杨士奇所救,但根据王直的叙述,杨士奇在皇帝发怒的时候,只说“当尽毁所煮书,庶几不误后人”,而以朱季友年事已高向皇帝求情的是胡广。
    (4)[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66,《空同子·论学上》,页5上下。
    (5)[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65,《空同子·物理》,页11上下。
    (6)[宋]朱熹著,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卷74,《白鹿洞书院揭示》,页3893-3895。
    (7)[清]王昶编:《金石萃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134,《京兆府小学规》,页23上-25上。
    (8)[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页577-578。
    (9)李光生:《宋代书院的科举文学教育》,《兰州学刊》,2015年第5期,页69-75。
    (10)陈雯怡:《由官学到书院:从制度与理念的互动看宋代教育的演变》,(台北:联经,2004),页155-183。
    (11)陈雯怡:《元代书院与士人文化》,收入王泛森、邱仲麟编:《中国史新论:社会与文化分册》,(台北:联经,2013),页199-266。
    (12)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页147-150。
    (13)郝润华:《李梦阳江西任官及其两次下狱的真相:兼及其与宁王朱宸濠的关系》,《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页103-108.
    (14)[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3,《河中书院赋(有序)》,页4上-5下。
    (15)张勃:《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5卷第2期,页110-117。
    (16)[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42,《东山书院重建碑》,页1下-4上。
    (17)[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42,《东山书院重建碑》,页1下-4上。
    (18)[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42,《钟陵书院碑》,页4上-5下。
    (19)[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42,《钟陵书院碑》,页4上-5下。
    (20)[明]李梦阳撰,朱瑞熙点校:《白鹿洞书院新志》,收入白鹿洞书院古志整理委员会整理:《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北京:中华书局,1995)。
    (21)[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42,《宗儒祠碑》,页4下-7上。
    (22)[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42,《东山书院重建碑》,页1下-4上。
    (23)[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42,《南新二县在城社学碑》,页8上-10上。
    (24)[美]包弼德,[新]王昌伟译:《历史上的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页8。
    (25)Sarah Schneewind,Community School and the State in Ming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46.
    (26)[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51,〈张生诗序〉,页5下-6下。
    (27)John Meskill,Academies in Ming China:A Historical Essay,(Tucson,Arizona: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1982),p66-13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