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馈到交互——传播学视阈下的当代电影受众参与方式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于歌子
  • 英文作者:Yu Gezi;
  • 中文刊名:DDDY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inema
  • 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7-05
  • 出版单位:当代电影
  • 年:2019
  • 期:No.280
  • 语种:中文;
  • 页:DDDY201907024
  • 页数:3
  • CN:07
  • ISSN:11-1447/G2
  • 分类号:104-106
摘要
<正>电影诞生至今,传播学理论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化,电影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媒介属性、传播特性和受众构成也与初创时期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些变化与电影的观看方式的转变息息相关。这种变化的曲线也契合于传播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将电影观看方式、受众构成等方面的变
        
引文
(1)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9页。
    (2)“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早由德国传播学家诺利-纽曼于1974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力量会持续影响社会上的不同群体,而产生的群体效应则会使持与大众传播媒介相反意见的个体逐步被同化或掩盖,因而持异常意见者会越来越稀少。该理论依然属于强大效果论的一种,在本文中不展开叙述。
    (3)控制论是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诺·维纳创立的理论学说,旨在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控制来调节整个动物或机器系统的理论科学。控制论并非仅仅应用于传播学,在生物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4)同(1),第127页。
    (5)“桌面电影”指以电脑桌面作为主要场景、以电脑上的个体观影形式为主要观影途径的新兴电影形态。这个概念的文本案例较少,还未能取得学界广泛的认同。而在笔者看来,这一概念本身即是值得商榷的,它本身也可能仅仅是一个过渡式的电影形态。因此,本文论述中只会将《网络迷踪》《解除好友》等影片阐述为带有“桌面电影”风格的影片,不会直接采用此概念。
    (6)[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观照电影--艺术、评论和产业的观察》,何超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338页。
    (7)杨保军《新闻理论传播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