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齐皇族促寿现象考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on the How Imperial Family of Gao Qi Prolong Their Life-Span
  • 作者:姜望来 ; 徐科伟
  • 英文作者:Jiang Wanglai;
  • 关键词:北齐 ; 皇族 ; 兄终弟及
  • 中文刊名:SKDT
  • 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2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动态
  • 年:2019
  • 期:No.30
  • 语种:中文;
  • 页:SKDT201906016
  • 页数:6
  • CN:06
  • ISSN:42-1889/C
  • 分类号:108-113
摘要
大致历北魏、北齐、隋唐三个阶段,高氏皇族的整体寿龄状况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北齐建立之前,从高湖至高欢,平均寿龄总体保持在五十岁以上,较为平稳,基本符合当时北朝社会中上层官员寿命的平均水平。高欢卒后及北齐建立后,高氏家族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在寿龄层面上却大幅下滑,皇室成员中存在着大量非正常死亡现象,至北齐亡时,高欢诸子无人得过四十,诸孙几乎无人超过三十。隋唐时期,幸存高齐皇族成员的寿龄基本上恢复到了正常水平。高齐皇族促寿现象表明,"兄终弟及"观念深刻影响到东魏北齐时代高氏的储位或皇位继承,看似极不正常的促寿现象,实是高齐数代君主为改变"兄终弟及"、实现"父死子继"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引文
(1)如陈寅恪先生提出关陇集团理论,解释了北周据关中一隅之地发展壮大的原因,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李万生解释了侯景之乱对当时局势的影响,李万生:《侯景之乱与北朝政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从北齐内部因素讨论的如,繆钺:《东魏北齐政治上鲜卑与汉人之冲突》,《读史存稿》,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薛海波:《北齐衰亡原因新论——以怀朔勋贵子弟军中地位为中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2)《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传下·广宁王孝珩传》。
    (3)关于北齐宗室专题研究,又可参见许福谦、刘勇:《北齐诸帝诸王生卒年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张蕾:《北齐宗室阶层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许、刘一文较早关注到北齐宗室寿命问题,主要考证了生卒年基本明确的高欢子孙十三人及其他宗室六人,而对众多生卒年不明确的高欢子孙付之阙如,也对高孝珩齐亡时所言“诸父兄弟无一人得至四十”现象未作深究。另,本文所谓“高齐皇族”,指高欢嫡系子孙而言。
    (4)姚薇元:《北朝胡姓考》,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6-148页;周一良:《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77-198页;缪钺:《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读史存稿》,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78-84页;滨口重国:《高齐出自考——高欢の制霸と河北豪强高乾兄弟の活跃》及《高欢谱系》,《秦汉隋唐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685-736、996-997页;吕春盛:《北齐政治史研究》,台湾大学文史丛刊1987年版,第13-25页。较新进展可参见仇鹿鸣:《攀附先世与冒伪仕籍——以渤海高氏为中心的研究》,《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5)《魏书》卷32《高湖传》。
    (6)《北史》卷6《齐本纪上·神武纪》。
    (7)《北史》卷14《后妃下·齐武明皇后娄氏传》。
    (8)《南史》卷62《顾协传》。
    (9)据袁祖亮统计,北魏官吏平均年龄为56.9岁,北齐官吏平均年龄为57.9岁,他指出,由于气候变冷和战乱等原因,从三国到隋朝,中国官吏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一直在下降。见袁祖亮:《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24页。殷磊收集了2000多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层人物的死亡年龄,得出平均年龄为49.69岁。殷磊:《魏晋南北朝社会上层人口平均死亡年龄考》,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由此可见,高欢以前,高氏家族寿命较为正常。
    (10)《北史》卷6《齐本纪上·文襄纪》。
    (11)何德章:《高澄之死臆说》,《魏晋南北朝史丛稿》,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55-368页;姜望来:《高洋所谓“殷家弟及”试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2)(13)(20)(37)《北齐书》卷4《文宣纪》。
    (14)(24)(25)《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永安王浚传》。
    (15)《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平阳王淹传》。
    (16)(18)《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彭城王攸传》。另,《北齐书》卷10《高祖十一王·彭城王攸传》作“自车驾巡幸,浟常留邺”,少一“后”字。《北史》此句系于高归彦反后,按高归彦反在河清元年秋,其年七月,高湛幸晋阳,第二次便是本次前往晋阳。书云“浟常留邺”,高浟既为宗室之长,是很有可能的。
    (17)《北史》卷14《后妃下·冯翊太妃郑氏传》。
    (19)(50)《北史》卷7《齐本纪中·孝昭纪》。
    (21)《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上党王涣传》。
    (22)王连龙:《新见北齐高涣墓志考略》,《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5期。
    (23)高涣卒年二十六应无问题,但其生年却颇有疑窦。按,据史书与墓志推算,高涣生年为533年;但其兄高演(神武第六子)出生在535年版,高涣排行第七,则出生时间当晚于高演。这里明显存在矛盾,但限于材料,暂存疑。
    (26)《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襄城王淯传》。
    (27)(32)(56)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08、409-411、420页。
    (28)(40)(52)(55)《北史》卷8《齐本纪下·武成纪》。
    (29)《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任城王湝传》。
    (30)《周书》卷6《武帝纪下》。
    (31)《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高阳王湜传》。
    (33)《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博陵王济传》。
    (34)《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华山王凝传》。
    (35)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碑刻校注》第10册《高润墓志》,线装书局2008年版,第99-101页。
    (36)《北史》卷51《齐宗室诸王上·汉阳王洽传》。
    (38)(39)《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河南王孝瑜传》。
    (41)《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河间王孝琬传》。
    (42)《资治通鉴》卷158梁武帝大同七年十二月条。
    (43)《北史》卷8《齐本纪下第八·后主纪》。
    (44)《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兰陵王长恭传》。
    (45)王振国:《龙门唐永隆二年兰陵王孙高元简造地藏、观音像龛的发现及其意义——兼兰陵王高长恭传略评介》,《龙门石窟与洛阳佛教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46)(47)《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安德王延宗传》。
    (48)《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渔阳王绍信传》。
    (49)《北齐书》卷19《尉摽附子相愿传》。
    (51)《北史》卷7《齐本纪中·废帝纪》。
    (53)《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范阳王绍义传》。
    (54)《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西河王绍仁传》。
    (57)《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汝南王彦理传》。
    (58)赵文平编:《秦晋豫墓志蒐佚》,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页。
    (59)(60)《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南阳王绰传》。
    (61)(62)《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琅邪王俨传》。
    (63)(67)《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齐安王廓传》。
    (64)刘文涛、张庆捷:《新见唐玄景墓志考论》,《史志学刊》2016年第2期。
    (65)(66)《北史》卷8《齐本纪下·后主纪》。
    (68)《隋书》卷9《礼仪四》。
    (69)吕春盛:《北齐政治史研究——北齐衰亡原因之考察》,台湾大学文史丛刊1987年版,第30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