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不能回到陈瀚笙?——兼论20世纪30年代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trospect of rural investigations by Chen Hansheng in Wuxi and Baoding in the 1930s
  • 作者:隋福民 ; 韩锋
  • 英文作者:SUI Fu-min;HAN Feng;Institute of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eachers College,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 关键词:陈瀚笙 ; 无锡 ; 保定 ; 农村调查 ; 土地革命
  • 英文关键词:Chen Hansheng;;Wuxi;;Baoding;;rural Investigation;;land reform
  • 中文刊名:HBS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2;No.198
  •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
  • 语种:中文;
  • 页:HBSS201901001
  • 页数:8
  • CN:01
  • ISSN:13-1029/C
  • 分类号:6-13
摘要
20世纪30年代,陈瀚笙组织实施了无锡、保定农村调查。但无锡调查报告完成后国民党当局不让发表,后来遗失;而保定调查报告也没来得及撰写。后来尽管张培刚利用部分保定农村调查资料撰写了论文,但其分析方式及问题兴趣与陈瀚笙并不一致。后来的一些学者似乎也没有很好地延续陈瀚笙的分析思路。因此,应该回归到陈瀚笙的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的价值。
        A rural survey is performed under Chen Hansheng in Wuxi and Baoding in the 1930 s.A report on Wuxi is completed,but the Kuomintang authority refuses to have it published,and it is consequently lost.As of the report on Baoding,it is not even accomplished in writing.Although Zhang Peigang writes a paper by means of Baoding's rural survey,his analytical method and interest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Chen's.Hence,the writers argue for furthering of the like research.
引文
(1)这是陈瀚笙自己说的,也有一些资料说是1926年。
    (2)雷颐:《“中国农村派”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贡献》,《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张雪英:《试论陈翰笙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巫亮:《卜凯与陈翰笙:20世纪20-30年代农村调查之比较》,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年,第21-33页。
    (3)陈翰笙:《四个时代的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40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翰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9页;张雪英:《试论陈翰笙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葛海静:《民国时期知识界关于中国农村调查述评(1925-1935)》,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2年,第21-24页。
    (5)廖凯声:《社会科学研究所无锡农村调查记略》,《中央研究院月报》1930年第8期。
    (6)杜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团活动始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资料第四十五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第108-133页。
    (7)陶希圣:《中国之商人资本及地主与农民》,《新生命》1930年第3卷第2期。
    (8)陈瀚笙:《中国的农村研究》,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第1页;葛海静:《民国时期知识界关于中国农村调查述评(1925-1935)》,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2年,第21-24页。
    (9)陈翰笙:《广东的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汪熙、杨小佛:《陈翰笙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73页;郑京辉:《民国农村经济调查与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兴起》,硕士论文,河北大学历史学院,2009年,第20-32页;张雪英:《试论陈翰笙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巫亮:《卜凯与陈翰笙:20世纪20-30年代农村调查之比较》,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年,第21-33页。
    (10)根据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张之毅手稿》(复印件,未出版)整理而得。
    (11)王宜昌:《从农业来看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经济》第3卷第12期。
    (12)钱俊瑞:《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任务》,《中国农村》1935年第6期;雷颐:《“中国农村派”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贡献》,《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程霖:《中国农村经济改造模式与发展路径---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的探索》,《财经研究》2007年第5期。
    (13)王宜昌:《论现阶段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答覆并批评薛暮桥钱俊瑞两先生》,《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新知书店,1936年,第100页。
    (14)(18)陶直夫(钱俊瑞的笔名):《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与农业改造问题》,《中国农村》1935年第11期。
    (15)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0年,第9页。
    (16)孙冶方:《农村经济学的对象》,《中国农村》1935年第10期。
    (17)薛暮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方法问题---答覆王宜昌王毓铨张志澄诸先生》,《中国农村》1935年第11期。
    (19)《陈瀚笙序》,陈瀚笙、薛暮桥、冯和法编:《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
    (20)(21)(33)汪熙、杨小佛主编、陈瀚笙著:《陈翰笙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3、44、45页。
    (22)1921-1925年,卜凯指导学生对中国7省17处2 866个农家进行了经济状况调查,1930年他出版了英文版的《中国农家经济》。其汉译本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29-1933年他又主持了对中国22省、168个地区、16 786个农场和38256个农家的调查,写出《中国土地利用》。
    (23)钱俊瑞:《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成立前后》,《〈中国农村〉论文选》(上),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页。
    (24)张培刚:《成庄村的农家经济调查》,《中国经济评论》1935年第2卷第10期。
    (25)张培刚、廖丹清:《二十世纪中国粮食经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86、388页。
    (26)武汉地方志办公室著:《张培刚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81、382页。
    (27)孙冶方:《论农村调查中农户分类方法》,《孙冶方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页。
    (28)钱俊瑞:《评陈翰笙先生著(现今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1935年第1卷第5期。
    (29)钱俊瑞:《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任务---兼论王宜昌韩德章两先生农村济研究的“转向”》,《钱俊瑞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5页。
    (30)张培刚:《清苑农家经济》(上),《社会科学杂志》(北平)1936年第7卷第1期。
    (31)陈瀚笙:《中国农村经济之发轫》,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第6页。
    (32)这是笔者从朱文强、张丽两位老师那里获得的信息。两个人都参加了第三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对当时留下来的一些材料比较熟悉。
    (34)刘怀溥、张之毅、储雪瑾等:《江苏省无锡县近三十年来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929-1957)》,《中国农业合作史资料》1988年第2期(增刊)。
    (35)张会芳:《1929-1948年无锡县农村土地占有的变化趋势---以对第二次无锡农村经济调查报告的重新释读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2011年版,第326-341页。
    (36)根据河北省统计局:《1930-1957年保定农村经济调查综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内部资料,1958年10月,第85页计算而得。
    (37)钱俊瑞:《中国现阶段底土地问题》,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页。
    (38)章有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郭德宏:《旧中国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乌廷玉:《旧中国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史学集刊》1998年第1期。
    (39)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5-7页;赵冈:《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64-91页。
    (40)秦晖:《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秦晖:《“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清初至民国---关中农村经济与社会史研析》,《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
    (41)后来的学者中赞同农村问题是生产力问题或者说是技术、市场问题的人不少。参见参见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第118页;(美)罗斯基:《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3、47-51页;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第16、60、307-308页;赵冈:《中国土地制度史》,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79页;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0、312-332页;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同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87-88、89页;李金铮:《近代华北农民生活的贫困及其相关因素》,《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5-230页;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第3-5、21-23页;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第50-51页;彭南生:《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问的中国近代手工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0-81页;温铁军等:《农村土地问题的世纪反思》,《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4期,第98、106-109页;凌鹏:《近代华北农村经济商品化与地权分散---以河北保定清苑农村为例》,《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5期,第80页。
    (42)李景汉:《中国农村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3、12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