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民国初期长江下游航路的治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tudy of River Regulation abou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y Zhang Jian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 作者:胡勇军
  • 英文作者:HU Yongjun;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Fudan University;
  • 关键词:民国初期 ; 张謇 ; 长江下游 ; 治理
  • 英文关键词: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Zhang Jian;;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river regulation
  • 中文刊名:ZSD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社科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4;No.221
  •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清末民国江南地方政治运作与水利转型研究”(2016M60148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与社会互动视野下的江南基层政权与乡村治理研究(1927—1937)”(16YJC770010);;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级重点研究课题“民国江南地区的水利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xky201701)
  • 语种:中文;
  • 页:ZSDB201902016
  • 页数:8
  • CN:02
  • ISSN:33-1011/C
  • 分类号:115-122
摘要
作为近代著名的水利专家,张謇除了在导淮、治黄以及培养水利人才等方面功勋卓著之外,还在长江治理上也颇有建树。1920年代,英侨商会觊觎中国长江流域的控制权,时任运河督办的张謇提议成立水利机构,整治长江河道,以免国家权利外溢,并提出了著名的"治江三说"。在他的倡议之下,北洋政府相继成立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和长江下游治江会,为维护长江的治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浚江计划,因中外势力盘根错节、地方争论以及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进行举步维艰,尤其是在下游航道的疏浚过程中,张謇也是基于多方考虑而被迫作出无奈选择。
        As a famous water conservancy expert, Zhang Jian has made many contributions to the governance of Huaihe, the Yellow River, and talents training and above all, to the govern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1920 s, the 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tried to gain control of the Yangtze River. Zhang Jian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organization to dredge waterways of the Yangtze River, so as to avoid the damage of national rights. His proposal was then theorized as "Three Thoughts 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Under his initiative, the Beijing government has successively set up the Yangtze River Waterway Discussion Committee and the River Governance Commission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rights to govern the Yangtze River. However, due to the impact of foreign forces and local disputes,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other factors, the dredging program was difficult, especially in the lower reaches. Zhang Jian has no choice but to accept the reality.
引文
[1]宋希尚.近代两位水利导师合传[M].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77.
    [2]张兰馨.张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宋源.唐代水利经济与管理制度探源——关于唐代<水部式>中水利管理思想的剖析[J].财经研究,1986(5).
    [4]郑肇经.中国水利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5]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长江水利史略[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6]宋希尚.张謇的生平[M].台北:中华丛书编委会,1963.
    [7]扬子江汉口吴淞间之整理计划草案[J].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月刊,1930(6).
    [8]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志总编室.长江志——历代开发治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9]一千九百十二年办理浚浦局暂行章程[J].江苏水利协会杂志,1918(2).
    [10]森田明.清代水利与区域社会[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11]河工水利:全国水利局官制[J].政府公报分类汇编,1915(25).
    [12]熊希龄,朱启钤.大总统令:任命张謇为全国水利局总裁此令[J].政府公报,1913(588).
    [13]全国水利局最近之报告[J].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6(3).
    [14]交通史航政编:第4册[M].南京: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1931.
    [15]全国水利局水治计画进行之种种[J].河海月刊,1919(8).
    [16]张謇研究中心.张謇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7]扬子江技术委员会历史及测量计划大概情形[J].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月刊,1929(1).
    [18]心危.长江水道讨论会组织内幕[N].申报,1922-03-27(07).
    [19]武同举.江苏水利全书:卷二[M].南京:南京水利实验处,1944.
    [20]辟治苏省新运河问题[N].申报,1921-11-05(10).
    [21]振济常州沙洲水灾[J].中国红十字会月刊,1921(6).
    [22]水灾后的崇明乡民[J].觉悟,1922,2(3).
    [23]全国水利局令第三十一号:派技正许肇南、主事汪胡桢察勘鄂赣皖苏长江一带泛滥情形[J].政府公报,1921(1951).
    [24]张怡祖.张季子(謇)九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25]心史.扬子江汽船航运之发达及现状[J].交通公报,1926(1192).
    [26]张謇研究中心.张謇全集:第五卷(上)[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27]苏社理事会常会记[N].申报,1921-09-22(14).
    [28]呈大总统为会同筹设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拟具章程请鉴核文[J].财政月刊,1922(100).
    [29]国内专电[N].申报,1921-10-22(10).
    [30]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之提议[J].英文杂志,1922(1).
    [31]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章程[J].河务季报,1923(8).
    [32]国内专电[N].申报,1922-01-16(04).
    [33]浚浦局海工程师致淞埠局函[N].申报,1922-03-14(14).
    [34]张謇全集编纂委员会.张謇全集(5)[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35]暂设扬子江技术委员会组织规则[J].江苏水利协会杂志,1922(12).
    [36]长江下游治江会成立会详记[N].申报,1921-11-14(11).
    [37]王清穆,王瑚,张謇.会呈大总统请设立长江下游治江会仰祈鉴核由[J].江苏省公报,1922(2880).
    [38]治江会最近消息[N].申报,1922-02-22(10).
    [39]苏省设立长江下游治江会,内务部已复核照准[N].申报,1922-03-06(14).
    [40]长江下游治江会成立大会纪[N].申报,1922-04-13(13).
    [41]张謇.治理长江下游之研究[J].江苏水利协会杂志,1923(16).
    [42]长江下游治江会消息续纪[N].申报,1922-04-14(13).
    [43]长江下游治江会内部之分裂[J].水利杂志,1923(3).
    [44]长江下游治江会之一问题:段山筑坝[N].申报,1922-04-16(14).
    [45]如皋同乡讨论治江问题[N].申报,1922-04-17(13).
    [46]争免段山筑坝电文一束,如皋同乡会群起力争[N].申报,1922-04-27(13).
    [47]福利沙田垦殖股份有限公司招股广告[N].申报,1922-06-08(01).
    [48]长江下游治江会组织大纲[J].河海季刊,1923(1).
    [49]刘藕舲.长江下游九县治江会议靖如代表发表的宣言书[M]//靖江文史资料:第1辑.靖江:靖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2.
    [50]徐乃仁.长江下游治江会南京开会感言[J].河海季刊,1923(1).
    [51]下游治江会定期开会[J].水利杂志,1923(6).
    [52]长江下游治江会开会纪[N].申报,1923-09-14(13).
    [53]张謇商榷治江会问题[N].申报,1923-02-27(11).
    [54]江苏省常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熟市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5]杨立强,沈渭滨,夏林根.张謇存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6]鲍威尔.鲍威尔长江浚治计划[J].江苏水利协会杂志,1923(16).
    [57]贝龙猛.长江治导报告书[J].河海季刊,1923(1).
    [58]张南通对于治江意见[J].河海周报,1926(18).
    [59]张謇.治理长江下游之研究(续)[J].江苏水利协会杂志,1924(19).
    [60]致各报馆分转再论封闭南夹代电[J].谠言,1922(1).
    [61]徐兆玮.徐兆玮日记[M].合肥:黄山书社,2013.
    [62]宋希尚.由白茆闸开工联想到扬子江本身之急要工程[J].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季刊,1936(1).
    [63]宋希尚.扬子江水灾原因及标本整理之商榷[J].科学,1930(7).
    ①在张謇水利方面的研究中,关于导淮治淮方面的文章最多,主要有庄安正:《张謇导淮始末述论》,《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对张謇导淮几个问题的探讨》,《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须景昌:《张謇与治淮》,《江苏水利》,1999年第1期;《张謇与淮水水利》,《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李鸿建:《张謇与治淮之缘》,《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吴春梅:《多维视野下的治淮方略及其启示——以张謇、费礼门、治淮委员会的方略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尹北直、王思明:《张謇“导淮”:中国近代水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古今农业》,2010年第1期;李琛、马陵合:《民国时期的水利借款研究——以导淮工程为中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关于治理黄河和保坍护乡方面的研究可参见张廷栖:《学习与探索——张謇研究文稿》,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钱中俊:《张謇南通保坍与沙洲》,《张家港文史资料》(第13辑),第146-147页;沟通辽松的研究有王鹏杰:《张謇沟通松辽的理念及践行》,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②关于上海浚浦局的研究,可参见森田明著:《清末民初长江三角洲的水利与帝国主义的支配——关于上海浚浦局的成立》,载《清代水利社会史研究》,郑樑生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6年版,第249-286页;森田明著:《民国初期上海浚浦局的改组问题》,载《清代水利与区域社会》,雷国山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170-194页。
    ③关于分段治理的具体做法为:“上游自江宁至武进为一段,其必应治者。江宁龙江关以下江流逼而南,不即设治,下关市场必有忽然塌陷之一日;丹徒城外日涨,江流逼而北,不即设治,南失轮步之利,北坏诸洲之田。此一说也。下游要处江阴、南通为一段,海门、崇明为一段。今年暴风淫雨,同时连作,江、淮、沂、泗大涨,海潮大上。此二段最处下游,故受害尤烈。若平日则江行之轮,至南通苦沙之阻,值夜必停,外人久以为不便。不即设治,江南北塌地滞航,害无已日。”参见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全集》第二卷《经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27页。
    ④可参见《绅民反对长江技术委员会》,《申报》,1922年2月19日,第14版;《沪绅士反对长江技术委员会(续)》,《申报》,1922年4月13日,第13版;《沪绅士反对长江技术委员会(续)》,1922年4月15日,第13版。
    ⑤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常设办事人员共42人,其中驻沪测量处10人,九江流量测量队5人,汉口流量测量队7人,地形测量队15人。参见扬子江技术委员会编印:《扬子江技术委员会第一期年终报告》,1922年,第12页。
    ⑥清末,段山以东的江中,偏北有常阴沙,东南有东兴沙。长江流经段山,形成一条汊江,即段山夹。汊江由段山与常阴沙之间入口向东南与主泓汇合,中间被东兴沙分为南北两夹。段山南夹,自段山与东兴沙的小盘兰沙之间入口,向东南于今妙桥乡西暘附近与长江主泓汇合,长约15公里,江面窄处近1公里,宽处3—4公里。1922年春,福利垦殖公司报请江苏省督军公署核准在段山南夹筑坝。3月初动工,仅10天即将合龙。时春汛潮急,屡合屡败,损失工本费银17万元,工程被迫停顿。至冬季,又集款兴工,坝址向上游移动500米左右,南端在平北沙的顶海岸,北端在常阴沙沙王庙,坝长近1公里。12月31日动工,10余天坝即成。但因坝身低,潮水漫溢,功败垂成,耗资10余万元。翌年春,公司以“扁担票”及以股金分地相许,邀集民工,于2月4日重新施工,修筑坝身,同时围田1 600亩。坝成后,东兴沙与常阴沙并岸。参见张家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沙洲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2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