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鲁文化与诸子群起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Culture of Qi and Lu and All Classes of Scholars
  • 作者:刘韶军 ; 陈龙
  • 英文作者:LIU Shao-jun;CHEN Long;
  • 关键词:鲁文 ; 诸子 ; 兵家 ; 儒家 ; 管子 ; 鲁文化区
  • 中文刊名:BZS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6-15
  • 出版单位:滨州学院学报
  • 年:2018
  • 期:v.34;No.161
  • 语种:中文;
  • 页:BZSX201803014
  • 页数:8
  • CN:03
  • ISSN:37-1435/Z
  • 分类号:84-91
摘要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出现显示出中国思想文化大放光彩。诸子百家中的大部分学派都集中出现于以齐鲁文化为中心的地区。先秦诸子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都与齐鲁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齐鲁文化土壤上产生出来的诸子各家,思想学说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渊源于周文化;齐鲁文化合起来说一,分开来说,又有二者的不同,这在诸子学说中也有体现。
        
引文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李零.司马法译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1)限于篇幅,这一部分的内容,本文暂不述及,只是在这里简要地提出来,以后有机会,再另文详述。
    (2)《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索隐》曰:“邹,鲁地名。”据此而言,邹人也就是鲁人。
    (1)前面提到公孙龙说他的学说与仲尼相一致,就这里所说的“正名实”而言,孔子也主张“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杨氏曰:“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无以考实而事不成。”引程子曰:“名实相须。一事苟,则其余皆苟矣。”可知孔子所说的正名就是使名与实相符合,这与公孙龙的正名实是一致的,由此也可证明公孙龙所说的仲尼之说与他的主张并不矛盾。
    (1)阴阳家论五德终始,关心的焦点问题是国家与王朝替代的规律性问题,这与国家的命运直接相关,其学说所思考的重点是如何使现实国家保持完全而不被他人代替或取代,这与管子和稷下学者的思考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方案有所不同而已。稷下学者中有法家和道家的前驱,此二家的思想学说,据《论六家要旨》所说,也是直接关心国家政治效率及其命运的。法家自不待说,就道家而言,人们往往认为道家是消极的,不关心现实政治的,这其实是误解。仔细阅读《老子》书,就会发现,他的主旨是在告诫君主如何做到圣人式的侯王,如何使国家长久安全、民众富足,也就是所谓的“安平泰”。这都是直接与国家政治有关的问题,而不是被后来不少人曲解的个人修身养性以求长生不死的问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