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编纂:民事部门法典的统一再法典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Unified Recodification of Civil Special Law
  • 作者:朱广新
  • 英文作者:Zhu Guangxin;
  • 关键词:法典化 ; 解法典化 ; 再法典化 ; 民事部门法典 ; 司法解释
  • 英文关键词:codification;;decodification;;recodification;;civil special law;;judicial interpretation
  • 中文刊名:BJF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1-25
  • 出版单位:比较法研究
  • 年:2018
  • 期:No.160
  • 语种:中文;
  • 页:BJFY201806013
  • 页数:16
  • CN:06
  • ISSN:11-3171/D
  • 分类号:173-188
摘要
法典化、解法典化与再法典化高度概括了19世纪以来大陆法系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民法进化状况。我国近四十年的民事立法,显现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法典化、解法典化、再法典化交错发生、交互作用的螺旋式发展、进化轨迹。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阶段性、渐进式发展的需求,我国民事立法秉执经济实用主义思想,采纳了以民事部门法法典化为先导逐步实现民法法典化的立法方法。为应对改革开放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司法解释成为民法发展、进化中最为活跃的规则创制机制。我国当下正加紧推进的民法典编纂实质上是一次民事部门法典的统一再法典化、现代化。如何贯彻执行新立法政策并系统体现新的价值观念,是民法典编纂无法回避的立法难题。
        The codification,decodification and recodification highly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of civil law in many countries or regions of the civil law system since the 19 th century. China's civil legislation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has shown a relatively unique trace of spir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dification,decodification and recodification which come up alternately and interact each other. China's civil legislation adheres to the economic pragmatism and adopts the legislative method of codification of civil special law as the forerunner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age-by-stage and gradual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active rule-making mechanism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ivil law to deal with the new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new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which is being pushed forward now,is essentially a unified codifi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civil special law. How to implement the new legislative policy and systematically reflect the new values is an unavoidable legislative problem in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引文
[1]See Attila Harmathy,Codification in a Period of Transition,31 U.C.Davis L.Rev.783,788-789(1998).
    [2]Jean-Sébastien Borghetti,French Law,in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 182(Julio César Rivera ed.,Springer 2013).
    [3]参见[意]桑德罗·斯齐巴尼:《法典化及其立法手段》,丁玫译,载《桑德罗·斯齐巴尼教授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7页。
    [4]See Reinhard Zimmermann,Codification:The Civilian Experience Reconsidered on the Eve of a Common European Sales Law,in Codif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2nd IACL Thematic Confernece 13-14(Wen-Yeu-Wang ed.,Springer2014).
    [5]Michael McA uley,Proposal for a Theory and a Method of Recodification,49 Loy.L.Rev.261,266(2003).
    [6]See Julio César Rivera,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in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 8(Julio César Rivera ed.,Springer 2013).
    [7]关于解法典化的发生原因,参见陈卫佐:《现代民法典编纂的沿革、困境与出路》,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5期。
    [8]Jean-Sébastien Borghetti,French Law,in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 190(Julio César Rivera ed.,Springer 2013).
    [9]See Julio César Rivera,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Relations with Commercial Law,Family Law,Consumer Law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A Comparative Approach,in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 36-37(Julio César Rivera ed.,Springer 2013).
    [10]See Lado Chanturia,Codification of Private Law in Post-Soviet States of the CIS and Georgia,in Codif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2nd IACL Thematic Confernece 93-104(Wen-Yeu-Wang ed.,Springer,2014).
    [11]See Maria Luisa Murillo,The Evolution of Codification in the Civil Law Legal Systems:Towards Decodification and Recodification,11 J.Transnat'l L.&Pol’y 163,177(2001).
    [12]See Maria Luisa Murillo,The Evolution of Codification in the Civil Law Legal Systems:Towards Decodification and Recodification,11 J.Transnat'l L.&Pol’y 163,180(2001).
    [13]对于这两次民法制定,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与克茨将其失败原因归结为,中国曾经在很长时间里认为太多的法律反而会压抑社会进程中的自发精神。参见[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51页。
    [14]参见梁慧星:《民权法治之路的里程碑---新中国第三次民法起草亲历记》,载《人民政协报》2014年11月6日,第005版。
    [15]参见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1986年4月2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16]例如,对于《经济合同法》,它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即民法规范和行政法规范。参见王家福、谢怀栻等:《合同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51页。
    [17]参见顾昂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草案)〉的说明》(1995年2月2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18]参见王兆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说明》(2007年3月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19]参见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的制定》,载梁慧星:《中国民事立法评说:民法典、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
    [20]2000年3月9日,李鹏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等单项法律基本齐备的基础上,力争在本届人大任期内编纂一部比较完整的民法典。”
    [21]参见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的制定》,载梁慧星:《中国民事立法评说:民法典、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5-67页。
    [22]参见柳随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的说明》(2001年6月2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23]有著作认为,“民法通则是我国首创的切合我国实际的一种民事立法体例,是调整我国民事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参见马原主编:《中国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有学者认为,《民法通则》“实际上是我国未来的完整民法典的雏型”。参见《徐开墅民商法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24]See Ergunzsunay,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The Turkish Experience,in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 387-407(Julio César Rivera ed.,Springer 2013).
    [25]See Hiroyasu Ishikawa,Codification,Decodification,and Recodification of the Japanese Civil Code,in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Codes 270(Julio César Rivera ed.,Springer 2013).
    [26]对于我国1931年的民法典,梅忠协先生有如此评说:“现行民法,采德国立法例者,十之六七,瑞士立法例者,十之三四,而法日苏联之陈规,亦尝撷取一二,集现代各国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诚巨制也。”梅忠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初版序。
    [27]参见朱广新:《超越经验主义立法:编纂民法典》,载《中外法学》2014年第6期。
    [28]参见梁慧星:《从“三足鼎立”走向统一合同法》,载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122页。
    [29]参见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的说明》(1985年4月3日)。
    [30]有学者认为,“西方民法典国家经历了一个先有法典化,继有解法典化的发展过程,中国民法却正处在一个法典化和解法典化交织并存的时代。因此,中国民法并不存在西方民法典国家‘法典化-解法典化’鲜明的对立冲突。”陆青:《论中国民法中的“解法典化”现象》,载《中外法学》2014年第6期。
    [31]最高立法机关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后两次经认真研究,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先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律,条件成熟时再编纂民法典。”张德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32]参见张德江:《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3月15日)。
    [33]参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12月25日)。
    [34]参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中共中央2018年5月印发)。
    [35]参见梁慧星:《从“三足鼎立”走向统一合同法》,载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页。
    [36]参见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37]参见《统计局:服务业成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占GDP比重为51.6%》(2018年04月14日),载中国网财经(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80414/4602791.shtml),2018年8月2日访问。
    [38]参见谢鸿飞:《民法典与特别民法关系的建构》,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3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
    [40]参见薛军:《民法典编纂与法官“造法”:罗马法的经验与启示》,载《法学杂志》2015年第6期。
    [41]参见周江洪:《论民法典透明度的实现及其障碍》,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6期。
    [42]“人民法院应当……”“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等是司法解释表达规则的常用语式。
    [43]参见薛军:《中国民法典编纂:观念、愿景与思路》,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4期。
    [44]参见谢鸿飞:《民法典与特别民法关系的建构》,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茅少伟:《寻找新民法典:“三思”而后行---民法典的价值、格局与体系再思考》,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6期;邱本:《论民事生活与民法典》,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4期。
    [45]申卫星教授认为,“民法的固有品性乃在于保障人权、维护人性,推动人的成长和发展”。申卫星:《中国民法典的品性》,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6]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47]参见李建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48]参见李永军:《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坚持规范属性》,载《政法论丛》2016年第2期。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