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来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述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the First Kuomintang-Communist Party Cooperation Since 1980s
  • 作者:张仰亮
  • 英文作者:Zhang Yangliang;
  • 关键词:1980年代以来 ; 第一次国共合作 ; 中国共产党 ; 国民党
  • 英文关键词:Since the 1980s;;the first Kuomintang-Communist Party cooperation;;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Kuomintang
  • 中文刊名:SUYJ
  • 机构:上海大学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8-05-25
  • 出版单位:苏区研究
  • 年:2018
  • 期:No.19
  • 语种:中文;
  • 页:SUYJ201803013
  • 页数:13
  • CN:03
  • ISSN:36-1341/C
  • 分类号:118-130
摘要
1980年代以来,学界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与实证考察,并聚焦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缘起、发展过程、破裂原因、重要意义和相关人物等几个方面。不难发现,关于1980年代以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呈现出研究渐趋深入、创新意识引领和理性心态关照等显著特点。当然,若要继续深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既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还要具备新的问题意识,挖掘新的文献资料,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以期获得新的学术进展。
        Since the 1980 s,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conducted multi-dimensional,deep and all-rou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first Kuomintang-Communist Party cooperation.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origin,development process,breaking causes,significance and related figures of the first Kuomintang-Communist Party cooperation. Through combing the studying materials,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at the study of Kuomintang-Communist Party cooperation has shown significant features such as deepening research,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rational attitude. However,if we want to continue to deepen the study,we should not only jump out of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frame,but also have new problem consciousness,excavate new literature materials,use new research methods,open up new research fields,in order to get new academic progress.
引文
(1)1980年以前,囿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相对较少。19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思想得到逐渐解放,学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骤然增加,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缘起、发展过程、破裂原因、重要意义和相关人物等几个方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逐渐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产生了一批颇具问题意识和创新趋向的作品,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推向了深入。
    (1)肖甡、姜华宣:《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
    (2)杨世兰、洪光泉:《试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1期。
    (3)张艳国:《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切合点》,《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4)林家有:《试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问题---兼论孙中山晚年对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认识》,《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
    (5)陈金龙:《从孙中山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文化观的趋同性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文化基础》,《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第3期。
    (6)郑可益:《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基础》,《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5期。
    (7)陈光:《也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民国档案》2004年第3期。
    (8)路爱林:《第一次国共合作方式形成原因新探》,《长白学刊》2002年第3期。
    (9)王继停:《第一次国共合作:各有所图的革命联合》,《史学月刊》2010年第9期。
    (1)杨奎松:《孙中山与共产党---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黄修荣:《共产国际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
    (3)侯德范:《马林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贡献》,《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4)肖甡:《论共产国际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贡献》,《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1期。
    (5)刘其发、钱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略问题》,《江汉论坛》1981年第4期。
    (6)丁晓强:《中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略演变》,《近代史研究》1990第5期。
    (1)冯春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问题探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2)黄干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3)杨振亚:《评国共“党内合作”的形式》,《晋阳学刊》1993年第5期。
    (4)吴九占、李付安:《国共“党内合作”形式“最好说”的多维质疑》,《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5)吴九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党内合作”形式新探》,《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4期。
    (6)马莉英:《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军的创建》,《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7)杨周:《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信仰与主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
    (8)李翔:《黄埔军校党军体制的创设:以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4期。
    (9)郑军:《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农民土地问题》,《烟台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0)钟小敏:《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四川农民运动》,《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2期。
    (11)马学军:《从安源的困惑到白区的反思:刘少奇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苏区研究》2017年第5期。
    (1)陈红民、魏兵兵:《国民革命期间中共之宣传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导〉为中心》,《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2)陈鹤锦:《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江苏》,《民国档案》1994年第4期。
    (3)孙延波:《莫斯科中山大学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林》2005年第3期。
    (4)曾成贵:《中国国民党汉口执行部解析》,《民国档案》2009年第4期。
    (5)孙会修:《大革命时期中共上海区委的城市支部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期。
    (6)李里:《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员组织关系的重建---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2期。
    (7)马思宇:《有形与无形:中共早期“党团”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2期。
    (8)沈志刚:《外围组织探微:大革命时期广东青年团与新学生社的关系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4期。
    (9)唐宝林:《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敖光旭:《共产国际与商团事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2)杨天石:《关于孙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3)杨奎松:《走向“三二〇”之路》,《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4)杨奎松:《“容共”,还是“分共”?---1925年国民党因“容共”而分裂之缘起与经过》,《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
    (5)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一九二〇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6)吴艳春:《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历史原因及危害教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7)王承璞:《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8)陆建洪:《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失误》,《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1)吴九占:《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史学月刊》1993年第4期。
    (2)张振朝:《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1期。
    (3)谢晓鹏:《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4期。
    (4)郭圣福:《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5)邓广:《“主义混淆”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影响》,《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杨奎松:《孙中山与共产党---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7)杨奎松:《蒋介石从“三二〇”到“四一二”的心路历程》,《史学月刊》2002年第6期。
    (8)王奇生:《从“容共”到“容国”---1924-1927年国共党际关系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1)李育民:《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帝主张的变化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
    (2)肖甡、姜华宣:《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
    (3)李光隆:《试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4)李友刚:《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国民党的影响》,《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5)韦桃献:《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广东史志》1994年第4期。
    (1)姚金果:《“赢”与“输”的变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长白学刊》2004年第5期。
    (2)杨汉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时代启迪》,《红广角》2011年第2期。
    (3)忻平、张仰亮:《合力与消解:中共中央长期驻于上海及最终迁离的动因》,《史学集刊》2018年第1期。
    (4)李刚、宫义:《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5)李志学:《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的再认识》,《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3期。
    (6)曾成贵:《鲍罗廷与国民政府迁移中的政治角力》,《史学月刊》2005年第8期。
    (7)吴珍美:《析1927年前后鲍罗廷与蒋介石的权力争斗》,《史林》2006年第1期。
    (8)银品:《合作的尺度:蒋介石与鲍罗廷关系新探(1924-1927)》,《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第1期。
    (1)张光宇:《毛泽东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6期。
    (2)周兴樑:《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3)张汝:《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4期。
    (4)金以林、李在全、茹静:《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在国民党中央活动一瞥》,《党的文献》2011年第11期。
    (5)张统模:《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林》1988年第4期。
    (6)胡明:《陈独秀与国共第一次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7)杨奎松:《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2期。
    (8)刘长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李大钊》,《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9)王述维、谢俊春:《试论李大钊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
    (10)周进:《李大钊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京档案》2011年第8期。
    (11)范忠程:《瞿秋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求索》1984年第4期。
    (12)周一平、邹武龙:《1924年瞿秋白提出编译〈列宁文集〉》,《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3期。
    (1)刘健清:《蔡和森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教学》1987年第6期。
    (2)张磊:《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学术研究》1984年第1期。
    (3)邹洪学:《“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理论探讨》1986年第6期。
    (4)张秀梅、陈志刚:《关于孙中山与商团事件的两个问题辨析》,《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2期。
    (5)黄道炫:《蒋介石与黄埔军校》,《史学月刊》2004年第2期。
    (6)李玉:《蒋介石与1927年“迁都”之争》,《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7)陈国庆:《邵力子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实践及其贡献》,《学术交流》2006年第8期。
    (1)张仰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四大研究述评》,《苏区研究》2017年第2期。
    (2)李金铮:《再议“新革命史”的理念和方法》,《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1期。
    (3)蒋建农:《关于深化苏区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苏区研究》2017年第2期。
    (4)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