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年耶稣会中国年信》译注并序(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ranslation, Annot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Annual Letter of 1618 of the Society of Jesus in China
  • 作者:董少新 ; 刘耿
  • 英文作者:Dong Shaoxin;Liu Geng;
  • 中文刊名:GJHE
  •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Sinology
  • 机构: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06-20
  • 出版单位:国际汉学
  • 年:2018
  • 期:No.15
  • 语种:中文;
  • 页:GJHE201802031
  • 页数:17
  • CN:02
  • ISSN:10-1272/K
  • 分类号:171-187
摘要
<正>杭州住院如前所言,省城杭州是浙江省的首府,在这场风暴中是一片安全的沙滩,被逐出各自住院的耶稣会士,几乎全部聚在这里,除了驻江西的两位神父、一名修士外,还有驻南京的一位神父与我们的良进士(Le?o)~((1))在一起,另有一名修士~((2))在北京救世主教堂(Igreja do Salvador),以为利玛窦神父守墓的名义留下来。其余的人都藏身在杨廷筠(1557—1627)进士的荫庇及善意下:"我们
        
引文
本文上篇已发表于《国际汉学》2017年第4期第133—146页。
    (1)即李之藻(1571—1630),字我存,号凉庵居士,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任南京工部员外郎、福建学政、开州知州、太仆寺少卿等。1610年领洗入教,洗名良。关于李之藻,可参考方豪:《李之藻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年。
    (2)此修士为邱良厚(Pascoal Mendes,1584—1640),见后文。
    (3)《圣经·新约·哥林多后书》,8:22,“我们还打发了一位弟兄与他们同去,我们在许多事上,屡次证验过他是热情的;如今因他对你们大有信心,当然更加热情了。”手稿原文系用拉丁语书写:probavimus in multissaepesollicitumessenuncau temmultosollicitiorem。
    (4)指附属于教堂、修道院,用作贮藏室、宿舍和厨房等的建筑。
    (1)即杨廷筠在杭州创立的仁会,参见钟鸣旦:《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第75页。
    (2)杨廷筠父亲杨兆坊,母亲陈氏,兄杨廷策。
    (3)这里讲到杨廷策皈依天主教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尽管未直说,但其实就是其纳妾问题。杨廷筠早年迟迟未能领洗,亦因除了妻子吕氏之外,尚纳有贾氏为妾。吕氏为其生有一子二女,但子早夭;贾氏为其生有二子,杨约之和杨繇之。参见钟鸣旦:《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第38、68—69页。
    (4)耶稣受难日在礼拜五。
    (5)《旧约》诗篇,第五十篇。
    (6)复活节前的一周,即大斋期的最后一周。
    (1)圣周最后一天,即复活节前一天。
    (2)通常写作dogiques,这个术语是从日本流传过来,在日本dojuku的字面意思是同居人,通常指神父的世俗助手,或者祷告首领。
    (3)杨廷筠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1562年6月25日),参见钟鸣旦:《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第6页。推测杨廷筠会按照传统农历生日来庆祝,万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为西元1618年6月16日,是杨廷筠的56周岁生日。
    (4)可能指的是浙江巡抚刘一焜。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山东道御史沈珣“言巡抚浙江刘一焜窃讲学之名,为藏奸之薮,胪列脏迹十欵以闻。不报”。可能即指刘一焜振兴杭州会社一事。见《神宗显皇帝实录》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日。另据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十《列传》一百二十八,万历四十二年(1614)刘一焜曾与浙江巡按李邦华一同禁止宦官曹奉在普陀山兴建镇海寺,但曹奉仍依圣旨照办。
    (5)钟鸣旦曾引用过这一段资料,推测该会社可能是万历年间杭州两个著名书院——万松书院和崇文书院中的一个。参见钟鸣旦《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第100页。
    (1)此类讲述普通教徒信仰虔诚的事例,在年信中十分常见,此后的很多年信都有专门一个章节讲述这些事例,题为“有教育意义的事例”。此类记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事例涉及宗教奇迹。
    (2)多俾亚遭逢被鸟粪掉落眼中因而失明的悲剧,而后造成他的婚姻产生裂缝,以致他向神祈祷收去他的生命。可参见天主教和东正教《旧约圣经》中的《多俾亚传》(“Book of Tobit”)。
    (3)约伯失去了财产和子女,并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生活坎坷,不过约伯很坚强,他的忍耐常被看作对信徒的榜样。参见《圣经旧约》中的《约伯记》。
    (1)指穆斯林。
    (2)这只是杭州住地1618年的传教成绩,整个中国的数字前文已有交代。
    (3)《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13:10,原文是seddabituna cum tentationeetiamexitum,utpossitissustinere.“天主如加给人试探,也必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够承担。”
    (4)教宗圣良一世(S.Leo I,400—461)在罗马教堂讲道训诲信友,他的讲道词流传至今的,有96篇,内容大都是关于博爱、施舍、信友生活和各端教义。
    (1)当时耶稣会中被列为真福品的,只有耶稣会创立者罗耀拉(Ignatius de Loyola,1491—1556,1609年由教宗保禄五世宣福而享真福品,1622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五世主持了其封圣仪式,与东方使徒沙勿略一同成为圣人,但沙勿略是在1619年10月才享真福品的),因此这一画像应该指的是罗耀拉的画像。
    (2)邱良厚原本一直陪伴罗如望神父在南昌传教,南京教案发生后,随罗如望避居建昌;1617年奉命来到北京,为利玛窦守墓,直至1640年7月26日去世。
    (3)利玛窦去世后,龙华民接任耶稣会中国传教区会长。
    (1)指蒙古人。
    (2)应即定国公徐希臯,徐达子徐增寿、孙徐景昌一系。徐希臯自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1603年1月)继承爵位,崇祯三年(1630)去世,爵位由其子徐允祯继承。
    (3)“密封的座椅”是轿子。
    (4)鄂本笃(Bento de Goes,1563—1607),葡萄牙耶稣会士,1602年从印度阿格拉(Agra)出发,从陆路前往中国,历三年终抵肃州,证明“大契丹”即中国,“汗八里”即北京。利玛窦派钟鸣仁前往肃州接洽,两人见面不久,鄂本笃即于1607年4月11日在肃州去世。费赖之:《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第109—117页。
    (5)明代肃州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所以这里说鄂本笃在陕西去世。
    (6)即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了一道人,陕西泾阳人,约1616年领洗入教,天启二年(1622)进士。参见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第四章《儒家化的天主教徒:以王徵为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德拉克马(drachma),一种古希腊银币。《圣经·新约·路加福音》,15:7-9,我告诉你们:同样,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对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或者那个妇女,有十个达玛,若遗失了一个达玛,而不点上灯,打扫房屋,细心寻找,直到找着呢?待找着了,她就请女友及邻人来说:你们与我同乐罢!因为我失去的那一个达玛又找到了。我告诉你们: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主的使者前,也是这样欢乐。
    (1)葡萄牙人将马穆鲁克人和土耳其人混称为Rumes,暂时没有中文对应这一名称。
    (1)《武宗毅皇帝实录》正德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万历野获编》卷一“禁杀怪事”:“正德乙卯,武宗南巡,禁宰猪,则民间将所畜无大小俱杀以腌藏。”但一般认为,正德禁猪,是由于“猪”“朱”同音,《明朝小史》卷十一《正德纪》“猪与朱同”:“帝以猪字声同于朱字,犯御姓,令天下禁杀猪。”
    (2)又称为摩西律法,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这个木制藏经盒及部分经卷,目前藏于加拿大多伦多Royal Ontario Museum,也有部分经卷散见于其他欧美博物馆、图书馆,如纽约American Bible Society Library,图片资料参见Uri Ram(ed.),The Jews of Kaifeng,Chinese Jews on the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Exhibition Catalogue),Beth Hatefutsoth,The Nahum Goldmann Museum of the Jewish Diaspora,Tel Aviv,1984.
    (3)应即《重建清真寺记》碑,明弘治二年(1489)立。
    (1)17—18世纪,有很多欧洲来华耶稣会士接触、探访或记载了开封犹太人,其中最早前往开封探访犹太人的是澳门修士徐必登,1607年他奉利玛窦之命前往考察;龙华民和钟鸣礼的此次河南之行,是耶稣会士对开封犹太人的第二次探访和考察。参见荣振华、莱斯利:《中国的犹太人》,耿昇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5—33页。我们尚不知道龙华民和钟鸣礼是否有此行的报告留下来,在发现他们的第一手报告之前,本年信中所载的上述内容,对研究17世纪早期的开封犹太人历史极具参考价值。
    (2)这里所谓的十字基督徒,是从元代留存下来的基督宗教信徒。元代也里可温盛行一时,但经过元明换代后,似乎这批基督教的信仰者也随之消亡于中国的境内。如果龙华民所见为实,则这段话可成为元明鼎革后基督教在中国境内继续存在的证据。
    (3)指满洲人。
    (4)指蒙古人。从这句话来看,阳玛诺将满洲人和蒙古人统称为鞑靼人,而未加区分。
    (5)即李应试,曾任职锦衣卫。1602年领洗入教,洗名保禄,曾参照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绘制《两仪玄览图》。参见徐光台:《利玛窦、李应试与〈两仪玄览图〉》,《汉学研究》第30卷第4期(2012年12月),第133—167页。
    (1)原文是拉丁文opportune et importune,截取自《圣经·新约·提摩太后书》第4章第2节。李应试取洗名“保禄”,有追随保禄之意。
    (2)此人待考。
    (3)《圣经·新约·腓立比书》2:15,该节全文是:utsitis sine querella et simplicesfilii Dei sine reprehensione in medionationispravae et perversae inter quos lucetissicut luminaria in mundo,年信中是截取引用。
    (4)《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7:35。
    (1)或王路基约,此处的信息尚不足以让我们考证出此人的中文名。
    (2)林斐理(Feliciano da Silva,1578—1614),葡萄牙耶稣会士,1605年来华,一直在南京传教,1614年5月9日在南京去世。1617年,沈?命人掘墓开棺,暴尸示众,发现林斐理遗体完好如初,被仇教分子遗弃城外荒郊中,后经教友寻获,重新入殓,安葬于秘密地点,直到1637年迁葬于南京聚宝门外雨花台山脚下的公墓。参见费赖之:《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第98页。
    (1)《圣经》中与耶稣角逐信众的邪神。
    (2)《圣经》中“哥林多人后书”第六章记载,贝里雅耳是与基督相对之“恶”的存在。
    (3)《圣经·新约·约翰福音》8:9,全文:“他们一听这话,就从年老的开始到年幼的,一个一个地都溜走了,只留下耶稣一人和站在那里的妇人。”
    (4)徐光启独子徐骥(1582—?),天主教徒,洗名约伯。
    (1)这是教宗圣良一世的一段布道词,编号82,2(Sancti Leonis Magni,Tractatus,SERMO LXXXII,‘In Natali apostolorum Petri et Pauli’),见http://frcoulter.com/leo/latin/tractatus82.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7月2日。
    (2)《圣经·新约·腓立比书》3:13—14。
    (3)即许乐善(1546?—1625/1626),其孙许缵曾(1627—1696?)亦为著名教徒。
    (4)孙元化(1581—1632)。关于孙元化,请参考黄一农:《天主教徒孙元化与明末传华的西洋火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第4分,1996年,第911—966页。
    (5)其中一位神父为罗如望(Jean de Rocha,1566—1623),另一位神父及修士待确认。
    (6)此人待考。
    (1)或王德望,此人待考。1615年年信中提到,Va?Estev?o是建昌开教的领路人,邀请南昌住院院长罗如望和修士邱良厚往建昌开教。他本人是一名退休官员的孙子。
    (2)此人中文名待考。
    (3)罗明坚最早将“十诫”翻译为中文,其《祖传天主十诫》中,第七诫为“戒偷盗诸情”。则该教徒的营生或与盗贼发生关联,但具体为何种手艺,年信中未交代。
    (1)此类驱魔的事例,在耶稣会中国年信中也很常见。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