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论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Understanding Accurately Marx and Engels' Discussion on “the Communist Belief”
  • 作者:王玲玲 ; 何江 ; 谭高顺
  • 英文作者:Wang Lingling;He Jiang;Tan Gaoshun;
  •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共产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文刊名:STUD
  • 英文刊名:Studies on Marxism
  • 机构: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曲靖师范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
  • 年:2019
  • 期:No.225
  • 基金:江西省2018年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特色和创新研究”(18KS0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研究”(MKS17107)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TUD201903003
  • 页数:10
  • CN:03
  • ISSN:11-3591/A
  • 分类号:27-36
摘要
由于信仰的多元化,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的问题上,理论界和学术界一直都有"回避说""否认说"和"放弃说"的观点。新时代重温并准确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哥达纲领批判》《流亡者文献》《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经典著作中对共产主义"信仰"或"理想"的论述,对于回应和驳斥那些误解或刻意歪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信仰"思想的奇谈怪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明辨错误思潮的危害性,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引文
[1]《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
    [4]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
    (1)共产主义是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理想归宿,是马克思主义者矢志不渝的最高信仰和最终奋斗目标。本文所涉及的“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概念的使用上,二者是通用的。
    (2)[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盛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代序”第1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2页。
    (4)“四大考验”即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页。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页。
    (7)参见龚育之:《理性思考和实践检验是科学信念的基础》,《光明日报》2000年10月26日。
    (8)关于“信仰”和“信念”之区别的观点可参见拙作《解读“信仰”——由不宜提“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发的思考》,《江汉论坛》2015年第4期。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9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7页。
    (14)《流亡者文献》是恩格斯于1874年5月中旬至1875年4月写成的,共由五篇文章组成。恩格斯在这组文章里介绍了波兰、法国和俄国流亡者对其革命斗争所持的观点,并通过对这些国家革命运动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乐观地预言了欧洲革命的前景,鼓励德国工人阶级把自己的斗争与世界革命运动紧密联系起来。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2页。
    (16)在2009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出版之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都将此处的“信条”翻译为“信仰的象征”。但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将旧版本中此处“信仰的象征”翻译成“信条”,意思是“信仰的条令”。
    (17)19世纪中叶,以法国布朗基为代表的工人运动中革命冒险主义的思潮主张依靠少数革命家的密谋活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精英专政,一步进入共产主义。巴黎公社的失败宣告了布朗基主义的破产。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1页。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2页。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3页。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5页。
    (22)恩格斯这里提及的“国际”,指的是建立于1864年的国际工人联合会。马克思是创始人和领袖。由于会名太长,当时简称为“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的目的是: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反对压迫者而斗争。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由于巴枯宁混入国际后,反对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一直企图把国际变成实行无政府主义的工具。马克思批判了巴枯宁的主张,指出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反动的。后来在海牙代表大会上,国际决定开除巴枯宁。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7页。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3页。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7页。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3、367页。
    (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18页。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18页。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0页。(此处所引是人民出版社2009年最新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中的一段话,有97个字;“放弃说”所说的“93”个字,引用的是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7页的一段话。)
    (30)转引自靳辉明:《驳关于“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的谬说》,《光明日报》2011年8月29日。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5、370页。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5页。
    (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0页。
    (34)“《美国工人运动》是恩格斯为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美国版写的序言”,“随后恩格斯将这篇序言译成德文,以《美国工人运动》为题发表在1887年6月10日和17日《社会民主党人报》;序言的德文和英文单行本于7月在纽约出版”。此注释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8页。
    (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4页。
    (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37)刘建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提法和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3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8页。
    (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1-232页。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14页。
    (41)刘晨晔、王晓翔:《论对待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态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