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地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司法鉴定实践中,在鉴定人已经进行合理、尽力的工作情况下,仍无法将被鉴定问题肯定或否定到确定不移的程度,只能依据现有鉴定资料出具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对于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争论,反对者甚至呼吁在司法鉴定实践中取消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存在。本文试图从科学技术、法律、司法鉴定实践等方面对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地位进行探讨,通过探究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形成及原因论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分析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论证其证据属性,进而肯定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地位,并对如何科学地应用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提出思路。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比较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司法鉴定意见的含义和属性,论述了国内理论界对司法鉴定意见的含义和属性的争论,提出司法鉴定意见的表述优于鉴定结论的表述的观点,肯定了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属性,并给出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定义和分类。
     文章第二部分以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出现比例较高的笔迹鉴定为例,通过展示笔迹鉴定中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产生的过程和原因,进一步阐释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产生的客观基础和主体根源,从而揭示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概率证据的本质,论述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科学属性,提出了目前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分类过于简单不科学也不符合司法鉴定实践的需要的观点。
     文章第三部分列举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能力争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否定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于对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证据的能力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合法性和关联性上,因此从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合法性和关联性上进行分析,驳斥了否定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观点。
     文章第四部分论述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实务处理,提出对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进行补救形成确定性的司法鉴定意见是首选处理方式,并论述了补救的程序和方法。在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质证上,针对目前我国对于司法鉴定意见的审前开示、质证的规定过于简单的现状,提出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具体的审前开示和质证的方法。文章最后提出了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认证的评断标准和基本原则。
In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if expert witnesses have reasonably, the best work, but still have no way to draw a clear appraisal suggestions, they will derive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from existing information. Whether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has the evidence's ability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is paper tries to research the evidence's ability of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ws and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practice and so on field.
     This article ha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gives a comparis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that in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system. The argument of the meaning of the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in China is introduced. Author thinks the appellation of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appellation of the appraisal conclusion. Moreover, the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has the evidence attribute.
     The second part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objective foundation and the subjective reason that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is come into being. The article propose the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is the probability evidenc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in China is too simple to fit the need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practice.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argument about whether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has the evidence's ability, analyse the legitimacy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Then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has the evidence's ability. The evidence's ability of it is relevant with the degree of confirmation.
     The fourth part is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The article propose the best processing mode is to remedy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For thos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that cannot be remedied, the cross-examination is important. The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s the judge standards and basic principles for the adoption of the probabilistic comment of judicial appraiser.
引文
①《法国刑事诉讼法》第166条规定为“鉴定报告”。
    ①《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69条第1项规定为“鉴定书”。
    ②《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第74条“证据”规定为“鉴定人的结论和陈述”。
    ③《日本民事诉讼法》第3章“证据”第3节规定为“鉴定”。
    ④邹明理:《论鉴定结论及其属性》,载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⑤樊崇义等:《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⑥卞建林:《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⑦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二版,第214页。
    ①参见《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78页.
    ②参见李玉华、杨军生:《司法鉴定的诉讼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3
    ①裴苍岭:《论证据资料》,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①胡锡庆、叶青:《诉讼证据学通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2页。
    ②汪建成、刘广三:《刑事证据学》,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① SWGDOC. Guidelinesfor Forensic Document Examinnation. Forensic Science Communications,Apri12000.Volume2 Number2
    ①贾玉文、邹明理主编:《文件检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68页。
    ②贾玉文、邹明理主编:《文件检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74页。
    ①贾玉文、邹明理主编:《文件检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36页
    ①Walls. HJ Whither Forensie Science?Medicine, Science and Law,1966,183.
    ②约翰·霍德:《刑侦实验室.犯罪现场真相揭秘》,礼宾等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7页。
    ①[美]麦考密克:《麦考密克论证据》(第五版),汤维建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1432页。
    ①邹明理:《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①江伟:《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②证据的“关联性”在英美法系表述为“相关性”。
    ③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页。
    ①郭金霞:《鉴定资料收集之法律控制研究》,载于《证据科学》2006年第3期
    ①[美]乔恩.R.华尔兹,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①Frye v.United States,293F.1013(D.C.Cir.1923)
    ②转引自刘晓丹:《如何建立我国鉴定结论采纳规则——以美国专家证言判断标准为参照》,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4期
    ③Daubert v.Merrell Dow Pharm.,Inc.509 U.S.593(1993),593
    ①转引自刘晓丹:《如何建立我国鉴定结论采纳规则——以美国专家证言判断标准为参照》,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4期
    ②“可靠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这里的可靠性指的是判断准确的程度。
    [1]樊崇义等:《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卞建林:《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李玉华、杨军生:《司法鉴定的诉讼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5]胡锡庆、叶青:《诉讼证据学通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汪建成、刘广三:《刑事证据学》,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
    [7]贾玉文、邹明理主编:《文件检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
    [8]约翰·霍德:《刑侦实验室.犯罪现场真相揭秘》,礼宾等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美]约翰·w斯特龙.麦考密克:《麦考密克论证据》(第五版),汤维建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邹明理:《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
    [12]江伟:《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
    [13]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5][美]乔恩.R.华尔兹,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
    [16]《美国联邦证据规则》李昌林译,《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四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17]郭华:《鉴定结论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陈学权:《科技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19]卞建林:《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20]贾治辉:《文书检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
    [21]邹明理:《笔迹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1]邹明理:《论鉴定结论及其属性》,载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
    [2]裴苍岭:《论证据资料》,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3]刘晓丹:《如何建立我国鉴定结论采纳规则——以美国专家证言判断标准为参照》,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4期
    [4]邹明理:《论“鉴定必明”、“鉴定必准”与提供证据要求的冲突》,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5]吕导中:《对科学鉴定证据的认定》,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夏从亚:《略论科学的不确定性》,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7]齐晓凡:《司法鉴定中的不确定性鉴定结论研究——以笔迹鉴定为考察视角》,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5期
    [8]刘静坤:《不确定性笔迹鉴定结论研究》,载《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第3期
    [9]肖建华:《美国证据制度中关联性的认定》,载《人民法院报》2006/08/29
    [10]汤维建、卢正敏:《证据“关联性”的涵义及其判断》,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5期
    [11]郝丽、邢海萍:《论美国科学证据规则的演变及其科学哲学基础》,载《(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年6月
    [12]李昌博、张渝玲:《判断“科学证据”的科学性标准——中美有关证据制度的比较研究》,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6月
    [13]张君周:《论法官对科学证据的审查》,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4]伍浩鹏:《简论美国科学证据评估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
    [15]郭金霞:《鉴定资料收集之法律控制研究》,载于《证据科学》2006年第3期
    [16]黄培军,邓振华:《司法鉴定结论的评价与鉴定技术的科学性》,载《中国司法鉴定》2002年第3期
    [17]胡世澄,倪春乐:《论鉴定科学证据的科学基础——鉴定证据的标准、效力及适用》,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