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于党内法规而言,它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当下,对于党内法规的有关研究往往偏向于用政治学的视角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阐释和对出台的党内法规的具体文本的解读。这些研究缺乏史料的支持和法学理论的建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于党内法规的研究不能深入。由于不能深入地阐述党内法规所具有的法的本质属性,因此对于如何有效地发挥党内法规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效果方面,相关研究就有些落后于时代了。
     本着这样的认识,本文主要从法学研究的视角对党内法规进行一个全景式地建构。本文以对党内法规的概念进行法学意义上的界定为开篇,以对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所颁布的党内法规的史料梳理为基础,相继探讨了党内法规关系以及建立党内法规关系在研究党内法规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法学研究的进路建构了党内法规体系。在党内法规体系的研究中,本文着重探讨了党内法规体系的三级结构,即以党章为核心的根本法规:以准则、条例和规则为纽带的基本法规;以规定、办法和细则为基础的具体法规。在对党内法规的运行机制和功能目标的研究中,本文主要考察了党内法规的运行机制,即党内法规的立法和实施;以及党内法规的功能目标,即党内法规是规范党内主体行为和党内关系的前提;是发展和巩固党内民主的保障;是建立反腐倡廉制度的主要支柱。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党内法规的研究并不以党内法规对党内关系的调整为最终目标。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特殊地位,中国共产党所颁布的党内法规是探索有中国特色法治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和落脚点。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法治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党内法规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党内逐渐实现依法治党。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依法治党来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For law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t became the object of research of academic circles little by little from the age of reform and openning-up. For research of law of CPC, it is partial to the visual angle of politics to explain some abstract concepts and to expound some version of law of CPC. The researches were often short of the sustain of datas of history and the frame of law. The result is that the researches couldn't come into the core of law of CPC. Because of the reason, the researches couldn't explain the attribute of law, so as that, how to validly give free rein to law of CPC to resolve questions of reality, it is backward the age for the researches of law of CPC.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the thesis want to build a frame of total for law of CPC from the the visual angle of law. It is beginning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law of CPC for the thesis, and it bases to arrange the history of law of CPC from beginning of CPC.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relation of law of CPC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aw of CPC in research. At the base, according to way of research of law, building up the system of law of CPC. In the research,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three-series of the system of law of CPC, as the essence of law in rules of CPC, as the base of law in norm, regulations and rule, as the operating rules of law in stipulation, measure and regulations. In the research of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law of CPC, the thesis mainly examine two aspects. In mechanism, it is legislation and enforce law. In function, there are three points. firstly, law of CPC is presupposition of adjusting action and relation. Secondly, law of CPC is safeguard of expanding and solidding democracy of CPC. Thirdly, law of CPC is mainstay of building style of objecting degeneracy and initiating honesty.
     With the research of law of CPC, at the base of achievemen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relation of law of CPC and law of state. It isn't the final target for the research of law of CPC to adjust the relation in CPC. Because of special position for CPC in China, law of CPC is an important act to look for the way of rule by law in China. It is emphasis and stopover for the the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 it should is a inevitable choice to rule by law in the fu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w of CPC, we should govern CPC by law of CPC at first. Then, following the way of governing CPC by law of CPC, we should realize to govern the state by law.
引文
[1]操申斌.“党内法规”概念证成与辨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8(3).
    [2]王俊华.对“党内法规”提法的再思考[J].上海党史党建,2008(7).
    [3]潘泽林.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及其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7(1).
    [4]常光民、刘工力、徐捷敏.党内关系[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6.
    [5]李乐刚.论党内法制与党内关系的确立和调整[J].江汉论坛,1998(11).
    [6]盛世钟.试论党内关系与和谐社会[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7]靳呈伟.党内关系若干问题探讨[J].长白学刊,2009(4).
    [8]李军.试论党内法规关系[J].上海党史党建,2009(10).
    [9]柳亚东、陈本立、李乐刚、陈绪群、吴琦.党内法制概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6.
    [10]李乐刚.什么是以及为什么是党内法制[J].江汉论坛,1995(12).
    [11]叶笃初、陈绪群.论完备的党内法制[J].江汉论坛,1996(5).
    [12]卢嘉旗.论建立完备的党内法制体系[J].岭南学刊,1999(3).
    [13]刘光辉.加强党内法制建设:党建创新的根本途径[J].党政干部论坛,2001(10).
    [14]尹德慈.试论“依法治党”的提出[J].社会科学,1998(7).
    [15]谢方意.要注意对依法治党的研究[J].江南论坛,1999(7).
    [16]张圣友.依“法”治党首先是依党章治党[J].新东方,2006(3).
    [17]俞可平主编.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3.
    [18]桑玉成.依法治国与依章治党[J].法商研究,1999(4).
    [19]王贵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J].新视野,2000(1).
    [20]兰亚宾、王琳.从严治党与增强党内法规制度权威性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1).
    [21]兰亚宾.党内反腐法规体系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4).
    [22]王宏琪.对党内“双规”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9).
    [23]兰亚宾.党内法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05(11).
    [24]潘泽林、吴晓敏.建立健全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长效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3).
    [25]潘泽林.党内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2).
    [26]鲁士恭.加强党的纪律制度建设保障“党规党法”的贯彻执行[J].理论学刊,1998(6).
    [27]王光华.中国共产党法规与制度建设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8.
    [28]叶笃初.党章论[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8.
    [29]白建民.学习贯彻党章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4).
    [30]肖本媛.党内法规建设史上的丰碑[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1]凌传茂.党章学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2.
    [32]参见王金玲.中国共产党党章发展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33]凌传茂.党章施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岭南学刊,1999(1).
    [34]王愉人.中国共产党党章研究的启示[J].琼州大学学报,2004(3).
    [35]孙莉颖、李惠男.党章建设艰巨性的哲学思考[J].学术交流,1996(4).
    [36]宋黎明.党章与政党治理[J].理论与改革,2006(5).
    [37]彭京宜.关于完善党内法规的若干思考[J].理论前沿,2007(7).
    [38][39]宋健.关于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相协调问题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5(14).
    [40]李恩侠.党内法规如何与国家法律相协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5).
    [41]陈庭忠.论政策与法律的协调和衔接[J].理论探讨,2001(1).
    [42]侯通山.党内法规精要8讲[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5:4.
    [43]李贵敏.从政策到法律:中国共产党执政依据的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44]宋涛.政策转换为法律的正当程序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6).
    [45]潘泽林.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及其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7(1).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23.
    [1]王俊华.对“党内法规”提法的再思考[J].上海党史党建,2008(7).
    [2]操申斌.“党内法规”概念证成与辨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8(3).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8.
    [4]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400.
    [5][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7、292.
    [7]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G].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723.
    [8]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152.
    [9][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M].余履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
    [10][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9、79-80.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5.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5.
    [1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35.
    [15][德]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93.
    [1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26.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6-17.
    [18][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68、567-568.
    [20]孙国华.权力和权利是一对矛盾吗?[J].法学,2000(2).
    [21][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5-16.
    [22][39]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25、 26.
    [23]林尚立.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25.
    [24][25][2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1、2.
    [27][德]康德.法律哲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399.
    [28][2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28.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9.
    [31]周凤举.法单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吗?——兼论法的社会性[J].法学研究, 1980(1).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6-17.
    [33]钱穆.国史新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1:37.
    [3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
    [3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4.
    [36]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4.
    [3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38]“依法治党”的提法在学术界也有学者进行过一定的探讨,比如:俞可平主编.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俞可平.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N],学习时报,2010,3(15):3.
    [1]胡锦涛同志在建党85周年会议上的讲话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本文的阶段考察也就依照这个划分进行。
    [2]党内法规的界定应该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本文所选定的党内法规是依据前一章中所界定的党内法规来选取的。
    [3]本文的党内法规的分类是依据党内法规所调整的党内关系的性质来确定的。有关党内法规关系性质的有关论述将在第三章《党内法规关系》进行阐述。
    [4]虽然在学界有的学者将党纲、章程和党章都认定为是党章,本文在这里不进行有关的争论,我只是用文献的原初的提法进行表述。
    [5][8][9][10][13][19][21][24][26][28][3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卷[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3、3、381、450、760、93、93、535、389、243-244、65.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卷[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468.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五卷[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115.
    [11][2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478、142.
    [1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229-230.
    [14][1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七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221、221.
    [15][1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356、200.
    [17]成文法这个概念来自于法学。它的本意就是法典以可见的文本的形式进行制定和颁布。本文所言的“成文法”从内涵和外延上来说于法学中的成文法是一致的。
    [20]从党内法规的发展历程来看,往往将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和颁布主体合二为一。从实质上来看,两者应该是分开的。
    [2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42.
    [23]在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二大”所制定的是第一部党章。“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本文也采用的是主流观点。
    [2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35.
    [29][33][3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10、203、121.
    [30][35][3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75、608、575.
    [3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六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10.
    [3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13.
    [37][3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69、69-70.
    [40][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5] [56] [57]
    [58]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84、92、96、95、96、96、104、133、155、156、182、187、152、7、6、228.
    [41]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88.
    [5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G].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723.
    [54]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96-2000)[G].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20.
    [59]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提法来自于法学中的有关概念。实体法是指所规定的主要是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和义务(或者职责、职权)的法律;程序法是指所规定的主要是保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或方式的法律。
    [6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86.
    [6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92.
    [1]党内法规关系这个提法来源于法学研究领域中的法律关系。19世纪,“法律关系”这个概念出现在德国和法国民法学著作中。以后很长一个时期,它几乎只是作为大陆法系民法学的概念存在。后来一批分析法学家,如奥斯丁、塞尔曼德、霍菲尔德等把“法律关系”引入法理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霍菲尔德在其论文《司法推理中应用的法律概念》(1913年)中不仅分析了法律关系这个概念,而且还对复杂的法律关系现象进行了解构。从此,法律关系成为法学的一般概念。
    [2]常光民、刘工力、徐捷敏.党内关系[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6.
    [3]李乐刚.论党内法制与党内关系的确立和调整[J].江汉论坛,1998(11).
    [4]靳呈伟.党内关系若干问题探讨[J].长白学刊,2009(4).
    [5][9][14][15][16]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212、234、220、227、1.
    [6][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147.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
    [10]Kelsen, The Pure Theory of law, transl. M. Knight (Berkeley,1967), p.71.
    [11]同上书,p.33.
    [12]同上书,p.33.
    [13]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49.
    [1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158.
    [1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38.
    [19]要素说来自于法学的有关研究。在法学的相关研究中,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说只是其中的一种学说。不过这种学说在我国法学界来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以三要素说为研究的样本。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8-539.
    [22]谢晖.法律的意义追问[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267.
    [23][24]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新编.[G].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3、206.
    [1]潘泽林.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及其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7(1).
    [2]对于“党内法规体系”这个概念的认识,本文借鉴的理论来自于法学概念体系中的“法律体系”这个概念。“法律体系”这个概念是法学中比较成熟的一个概念。它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3][4][11][12]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G].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723、727-728、723、727.
    [5]法律部门的划分状况决定于法律调整的对象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于相应的法律调整方法,以及各类法律和法律调整方法的结构状态。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元素,是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法律部门往往是由主要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构成的整体。
    [6][16]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224、212.
    [7]党的“一大”制定的是党的纲领。在当下的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二大”所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是第一个党的章程。
    [8]也有学者用“纪检条规”这个提法。因为,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纪检条规备案工作的通知》(1978-1996,P697中,明确地提出了“纪检条规”的的说法。而且在侯通山著的《党内法规精要8讲》里面也明确地提到了“纪检条规”的说法。但是本文认为“纪检条规”这个提法更适合于当代的情况,而从党内法规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纪律法规”更符合党内法规的发展实践。
    [9]这六个条件在党章第六章第三十四条有详细的规定。可参见《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25
    [10]《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96-2000)两本党内法规选编将这些规范列为“其他”部分。
    [13]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央委员会的关系在党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14]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明显在王金玲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党章发展史》中所做的序言中曾经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大到十七大期间,先后制定、修改通过了16部党章,其中制定通过的有7部新党章,修改通过的有9部党章。现行党章是由十二大制定的。参见王金玲.中国共产党党章发展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1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8.
    [17]虽然,这个规定在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并没有直接明确,但是间接地在《暂行条例》中进行了这样的表述。
    [1]潘泽林、吴晓敏.建立健全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长效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3).
    [2]潘泽林.党内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2).
    [3]从严格的法学意义上来说,法律的运行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立法、执法和司法。由此而产生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不同的国家机关,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尤其是司法权的独立,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虽然在党内的纪检机关也存在着纪检室和审理室的职责划分,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党内不存在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制度安排。因此,这种特性反映到党内法规的运行上就体现为两个基本的部分,即党内法规的立法和党内法规的实施。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31.
    [5][14][英]戴维·M·沃克编.牛津法律大辞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547、764.
    [6]周旺生.立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4.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48.
    [8]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41.
    [9]候通山.党内法规精要8讲[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18-21.
    [10]周旺生主编.立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62.
    [11]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G].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718.
    [12]Remedy law and legal Definition. http://www. Usle galforms.Com/ lawdigest/remedy. Htm/.
    [13]http://www. Encyclopedia. Lawzilla.com/remedy.shtm/.
    [15]因为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在整体上要保持一致,在党内不存在着权力独立的“司法”部分,所以党内的权力在于党内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6][美]凯尔逊.法律与国家[M].雷嵩生译.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69:42.
    [17][18][法]狄骥.宪法论。第1卷[M].钱克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2、 61.
    [19][33][3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卷[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70、5-7、60.
    [2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卷[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70.
    [2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8.
    [2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9.
    [2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70.
    [24]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0.
    [2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31.
    [26]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
    [2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1.
    [2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
    [29][30][3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1、28、55.
    [31]夏赞忠主编.党内民主法规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203.
    [32]王韶兴.党的监督:理论、经验、思考[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3.
    [35]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13.
    [36]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464.
    [1]钱穆.国史新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1:37.
    [2]参见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下卷[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卷)[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07.
    [4]有关内容可以参阅北京大学法学院编:《润物无声—中国宪政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盖军主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八十年》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卷、下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杨德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学说—一个学说史视角的梳理和分析》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
    [5]由于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根本大法。其他的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党的主张体现在宪法里,往往就作为宪法的精神在其他的法律制定的时候传递到整个法律体系中去了。当然,党内法规只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核心内容,党内法规主要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等重大方面表现出来。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19.
    [7][10][13]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133、155、182.
    [8][11][14]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下卷[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533、540、550.
    [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10.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
    [15][1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6、333.
    [17][1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99、163.
    [1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 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88.
    [2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40.
    [21][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吴玉章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67.
    [22]季卫东.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J].战略与管理,1998(4).
    [2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0-31.
    [2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
    [25]叶剑英.谈法制建设[N].人民日报,1979,2(15).
    [26]彭真.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几个问题—在中央党校的讲话[J].红旗,1979(11).
    [27]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关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25.
    [28][29]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07、136.
    [30]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G].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35.
    [31]彭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关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177.
    [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1979-1989)[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650.
    [1]参见管子·任法、韩非子·有度、商君书·壹言、商君书·君臣.
    [2]韩非子·定法.
    [3]韩大元.东亚法治的历史也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3.
    [4]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45.
    [5]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7.
    [6]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03.
    [7]彭真.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几个问题—在中央党校的讲话[J].红旗,1979(11).
    [8]彭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1.
    [9]参见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0]参见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和《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3-4期;郭道晖:《建立法治国家必须推进政制与法制改革》,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等.
    [11][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665.
    [12]方孔.实在法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0.
    [13]Of the Vocation of Our Age for Legislation and Jurisprudence, transl. A. Hayward (London,1831),p.30
    [14]Legilation and Jurisprudence, p.27.
    [15]Rev. ed. (New Haven,1954), p.47.
    [16][17]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6.
    [18]钱穆.国史新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1:37.
    [19][20]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25、 37.
    [21][22][23][24]林尚立等。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20].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20、21、25、29.
    [25][26]俞可平主编。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 3.
    [27]俞可平.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N].学习时报,2010,3(15).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8卷、第21卷、第33卷、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德]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德]康德.法律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1-4卷[M].余履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1][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2][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3][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吴玉章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4][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M].谢地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5][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6][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7][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3卷[M].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18][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19][奥]凯尔森.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M].王名扬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0][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许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1][英]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M].支振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2][前苏联]帕舒卡尼斯.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M].杨昂、张玲玉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3][美]路易斯·亨金、阿尔伯特·J·罗森塔尔编.宪政与权利[M].郑戈、赵晓力、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邓小平文选.第(1975-198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3.
    [4]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8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
    [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7.
    [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89.
    [1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
    [1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9.
    [1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
    [1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5]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G].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16]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96-2000)[G].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7]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新编[G].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8]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19]卓泽渊.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0]周旺生.立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1]杨心宇.法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2]公丕祥.法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3]刘日明.法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4]姜明安、沈岿、张千帆.润物无声—中国宪政之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5]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下卷)[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26]王培英.中国宪法文献通编(修订版)[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27]俞可平.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8]侯通山.党内法规精要8讲[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29]夏赞忠.党内民主法规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30]王光华.中国共产党法规与制度建设研究[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1]叶笃初.党章论[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32]王金玲.中国共产党党章发展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33]孙国华.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34]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5]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6]潘世伟.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37]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8]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9]潘伟杰.宪法的理念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0]周永坤.宪政与权力[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1]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2]佟德志.在民主与法治之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4]林乾.中国古代权力与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凌传茂.党章施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岭南学刊,1999(1).
    [2]王愉人.中国共产党党章研究的启示[J].琼州大学学报,2004(3).
    [3]孙莉颖、李惠男.党章建设艰巨性的哲学思考[J].学术交流,1996(4).
    [4]宋黎明.党章与政党治理[J].理论与改革,2006(5).
    [5]白建民.学习贯彻党章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4).
    [6]肖本媛.党内法规建设史上的丰碑[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李乐刚.论党内法制与党内关系的确立和调整[J].江汉论坛,1998(11).
    [8]靳呈伟.党内关系若干问题探讨[J].长白学刊,2009(4).
    [9]盛世钟.试论党内关系与和谐社会[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10]李军.试论党内法规关系[J].上海党史党建,2009(10).
    [11]刘光辉.加强党内法制建设—党建创新的根本途径[J].党政干部论坛,2001(10).
    [12]李乐刚.什么是以及为什么是党内法制[J].江汉论坛,1995(12).
    [13]卢嘉旗.论建立完备的党内法制体系[J].岭南学刊,1999(3).
    [14]叶笃初、陈绪群.论完备的党内法制[J].江汉论坛,1996(5).
    [15]兰亚宾.党内法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05(11).
    [16]兰亚宾.中国共产党法规建设研究[J].求实,2006(1).
    [17]操申斌.“党内法规”概念证成与辨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8(3).
    [18]刘德敏.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初探[J].理论与改革,2007(1).
    [19]王俊华.对“党内法规”提法的再思考[J].上海党史党建,2008(7).
    [20]曾市南.“党内法规”提法不妥[N].中国青年报,2004.1(2).
    [21]张圣友.依“法”治党首先是依党章治党[J].新东方,2006(3).
    [22]王贵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J].新视野,2000(1).
    [23]尹德慈.试论“依法治党”的提出[J].社会科学,1998(7).
    [24]桑玉成.依法治国与依章治党[J].法商研究,1999(4).
    [25]韩裕庆.邓小平依法治党思想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3).
    [26]谢方意.要注意对依法治党的研究[J].江南论坛,1999(7).
    [27]宋健.关于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相协调问题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5(14).
    [28]李恩侠.党内法规如何与国家法律相协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5).
    [29]李贵敏.从政策到法律—中国共产党执政依据的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0]宋涛.政策转换为法律的正当程序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6).
    [31]陈庭忠.论政策与法律的协调和衔接[J].理论探讨,2001(1).
    [32]兰亚宾、王琳.从严治党与增强党内法规制度权威性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1).
    [33]兰亚宾.党内反腐法规体系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4).
    [34]王宏琪.对党内“双规”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9).
    [35]潘泽林、吴晓敏.建立健全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长效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3).
    [36]潘泽林.党内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2).
    [37]鲁士恭.加强党的纪律制度建设保障“党规党法”的贯彻执行[J].理论学刊, 1998(6).
    [38]韩强.党内法规与党内制度的区别[N].学习时报,2007.3(6).
    [39]操申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几个主要特征[J].党的文献,2009(4).
    [40]刘德敏.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发展特征及启示[J].党政干部论坛,2007(1).
    [41]彭京宜.关于完善党内法规的若干思考[J].理论前沿,2007(7).
    [42]宋健.关于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相协调问题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5(14).
    [43]魏磊.党的现代化与党内制度法规建设[J].理论探讨,2001(4).
    [44]刘玉辉、雷高岭.试论党规党法的系统化[J].理论探讨,1989(6).
    [45]杨小冬。邓小平党内法规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
    [46]潘泽林。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及其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7(1).
    [1]Huston Smith, The Religions of Man, New York,1958.
    [2]Roscoe Pound, Law and Religion(Rice Institute Pamphlet, XXVII, April,1940)
    [3]Harold J. Berman, Justice in the U. S. S. R.:An Interpretation of Soviet law(2nd ed, Cambridge, Mass.,1963)
    [4]Christopher Dawson, Religion and Culture (New York,1948)
    [5]J. Walter Jones, The law and Legal Theory of the Greeks (Oxford,1956)
    [6]Glanville Williams, "Language and the Law",61 Law Quarterly Review 71, (1945)
    [7]W. G. Jones,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San Francisco,1916)
    [8]E. Barker, Natural Law and the Theory of Society, (Cambridge, Eng.,1934)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