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便宜主义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摘要
起诉便宜主义现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起诉便宜主义在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日本是实施起诉便宜主义较典型的国家,起诉便宜主义在日本被称为起诉犹豫处分;德国是最早提出起诉便宜主义的国家,而且德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起诉便宜主义的规定非常复杂和多样化;英国将起诉便宜主义作为其起诉的基本立场,检察官裁量的依据是“公共利益检验”;美国的起诉便宜主义则主要通过辩诉交易来体现。起诉便宜主义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体现了刑法谦抑性之要求、刑罚预防目的之需要、刑事诉讼安全之选择以及对公正和效率价值的权衡考虑。起诉便宜主义在我国的主要实践形式有酌定不起诉制度、暂缓起诉制度和公诉撤回起诉制度,这些制度都赋予了检察机关有限的自由裁量权,是对起诉便宜主义积极价值的认肯,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有些制度适用范围不够妥当、操作缺乏透明度、救济机制不合理,有些制度缺乏法律依据、法律性质不明确等。因此应当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制度和成功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以使起诉便宜主义在我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Nowadays, doctrine of free evaluation prosecution has been accepted by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owever, due to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this doctrine has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Japan is atypical country that implements this doctrine, which is called suspendedprosecution; Germany is the first country that proposed doctrine of freeevaluation prosecution, moreover, it has given complex and diverse provisionson this doctrine in it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Britain considers this doctrine asthe basic standpoint of prosecution, its prosecutors make judgement on thebasis of "public interests inspection"; the United States embodies this doctrinemainly by plea bargaining. This doctrine has a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presen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straining principle of Criminal Law andthe preventive aim of penalty. It is a good choice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criminal prosecution as well as a balance between equity and efficiency. InChina, the doctrine of free evaluation prosecution mainly embodies in thesystem of free evaluation non-prosecution, the system of prosecutionpostponement and the system of public prosecution withdrawal. Thesesystems, which are recognition to the positive value of this doctrine, haveendowed the prosecutors with limited right of discretion. Although there aresome kinds of defects in detailed systems, for example, the practice scope isnot appropriate, the operation is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the succor system isunreasonable in some systems; Some systems are lack of legal basis, withambiguous legal nature. Therefore, we should fully learn from the outstandingsystem and opera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withconsider to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go further in improving the relevantsystems to enable the doctrine of free evaluation prosecution to play a moreactive role in China.
引文
[1]陈岚:《论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2]林山田:《论刑事程序原则》,载于《政大法律评论》1999年第3期。
    [1]林山田:《论刑事程序原则》,载于《政大法学评论》1999年第3期。
    [2]林山田:《刑事诉讼程序之基本原则》,载于陈朴生主编《刑事诉讼法论文选集》,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73年版,第14页。
    [3]陈岚:《论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4]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0-361页。
    [1]王新环:《公诉权原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
    [2][日]土本武司:《日本刑事诉讼法要义》,宋英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79页。
    [1]何家弘主编:《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2]陈学权:《德国公诉裁量权的发展及启示》,载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1]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2]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1]江礼华,[加]杨诚:《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
    [1]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页。
    [2]陈兴良:《刑罚谦抑的价值蕴含》,载于《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
    [3]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4]林山田:《论刑事程序原则》,载于《政大法律评论》1999年第3期。
    [5]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版,第41页,转引自谢望原、宣炳昭:《台港澳与大陆刑罚目的之比较》,载于《山东法学》1999年第1期。
    [1]谢望原:《论欧洲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1期。
    [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载于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页。
    [2]樊崇义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5页。
    [3]刘玫:《香港与内地刑事诉讼制度比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128页。
    [1]陈光中、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2]樊崇义;《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3]刘生荣、蔺剑、张寒玉:《刑事不起诉的理论与司法实务》,中国检察出版,1998年版第7页。
    [1]樊崇义;《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2]刘生荣、蔺剑、张寒玉:《刑事不起诉的理论与司法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3]樊崇义;《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1]樊崇义、张建伟:《自由裁量与不起诉制度的完善》,载于《人民检察》2000年第6期。
    [2]刘生荣、蔺剑、张寒玉:《刑事不起诉的理论与司法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3]陈光中、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57、58页。
    [1]杨诚、单民:《中外刑事公诉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223页。
    [1][日]田宫裕:《一事不再理原则》,有斐阁1978年版,第91-94页。
    [1]樊崇义、冯中华、刘建国主编:《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230页。
    [2]樊崇义、冯中华、刘建国主编:《刑事起诉语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0页。
    [1]陈卫东、李洪江:《论不起诉制度》,载于《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2]李永鑫、吴步钦:《论不起诉权的正确行使》,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3期。
    [3]鲁兰:《不起诉制度利弊析》,载于《中外法学》1996年第6期。
    [1]李建明:《权利保障: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追求》,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2]宋英辉译:《日本刊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简介部分第12-13页。
    [1]姜涛:《刊事程序分流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1]刘桃荣:《对暂缓起诉制度的质疑》,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1]樊崇义、冯中华、刘建国主编:《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45页。
    [1]樊崇义、冯中华、刘建国主编:《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45-746页。
    [2]张兆松:《刑事检察理论研究新视野》,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1]龙宗智主编:《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244页。
    [2]陈光中、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1]张兆松:《刊事检察理论研究新视野》,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2]陈学权:《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制约比较研究》,载于《人民检察》2004年第11期。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509页。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509页。
    [2]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511页。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511页。
    [2]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3]毛建平、段明学:《暂缓起诉若干制度研究》,《人民检察》2004年第6期。
    [1]邓思清:《完善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制约机制之构想》,http://www.studa.net/sifa/hidu/060525/16194144-2.html。
    [1]张爱式:《我国应当设置暂缓起诉制度》,http://www.law-lib.com.lw/。
    1、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辩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版。
    5、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10、徐静村主编:《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2、刘生荣、蔺剑、张寒玉:《刑事不起诉的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郝银钟:《刑事公诉权原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5、樊崇义主编:《刑事审前程序改革与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版。
    16、樊崇义、陈卫东、种松志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樊崇义、史立梅、张中、朱拥政:《正当法律程序研究--以刑事诉讼程序为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樊崇义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07年版。
    19、樊崇义、冯中华、刘建国主编:《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张智辉、谢鹏程主编:《中国检察--现代执法理念与检察业务改革》第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21、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检察理念与法律监督》第7卷,北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自由裁量与人权保障》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24、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5、翟中东:《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刘庸安、丁健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7、[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8、[日]土本武司:《日本刑事诉讼法要义》,宋英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29、[日]田富裕:《一事不再理原则》,友斐阁1978年版。
    30、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1、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
    32、张穹主编:《公诉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陈卫东主编:《刑事审前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陈光中、[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中德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35、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从》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6、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37、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丁相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裘索:《日本国检察制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0、[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李学军主编:《美国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42、马跃:《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孔璋:《中美公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44、刘玫:《香港和内地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王晋、刘生荣主编:《英国刑事审判与检察制度》,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46、王新环:《公诉权原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7、贺恒扬:《公诉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48、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刑事诉讼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49、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1·刑事诉讼法卷(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0、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3·刑事诉讼法卷(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张兆松:《刑事检察理论研究新视野》,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52、龙宗智主编:《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2005年版。
    53、何家弘主编:《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54、杨成、单民:《中外刑事公诉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杨波:《起诉便宜原则的法理性透析》,载于《当代法学》2002年第3期。
    2、陈兴良:《刑罚谦抑的价值蕴含》,载于《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
    3、林劲松:《日、中、德三国适用起诉便宜原则之比较》,载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4、陈岚:《论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兼析起诉便宜原则的确立及其适用》,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5、汪建成:《论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调和》,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6、林山田:《论刑事程序原则》,载于《政大法律评论》1999年第3期。
    7、陈光中:《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1期。
    8、陈光中、张建伟:《附条件不起诉:检察裁量权的新发展》,载于《人民检察》2006年第4期。
    9、樊崇义:《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10、樊崇义、张建伟:《自由裁量与不起诉制度的完善》,载于《人民检察》2000年第6期。
    11、樊崇义、叶肖华:《论我国不起诉制度的构建》,载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2、樊崇义、李岚:《“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观点综述》,载于《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
    13、宋英辉、吴宏耀:《不起诉裁量权研究》,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14、陈卫东、李洪江:《论不起诉制度》,载于《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15、孔庆余:《羁束与裁量:暂缓起诉在我国之构建》,载于《法律适用》2004年第7期。
    16、陈哲臻:《论我国大陆地区暂缓起诉制度的构建--以台湾地区立法为借鉴》,载于《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2期。
    17、陈学权:《德国公诉裁量权的发展及启示》,载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8、陈学权:《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制约比较研究》,载于《人民检察》2004年第11期。
    19、黄京平、刘中发、张枚:《暂缓起诉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兼论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暂缓起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20、王敏远:《暂缓起诉制度探讨》,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de.asp?id=1934。
    21、王敏远:《暂缓起诉制度--争议及前景》,载于《人民检察》2006年第4期。
    22、张小玲:《检察机关变更公诉制度初探》,载于《人民检察》2006年第6期。
    23、顾永忠、刘莹:《论撤回公诉的司法误区与立法重构》,载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4、郑布英、卢岩修:《完善我国刑事公诉撤诉制度的一些思考》,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25、陈德文:《德国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6、吴宏耀:《起诉裁量权的制度化构建》,载于《人民检察》2006年第4期。
    27、张寒玉:《构建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思考》,载于《人民检察》2006年第4期。
    28、冯建国、吴学钦:《不起诉裁量权及其制约机制探析》,载于《人民检察》2007年第6期。
    29、冯亚景、蔡洁:《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1期。
    30、余经林:《论撤回公诉》,载于《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
    31、张兆松:《完善我国刑事公诉撤回制度的思考》,载于《人民检察》2007年第2期。
    32、侯晓焱:《美国刑事审前分流制度评介》,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
    33、谢望原、宣炳昭:《台港澳与大陆刑罚目的之比较》,载于《山东法学》1999年第1期。
    34、谢望原:《论欧洲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1期。
    35、李永鑫、吴步钦:《论不起诉权的正确行使》,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3期。
    36、鲁兰:《不起诉制度利弊析》,载于《中外法学》1996年第6期。
    37、李建明:《权利保障: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追求》,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38、刘桃荣:《对暂缓起诉制度的质疑》,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39、彭海青:《浅析暂缓起诉制度及其可借鉴性》,载于《法律适用》2001年第10期。
    40、王瑞林:《不起诉听证程序的提起及原则》,载于《人民检察》2001年第4期。
    41、毛建平、段明学:《暂缓起诉若干制度研究》,载于《人民检察》2004年第6期。
    42、邓思清:《完善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制约机制之构想》,http://www.studa.net/sifazhidu/060525/16194144-2.html。
    43、张爱武:《我国应当设置暂缓起诉制度》,http://www.law-lib.com.lw/。
    44、郑铭勋:《论起诉便宜主义的存在和理性及其借鉴》,http://lawbook.com.cn/lw/lw_view.asp?no=3108。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