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渊源与本土语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错视觉绘画(trompe l'oeil)是建立在透视法、明暗法等写实绘画技法基础上,但以制造极度逼真的三维空间和真实物体的视觉错觉为目的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历史悠久,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已经有其雏形,文艺复兴时期错视觉绘画的技术和形式达到成熟;巴洛克时期的幻觉装饰艺术(Quadratura)则代表了错视觉天顶画的高峰。这种艺术形式由耶稣会带到中国,用于装饰天主教堂。意大利画家杰凡尼·热拉蒂尼(Giovanni Gheradini)是第一位有据可考的在北京教堂绘制错视觉壁画和天顶画的西洋艺术家,他同时供职于康熙宫廷,绘制皇族肖像,在清宫油画房教授西画技法。年希尧的《视学精蕴》于1729年出版,说明清宫造办处对透视法技术的掌握。欧洲错视觉壁画与中国传统通景屏、贴落等绘画装饰形式结合而成的线法通景画,凸显了西方绘画技法和本土文化语境的结合。随着圆明园等皇家园林苑囿的建设,线法通景画大批采用,形成乾隆朝宫廷的西洋风装饰热潮。由于中西文化交流逐步断绝、中西艺术审美差异以及传统建筑装饰观念等原因,线法通景画仅被乾隆宫廷以及少数民间场所采用,其创作在乾隆末年基本完结。故宫博物院至今藏有清宫早期油画以及乾隆年间线法通景画,这些作品,是中西艺术交流的见证,亦保留了珍贵的历史信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Trompe l'oeil is a painting type based on realistic painting treatments such as perspective and chiaroscuro, aiming at producing true to nature three-dimensional spaces and visual illusion of real objects. Trompe l'oeil, with a long history, took shape in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period, and its skill and form matured in the Renaissance. Quadratura in Baroque period represents the pinnacle of trompe l'oeil. Quadratura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by the Jesuit to decorate Catholic Church. According to records, the Italian painter Giovanni Gheradini was the first Western artist painted Quadratura in churches of Beijing. He served in Kangxi's court at the same time, painting portraits for the royal family and teaching Western painting skills. The publication of Nian Xiyao"s Shixue Jingyun in1729proved that Workshops of the Imperial Household workship had mastered the skill of perspective. The perspective tongjing painting, coming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European trompe l'oeil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tongjingping, tieluo and other painting or decoration forms, demonstrates the incorporation of Western painting skills and indigenous cultural context.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s of imperial gardens like Yuanmingyuan Palace, perspective tongjing painting was used frequently, and led to an upsurge of western-style ornamentation in the Qianlong court. However, due to the break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s well as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rtistic aesthetics and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ornamentation concept, perspective tongjing painting was only adopted in Qianlong's court and few civilian sites, and its creative work almost ended in the late Qianlong period. The Palace Museum now has collections of oil paintings from the early Qing court and perspective tongjing paintings in Qianlong period, all of which are testimony to the artis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a precious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deserving our thorough studies.
引文
1此为意大利语,指巴洛克建筑中整体幻觉装饰手法,但一般特指以制造幻觉空间为目的的意大利错视觉天顶画。
    5转引自曹意强:介于历史和艺术史之间——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三),新美术,2000年第2期,p76。
    6《清档》中,“线法通景画”“通景线法画”名称均出现,聂卉女士采取“通景线法画”之名称,将“通景”作为“线法画”的限定词。作者通过查阅档案,发现清宫一般记录为“通景画”,而“线法”常常并不刻意强调。因此与聂卉女士命名有所不同。
    7转引自Miriam Milman:Trompe l'oeil painting:the illusion of reality. Skira,London,1982, p1,
    8参见T.B.L.Webster.Greek Theatre Production. Methuen Publishing.1956.
    9[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199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10[英]贡布里希:艺术的历程,第27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1《大英简明百科知识库》:“视幻觉法(trompe l'oeil)是绘画中将物体逼真地表现出来,让观看者以为是真的物体本身的艺术技巧。”
    12[法]罗伯格里耶《幽灵城市地志学》:“我写建构这个字,一个欺眼法(trompe l'Oeil)的绘画,一个想象的建构,而我依此为一个未来的神祇的废墟命名。”转引自《欺眼法的创作真实》,《法国“新小说教皇”霍
    格里耶》思想家特刊》,24页,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台北。
    13错视画的架上作品一直存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维托里奥(Vittorio Crpaccio,1460-1525)和雅各布(Jacopo de’Barbari,约1440-1516),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了一些错视觉技术,打破了现实与虚构图像的界限,如表现一只苍蝇坐在画框上,或者表现帘幕部分遮挡了画作,或者一个人爬出了画面等等。或者在桌子上描绘纸牌、钉于等杂物,与环境融为一体,真假难辨。这种绘画技术后来由意大利向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英国、法国、荷兰、美国等都大量出现。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内·马格利特(1898—1967)也用错视觉绘画作品,展现令人惊异的超现实场景。错视画至今不衰,今天多被称为立体画、透视画。但这类绘画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不做过多阐释。
    14[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13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15 August Mau:Pompeii:Its Life and Art, Kessinger Publishing,2006.
    16不仅仅指庞贝,而是包括庞贝在内的古罗马早期壁画。
    17[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198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18此观点源子庞贝遗址中,截至公元79年,最高的砖石民居也只有二层,因此古罗马公元前不可能存在多层建筑。也有学者认为那可能是木结构建筑。有可能存在过。
    19奥古斯都Augustus,63 BC-14 DC)罗马第一任皇帝盖乌斯·屋大维的尊称。
    20莉薇娅·杜路莎·奥古斯塔(Livia Drusa Augusta, 58 BC-29 DC),奥古斯都的妻子。
    21[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198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22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眼睛目测感知到的透视现象;
    23公元前30年,屋大维征服埃及,埃及平面性的绘画风格开始在罗马流传,成为宣扬和赞颂罗马对埃及征服的一种方式。
    24建于公元前20-10年,正是第二风格壁画兴盛之时。此别墅因发现有刻有波贝娅名字的古物而命名,一般认为属于尼禄的第二任妻子波贝娅·萨宾娜(Poppaeus Sabinus)。
    25阿格里帕·伯图姆斯是罗马第一任皇帝屋大维女儿茱莉亚和罗马第二任皇帝提比略的儿了。
    26红屋(Red Room),以红色作为壁画的主要颜色;黑屋(Black Room),以黑色作为壁画的底色。
    27[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198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28建于公元64-68年,据普林尼《自然史》记载,壁画作者为古罗马著名艺术家法布鲁斯(Fabulusi)。
    29[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199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31 Trans by Thompson, D. V., Jr, The Craftsman's Handbook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1960, p1.
    32 Miriam Milman, Trompe l'oeil painting:the illusion of reality, Skira,London,1982, p19.
    33 Miriam Milman,Trompe l'oeil painting:the illusion of reality. Skira,London,1982, p20.
    34 Trevor Hunt:FROM MANTEGNA TO MICHELANGELO:Illusionistic Ceiling Paintings of the Renaissance Pave the Way for Baroque Excess. http://prizedwriting.ucdavis.edu/past/2001-2002/from-mantegna-to-michelangelo-illusionistic-ceiling-paintings-of-the-renaissance-pave-the-way-for-baroque-excess
    35《建筑五书》英文版出版于1611年,是荷兰文译本。塞里奥作品出版顺序非常混乱:1537年在威尼斯出版第四书,1540年第三书,1545年第一二书,1547年第五书。1575年在法兰克福出版了第七书,1960-1970出版了第六、八书。1619年在威尼斯出版了意大利文本《寨里奥建筑与透视学著作全集》(Tutte l'opere d'architettura et prospettiva di Sebastiano Serlio),仅收录五书。
    36 Cene Adam Brucker. Florence.1138-1737.Sidgwick &Jackson Limited.1988.p218. 37 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translated by John R.Spencer.Yale University Press.p40.
    38帕诺夫斯基对透视法对科学观念和一般视觉的影响有如下观点:17世纪的科学革命可溯源到15世纪的视觉革命,透视是从心理上对物理世界空间结构的系统化想象,推动了后来伽利略等学者的科学发现。帕诺夫斯基努力通过透视,建构西方关于空间、视觉知识和图像的综台史。参见曹意强编《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意义》,中国美院出版社2007年。
    39 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 translated by John R.Spencer. Yale University Press.p82.
    40 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 translated by John R.Spencer. Yale University Press.p84.
    41 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 translated by John R.Spencer. Yale University Press.p1
    42Barbara Furlotti, Guido Rebecchin, The Art of Mantua:Power and Patronage in the Renaissance, Getty Publications, 2008.
    43法尔内塞别墅位于罗马,1506-1510年间,由布拉曼特和佩鲁齐设计修建,原属于教皇朱利叶斯二世Pope JuliusⅡ),1577年归属法尔内塞家族(Farnese family)。
    44该家族的丹尼尔·巴巴罗(Daniele Barbaro》翻译出版了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请帕拉迪奥为书中做插图,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弟弟马克安东尼奥·巴巴罗是派往法国路易十四宫庭的大使,是拜占庭文明研究专家。
    45 Rearick, W. R.:The Art of Paolo Veronese 1528-1588, page 75-80. National Gallery of Art,1988
    6[美]黎辛斯基:《完美的房子》,第26页,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48 Irene Earls, Renaissance Art:A Topical Dictionary, Greenwood,1987.
    49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导论》,244页,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0 Trevor Hunt:FROM MANTEGNA TO MICHELANGELO:Illusionistic Ceiling Paintings of the Renaissance Pave the Way for Baroque Excess。 http://prizedwriting.ucdavis.edu/past/2001-2002/from-mantegna-to-michelangelo-illusionistic-ceiling-paintings-of-the-r enaissance-pave-the-way-for-baroque-excess
    52来源:http://www.intratext.com/IXT/ENG0432/_INDEX.HTM。原文为英文。
    53加尔文派不制作圣像的依据是《圣经·出埃及记·24》“你不可以为自己制造我的神像”。
    54[德]里奥奈罗·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7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5[俄]乌格里诺维奇:《艺术与宗教》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56中保mediator-词,是基本的拉丁名词medium,指人和神之间沟通的中介。天主教与基督教两方面的基督徒传统,都己肯定耶稣基督的唯—中保性。基督教神学(尤其在加尔文派传统中)倾向于特别强调基督的唯—中保性,以便排除其他附属的中保(subordinate mediator)。天主教神学却在唯—中保基督奥迹中也接受附属、类比、与依赖的中保,如司祭、圣人、天使与童贞玛利亚。而天主教会要求,信徒必须通过神职人员,才能够向上帝祈祷。
    盯“国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国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灵魂的得救不是教会的工作,是上帝把恩赐给了他的信仰者。国此,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因信称义”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这种思想也有利于培养新兴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这就把人们从教会繁琐礼仪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使灵魂得救成了个人的事情,给人以精神的自由。58新教的传道方式,以牧师讲道为主,较易形成对教义统一的理解和集体性的体验,而非个人的沉迷。英国自然神论的兴起,形成以理性角度理解解释宗教的潮流。
    59《神操》的四个阶段主题分别别为:1、沉思静观各种罪。修行者首先先要思考人生目标和意义,认别到自己为灵魂得救而生,应该冷静超然的对待世俗事物,将自己解放出来,选择为天主而生活。2、默想基督生平,以凯旋之日为结束。在宗教的沉思中思考耶稣的生命,使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做出抉择,效法基督精神以献身。3、基督的受难。4、基督的复活和升天。内容参考《百度文库》之《神操》1954年撒拉曼加耶稣会文学院译本。
    60参见天主教图书中心《入德之门》中译本。网址:http://books.chinacath.org/
    61[法]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
    62[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欧洲建筑纲要》,204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
    63安德里业·波佐《画家与建筑师的透视·前言》。
    64天主教知名修会之一,由圣菲内里Saint Philip Neri.1515-1595)1575年成立于罗马。
    65天主教知名修会之一,1524年成立于罗马,发起人有圣卡杰坦(Saint Cajetan),后来的教宗保罗四世(Pope PaulⅣ)。
    66[美]G..F.穆尔《基督教简史》,273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
    67耶稣会非常注重教育事业,他们在德、法、英、尼德兰等地开办学校,还派会十在各旧教大学里任教,并控制或垄断了某些课程的教学。而该组织办的学校,除了少数几所大学专收贵族子弟外,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不分贫富,只要够资格就可入学。耶稣会成员都受到过比较高的教育,很多人进入教会上层。1621-1676年间,罗马教皇多选耶稣会士作为自己的忏悔神父。在为天卞教会输送高级神置方而,最为突出的是罗马学院和日耳曼学院。耶稣会在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为世俗政权也培养了相当多的人才。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Ⅱ,1619-1637年在位),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Ⅰ,1597-1651年在位),这些人在掌握世俗政权后,大多执行了有利于天主教的政策。参见《基督教史》:任继愈总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205页。
    68耶稣会的文学和戏剧,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把戏剧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系统的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中,耶稣会戏剧繁荣时期为1550-1650年,将近一百年的时间。直到1773年修会解散为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传统。69维基百科全书关于“Jesuit Style”之解释。
    70 Francis Haskell:History and its Images. p46.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3.
    71 Francis Haskell:"The Role of Patrons:Baroque style of Changes",Rudolf Wittkower and Irma Jaffe. Baroque Art: The Jesuit Contribution.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1972。
    72 Evonne Levy:Propaganda and the Jesuit Baroqu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73变形(anamorphosis)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斜角透视(oblique perspective):其二是镜像反射(mirror catoptric)。镜像反射就是将一个圆锥或圆柱形的镜子放在画面上,就可以从很多角度看到,平面的画变成三维立体的了。将这些变形的画面又画到一个平面上,通过这个镜子观看,这些画又恢复原样。这个实验使画家掌握了如何在平面上表现从某个特定角度看的三维立体空间,被巴洛克时期错视觉天顶画普遍采用。达芬奇是最早进行此实验的人。http://en.wikipedia.org/wiki/Anamorphosis。
    74转引自约翰·R·芬利:“乾隆皇帝帝的西洋景:圆明园西洋楼里的线法与透视画”,“圆明园建园三百周年典礼暨国际研讨会”,2007年。
    78 Mark Ashton "Allegory, Fact and Meaning in Giambattista Tiepolo' Four Continents in Wurzburg", The Art Bulletin,vo160,no.1(1978),112-119.
    90[法]裴化行著:《天主教16世纪在华传教志》,176-201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91详见莫小也:《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西画东传》中的论述。
    92利玛窦:《利玛窦书信集》,434页,光启辅仁联合出版社,1986年。
    93张铠:《庞迪我与中国》,63-64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94见[比]高华士:《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灵修笔记研究》,105.118.130页。大象出版社,2007年。
    95转引自《天主教东传文献刊本》影印本,544-545页,台北学生书局。
    %邓玉函为伽利略、开普勒挚友,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医学家。他除协助王徵翻译此书外,还著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医学著作。
    97此书被收录于《四库全书》中,标明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和认可。
    98 Catalogue of the PeiT'ang Library.Lazarist Mission Press,1949,Peking.
    991692年,浙江发生禁教事件要求处理,康熙发布上谕:“查得西洋人,仰慕圣化,由万里航海海而来。现今治理历法,用兵之际,力造军器、火炮,差往俄罗斯,诚心效力,克成其事,劳绩甚多。各省居住西洋人,并无为恶乱行之处,又并非左道惑众.异端生事。喇嘛、僧等寺庙,尚容人烧香行走。西洋人并无违法之事,反行禁止,似属不宜。相应将各处天主堂俱照旧存留,凡进香供奉之人,仍许照常行走,不必禁止。俟命下之日,通行直隶各省可也。”引自《正教奉褒》,第115页。此上谕被天主教徒称为“宽容赦令”,说明天主教在中国获得了合法传教权。
    100顾裕禄:《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101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2期。
    102 Yoshitomo Okamoto:The NanbanArt ofJapan.p100. Weatherhill/Heibonsha,1972。
    103耶稣会士为清廷工作主要如下:自顺治时期,耶稣会十多年供职于钦天监,制定历法:南怀仁在平定三藩时期研制火炮等武器:1688年,张诚等参与中俄谈判,制定《尼布楚条约》:1693年,康熙皇帝身患疟疾,张诚、自晋等献上从法国带来的金鸡纳霜,使康熙皇帝痊愈。1708-1717年,耶稣会士绘制《皇舆全览图》等工作。它是我国第一次用利学方法绘制的地国,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它不仅是亚洲当时最好的地图中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的地图更好,更精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235页。
    104北堂1827年被拆毁,1860年重建,后因中南海扩建,1887年北堂迁址重建,即今天的西什库教堂。
    105 David E. Mungello, The Great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1500-1800, p.40.Rowman & Littlefield.2009。
    106 Michael Sullivan,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P.54.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107 Francis Haskell:"The Role of Patrons:Baroque style Changes".:Baroque Art. the Jesuit Contribution.p51.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108鞠德源等:《清宫廷面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2期。
    100 Maco Musillo:.Bridging Europe and China:The professional Life of 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p31 "The best painting is that of the cupola painted by Castiglione on a flat canvas. It gives to the eye the effect of height and
    depth because it is very well thanks to the skillfully created effects of lights and shadows."
    110[朝]洪大容:《湛轩燕记》,《燕行录选集》下册,成均馆大学校1962年版,第1035页。
    111莫小也:《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西画东传》。
    112韩德厚《承旨公燕行日记》,《燕行录选集》下册,第533页,成均馆大学校,1962年。
    113李辅:《丁巳燕行日记》,《燕行录全集》第37卷,第474页,成均馆大学校,1962年。
    114朴趾源:《热河日记》,第326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1151773年耶稣会解散,1775年清息传到中国,乾隆皇帝拨款重修南堂时,耶稣会传教士都得知这个消息,知道今后不会再有新的耶稣会士到中国来了。见《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Ⅵ》,117页。
    116《清史稿》,卷45.志20,时宪1.第1667页。
    117“大统历错一半,回回历差一时,惟西洋新法吻合,时刻分秒,毫厘不爽。”中国第—历史档案馆藏《内阁满文密本档》,卷152,转引自郭美兰《清初汤若望案始末》,见《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两岸故宫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18康熙五年,杨光第等人攻击汤若望历法,得到鳌拜等保守满洲贵族的支持,造成汤若望入狱一案。康熙八年,康熙亲自主持日影实验,以及立春、雨水两个节气并月亮、火星、木星运行的五项测验,令王公大臣们共同观察,证明了汤若望历法的正确性,重新实《时宪历》,并启用南怀仁任钦天监监副。
    119费赖之:《入华耶稣会士传略与书目提要》,242-243页,中华书局,1979年。
    120相关研究见刘潞《从南怀仁到马国贤:关于康熙朝西洋版画之演变》,见《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两岸故宫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韩琦、吴旻注校《熙朝崇政集熙朝定案》。
    121费赖之:《入华耶稣会士略与书目提要》370页,中华书局,1979年。
    122比纳什攸斯(Pinnacius).意大利人,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被推荐为清宫画家。见耿昇译《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151页,317条,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
    123费约理(Fiori.Cristoforo),意大利人,画家,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到达北京,1697年在澳门。见耿异译《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274页,639a条,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
    124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院刊》]988年2期。
    125[法]荣振华等编,耿异译:《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75页,96条。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
    126《耶稣会传教士白晋神父致国王忏悔师、术会可敬的拉雪兹神父的信》(1699年11月30日于北京),《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Ⅰ》
    127[法]伊夫斯·德·托马斯(Jean-Francois Gerbillon)著,辛岩译,《耶稣会士张诚——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五位 数学家之一》,121页,大象出版社,2009年。
    128 Dizionario biografico degli Italiani(《意大利传记词典》).Rome.1999.vol.53.P596-597.
    129微型肖像画(miniature)最初是用于装饰手写本和作为手写本的插图,产生于15世纪。自15世纪60年代开始,手写书本就不得不与印刷书籍展开竞争,微型插图就成为手写本的优势之一。后发展为金属、珐琅等材质的便携的、私人性的人像艺术作品,其构图形式多为椭圆形框中的半身像。
    132[法]杜赫德编,耿舁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6》,页43,大象出版社,2005年。
    133马国贤:《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英文版),58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134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色白、质厚,有绵性,很坚韧,有明显的直纹。据北宋文献著录:-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
    135油画房育时也被称为“油画作”,与如意馆、画院处的关系尚不明晰,但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多次出现。档案记录表明,油画房多承担大型绘画装饰任务,有油画,也有用中国颜料绘制的作品。王致诚等人也曾在油画房工作。
    136文中并未蒋友仁神父并未指明“此人”的姓名,但进宫服务的非传教士画家只有热拉蒂尼一人,而且蒋友仁神父的叙述,也符合《意大利传记词典》等西文资料对热拉蒂尼的记录,因此判断其所指为热拉蒂尼。
    137[法]杜赫德编,耿异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Ⅳ》,页26,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138 David E. Mungello:The Great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1500-1800, p,40,Rowman & Littlefield,2009.
    39法王路易十四执政早期首相尤勒·马萨林(Jules Cardinal Mazarin)的侄子。
    140 Michael Sullivan,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P.54.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141参见林莉娜:《班达里沙、蒋廷锡<画人参花>——康熙宫廷百草之王》,《故宫文物月刊》,页68-78,2011年10月,第343期。
    142见杨丹霞《清代皇族书画创作与鉴赏》中对康熙书法风格分期的论述,《故宫学术讲谈录·第一辑》243-247页,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143聂崇正先生从人物形态特征上推测是焦秉贞作品,亦为一说。见《故宫藏清代早期油画》,《美术观察》1997年9月,71页。不过《石渠宝笈》中收录的焦秉贞作品,如《耕织图》《历代贤后故事图》等,均有“臣焦秉贞 恭绘”之类的落款,此幅无落款,且为宫内装饰图画,并非册页之类文人玩赏之物,因此更有可能是在宫内油画房学习过的、地位低下的宫廷画师的作品。
    144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2期。
    145康熙皇帝所作古近体诗共一千多首,题画诗只有18个,这与乾隆皇帝三千多首和书画相关的诗文相比(某些题跋并未计算在内),可以看出他对绘画相对疏淡。
    146《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147邀请王肇绘制《南巡图》,赐“山水清晖”;称唐岱为“画状元”等。
    148见刘潞《融合:清延文化的发展轨迹》一书的相关论述。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149这是达芬奇在其著作《论绘画》中的著名论断,后被西方思想文化和艺术界普遍接受。文艺复兴后西画写实技术突飞猛进,其科学基础主要有三点:其一,建立在数学和几何基础上的透视法,解决了在二维平面上反映的三维空间的问题:其二,建立在光影分析上的明暗法,使物体更加具有立体感:其三,建立在解剖学上的人体描绘,使得人体和动态更符合人体构造,更真实可信。
    150文艺复兴之后的画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都兼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于一身,而 17、18世纪入华画家也拥有艺术和科技的综合才能,例如,郎世宁承担过圆明园的设计建造工作。
    151康熙皇帝对于西学的学习有很多记载,如白晋在《康熙传》中记述,1687年他和张诚等以“国王数学家”身份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在几年内曾每天为康熙皇帝讲解数学和几何。康熙五十一年(1712),在畅春园蒙养斋设算学馆,广招传教士及国内科技人才,如梅珏成、明安图等人,白晋将蒙养斋与法国皇家科学院相提并论。
    151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传教士翻译编撰了大量科技著作。如涵盖天文、数学、乐理的《律历渊源》、地理学的《坤舆图论》《职方外记》,翻译成满文的《人体解剖学》等。
    152《石渠宝笈初编》的编撰者,为乾隆朝通笔墨、谙绘画的词臣张照、梁诗正、厉宗万、张若霭等人,他们秉承传统文入画观念,对焦秉贞等人的西法绘画作品并不认同。
    153堵芬木,明末清初画家名。见清人周亮工《书影》卷四。
    154明末版画中即有西法透视出现,如程大约《程氏墨苑》收录了四幅源于利玛窦铜版画作品的木版画,两幅为耶稣生平事迹《信而步海,疑而即沉》《二徒闻实,即舍空虚》:一幅为《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淫色秽气,自速天火》;第四幅为《古代圣母像》。见莫小也《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p100-110。
    155清雍正二年(1724)宗室苏努全家因牵涉拥戴康熙第八子允禩谋立帝位案获罪。苏努之子苏尔金、书尔陈、勒什亨、乌尔陈、木耳陈等均先后受洗进天主教。雍止即位后,勒什亨、乌尔陈均随允禟、允禩充军西宁。耶酥会士穆经远被邀同往。勒什亨、乌尔陈在西宁热心传道,川陕总督年羹尧上疏指控他二人不仅同人天主教,为其捐资建教堂,还与教士穆经远相善。雍正大怒,立召二人回京收押,后被处死。允禩与穆经远亦因此获罪。并祸及苏努,发往右卫充军,不久病殁。其子孙分禁各省,备受酷刑,相继死亡。这是一件具有政治和宗教双重因素的案件。相关事件可参阅《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
    156吴伯娅:关于雍正禁教的几个问题——耶稣会士书简与清代档案的比读,《清史论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157《清档》中多处记载表明了雍正皇帝对郎世宁的关心。如:(雍正八年木作)三月初六日,员外郎满毗传:做杉术桌一张,给西洋人郎世宁画画用。记此。于三月十二日,做得杉木桌一张,交画画房柏唐阿王幼学讫。(清档4.449)“(雍正三年)五月初四日,外养心殿总管海望及西洋人郎石宁获赏,各得一份金锭子、香袋、扇子。”见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十史事稽年》。
    158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就时任两广总督李侍尧就西洋人进京一事奏请回复:嗣后西洋人来广.遇有愿进方物及习天文、医科、丹青、钟表等技,情愿赴京效力者,在澳门责令其告知夷目,呈明海防同知,在省则令其告知行商呈明南海县随时详报总督衙门代为具奏。而此项回复,又在乾隆三十一年两广总督杨廷璋上奏西洋人往来书信时再一次重申,显示了乾隆皇帝对于西洋人入宫的一贯态度。这说明禁教政策并没有影响清宫中的东西文化交流。
    159参见《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相关叙述:
    160康熙时期,宫中曾出现过一大批夫文和算学家,如梅珏成、黄百家、戴梓等人,被称为“畴人”,各有建树。但乾隆时期宫中畴人数量少,且多业绩平平,说明科技研究工作的衰落。见阮元《畴人传》。乾隆皇帝曾写诗自嘲自己对科技不懂:“皇祖精明勾股弦,惜吾未习值髫年,而今老古难为学,自面追思每愧旃”《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九三《题宋版周髀算经》,清内府刻本。
    161年希尧(?-1738),年羹尧之弟,精通数学和医学,著有《测算刀圭》、《三角法摘要》、《画体比例便览》等作品,曾主持景德镇官窑烧造事务,所产官瓷称“年窑”,品质甚佳。雍正四年(1726)授内务府总管,后任广东巡抚、上部右侍郎等职。年希尧对科学研究很感兴趣,到各地做官时,也要带上科技图书和仪器。据宋君荣给英国皇家利学院的信中描述,年希尧曾多次出入教堂,聆听教义,并与耶稣会士交往,一度曾想加入教会。在担任广东巡抚期间,曾通过英国商船为雍正帝购买大批国外货物。由此可见,年希尧对于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和兴趣。见韩琦:《17-18世纪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关系——以英国皇家学会和在华耶稣会士的交流为例》,《目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3期,
    162《视学》初版序言“余囊岁即留心视学.尝任智掸思.究未得其端绪。迨后获与泰西郎学上数相晤对,即能以西诀作中土绘事。”
    163杨泽忠《视学透视方法之由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2-135页,2008年4期。
    164四宜堂为雍正所建书斋,所谓“四宜”,为“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居处之适也。”雍正文集名为《四宜堂集》,后乾隆改名为“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海宁陈氏隅园改建。
    165为简便起见,凡是源自《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的资料,均仅在资料后,在括号内标注其册数和页码。166(乾隆六年如意馆)(五月)二十一日,领催王来学持来司库郎正培押帖一件,内开五月十九日.太监高玉传旨:茹古涵今洋漆宝座格内,着张为邦等配画夹纸古玩;起稿呈览。钦此。(10.375-376)
    167在《清档》的记录中多处可见郎世宁绘制类似的图像。《视学》第一版出版时为1729年,正值郎世宁正在为东堂描绘错视觉天顶画,根据利博明信中描述,可知涉及西式建筑的描绘。
    168在其推荐的书目中,源于西法科技的图书古有一定比例:如还包括《天学初函器编》三十卷(徐光启)。《泰西水法》六卷(熊三拔)。《几何原本》六卷(徐光启译):
    169咨询古建专家,所谓“壁子”,址指实木墙版或者隔扇。本文中的壁子,应该指紧贴墙壁的木版,用做贴画的背版。
    170参见聂卉:《贴落画及其在清代宫廷建筑中的使用》,《文物》86-94页,2006年第11期。
    171《清档》:雍正三年。表[裱习作。附画作。正月十五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交高其佩清宁安阜图一张,传旨:交保德贴在圆明园要紧之处,不必托表[裱]。钦此。于正月二十一日,清宁安阜图一张,圆明园笔帖式拴柱持去讫。(1.563)
    172万字房,因形似“卍”字而得名,乾隆九年后称为“万方安和”,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万字房为雍正皇帝喜爱的日常游幸之地,建于于一片水面上,形式结构非常独特,内有戏台。
    173幼学为宫廷画师工阶之子,雍正五年入宫供奉,跟随郎世宁学画,屡受嘉奖,擅长线法通景画,至乾隆四十多年后不见记载。其作品故宫尚存与余省合绘《瑞树图》等。参见聂崇止先生《宫廷丽家王幼学、王儒学兄 弟》,《紫禁城》2011年12期。
    174冷枚,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弟子。康熙三十五年进宫供奉,同绘《耕织图》,康熙晚期成为清宫画院领班人物,在康熙《万寿庆典图卷》的绘制人中排名第一:雍正年间出宫,乾隆年间又进宫,卒于乾隆七年(1742)。善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通线法,屋宇空间描绘有深远感。现存《梧桐双兔国》《避暑山庄图》《圆明园四十景图》等作品。
    175方琮、浙江人。善山水,从学于张宗苍,深得其传,供奉内庭。(详见《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46页)。方琮乾隆十六年起供职宫廷。见清档“(乾隆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接得员外郎郎正培、催总德魁押帖一件,内开六月初三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张宗苍徒弟方琮,着内大臣海望、承恩公德保问伊愿在内廷行走,并验看其人如何。钦此。于本月十五日内大臣海望、承恩公德保闻奉旨:准其内廷行走。钦此。于七月初四日内大臣海望、承恩公德保拟得方琮在内廷行走,每月给钱粮银三两、工食因银三两,可否之处缮摺员外郎白世秀持进交太监胡世杰转。奉旨:知道了。饮此。”至乾隆晚期,仍在宫中效力。卒年不可知。《石渠宝笈》著作其作品四十多件,多为山水画。《清档》中亦多次著录其画山水通景大画。
    176于世烈,乾隆中期线法痛景画的主要绘制者,《清档》中多处记载。
    177王儒学为王幼学兄弟,乾隆十六年进宫供奉,亦跟随郎世宁学画,乾隆后期线法通景画主要制作者。参见聂崇止先生《宫廷画家王幼学、王儒学兄弟》,《紫禁城》2011年12期。178张为邦,雍正至乾隆前期重要宫廷画师,屡受嘉奖,多与丁现鹏、王幼学、唐岱等人合作,挤长油画、线法画、水画。故宫尚存其与余省合绘《鸟谱》,与姚文瀚合绘《冰嬉图》,油画《岁朝图》。
    179张廷彦,张为邦之子。乾隆九年进宫供奉。见《清档》(12.361)曾参加紫光阁绘制“战功图”,受西画技法影响。画迹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作《平定乌什饯图》轴,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仿宋人越王宫殿图》卷、《庆灯市集图》卷、《登瀛图》轴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传吐作品有《弘历行乐图》卷。180伊兰泰,满族宫廷画师,擅长线法画,服务于乾隆宫廷后期。曾起稿二十幅《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以及《平定两金川战图》铜版画。
    181姚文瀚工道释、人物、山水、界画,《石渠宗笈》著录其曾作《仿清明上河图》卷,服务清廷时间应该在乾隆七年至乾隆五十年。最早见于“乾隆七年五月二十五,画样人卢鉴、姚文瀚奉命帮助郎世宁画成咸福宫藤萝架”(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最晚见于乾隆五十年《钦定千叟宴诗》“如意馆七品官姚文瀚,年七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1452册50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
    182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乾隆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命郎世宁为永安寺看画廊里间连糊顶起稿画通景画。
    183寿皇殿建十明万历年间,明代为皇帝游幸之地,康熙时,为射箭场所。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特意为祭祀父亲方便而扩建修缮,后为清代皇帝供奉神御场所。《皇朝通典·卷四十六》“雍正元年四月,世宗宪皇帝恭奉圣祖仁皇帝御容于寿皇殿中殿。”
    184勒诺特式园林足以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大师勒诺特(Andre Le Notre,1613-1700)命名的园林风格,凸显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府邸一般位于中心和制高点,起着控制全国的作用,设计中凸显等级制度,以法国凡尔赛宫为代表。
    185 Antoine Durand &Regine Thiriez:Engraving the Emperor of China's European Palaces. Biblion. vol.1,Num2.1993.
    186水法殿,又称水法三间楼,为方外观俗称。
    187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2期。
    158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Ⅴ》,64页,大象出版社,2005年。
    189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Ⅴ》,65页,大象出版社,2005年。
    190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Ⅴ》.134页,大象出版社,2005年。
    191即戈布兰挂毯,由路易十四时期柯尔贝(Jean-Baptiste Colbert,1619-1683年)创建的皇家挂毯厂生产。布歇等著名画家都曾为挂毯设计国案。
    192见[法]玛德玲·佳丽:法国博韦壁毯中的中国景图案,《明清间耶稣会士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东方出版社,2011年。
    193耿昇:《孟斗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新公布的档案文献揭露英军焚毁圆明园之真相》,学术月刊,2006年1月,第38卷。
    194《清代档案资料·圆明园》,13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195《清代档案资料·圆明园》,13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196《清代档案例料·圆明园》,138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197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
    198此图由伊兰泰起稿,稿件完成于乾隆四十六年,由养心殿造办处刊刻铜版,负责人为舒文,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完成铜版的刊刻印刷,共印刷100套。详见《清代档案资料·圆明园》,1562-156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199舒牧等编,《圆明园资料集》82-83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作者认为,此景是为传说中的香妃所设置,并无依据,
    200转引自约翰·R·芬利:“乾隆皇帝的西洋景:圆明园西洋楼里的线法与透视画”,“圆明园建园三百周年纪念典礼暨国际研讨会”,2007年。
    201参见杨伯达《清代院画》中的相关论述。
    202方胜则是几何形状的,是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组成的图形或花样。方胜一方面取胜的吉祥意义,寓意“优胜” 一方面取其形状的压角相叠,寓意“同心”。同时,“方”字也可以形意双解形指方胜图纹之方而非圆曲,意义则可以解释为“正””犹”。这样,方胜除了胜的优美、优胜的意义,又增加了同心、昌盛的意思,成为寓意丰富、图案精美的吉祥符。方胜的图案应用于衣料、建筑、家具、什器等。
    203如启祥宫、春宇舒和、慈宁宫等地,都有长期供职的画画人。(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如意馆)十三日接得员外郎安泰等押帖内开九月二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传上口,着如意馆管事安泰李文照将春宇舒和画画人挑选一名前来启祥宫行走,钦此,于二十六日太监胡世杰传上口,画画人陈基接画张廷彦所有未画完之清明上河图手卷、越王宫殿图手卷。万寿图册页乌什城画,钦此。
    204(雍正元年记事录)“九月一十八日,郎中保德等奉怡亲王谕:将画油画乌林人佛延、柏唐阿全保、富拉他、三达里等四人,留在造办处当差。班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玠、葛曙、永泰等六人归在郎石宁处学画。
    205如王幼学、王儒学、张廷彦等人陆续入宫随郎世宁学画。
    206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陈设档》,为乾隆至光绪时期的清宫陈设档案,记录了当时清宫陈设器物情况。当时亦有广东等地的油画进宫,但多标明来处,如“广东油画”“东洋油画”等。未标明者,应是清宫宫廷画师绘制留下的。
    207[法]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p822,中华书局,2005年。
    208王致诚初到中国,取名为巴德尼。见[法]飞赖之:《在华耶稣会上列传及书目》,p821,中华书局,2005.
    209樊国梁、黄伯禄、萧静山编:《中国天主教史汇编》,p391.辅仁大学出版社,2004年,台湾。
    210金廷标乾隆二十二年入宫。《清档》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日,接得员外郎郎正培、催总德魁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七日太监如意传旨:如意馆信赖画画人金廷标着画《十八学士登瀛洲》一卷,往细致画。钦此。”这是金廷标首次在宫内接受活计记录。
    211见西洋楼油画通景画的修补记录。其绘制与修补时间,多是十年到二十年左右。
    212《御制诗集初集》卷二十二《镂月开云》:并自注:予十二岁时,皇考以花时恭请皇祖幸是园,于此地降旨,许孙臣扈待左右。
    213 《御制诗集初集》卷二十二《镂月开云》。
    214套房在明代时就已存在,如明代端本殿有左右连房七间,右七间里有奥室,其内有弘仁殿,规制曲折。
    215转引自朱家溍《故宫退食录》,138页,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216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的《宛平县志》,对明代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记述中有“今上辟而新夕为御苑”.说明畅春园已经初具规模。
    217《大清会典事例》卷五十一,“康熙二十九年,设畅春园总管大臣。”说明畅春园完工。
    218(清)冯金伯,吴晋:《国朝画识》:“叶洮,字金城,青浦人。善山水,喜作大斧劈。康熙中祇内庭,昭作畅春园国本。图成称旨,即命监造。”
    219(清)王士帧《居易录》卷四,“然字陶庵,其父号南垣,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今瀛台、玉泉、畅春园皆其所布置。”
    220(清)李斗:《工段营造录 宫室释名》,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
    221转引自朱家溍先生《雍正年的家具制造考》,《故宫退食录》137页,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222参见王子林:《明清皇宫陈设》,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223《大清会典舆服》对民间居室建筑有严格的形制规定:舍并不得施用重棋重檐,楼房不在重檐之限。职官一品、二品:厅房七间九架,屋脊许用花样兽吻,梁栋斗棋檐桷彩色绘饰,正门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铜镮。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许用兽吻,梁栋斗栱檐桷青碧绘饰,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兽面摆锡镮。六品至九品,厅房三间七架,梁栋止用土黄刷饰,正门一间三架,门用黑油铁镮。庶民所居堂舍,不过三间五架,不用斗棋彩色雕饰。
    224未标注出处的引文,均转引自鞠德源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
    225慈宁宫和寿安宫的棚顶通景画都被取下收藏,以待修补。
    226转引自夏成钢:《清代园林中的线法通景画》,《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7乾隆《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六,《恒春圃》。
    228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六,《恒春圃》。
    229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术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http://baike.baidu.com/view/359864.htm
    230 Paul R. Goldin. "The Motif of the Woman in the Doorway and Related Image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unerary Ar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v.2001.
    231见《经畲主人题郎世宁八骏图》,经畲主人即雍正皇帝胤禛第六子弘瞻。
    232“一日有人持示皇帝朱谕云:水画优雅悦目,新至绘工绘画法必同他人。至若肖像不妨用油绘之,将此朱谕传之。”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823页。
    233“17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陈容九龙图一卷,宣纸一张,传旨交郎世宁用此宣纸仿九龙图画一张,不要西洋气。钦此。”(15.489)
    234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如意馆,上曰潘廷璋照富春楼现贴油画御容用白绢再画山水一副,其朝衣着伊兰泰往细致里画。(39.776)
    235见《北京传教士蒋友仁致某先生的信》,《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6》,19页。
    236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824页。
    237同上,822页。
    238同上,823页.
    239费赖负之:《在华耶稣会十列传及书目》,647页。
    240[英]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232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241胡敬:《国朝院画录》。
    242页布里希对于梅迪奇家族早期赞助的研究表明,15世纪“艺术作品时捐赠人的作品”,因为赞助人全盘控制了 题材和媒介。E. H. Gombrich: "The Early Medici as Patrons of Art". Norm and Form. p35-63.1966.London.
    243哈斯克尔在研究巴洛克绘画时,意大利赞助事业的繁荣抑制了艺术的个性或者独创,并将其转换成一种易于接受的“公众风格”,Haskell, Francis:Patrons and Painters; Art and Society in Baroque Italy.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244[法]杜赫德编,耿昇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Ⅴ》,15页,大象出版社,2005年。
    245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3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
    246双鹤斋”,初名深柳读书堂。1726年(雍正四年)作较大增建,亦总称双鹤斋。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廓然大公”,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1755年(乾隆二十年)又在河池北侧依照无锡惠山寄畅园景做了大规模改建,尤以叠石为著。《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廓然大公正宇七楹,前为双鹤斋。”因此,乾隆之后,双鹤斋又指“廓然大公”这一组建筑的前殿。
    247《清档》第23册,451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
    248金廷标,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写真,并能妙绘人物仕女及花卉。善取影,白描尤工亦能界画,兼通西法,是乾隆中期重要宫廷画家
    249的《清档》第23册,470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
    250秀清村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前后,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别有洞天”,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竹密山斋为“别有洞天”东部的一组建筑。
    251《清档》第26册,721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
    2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资料·圆明园》,1548-15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53《御制康熙字典》卷七:“说文通也,从乙从子,乙清子之候鸟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故古人名嘉,字子孔。”
    254(宋)傅寅撰:《禹贡说断》卷二。
    255(明)孙谷辑:《古微书》卷六。
    256此诗收录于《御制诗集二集》,卷七十九,又增加了此句注释“哈密以为岁贞,自康熙年间率如是。”
    257《鸟谱》共12册,1-4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5-12册藏于故宫博物院。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创作时间为乾隆十五年至二十二年间。
    258余省,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曾受业于蒋廷锡。乾隆时与唐岱、周鲲同祗候内廷,善花鸟、虫鱼翎毛,间亦参用西法,赋色妍丽,尤善画蝶,工兰竹水仙,
    259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列传及书目》,824页。
    260《御制诗集二集》卷五十七《双鹤斋》
    261《御制诗集三集》卷三十六《双鹤斋》
    262具体年代尚不知。但由于同治年间曾准备重修圆明园,则此烫样最晚不晚于同治。
    263,中国庭院设计,为了与走廊连接起来,无论是厢房还是正房都在山墙上开辟门洞,这样的门洞称“钻山”
    264《御制诗集三集》卷二十四之《竹密山斋》
    265《御制诗集三集》卷三十五之《竹密山斋》
    266《御制诗集三集》卷五十一之《竹密山斋》
    267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宫廷绘画》中,此画名称为“乾隆雪景行乐图轴”;故宫博物院现文物名为“清人绘乾隆古装通景屏”。从此画保存状况来看,此画既非“通景屏”,亦非挂轴,而是直接粘贴在墙面的通景画。因此作者根据画面内容,参考以上两个题目,拟名为《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
    268《清档案》,第32册,第765页。
    269(明)道恂编《狮子林纪胜集》,欧阳玄撰《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广陵书社影印版,2007年
    270嘉庆以后狮子林日渐衰落,并毁于太平天国革命。以后又经李氏、贝氏两家的拆改变迁,今天狮子林虽然尚存,但与乾隆年间的狮子林大不一样。
    271据后人考证,此图非倪瓒原作,而是清入仿作。
    272故宫博物院存《方琮仿倪瓒狮子林图卷》,完成于乾隆三十一年五月,见《清档》第30册,197页。
    273《石渠宝笈》著录有:《题御园仿构狮子林前后八景并临倪赞图》(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御笔再仿倪瓒狮子林图》《石渠宝笈三编避暑山庄);《高宗纯皇帝御制热河文园狮子林图诗并图》(石渠宝笈三编避暑山庄)。而《题御园彷构狮子林前后八景并临倪赞图》题跋中提到,“壬年南巡再游狮子林,携云林卷以往,因仿其景,题诗装弃吴中,”因此,乾隆还仿一卷,放置在苏州狮子林,因此有著录者,即有四次。
    274《摹倪瓒狮子林图并题以句》:狮子林称芗故吴,倪迂旧迹不宜无。石渠妙晶难虚彼,竹院清娱漫仿吾。虽亦循门得蹊径,真成依样画葫芦。装池付弃留佳话,惜墨闲情或可夫 《御制诗集》三集卷二十二,
    275《御制狮子林八景诗题跋》,《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三。
    276《御制续题狮子林八景诗题跋》,《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三。
    277参见张恩荫《圆明园变迁史探微》,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
    278乾隆皇帝的汉装画像非常多,如《是一是二图》《岁朝行乐国》等,多用以表达文人化情趣:而在园景描绘 中添加理想化山水,也是宫廷绘画的一种程式,如沈源等绘的《圆明园四十景》。
    279白日新所作《圆明园全图》完成于1979年,是古建筑界认可的较为严谨地反映圆明园面貌的复原图,未正式出版,首都博物馆有其喷绘全图。白日新教授关于狮子林的图绘,基本与《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一致,但由于当时资料限制,其建筑细节很难做到完全真实复原。280圆明园共涉及主要仿建工程十六处,其中狮子林、安澜园、如园、鉴园、紫碧山房、小有天园归属于江南私家园林范畴。
    281《御制文集二集》卷十,《安澜园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282王闿运:《圆明园词》:“谁到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283如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南游海宁陈氏隅园,赐名安澜园,回京后即仿海宁陈氏安澜园规制,重新修葺圆明园内的四宜书屋等地,并更名为安澜园。乾隆皇帝还撰写了《安澜园记》,并以安澜园内涵秋堂、采芳洲等十景撰写《十景诗》,以记述此事。见《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
    284吴振棫:《养吉斋丛录》,229页,中华书局2005版。
    285刘畅:《圆明园九州清晏殿早期内檐装修格局特点讨论》,《古建园林技术》41-43页,2002年第2期。
    286从乾隆朝起,每年清帝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即正月十四日宗亲宴,正月十五日外藩宴,正月十六日廷臣宴。其中宗室宴在奉三无私殿举行,外藩宴、廷臣宴在正大光明殿举行。
    287《华严经》云:”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此处指圆明园四十景之“月地云居”。乾隆皇帝有诗云:“大千乾闼,何分西土东天:指上无真月,倩他装点名园;觉海沤中头出没,借使瞿昙重现;是即那罗延窟。未肯参伊死禅。”
    288乾隆《御制诗五集》卷十七《畅速台》。
    89聂崇正:《平安春心图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版。
    90见扬之水《二我图与平安春信图》,2008年09月26日《北京日报》。
    291清内阁大库保存乾隆皇帝的八字批注如下:此命富贵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灵秀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年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转引自庄练:《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十全五福乾隆帝》,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
    292《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67,第277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293乾隆皇帝退位后仍住在养心殿,并未搬来此地,仅是在宁寿宫有听戏、赐千叟宴等活动。
    294赵之恒等编:《大清十朝圣训》,第三册,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初四日戊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295《御制诗初集》卷二三.《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年。原诗为“锦绣云霞淑景訚,阳回恰值舞莱新。筹添南极应无算,瑞满西池别有春。宝扇双开龄比鹤,华筵初启脯为麟。愿将甲子周千亿,纪取慈宁献寿辰。”筹,古时以刻有数字的竹筹计算,称为竹筹。南极,星名,多用于比喻长寿。无算,无法计算。
    296《御制诗三集》卷四三,《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年。原诗为:“粟粒平擎若自然,葆光韫采谢雕镌。楚州底论第三宝,喜在嘉生兆有年。”嘉生,生长茂盛的谷物,在古代被称为祥瑞:有年,即丰年。
    297参见王子林《乾隆皇帝的精神境界》一书相关论述,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298思永斋位于长春园含经堂西侧偏南环岛上,是一处园中园。思永斋正南宫门为五开间,檐下悬乾隆御笔“静便趣”。宫门面水而建,前有平台及石砌台阶深入水中,可供游船停靠,皇帝可直接从码头上岸进入景区,宫门后为一方形小院。正殿是一座工字形大殿,前殿七间,中间穿堂三间,后殿为五间,前殿堂外檐悬挂乾隆御书“思永斋”匾,思永斋内设有宝座及皇帝休息的床,是长春园内皇帝勤寝宫之一
    299《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拳仪皇后。
    300庆恭皇贵妃,陆氏,陆士隆之女。乾隆十三年封为陆贵人,十六年为庆嫔;二十四年晋封为庆妃;三十三年六月初五,晋庆贵妃;三十九年薨。嘉庆四年正月初四,即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嘉庆帝就以曾受 其抚育,追晋为皇贵妃,册谥庆恭皇贵妃。
    301嘉庆《御制诗集》有《七月十四日庆贵妃母妃忌日也适逢承命祭陵之期恭赋长诗律一首以志哀慕》一首:鞠育恩深十五年,悲逢忌日意凄然。含辛恻恻千秋永,洒泪茫茫万里天。每忆提携兰殿里,空余展拜桂帏边。仰瞻云表攀难及,衔恤终身孺慕牵。
    302此图一般认为是郎世宁所绘,描绘了乾隆帝后与十一位妃嫔,现藏于克利夫兰美术馆。
    303思永斋线法通景画记录很多,仅举几例如下:(乾隆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日,接得员外郎安泰、李文照押帖一件内开,本月二十日太监如意传:上曰思永斋东暖阁镶嵌罩内配画格里,、着郎世宁起稿,王幼学用绢画(28。47);(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十八日接得员外郎安泰、李文照押帖一件内开:二月十八日太监如意传,上曰思东暖阁东西墙二面,着王致诚、王幼学合画通景绢画(28.47);(乾隆二十九年七月)十九日接得郎申德魁、员外郎安泰押帖一件内开:七月九日太监胡世杰传,上日思永斋殿内东西稍间东西墙着于世烈画线法画二幅,人物着金廷标画。(29.528)
    304王幼学作为郎世宁最出色的徒弟,根据档案记载,倦勤斋西墙通景画由其绘制,画面中的仙鹤形体、色彩、神态与郎世宁所绘相差无几,应该掌握了大部分郎世宁的技巧。
    305何芳:《从档案看宁寿灯宫门窗破璃的安装——兼论西方传教十双重身份的终结》,《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6期。
    306《清档·金玉作》有诸多关于玻璃安装记录。
    307《御制诗集二集》卷三十五《咏玻璃窗》:树摇风不到,画静暑如逃,视远浑无碍,观空徒而劳。
    308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三,第66-67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309杜赫德编:《耶稣会上中国书简集·Ⅵ》,177-178页,大象出版社,2005年。
    310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647页。
    311(清)李斗:《扬州画肪录》卷十四“水竹居”。
    312(清)高晋等:《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二“水竹居”。
    313(清)李斗《扬州画肪录》卷十三“刘大观”。
    314(清)见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二中,关于“静香园”的描述,
    315(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三“莲性寺”。
    316前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得浩封为资政大夫(二品的虚衔等级),原配欧阳氏、继配袁氏得封为夫人。父曹頫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一姑母嫁镶红旗平郡王讷尔苏,为皇亲国戚
    317现存乾隆十九年的甲戌本(前四十回)中,有批语“十年辛苦不寻常”字样,推断为乾隆九年开始创作《红楼梦》。
    318董邦达(1699—1769)善书画,时任吏部侍郎,为乾隆受宠词臣之一,曾受命编辑《石渠宝笈》,可能曾请曹雪芹任职画院,但被谢绝。张宜泉有《题芹溪居士》诗(1762年),其中有“苑召难忘立本羞“(指唐代大画家阎立本被太宗召入宫中作画遭受侮辱一事),其诗《伤芹溪居士》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319聂崇正:《郎世宁在王府中的绘画创作》,《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320莫小也:《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
    321见胡光华:《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之述评》.提及相关论述中国贸易画之论著。《艺苑》1998年2期。
    322根据《耶稣会简史》数据,1750年前后,耶稣会达到1500多处分部,会员达到22000多人,其中海外传教基地273个。1773年耶稣会解散时,共有学校750所,学生人数21万名。
    323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是于1478年由西班牙伊莎贝拉女工(Isabella)要求教宗思道四世准许成立的异端裁判所,用以维护天主教的正统性,直至19世纪初始取消。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名义上属于教会,实际上由西班牙王室控制。
    32441215年,多明我会由西班:贵族多明我创立于法国图卢兹,1217年获教皇洪诺留三世批准。多明我会建会不久就受教皇委托,主持异端裁判所,职掌教会法庭及教徒诉讼事宜。至今罗马教廷的信理部及教会最高法庭仍由其会士掌握着。
    325参见Anrew C.Ross:A Vision Betrayed:The Jesuits in Japan and China,1542-1742. Orbis Books.2003.
    326保教权,是由罗马教廷授予的由世俗政权承担的保护天主教在非天主教国家传播的权利和义务,是天主教传教事业上的一种优惠特权。当时,葡萄牙、西班牙向海外探险,开辟了通往美洲、亚洲和亚洲的航线。很多传教士通过这些航线到当地传教。从里斯本到好望角,到印度洋的航线,是葡萄牙人达伽马在1498年发现的。因此,列奥十世(LEO,X,1513-1521)在1514年将亚洲的保教权授予葡萄牙。”保教权”有几项内容,到东亚的传教士应向葡萄牙政府登记.应搭乘葡萄牙的商船前往亚洲,东亚的主教应由葡萄牙国王向教皇推荐,当地为传教发生的交涉事务应由葡萄牙政府代理,在当地进行宗教仪式时,葡萄牙国五一的代表应在各国代表之前,葡萄牙政府负责提供传教津贴。
    327天主教修会之一种,又称乞食修会。始于13世纪。由圣多明我和圣方济各创立。此类修会规定会士必须家贫,不置恒产,以托钵乞食为生。他们云游四方,活动在社会各个阶层。328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1209年由意大利阿西西的圣方济得教宗英诺森三世的批准成立
    329多明我会、圣方济会由于不了解中国国情,采取不适当的传教方式,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例如,他们不断展示令中国人反感的耶稣受难像,而非像耶稣会士那样首先展示令人喜爱的圣母像。参见Anrew C.Ross: A Vision Betrayed:The Jesuits in Japan and China.1542-1742. Orbis Books.2003.
    330《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P14,“教王禁约释文”。“罗马教廷遣使来同康熙帝谈禁约,帝不允。使擅自在南京宣布罗马教廷的禁约。康熙帝怒。第一,驱逐拥护禁约的教土:第二,通令在华所有传教士.必须向朝廷领取居留证,否则将驱逐出境。康熙帝对禁约的批文:“览此告示.只可说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通汉书者,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臣告示.竟是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比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两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331信奉詹森学说的天主教教派。该派追随17世纪荷兰天主教神学家詹森·尼乌斯(Cornelius Jansenius)的思想,反对耶稣会的相对灵活温和的道德论学说(决疑论Casuistry),遵从奥古斯都的恩宠论学说,认为得救只能靠上帝恩宠,主张虔诚地严守教会法规。1642年,詹森的学说被教皇乌尔班八世谴责,1653年,教宗英诺森十世斥其为异端,但追随者仍组成了教派继续活动,并以巴黎索邦大学神学院、巴黎附近的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为中心,在法国有强大的影响力。
    332詹森派与耶稣会的斗争过程,可参见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33高卢主义,又称法国国家教会主义,认为在教会问题题上,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1682年,高卢主义自由宣言对其内容作出四项具体规定。为对抗教宗权力,路易十四同意此宣言。但随着法院、议会与君主专制争权,路易十四又转而与教宗和好,1693年准许他提名的主教否认四项条款。
    334法国共济会成立于1688年,宣传平等思想,反对神职制。在启蒙运动中,法国共济会致力于瓦解天主教会和反刘教皇权威,成员主要自贵族、教士和中产阶层。
    335舒瓦瑟尔公爵(Tienne Fran ois. due de Choiseul)当时担任首席内阁大臣,左右法国国家政策。
    33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一册,页341-342,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33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1577-15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38《耶稣会七中国书简集133:北京传教士:蒋友仁神父致某先生的信》中,描述了乾隆三十年(1773)蒋友仁神父带领潘廷璋为乾隆皇帝画像的情景,乾隆皇帝对潘廷璋作品表示满意。
    33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15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340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266页。
    341当时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都对中国有觊觎之心,1808年,英军在澳门登陆,并派军舰骚扰虎门,虽然被击退,但都是武力试探。国内白莲教起义此起彼伏。对于世届形势了解较少的清朝统治者,认为关闭国门就能保住家天下。
    342嘉庆九年(1804)两广总督倭什布奏闻通晓天文之西洋人高守谦、毕学源情愿赴京,获得批复“准其进京”。
    34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功档案史料》第二册,页838,中华书局,2003年。
    344吴伯娅:《德天赐案初探》,《清史论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345具体内容,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二册,第852—855页。
    34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二册,页923。中华书局,2003年。
    34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二册,页924,中华书局,2003年。
    348通景画一般要铺满整个枪面,画面的空间和人物都与真实的空间大小保持一致,这使得通景画制作工艺复杂,耗费时间与金钱较多。以故宫倦勤斋通景画为例,在修复的过程中发现,通景画并非直接贴到墙面上。要首先在墙面和顶棚铺架木格龙骨,然后再裱糊多层麻布和高丽纸,最后才是绢质的通景画。这样就能够使画面平整,而且防止潮气造成的画面霉变。《清档》记载,倦勤斋通景画始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完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历时五年时间,多位宫廷画师参与。
    349(南宋)郭熙《林泉高致》
    350利玛窦:利玛窦书信集,光启辅仁联合出版社,1986年。
    351(英)G.F.赫德逊:《欧洲与中国》,255页,中华书局,1995年。
    352蔡元培:《华工学校讲义》,《蔡元培全集》第二卷,419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53嘉庆皇帝有很多蔑视西方科技艺术的言论,可以反映其思想状态,例举如卜:“粟米布帛,乃天地养人之物,家所必需;至于钟表,不过为考察时辰之用,小民无此物者甚多,又何曾废其晓起晚息之恒业乎?尚有自鸣鸟等物,更如粪士矣。”(《清仁宗实录》,卷55.嘉庆四年十一月条)。“我大清亿万年颁朔之法必当问之于欧罗巴乎?此必不然也,精算之士当白重矣!”(《清仁宗睿帝圣训》卷45)。“天朝不远宝物,凡尔国(英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矣。”(《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已卯条)。
    354参见《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国》中相关圆明园改建记载。
    355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356元好问:《论诗》之四。
    357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
    358高居翰先生在其著作《气势撼人》等作品中,从画面风格分析论述某些文人画家受到西方绘画之影响,但缺乏文献证据。
    Miriam Milman, Trompe l'oeil painting:the illusion of reality. Skira, London,1982.
    Anna Maria Giustk, Fondazione Palazzo Strozzi:Art and illusions:masterpieces of trompe l'oeil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day, Firenze, Mandragora,2009。
    Ingrid Sjostrom, Quadratura, Studies in Italian Ceiling Painting, Almqvist & Wiksell Internat.,1978.
    Quadratura Painters:Giovanni Battista Gaulli. Illusionistic Ceiling Painting, Angelo Michele Colonna, Giacomo Torelli, Agostino Mitelli. Books LLC,2010.
    Robert England, The Baroque Ceiling Paintings in the Churches of Rome:1600-1750:a Bibliography, Georg Olms Verlag AG,1979.
    August Mau, Pompeii:Its Life and Art, Kessinger Publishing,2006.
    Barbara Furlotti. Guido Rebecchin, The Art of Mantua:Power and Patronage in the Renaissance, Getty Publications,2008.
    Francis Haskell, History and its Images,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3.
    Haskell, Francis, Patrons and Painters; Art and Society in Baroque Italy.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Waterhouse, Ellis Kirkham, Baroque Painting in Rome:The Seventeenth Century. Macmillan & Co. ltd.
    Rudolf Wittkower and Irma Jaffe, Baroque Art:The Jesuit Contribution,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1972.
    Evonne Levy:Propaganda and the Jesuit Baroqu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John W O'Malley Gauvin Alexander Bailey Giovanni Sale, The Jesuits and the Arts, 1540-1773, Saint Joseph's University Press,2005。
    Gauvin Alexander Bailey, Steven J. Harris, John W. O'Malley, T. Frank Kennedy, The Jesuits:Cultures. Sciences, and the Arts,1540-1773,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9.
    Gauvin Alexander Bailey:Art on the Jesuit Mission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1542-1773,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1.
    David E. Mungello:The Great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1500-1800, Rowman & Littlefield.2009.
    Michael Sullivan,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Maco Musillo. Bridging Europe and China:The professional Life of 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
    Elisabetta Corsi. Andrea Pozzo, La Fabrica de las Ilusiones:Los Jesuitas y la Difusion de la Perspectiva Lineal en china,1698-1766, El Colegio de Mexico, A.C., Biblioteca Miguel Cosio Villegas,2004
    Dizionario biografico degli Italiani(《意大利传记词典》),Rome.1999
    Trans by Thompson, D. V., Jr, The Craftsman s Handbook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1960
    T.B.L.Webster, Greek Theatre Production, Methuen Publishing,1956
    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 translated by John R.Spenc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istina Kleutghen, "The Qianlong emperor's perspective:Illusionistic painting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ph.D.diss:Harvard niversity.2010
    Michele Pirazzoli-t'Serstevens, "Europeomania at the Chinese Court:The Palace of the Delights of Harmony (1747 and 1751).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Antoine Durand & Regine Thiriez, "Engraving the Emperor of China's European Palaces" Biblion. vol.1,Num2.1993
    Mark Ashton, "Allegory, Fact and Meaning in Giambattista Tiepolo' Four Continents in Wiirzburg",The Art Bulletin,vol60,no.1,1978
    Trevor Hunt:From Mantegna to Michelangelo:Illusionistic Ceiling Paintings of the Renaissance Pave the Way for Baroque Excess。
    http://prizedwriting.ucdavis.edu/past/2001-2002/from-mantegna-to-michelangelo-illusioni stic-ceiling-paintings-of-the-renaissance-pave-the-way-for-baroque-excess
    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英]贡布里希著,党晟 康正果译:艺术的历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美]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著,邵宏译: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东方出
    版社,2008年
    [瑞]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瑞]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
    [德]里奥奈罗·文杜里著,迟柯译:西方艺术批评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范景中主编,傅新声、李本正译:美术史的形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殷凌云,张渝杰译:欧洲建筑纲要,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
    [美]黎辛斯基著,杨慧君译:完美的房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俄]乌格里诺维奇著,王先睿、李鹏增译:艺术与宗教,三联书店,1987年
    [美]G.F.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彼得·克劳斯·哈特曼著,谷裕译:耶稣会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法]裴化行著,萧浚华译:天主教16世纪在华传教志,商务印书馆,1936年
    顾裕禄: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法]荣振华等编,耿异译: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十列传,广西师大出版社,2()10年
    [法]费赖之著,冯承钧译:入华耶稣会士传略与书目提要,中华书局,1979年
    [法]伊夫斯·德·托马斯著,辛岩译:耶稣会士张诚——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五位数学家之一,大象出版社,2009年
    [法]杜赫德编,耿异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大象出版社,2005年。
    [意]马国贤: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法]让·狄萨德(Jean Dissard)著,徐保和译:耶稣会士,来源:网络电子书
    [比]孙尚扬、钟鸣旦: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学苑出版社,2004年
    [意]利玛窦:利玛窦书信集,光启辅仁联合出版社,1986年。
    [英]G.F.赫德逊著,王遵仲等译:欧洲与中国,中华书局,1995年
    张铠:庞迪我与中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法]谢和耐,戴密微等著,耿升译:明清间耶稣会士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东方出版社,2011年。
    [美]威尔杜兰著,台北幼师文化公司译:路易十四年代,东方出版社,2007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舒牧等编:圆明园资料集82-83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
    乾隆:清高宗御制诗文集,台北“故宫”影印版,1976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中华书局,2003年。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宫陈设档案
    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石渠宝笈初续三编
    故宫博物院:清实录,电子书。
    朱家溍:故宫退食录,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王子林:明清皇宫陈设,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刘潞:融合:清廷文化的发展轨迹,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王子林:在乾隆的星空下——乾隆皇帝的精神境界,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韩琦、吴旻注校:《熙朝崇政集熙朝定案》,中华书局,2006年
    聂崇正: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莫小也: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杨伯达:清代院画,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
    (清)钦定目下旧闻考,文渊阁四库全书版,电子书。
    (明)道恂编:狮子林纪胜集,广陵书社影印版,2007年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中华书局,1982年
    (清)李斗:扬州画肪录,中华书局,2004年
    (清)李渔:闲情偶寄,湖北辞书出版社,2007年
    (明)计成:园冶,重庆出版社,2009年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清)乾隆:御制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高晋等:钦定南巡盛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张庚:国朝画征录,齐鲁书社,1997年
    (清)胡敬:国朝院画录,嘉庆二年版,电子书
    (清)冯金伯,吴晋:国朝画识,墨香居1791年版,电子书
    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北平故宫博物院,1931年。
    [韩]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成均馆大学校1962年版
    胡玲、何日取:耶稣会的教育与天主教的复兴,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
    汤开建:明清之际天主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考略,暨南学报,第23卷,2001年
    吴伯娅:德天赐案初探,清史论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石炯:构图与透视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新美术,2005年1期
    [英]卡特著,张曜朗译:透视,美术译丛,第38期,1989年
    [美]霍里著,沈永水译:帕诺夫斯基与卡西儿,美术译丛,第39期,1989年
    [英]卡特著,张曜朗译:透视,美术译丛,第39期,1989年
    何平: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于近代科学革命——以达芬奇和布鲁内勒斯基为中心,历史研究,2011年1期
    李宏:阿尔贝蒂《论绘画》中的艺术思想,美苑,2010年第5期。
    曹意强:艺术风格与赞助环境——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一),新美术,1999年第4期
    曹意强:图像与历史——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二),新美术,2000年第1期
    曹意强:介于历史和艺术史之间——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三),新美术,2000年第2期
    沈康身:从《视学》看十八世纪东西方透视学知识的交融和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卷,第3期,1985年
    沈康身:《视学》再析,自然杂志,13卷9期。
    杨泽忠、徐洪婷:《视学》中透视方法之由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3卷,第4期,2008年
    约翰·R·芬利:“乾隆皇帝的西洋景”:圆明园西洋楼里的线法与透视画,圆明园
    建园三百周年纪念典礼暨国际研讨会论文
    夏成钢:清代园林中的线法通景画,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009年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鞠德源: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2期
    林莉娜:班达里沙、蒋廷锡《画人参花》——康熙宫廷百草之王,故宫文物月刊,2011年10月,第343期
    刘潞:从南怀仁到马国贤:关于康熙朝西洋版画之演变,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两岸故宫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聂卉:清宫通景线法画探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1期
    聂卉:贴落画及其在清代宫廷建筑中的使用,文物,2006年11期
    杨丹霞:清代皇族书画创作与鉴赏,故宫学术讲谈录·第一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伺芳:从档案看宁寿宫门窗玻璃的安装——兼论西方传教士双重身份的终结,故宫 博物院院刊,2011年6期
    刘畅:圆明园九州清晏殿早期内檐装修格局特点讨论,古建园林技术,2002年2期。
    [英]苏利文:明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反应,东西交流论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李超:“泰西绘法”具别传——中国早期油画研究,新美术,2007年11期
    赵岩: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70-1840),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