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时政新闻话语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切入,对当前我国党报新闻改革的难点——时政新闻改革进行研究。以笔者供职十余年的宁波日报新闻生产为例,研究目前党报时政新闻话语所呈现的特征、生产过程,以及时政新闻话语模式的社会成因,并基于此研究党报时政新闻话语革新的现实路径。论文主要运用批判话语分析与媒介生产社会学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在深描的基础上加以抽象的理论阐释。
     第一章提出问题,厘清话语、话语分析、时政新闻等基本概念,并简要说明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第二章回溯我国新闻史上三次重要的党报改革,以及时政新闻话语的变迁轨迹。
     第三至五章,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框架,分别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分析三个向度,通过与晚报的对比,研究党报时政新闻话语的特征、生产过程,以及话语模式的社会成因。
     第六章跳出“二个向度”分析框架,并基于上述分析结论,从党报组织、政党、社会三者互动关系的视角,提出党报时政新闻话语革新的现实路径——基于党报组织、政党及社会三者良性互动的协商式表达。
     结语指出,尽管当下党报时政新闻话语模式让人困惑,但我国新闻发展史中晚报时政新闻话语“三步走”革新历程使印证了这一体制内空间拓展路径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正是在一次次的“非常规”活动的突破中,提高了现存新闻体制容纳程度。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political news innovation, the biggest difficulty of party newspaper journalism reform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Taking the news production of Ningbo Daily as an example, an organization which the author has been working for10years, the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of political news in party newspaper, digs out the social cause resulting in the discourse model of political new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possible innovation approach of political news in party newspaper. Adopting sociological theory of media production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paper combines details and facts with abstract theory by methodologies of text analysis, personal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Chapter One briefs the approach and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by raising the issue, clarifying some basic concepts, such as discourse,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olitical news etc.
     Chapter Two trac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presenting three important reforms of party newspapers and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news discourse.
     On the basis of Fairclough's discourse analysis framework, Chapter Three, Chapter Four and Chapter Fiv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of political news in party newspapers, as well as the social cause of such kind of discourse model through comparison of party newspapers and city newspapers, by text analysis, discourse practice analysis and social practice analysis.
     Chapter Six develops the practical way of political news innovation of party newspaper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by checking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rty newspapers and the society.
引文
1刘海贵.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
    2刘海贵.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
    3童兵,徐正.新时期党报定位与读者资源开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
    4吴飞,姚晓玉.社会转型时期党报若干问题的探讨[J].新闻大学,2008(1).
    5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本来是西方哲学史上所争论的理念与事实的关系。“应然”(shoud-be)即应当如何,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事物现实价值的肯定,可以使实现的,更多的是为实现的价值;另一义是事物的发展符合我们对事物规律的掌握,是一种语气的证实。“实然”(actual-be)(?)实际如何,是事物的现实展开,是事物的具体时空的真实存在。
    1李良荣.当前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纪念新闻改革25年[J].现代传播,2004 (5).
    7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59.
    8王武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6.
    9转引自张宿堂,孙承斌,李斌.破解时政报道的难题[、J].新闻与写作,2008(3).
    10丁柏铨.再论党报改革[J].新闻界,2006(5).
    11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
    1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0.
    13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
    14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1.
    15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506.
    16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
    17和18米歇尔·福柯.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8:62.
    19[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中译本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
    20[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8.
    21殷晓蓉.话语分析:如何为媒介社会语言实践提供说明?[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2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83.
    23葛兰西.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6
    24[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0
    25梵·迪克.施旭等编译.话语心理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93:170-171
    26李悦蛾,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27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7.
    28转引自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3.
    29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6-27.
    30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64.
    31方汉奇.党报新论(序)[A].见:黄扬略.党报新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1.
    32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7.
    33譬如,黄扬略在其著作《党报新论》(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中认为,党报指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委机关报为核心和旗帜,具有新闻舆论导向功能和社会意识引导责任的报纸系列.
    34范敬宣,王君超主编.王君超著.党报宣传艺术新论(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35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51.
    36冯健土主编.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M].上海:新闻出版社,1996:77.
    37张君吕编著.应用电视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94-95.
    38周小普,徐福健.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J]现代传播,2002(3).
    39李良荣.当前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纪念新闻改革25年[J].现代传播,2004(5).
    40丁柏铨.论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J].采写编,2006(4).
    41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59-274.
    42根据2003年12月29日下午李良荣教授在南京师大新传院演讲录音整理,见http://www.cdclc.net/shownows.asp?newsid=5627.
    43[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
    14 Gunter,B.Media Research Methods[M].London:sage,2000:55,58.
    45[美]里弗尔,莱西,菲科.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M].嵇美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6[美]里弗尔,莱西,菲科.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M].嵇美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9.
    47[美]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7.
    48[美]里弗尔,莱西,菲科.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M].嵇美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9.
    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9.
    2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A].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13):426—436.
    3同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2—855.
    5王敬.延安解放日报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0.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1—52.
    7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4.
    8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5.
    9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6.
    10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A].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1318.
    1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A].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4):1319.
    12王春泉.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N].报刊之友,1997(10).
    13陈力丹.典型报道之我见[J].新闻学刊,1987(1).
    14引自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38.
    1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02.
    16毛泽东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记录.
    17陆定一.在北京向艺术家科学家会议与会者的讲话[N].见:人民日报,1956,6(13).以下引用皆出于此.
    18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51.
    19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有关资料.见:报纸工作研究参考资料(内部刊物)第一期[C].新闻战线编辑部,北京新闻学会合编,1981(5)
    20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60.
    21胡乔木.致读者[N].人民日报,1956,7(1):1.
    22事情正在起变化[A],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25.
    23见中央文件总号(56)124(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的批语).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有关资料内部刊物《报纸工作研究参考资料》第一期,整个刊物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北京新闻学会合编,1981年5月.
    2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4.
    2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见:人民日报,2006,10(19):1.
    26新华社北京2007年3月16日电: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见:人民日报,2007,3(17):2.
    27刘国光.我的经历:计划与市场关系变革三十年[N].见:社会科学报,2008,10(16)
    28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9-140.
    29王辰瑶.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03.
    30摘自新传媒联盟秘书长王斌在“2009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31王伯瑛.新媒体对传统报纸的巨大冲击[J].同济大学学报,2007(6).
    32孙发友.新世纪党报生存环境的变化及对策[J].当代传播,2002(2)
    33中国新闻年鉴[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
    34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J].新闻战线,1996(11)
    35黄扬略.党报应成为党委的参谋和助手[J].新闻战线,2004(4)
    36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邓小平论新闻宣传[C].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8.
    37黄扬略.党报应成为党委的参谋和助手[J].新闻战线,2004(4)
    38[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89.
    39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N].见:人民日报,2003,3(29):1.
    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9—70.
    2金风.怎样打破“新闻八股”?[J].新闻记者,1983(7).
    3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8.
    4金风.怎样打破“新闻八股”?[J].新闻记者,1983(7).
    5陈定川.摒除新闻“八股”讲究宣传艺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11).
    6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1.
    7张登贵.再反一次党八股[N].见:宁波日报,2002,5(28):13.
    8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2).
    9张登贵.再反一次党八股[N].宁波日报,2002,5(28):13.
    10陈力丹,孙美玲.一条客观展示观点的消息[J].新闻实践,2009(2).
    11李良荣.关于当前新闻语言的几个问题.李良荣自选集[A].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27.
    12王前方.新闻报道该如何使用网络语言[J].科技传播.2011(2)上.
    13黄芝晓.新闻评论的现代语感[J].国际新闻界.2007(7).
    14李良荣.关于当前新闻语言的几个问题.李良荣自选集[A].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30.
    15黄芝晓.新闻评论的现代语感[J].国际新闻界.2007(7).
    16句子是由词和词组组成的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长句和短句是根据一个句子中词的数量的多少来区分的相对概念,词多的句子为长句,词少的句子为短句。单句则指的是有一个词组或一个词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补包含的分局组成的句子.
    17转引自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23.
    18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
    20谢丛容.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1(5).
    21见宁波日报,2011,7(28):1.
    22本则报道以及接下来的报道举例中,“引题、主题、小标题”均为本人为研究的需要所加注的。
    23见宁波晚报,2011,7(28):2.
    24[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0.
    25刘其中.直接引语与文风—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中国记者,1995(12).
    26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92(4).
    27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9.
    28[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1.
    29亚里士多德.罗年生译.修辞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24.
    30[美]肯尼斯·博克.常春富,顾宝桐译.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0.
    31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10.
    32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媒介话语的框架性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3.
    33王俊本.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手段[J].新闻爱好者,2009(11).
    34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63.
    35曾庆香,黄春平,肖赞军.谁在新闻中说话——论新闻的话语主体[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3).
    36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媒介话语的框架性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6.
    37胡乔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N].延安《解放日报》,1946,9(1).
    38梁衡.消息要七分肉三分骨[J].今传媒,2006(3).
    39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26.
    40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媒介话语的框架性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41[荷]托伊恩·A.梵·迪克(Teun A.Van Dijk)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0.
    42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947.
    43丁柏铨.再论党报改革[J].新闻界,2006(5).
    44注:为缩小案例的篇幅,例中的领导姓名和讲话的具体内容,加以省略.
    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2.
    2转引自李敬.新闻文本的批判性话语研究[J].中国传媒报告(China Media Reports),2010(1).
    3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A].见:巴赫金全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466.
    4转引自朱永生.互文性的含义、表现形式和研究意义[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4年.
    5福柯.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罗莱与福柯的对话.见:杜晓真选编.《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491.
    6[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98.
    7[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99.
    8刘其中.直接引语与文风[J].中国记者,1995(12).
    9张夫稳,吕光社.直接引语在新闻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07(2).
    10张夫稳,吕光社.直接引语在新闻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07(2).
    11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12张夫稳,吕光社.直接引语在新闻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07(2).
    13王守元,苗兴伟.预设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14[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0-111.
    15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26.
    16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宁波日报,2011,2(11):1.
    17田苗.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分析[J].学术交流.2009(4).
    18[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1-112.
    19[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108.
    20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27.
    21胡存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76.
    22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52.
    23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53.
    24市级四套班子成员,包括各市委书记、副书记、其他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市长、副市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另外,四套班子的秘书长由于享受副市级政治待遇,名字通常也出现在新闻列举的领导名单中。在党报的时政新闻中,列举领导名单形成了非常严格的模式,各市领导通常用顿号或逗号并列列举,最后用“以及”把秘书长的名字列出,以示区别。例如,市领导某某、某某,以及市委秘书长某某出席会议。
    25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由省委书记兼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由市委书记兼任,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并非由市委书记兼任,其领导排序在市长之后。因而,在四个直辖市,上述“不等式法则”为:市委书记参加的公务活动的新闻报道标题字号≧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参加的公务活动的新闻报道标题字号。
    26赵顺禄.党报版面创新刍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9(7).
    27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58.
    州[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9.
    29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84.
    30[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李静滢,刘英凯译.编辑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9.
    31刘大勇.浅析日本侵华战争前对内新闻宣传的“格式塔”现象.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06.
    32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0.
    33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34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35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1参见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Routledge,1989; Fairclough,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Oxford:Blackwell,1992; Fairclough, N.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M].London:Longman,1992; Fairclough, N. Media Discourse[M]. London:Edward Arnold,1995;[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1995:34.
    3刘慧.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8(8).
    4[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泽.华夏出版社,2003(7):82、83.
    5李良荣.论中国新闻改革的优先目标[J].现代传播,2007(4).
    6李良荣.论中国新闻改革的优先目标[J].现代传播2007(4).
    7吕凯.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源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2).
    8转引自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90.
    9张耀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5)(2).
    10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75.
    11邹佰峰.关于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1).
    12蒯正明.建国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4).
    13蒯正明.建国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4).
    14根据与宁波日报头版编辑杨在秀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波日报总编室,2011年5月20日.
    15[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81.
    16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96、97.
    17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97.
    18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9何志武.时政新闻的“结构性紧缺”现象[J].当代传播,2004(5).
    20孙旭培.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5-136.
    21见佘碧平为其所翻译福柯《性经验史》所作的“译者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4.
    22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103.
    23[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65.
    24[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均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9-30.
    25根据与宁波日报政法科教部副主任龚哲明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波日报时政新闻中心办公室,2011年3月28日.
    26根据与宁波日报经济部记者周骥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波日报经济部,2011年3月28日。
    27笔者所指的类时政新闻,即专家型领导同志以非领导身份参加的活动的报道,如以专家身份举办讲座等文化活动报道,这一类报道的采访领域通常不在党政机关,而在文化场所、卫生场所等。
    28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100.
    29范敬宜.人到晚年学说话.敬宜笔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20.
    30根据与宁波日报总编室编辑杨在秀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波日报总编室,2011年7月5日.
    31陈振平.走出程式化[J].中国记者,2007(1).
    32尚昱.从冒着炎炎烈日看新闻八股[J].东南传播,2007(8).
    33 陆晔.权力与新闻生产过程.《二十一世纪》[J],2003(6).见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4874
    34唐娟.传媒、政府、政党——对近现代欧美国家传媒与政府关系之演进的历史 考察[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季刊),2000(4).
    35[美]约翰·C·梅里尔(John C. Merrill)世界新闻大观[M].杜跃进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46.
    36[英]詹姆斯·卡伦(J.Curran)媒体与权力[M].史安斌,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1,
    37根据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存正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大楼503室,2011年5月5日.
    38芮必峰.新闻生产与新闻生产关系的再生产[J].新闻大学,2010(1).
    39芮必峰.媒体与宣传管理部门的权力关系——以“命题作文”为例[J].新闻大学,2011(2).
    40汪民安.福柯的界线[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7.
    41[英]约翰·基恩((John Keane).媒体与民主[M].那继红,刘士军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6.
    42根据与宁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办公室,2011年4月4日.
    43根据与宁波市江北新闻中心副主任吴红波的访谈记录,地点为江北区委宣传部办公室,2011年8月11日.
    44[英]布莱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殷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5转引自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4.
    46李良荣,林晖.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47根据与宁波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杨绪忠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波日报经济新闻部,2010年12月11日.
    48[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7.
    49根据与宁波日报副总编辑温兴邦的访谈记录,地点为宁波日报副总编辑室,2011年9月8日.
    50根据与宁波日报头版编辑徐欣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总编室,2011年12月8日.
    51根据与宁波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郑旭辉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总编室,2011年12月10日.
    52[美]Bernard Roshco.制作新闻[M].姜雪影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4:166.
    “合作原则”为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所提出。格赖斯认为,会话不是一个人的独白,为使会话进行下去,会话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其中合作原则就是一条著名的会话原则,其基本假设是:人们说话必须是合作的。这一原则受到语言学家的普遍赞同。参见Gillian Brown, George Yule:Discoure Analysi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31.
    2李金铨.跟随权力结构起舞的传媒[J].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M].香港:Oxford University Press(China) Ltd,2004.
    3陆晔,俞卫东.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生产的影响因素[J],新闻记者,2003(3).
    4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66-67.
    5芮必峰.新闻生产与新闻生产关系的再生产[J].新闻大学,2010(1).
    6芮必峰.新闻生产与新闻生产关系的再生产[J].新闻大学,2010(1).
    7[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87.
    8根据与宁波日报政法科教部副主任卢磊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政法部办公室,2011年3月25日.
    9根据与宁波日报政法科教部记者吴向正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政法部办公室,2011年3月11日.
    10陆晔.权力与新闻生产过程[J].原载《二十一世纪》2003年6月号.见http://www.use.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4874。
    11范启麟.地市党报总编辑的角色定位[J].新闻战线,2010(10).
    12童兵.请还给总编一个形神完一的性格[A].童兵自选集——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74.
    13转引自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5—206。
    14根据与宁波日报社编委唐慧卿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总编室,2011年10)月13日.
    15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67.
    16根据与宁波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郑旭辉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总编室,2011年6月5日.
    17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93.
    18“四套班子”在头版的编排位置有不成文的规定。从中央党报到地方党报,行政“一把手”通常不在头版头条位置出现——省长极少上省报头条,但可以上所辖地市报头条;市长很少上本市党报头条。如没有党委“一把手”公务活动报道,党报通常刊发非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新闻稿件,最常见的是主题报道和成就报道.
    19根据与宁波日报社编委邓少华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经济新闻中心,2011年2月21日.
    20陆峰.党报时政报道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传媒观察,2010(6).
    21李良荣.当前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纪念新闻改革25年[J].现代传播,2004(5).
    22郑保卫,祁涛.从“武器论”到“资源论”——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闻事业定位的变化[J].今传媒:2009(12)
    23新华社北京2003年12月7日电.人民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941/177524/106820 55.html.
    24新华社北京2004年9月26日电.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0746/2994977.html.
    25新华社北京2006年1月12日电.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2/content_4044535.htm
    26郑保卫,祁涛.从“武器论”到“资源论”——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闻事业定位的变化.今传媒:2009(12)
    27夏兴有,章传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N].光明日报,2001.[EB/OL].人 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29/163/20011023/588035.html.
    28王卫明,李桦生.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29丁柏铨等.执政党与大众传媒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14.
    30陈力丹.新闻与宣传[J].青年记者,2004(12).
    31丁柏铨.再论党报改革[J].新闻界,2006(5).
    32唐海江.党报“转型困境”的政治文化分析:以中央日报为中心[J].新闻学研究(台北)(95).
    33丁柏铨等.执政党与大众传媒 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49.
    34谢先进.主流媒体为时政新闻设置议程的路径分析[J].新闻知识,2011(3).
    35王武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6李良荣、林晖.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37根据与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周澄东访谈记录,地点镇海区政府办公室,2011年5月4日.
    38根据与宁波日报发行部中心站站长丁静静的访谈记录,地点宁波日报发行部,2011年7月18日.
    39 王卫明,李桦生.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40 Grice, H. P.,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40转引自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诠释[M].钱冠连,霍永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2.
    4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8.
    43邵志择.新闻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8.
    44成爱君,张廷豹.党报如何坚持“新闻立报”[J].传媒观察,2006(1):5
    45李良荣、林晖.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46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1.
    47陈力丹.学习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笔谈之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J].新闻与写作,2008(7).
    48陈力丹,戴莉莉.党报传统:按新闻价值而不依领导人职务编排版面[J].新闻记者,2007(5).
    49范敬宜,王君超.党报宣传艺术新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37.
    50丁伯铨等.执政党与大众传媒 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37—142.
    51 Brian S. Brooks, James L. Pinson, Jack Z. Sissors.编辑的艺术.李静滞,刘英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52广告发行是报业经营的中广告与报纸征订相互渗透的一种现象,即广告主不付或少付广告费,而是通过征订报纸获得广告版面.
    53丁柏铨.再论新闻的有效传播[J].江苏社会科学,2002(4).
    54丁柏铨.论新闻的有效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4).
    55丁柏铨.再论党报改革[J].新闻界,2006(5).
    56谢丛容.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1(5).
    57毛泽东新闻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07,203,85.
    58[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36.
    59米博华.让思想走得更远 让心灵贴得更近[N].见:人民日报2011,10(22):4.
    60黎元江.广州日报:让读者追逐我们的报纸[J].新闻战线,1992(8).
    61黎元江.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办报思路[J].新闻战线,1993(10).
    62黎元江.中国报业集团化的三个问题[J].新闻战线,2000(2).
    63戴玉庆.报业集团呼唤改革[J].中国记者,2006(2).
    64田秋生.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广州日报》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74-75.
    65杨大进.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党报新闻改革[J].新闻实践(Z1).
    66浙江日报编委会.致读者[J].新闻实践,2003(7)
    67根据与浙江日报记者部副主任童颖骏的访谈记录,地点浙江日报社,2012年2月17日.
    68根据与浙江日报要闻部副主任李回雄的访谈记录,地点浙江日报社,2012年3月1日.
    69见专题探讨栏目《政治新闻创新》主持人语.新闻实践2011(8)
    70周咏南,袁艳.政治新闻报道:从难点上突破从深入上挖掘[J].新闻实践,2011
    1李良荣.当前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J].现代传播.2004(5):31.
    2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
    阿尔文·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刘江等译.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1991.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A].见:巴赫金全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李静滢,刘英凯译.编辑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布莱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殷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Bernard Roshco制作新闻[M].姜雪影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4.
    彼得·迪肯.刘卫东等译.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曾庆香,黄春平,肖赞军.谁在新闻中说话——论新闻的话语主体[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3).
    蔡雯.集传统优势资源打造主流媒体——对党报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新闻记者2004(3)
    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曹晋,赵月枝主编.传播政治经济学英文读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陈力丹,孙美玲.一条客观展示观点的消息[J].新闻实践,2009(2).
    陈力丹,戴莉莉.党报传统:按新闻价值而不依领导人职务编排版面[J].新闻记者,2007(5).
    陈怀林.九十年代中国传媒的制度演变[J].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1999(6).
    丹·席勒(Dan Schiller)信息拜物教:批判与解构[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
    丁柏铨.论新闻的有效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4).
    丁柏铨.再论党报改革[J].新闻界,2006(5).
    丁柏铨等.执政党与大众传媒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丁柏铨.新闻探索集丁柏铨学术论文选[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戴维·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梵·迪克.施旭等编译.话语心理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93.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范敬宜,王君超主编.党报宣传艺术新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51.
    樊云芳.新闻文体大趋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70-71.
    葛兰西.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6
    黄芝晓.报业改革:党报改革的必由之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黄芝晓.新闻评论的现代语感[J].国际新闻界.2007(7).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2).
    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肯尼斯·博克.常春富,顾宝桐译.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里夫,赖斯,菲克著,嵇美云译.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李良荣.当前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纪念新闻改革25年[J].现代传播,2004(5).
    李良荣.十五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新闻大学,1995年春季号.
    李良荣.关于当前新闻语言的几个问题.李良荣自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李良荣,林晖.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李良荣.论中国新闻改革的优先目标[J].现代传播2007(4).
    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像:中国社会转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4)
    陆晔.权力与新闻生产过程.《二十一世纪》[J],2003(6).
    陆哗,俞卫东.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生产的影响因素[J],新闻记者,2003(3).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李金铃.跟随权力结构起舞的传媒[J].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M].香港:0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ina) Ltd,2004.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
    潘忠党.中国大陆新闻改革过程中象征资源之替换形态[J].新闻学研究(台北),54.
    唐海江.党报“转型困境”的政治文化分析:以中央日报为中心[J].新闻学研究(台北)(95).
    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琼恩·基顿,邓建国,张国良.传播研究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芮必峰.新闻生产与新闻生产关系的再生产[J].新闻大学,2010(1).
    芮必峰.媒体与宣传管理部门的权力关系——以“命题作文”为例[J].新闻大学,2011(2).
    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
    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孙发友.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媒介话语的框架性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孙旭培.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苏·卡利·詹森(Sue Curry Jansen)曹晋主译.批判的传播理论:权力、媒介、社会性别和科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舒嘉兴.新闻卸妆——布尔迪厄新闻场域理论.台北:桂冠,2001.
    童兵自选集——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童兵,徐正.新时期党报定位与读者资源开发——以《宁波日报》创新成长为个案的多维透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唐娟.传媒、政府、政党——对近现代欧美国家传媒与政府关系之演进的历史考察[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季刊),2000(4).
    托伊恩·A.梵·迪克(Teun A. Van Dijk).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3.
    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吴飞,姚晓玉.社会转型时期党报若干问题的探讨[J].新闻大学,2008(1).
    王武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王辰瑶.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汪民安.福柯的界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 Mosco)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M].胡正荣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约翰·基恩(John Keane)媒体与民主[M].那继红,刘士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约翰·C·梅里尔(John C. Merrill)世界新闻大观[M].杜跃进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年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殷晓蓉.话语分析:如何为媒介社会语言实践提供说明?[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中国新闻年鉴[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张骏德.中国三次新闻改革之回顾[J].新闻天地,2002(4).
    张骏德,王博一宝:试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报道方式的革新[J].新闻大学,2008(3)
    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郑保卫,祁涛.从“武器论”到“资源论”——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闻事业定位的变化.今传媒:2009(12).
    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詹姆斯·卡伦(J.Curran).媒体与权力[M].史安斌,董关鹏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M]. London:Routledge,1989.
    Fairclough,N.Discours and Social Change[M]. Oxford:Blackwell,1992a.
    Fairclough, N.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M].London:Longman,1992b.
    Fairclough, N. Media Discourse[M]. London:EdwardArnold,1995.
    Fairclough, N & Lilie Chouliaraki. Discourse in Late Modernity-Rethink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9.
    Fairclough. N. New Labour. New Language?[M].London:Routledge.2000.
    Fairclough. N. Analysing Discourse:Text Analysis forSocial Research[M]. London/New York:Rouledge,2003.
    Foucault, M. Remarks on Marx[M]. New York:Semiotext(e),1991.
    Gaye Tuchman, Making New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0.
    新闻与传播研究(北京)
    现代传播(北京)
    新闻战线(北京)
    中国记者(北京)
    新闻大学(上海)
    新闻记者(上海)
    新闻实践(杭州)
    人民网传媒频道(media.people,com.cn)
    中国记者网(press.gapp.gov.cn)
    传播学论坛(www.chuanboxue.net)
    中华传媒网-学术网(academic.mediachina.net)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