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前利益群体矛盾的道德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利益群体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直接表现。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而带来全民利益格局的大调整,这势必引发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利益群体的矛盾主要包括党群矛盾、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与职工群体的矛盾、城乡、城市利益群体矛盾、进城农民工与企业主的矛盾。这些矛盾中的一些是刚露端倪,一些已经激化为大规模的群体冲突,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要避免利益群体间矛盾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寻找到产生群体矛盾的根源。而产生这种群体矛盾的根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是侧重于道德层面去寻找产生利益群体矛盾的根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产生这些矛盾的道德根源主要是现阶段人们道德价值观的错位、道德信念的空虚、道德规范的缺失、效率缺乏道德支撑。道德是构建利益群体和谐的道义基础。首先,道德的认识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思想基础。其次,道德的调节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有效手段。再次,道德的教育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内在条件。最后,道德的激励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重要推进器。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利益群体道德现状,必须确立能够解决这些群体矛盾的道德原则,如集体主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党员干部的荣辱观等,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观念,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那么将有效的化解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使之达到和谐。
Benefit group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direct shows ofharmonious society. Current, with a big adjustment of the whole people interestpattem, a broad and deep society change is occurring in our country. This certainlywill lead to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benefit groups. At the present, benefit groupcontradictions mainly consist in some groups, such as Party and Group, state-ownedcorporation manager and employee, city and countryside, city benefit groups, peasantlaborer and enterprise owner. In these contradictions, some are to show clue just, butsome already become acute for the large-scale group conflicts. If not being solvedrationally and effectively, these contradictions will be able to bring gigantic negativeeffect for society stability. To avoid intensifying contradictions among benefit groupsand keep society stability, the origin leading to group contradiction must be found.The origin relates to much field, such as polity, economy, culture, morality, and so on.This paper will put emphasis on morality. Through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themorality origins of these contradictions are mainly morality value malposition,morality belief inanity, ethics vacancy, and morality auspice insufficiency. Morality ismoral principle basis to construct benefit group harmonious. First, the recognizingability of morality is the thought basis. Secondly, the adjustment function of moralityis the effective means. Again,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morality is the inherentcondition. Finally, the excitation function of morality is the important thruster.Therefore, for our country benefit group morality actuality, morality principle must beestablished to solve these group contradictions. The morality principle mainlyincludes collectivism, justice, honest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ion based onpeople, honor-disgrace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etc. The universality moralityprinciple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morality ideas for guiding people behavior, wellthe benefit group contradictions will be resolved effectively to reach harmonious.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0页。
    [1] 秦晖:《公正论》,第98页。
    [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06-10-12(1)。
    [2]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02-20(1)。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4页。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995—996页。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9页。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3页。
    [2] 罗尔斯:《正义论》,第12页。
    [1] 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至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2。
    [5]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06-10-12(1)。
    [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 《邓小平文选》一~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 陈卫平、晋荣东:《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
    [10] 秦晖:《公正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
    [11] 《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 何建华:《道德选择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 [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 [英]亚当·弗格森:《道德哲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15] 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16] 袁方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7]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 愈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9]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20]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21] 侯惠勤,姜迎春:黄明理著.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2] 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 焦国成主编:《公民道德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 孙正幸著:《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5] [英]亚当弗格森著、孙飞宇,田耕译:《道德哲学原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6] 吴灿新著:《辩证道德论—道德流变的立体图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 王会平著:《形上追求—人类生存理念的哲学阐释》,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衣芳主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济南出版社,2004年版。
    [29] [英]罗素著.肖巍译:《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0] 江怡主编:《理性与启蒙—后现代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31] 王海明著:《伦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2] 唐凯麟主编:《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3] 黄富峰著:《道德思维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 宋希仁主编:《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 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 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7] 王晓升著:《价值的冲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8] 顾杰善:《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9] 刘世明:《以德治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0] 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译林出版社,2002。
    [41]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2]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3]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4]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5] 郭熙保,罗知:论贫困概念的演进,江西社会科学,2005,11。
    [46] 庄锋:试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
    [47] 王朋琦:试论道德调控机制,齐鲁学刊,2001,6。
    [48] 杨通进: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2。
    [49] 熊光清:试论我国新集体主义的建构,广西社会科学,2005,3。
    [50] 章海山:论经济与伦理的中介——利益,学术研究,2000,1。
    [51] 王淑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关问题,社会科学辑刊2000.3。
    [52] 于子夏: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
    [53] 陈哲:我国当前公正原则实现的障碍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1,2。
    [54] 戴胜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强调公正原则,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
    [55] 杨仕奎:关于互利原则的道德反思,求实,2005,5。
    [56] 余玉花:探寻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伦理学,2001,5。
    [57] 朱海林,阮会风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正原则及其实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12。
    [58] 王素斋,马铭启: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思考,党史文苑,2006,8。
    [59] 程立显:《伦理学与社会公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 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61] 刘光宁:集体主义价值体系的困境和嬗变,宁夏社会科学1999,1。
    [62] 龙兴海: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道德问题及其对策伦理学,2001,(2):7-11。
    [63] 罗嘉文:对市场经济道德重整的探讨,嘉应大学学报,1999,4。
    [64] 刘爽: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求是,2001,6。
    [65] 张磊,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伦理学,2001,3。
    [66] 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伦理学,2000,(12)。
    [67] 陆传照: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实事求是,2006,2。
    [68] 章建敏:和谐社会的道德之维,理论建设,2006,3。
    [69] 李兴昌,李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解读,延安大学学报,2006,8。
    [70] 王小锡: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伦理学原理研究,2005,3。
    [71] 王家芳: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5。
    [72] 崔宜明:市场经济及其伦理原则—论亚·当斯密的“合宜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2。
    [73] 顾建亚:初论官员道德的若干问题,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3。
    [74] 廖申白、孙春晨: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与对策,哲学研究,1997,6。
    [75] 王荣德: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思考,社会科学,1999,3。
    [76] 陈炳水:道德立法是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新视野,2001,3。
    [77] 秦智勇:利益群体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政党制度的挑战,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5。
    [78] 于树贵: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念的新变化,高校理论战线,2001,2。
    [79] 魏长领:市场经济与以德治国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3。
    [80] 李家眠:社会转型期与价值观研讨会综述,伦理学,2000,5。
    [81] 李成旺:当前道德建设中热点和难点问题论纲,伦理学,2000,3。
    [82] 林理玲: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的分化与整合,现代哲学,1998,2。
    [8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84] 朱光磊、杜鸿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天津社会科学,2001,2。
    [85] 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86] 李强:当前中国社会的四个利益群体,学术界,2000(3)。
    [87] 李晋: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与道德取向,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报,2005,3。
    [88] 唐凯麟: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道义基础和精神动力,http://xf.people.com.cn。
    [89] 廖申自,孙春晨: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与对策,http://www.baidu.com。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