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与经济增长之关系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台湾是个海岛型经济,缺乏天然资源,必须透过进出口贸易,以达到收入来源,贸易依存度高。台湾仰赖贸易,贸易需要信息,媒体扮演信息提供的重要角色。台湾媒体包含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及网络等产业,媒体产业近年占台湾GDP总量不到千分之四,却在台湾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观察中,台湾媒体生态从限制、解放、崛起、竞争、没落到转型,网络科技兴起,媒体市场消长与变迁过程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过去的研究多专注在台湾经济发展,或台湾个别媒体的探讨。本论文尝试将五大媒体与经济增长做关连性研究,期望藉由本研究的资料搜集,制作各式数据表及曲线图,量化与质化分析并重,并佐以经济学理论说明,作「媒体」与「经济」两个不同领域的关系探讨,期能提出些微贡献。
     本论文探讨七个研究方向如下:一、研究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变量分析。二、分析台湾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三、探讨台湾媒体的发展与影响力。四、媒体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关系。五、台湾媒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六、台湾各媒体与经济增长要素之深入探讨。七、台湾媒体与经济增长的产业分析。
     台湾的经济增长与媒体发展都独树一格。经研究显示,媒体促进交易与消费,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可解释在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媒体扮演重要地位,尤其金融危机的救市政策,需要凯恩斯主义;政府需要媒体作为工具,政策需要媒体传播,媒体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市场不完全性需要媒体的存在,媒体较为理性,可扮演监督角色,避免道德风险;媒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低外部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媒体缩短信息流通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媒体是人们取得知识与信息的最佳媒介;媒体还有稳定社会秩序、娱乐、便利的功能,成为人们工作及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台湾经验或可作为各界的参考。
     本研究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文献探讨,第三章探讨台湾经济发展,并以经济学上「支出面法」研究台湾实质GDP,包含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与出口等发展与经济总值的变化。第四章深入研究台湾五大媒体的发展。第五章作台湾媒体与经济增长的总量分析,并做相关系数分析。第六章为台湾媒体与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包含媒体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关系,以及媒体与经济增长各要素的关系。第七章台湾媒体与经济产业的分析,以「生产面法」实质GDP将各产业产值做分析,再将媒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作探讨,并以「新凯恩斯主义」的贡献证明政府与媒体扮演重要地位。第八章引用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与2001年三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和斯彭斯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以及本文探讨的研究成果,将媒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成结论,有新的发现。
As Taiwan is an island economy, lacking natural resources, it depends highly upon tradingfor its main source of income and profits, therefore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 advance of Taiwan’seconomy is largely supported by foreign trading. As Taiwan depends on trading, and tradingrequires rapid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so media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vidinginformation. Taiwan’s media industry includes televisions, newspapers, magazines, broadcasting,and the internet; though this industry takes up only less than0.4%of Taiwan’s GDP in the recentyears, yet it influences greatly Taiwan’s development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environment modification of Taiwan’s media industry, from restricted to liberated, from growing,competing, diminishing, and then to transforming, as well as its process of the revolution andshifts in the market are all profound subjects that deserve close observation and discussion.
     Research in the past mostly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economy or certain mediabusiness individually, rarely are there studie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the five major media business in Taiwan. Through the data gathered, charts and diagramsformulated, this dissertation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and innovative opinion, and also hope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ose who concern about thedevelopment of Taiwan’s economy and media industry.
     There are seven directions in this dissert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variablesaffecting Taiwan’s economy development, study on the alterations in Taiwan economy structure,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Taiwan’s media,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edia and economy growth theory,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s media and economy,examination of the inter-related factors in the media industry and economy of Taiwan, and lastly,the industry analysis between Taiwan’s media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media industry progress of Taiwan are very unique. Studies andresearch have shown that the media promotes the consumption, raises the capital of human labor,and advances th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New Keynesianism explains that thegovernment and media industry are fundamental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cuepolicies during financial crisis especially needs Keynesianism. The governmental policiesrequire the media as a means of propaganda,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mbalance information.The media also functions as a tool for the society to supervise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anindispensible part of everyday life, it prevents the risks of immorality because it is much more rational. The external impact of economy fluctuation can be minimized by the media since itlowers the cost of trading. The media minimizes the time for the information to circulate and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space; it is the best mean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Furthermore, the media industry stabilizes the social order, and provides recreation andconvenience to citizens. Taiwan’s experience might as well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other fields.
     Chapter1is the introduction, and chapter2focuses on discussions and studies on essays anddocuments. In Chapter3, by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economy as background andutilizing the method of expense aspect, it probes into the changes of Taiwan’s GDP (includingconsumption, investment, governmental expenses, import and export) along with the wholeeconomy. The research of the progress Taiwan’s five major media business is explored inChapter4. Chapter5presents analysis of total amount on the Taiwan’s media and economicgrowth and other related indexes. Chapter6presents structure analysis on the Taiwan’s mediaand economic growth, including the relations of the media with economy growth theory and otherrelated factors. Chapter7analyzes the industry and Taiwan’s media, it studies the individualproduction output between each industry in Taiwan in actual GDP with the method of productionaspec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edia along with the structure alterations of the industry in theeconomic growth. The theory of New Keynesianism is altogether discussed in Chapter7toprove that the media is as important as the government. Finally, with all the aforementioned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a conclusion is presented with a discovery in Chapter8, referencingfrom the research of George Joseph Stigler, Nobel Prize winner of Economic Sciences in1983,and Joseph E. Stiglitz, George Arthur Akerlof, Michael Spence, Nobel Prize winner of EconomicSciences in2001.
引文
②金碚(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第7页。
    ①陈中原《传媒经济学史的简要回顾》,2005年8月23日,人民网。
    ①陈中原《传媒经济学史的简要回顾》,2005年8月23日,人民网。
    ①参考网络吴聪敏《台湾经济发展史》2003.12.30。
    ①Lieberm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施孟隆等编译《经济学》2002年10月出版,高立图书有限公司,第372页及381页。
    ①Lieberm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施孟隆等编译《经济学》2002年10月出版,高立图书有限公司,第474页。
    ①Lieberm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施孟隆等编译《经济学》2002年10月出版,高立图书有限公司,468页。
    ①王天滨,《台湾新闻传播史》,第17页,亚太图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①台湾行政院新闻局《2005年出版年鉴》。
    ①台北市媒体服务代理商协会(2012),《2012年台湾媒体白皮书》,第32页。
    ①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于1974年11月2日在耶鲁大学一场演讲中提出,<媒体监督的权利与权力>中央日报(2003.04.28)第9版。
    ①维基百科《新闻自由》。
    ②林子仪《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1999)。
    ①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2002),《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40页。
    ①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2002),<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第650页。
    ①中国经济网选载《持久创新》第18页。
    ①金碚(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第7页。
    ②杨春学(2009)《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
    ①林毅夫(2009),《解读中国经济》,时报文化出版,繁体版,第372页。
    Akerlof,George Arthur.(1940-)《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Market Mechanism》(1970)。
    Appleyard, Dennis R./Field, Alfred J./Cobb, Steven L.《International Economics》,McGraw-Hill College(2007.10.12)。
    Audretsch, David B.(EDT)/Thurik, A. Roy (EDT)《Innovation, Industry Evolution andEmployment》,Cambridge Univ Pr(2010.6.10)。
    David Romer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cGraw-Hill College(2005.8.26)。
    Feenstra, Robert C./Taylor, Alan M.《International Economics》,W H Freeman&Co(2007.12.28)。
    Keynes, John Maynard.(1883-194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Money》《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Krugman, Paul R./Obstfeld, Maurice/Melitz, Marc 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Policy》,Pearson College Div(2011.2.16)。
    Mishkin, Frederic S.《Macroeconomics: Policy and Practice》,Pearson College Div(2010.12.27)。
    Stigler, George J.(1961).「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9(3), pp.213-225.
    Stigler, George J.《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Univ of Chicago Pr(1983.3.15)。
    Stiglitz, Joseph E.(2000)."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to TwentiethCentury Economic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5(4), pp.1441-1478.《Macroeconomics》。
    Williamson, Stephen D.《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2010.4.30)。
    边裕渊(1978),《台湾经济发展与所得分配》,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论文。
    蔡清岚(2004),《信息汇流下广播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博士学位论文。
    蔡仰虔(2008/5/17),《台湾经济发展阶段论》。
    蔡曜州(1994),《人口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曹维光(1980),《台湾经济发展的计量研究》,国立中兴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宝瑞(1973),《出口与台湾经济发展》,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佳贵、李杨、刘树成、汪同三(2010),《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中原,《传媒经济学史的简要回顾》,2005年8月23日,人民网。
    陈俊明(1987),《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角色--从金融面探讨台湾的经验﹐1950-1987》,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贤瑛(2007),《中国经济发展之台湾因素探讨》,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陈耀宗(1992),《经济发展与劳动思想之探讨》,国立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有全(2004)。《未来报纸的发展-台湾报业应用电子纸之研究》。国立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戴晴(1996),《经济发展人口成长与生态平衡》,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硕士论文。
    邓瑞兆(1997),《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人口与就业变迁之经》,国立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樊沁萍(1980),《经济发展中之储蓄与金融中介--台湾的实证研究》,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傅栋成(1980),《资本利用与经济发展─理论与台湾之经验》,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辜婉芳(1981),《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广播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华民国广播电视年鉴:1990~1995》。
    胡胜益(1977),《经济发展与民生福利--民生主义福利社会的探讨》,文化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博士论文。
    胡文川(1994),《台湾经济模式之研究:从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策略双面向观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博士论文。
    黄俊隆(1975),《外资与台湾经济发展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年(1991),《联合报四十年》,联经出版。
    黄佩玲(2005),《我国不动产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之研究-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分析》,国立政治大学地政研究所博士论文。
    黄启明(2004),《台湾财经专业报纸读者阅读行为之研究─以工商时报为例》,元智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全兴(2008),《台湾报业危机研究-以C报业个案为例》,义守大学管理学院硕士论文。
    黄仁德(1980),《经济发展与就业成长----台湾之实证研究》,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秀锦(2005),《因特网对报业经营的破坏性影响分析》,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雅琴(2007),《广播产业的环境分析与未来发展愿景》。
    简蕙盈(2006),《战后移入人口之估计与对经济发展之影响》,国立台北大学经济学系博士论文。
    简文政(1988),《区域经济发展与制造业分布变迁之研究:以台湾地区为例》,逢甲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江贞昱(1992),《经济发展中社经结构变迁与休闲活动方式关系之探讨》,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硕士论文。
    金碚(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金哲焕(1986),《从贸易型态转变看中韩经济发展策略》,国立中兴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经济部国贸局网站。
    瞿腾蛟(1980),《外汇制度与台湾的经济发展》,东吴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柯永森(2005),《台湾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探讨-以信息科技发展为核心的产业政策为例》,国立中山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赖金波(1971),《台湾经济发展对报业之影响》,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兰登.莫里斯(Langdon Morris)(2009),林均烨、洪伯毅、杨文广、刘素娟等译,《持久创新Permanent Innovation》,财信出版。
    李彪(2005),《台湾传媒产业发展与集团企业策略分析-东森媒体集团个案》,国立中山大学博士论文。
    李秉勋(2010),《探讨经济发展、人口总量与发电量对碳排放量之影响》,国立台北大学企业管理学系硕士论文。
    李明水(1985),《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史》,鸿儒堂出版社。
    李相载(1984),《中华民国台湾地区第一次土地改革对经济发展》,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李重华(2002),《台湾地区捷运报研究─探索新兴小型报纸的经营策略》,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厉以宁主编(2000),《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廖建中(1999),《中国大陆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之影响》,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鸿源(2004),《网络与报纸新闻可信度之比较》,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林华德(1973),《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与劳动供给的关系--台湾经济发展之实证分析(一九五○一九七○)》,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论文。
    林建甫(July07,2010)《两岸签订ECFA对台湾的影响》,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网址: http://www.npf.org.tw/post/2/7761。
    林淇瀁(2002),《意识形态媒介与权力:《自由中国》与五○年代台湾政治变迁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博士论文。
    林毅夫(2004),《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毅夫(2009),《解读中国经济》,时报文化出版,繁体版。
    林子仪《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1999)。
    刘阿荣(1980),《民生主义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国立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
    刘碧珍、陈添枝、翁永和(2010),《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版》,双叶书廊出版。
    刘秀菁(2010),《中小企业对台湾经济发展之影响》,国立成功大学经济学系硕士论文。
    刘迎秋(2008),《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刘迎秋、韩强、郭宏宇、吕风勇(2010),《利率、债务率、汇率与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蕴仪(2004),《1997–2003年台湾报纸广告数量与表现内容之研究─以自由时报为取样对象》,中原大学商业设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刘哲良(2009),《四篇关于个人选择与总体决策之论文——健康风险认知与烟酒消费及二氧化碳减量与经济发展》,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罗文辉、刘蕙苓(2006),《置入性营销对新闻记者的影响》,《新闻学研究》,89期。
    尼尔森媒体调查(Nielsen)。
    欧瑞秋(2007),《企业家精神及创新力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爱尔兰与台湾的面貌》,国立交通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罗宾韦尔斯(Robin Wells)、马莎奥尔尼(MarthaOlney)等着,黄卫平、赵英军、丁凯、沈可艇等译,《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1)。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1953-)《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彭皓峥(2009),《一九六○至八○年代台湾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思维分析》,国立中正大学国际经济所硕士论文。
    彭素玲(1990),《台湾经济发展程度之衡量与其因果变量之探讨》,国立中兴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邱棠敏(1985),《产业及贸易结构的转变与台湾之经济发展》,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沈美辰(2000),《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之关系-新加坡和台湾之比较》,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斯蒂格利茨着,纪沫、陈工文、李飞跃译《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第一卷(上册),包括《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信息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研发》、《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分配》、《公共财政》、《发展与发展政策》等,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
    施孟隆等编译《经济学》,Lieberman着《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2002年10月出版,高立图书有限公司。
    苏嘉兴(2004),《台湾报业核心资源与经营策略关系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孙晓玉(2001),《环境管制与经济发展-从波特假说论起》,国立中山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孙智陆(1987),《国际油价变动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论文。
    台北市媒体服务代理商协会(2012),《2012年台湾媒体白皮书》。
    台北市媒体服务代理商协会(Media Agency Association,简称MAA)网站。
    台北市因特网广告暨媒体经营协会,from http://www.iama.org.tw/。
    王俊雄(2004),《治理、地方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博士论文。
    王沛娣(2003),《台湾广告成长与经济发展之关联性研究:1962-2002》,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王惕吾(1991),《我与新闻事业》,联经出版。
    王天滨,《台湾新闻传播史》,亚太图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王翔炜(2007),《离岛小三通政策对金门地区经济发展变迁之实证研究》,国立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
    汪幼海(2009),《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维基百科《台湾媒体史》。
    魏宝月(1990),《社会福利对经济发展之影响--台湾经验之分析》,国立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澄敏(1985),《金融深化、互补性假说与台湾之经济发展》,国立中兴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聪敏《台湾经济发展史》2003.12.30。
    吴惠林(1983),《台湾工资结构与经济发展之关系》,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论文。
    吴家声(1973),《技术进步与台湾经济发展》,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志云(2002),《台湾报业广告经营与经济发展之关联性研究》,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习贤德(2006),《台湾报业经营显相记-从联合报系经营策略更迭看台湾报业发展脉动》,《2005出版年鉴》。台北:行政院新闻局。网址:http://www.gio.gov.tw/info/publish/yearbook/94/02-05.htm。
    夏雁峰(1985),《技术进步、劳力吸收与经济发展》,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萧美英(2003),《台湾报业结构、行为与绩效之研究─以跨媒体竞争为例》,国立政治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论文。
    谢登隆、徐继达(2012),《总体经济学:理论、政策与个案(再版)》,智胜出版。
    行政院新闻局《2005年出版年鉴》。
    行政院新闻局《2011出版年鉴》。
    行政院主计总处网站。
    徐嘉隆(2007),《台韩转型--经济发展策略的政经途径分析(1987-2004)》,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徐荣华(2006),《台湾报业经营困境与因应策略》,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颜伯勤(1982),《20年来台湾广告量研究》,台北市广告代理商公会。
    颜伯勤(1991),《新闻学研究-台湾经济发展与广告发展的关系》。
    颜雅娟(2009),《地方新闻的生与死?从中时「六一八事变」论当前台湾报业地方新闻的困境》,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杨凯茹(2011),《因特网、所得层级与国际经济发展》,中原大学国际经营与贸易研究所硕士论文。
    游鸿裕(2000),《经济发展、妇女就业与家庭变迁:台湾经验之观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博士论文。
    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2002),《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 Stiglitz)(2000),《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曾胜华(2007),《传统报业经营策略之个案研究--以联合报为例》,台科大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德兰(2000),《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之研究(1979-2000)-产业结构观点》,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恩瑜(2010),《生产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高竞争力国家为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科技应用与人力资源发展学系硕士论文。
    张惠雄(1964),《经济发展与资本形成》,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梦娜(1989),《民国六十八年以降,信息部门与经济发展之关连性研究》,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年莹(2003),《报业的经营困境与发展之研究--以台湾新闻报为例》,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张荣丰(2006),《中国经济发展策略演化之研究》,台湾大学高阶公共管理组硕士论文。
    张瑞(1980),《教育与经济发展》,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勇志(1980),《租税结构在经济发展中之分析》,国立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玉辉(1987),《公共支出之趋势、结构与经济发展》,国立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郑筑友(2009),《岁入多元化、财政稳定、与地方经济发展:台湾实证资料的检视》,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公共政策硕士论文。
    周添城(1976),《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非农业结构的转变-理论与台湾实证分析》,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
    周宥均(2011),《台湾设计产业与经济发展之关联性探讨》,国立成功大学工业设计学系硕士论文。
    朱敬一(2012),《经济学(7版)》,华泰文化出版。
    朱克聪(1988),《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替代关系之探讨-各国发展历程之实证研究》,国立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硕士论文。
    朱维瑜(1968),《台湾经济发展中报纸功能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