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大陆城市的社区中有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娱社团,这些社团很多是自发形成的,也有不少是街道或者居委会名下的社团,目前尚无对此类社团比较详尽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从人类表演学的视角对这些社团进行研究,分析的切入点是社团行动的目标——纯粹娱己还是表现型娱己。因为表演的本质就是“展示行动”,所有“展示行动”的人类行为都可以被框架为表演,作为人类表演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纯粹娱己就是“行动”而表现性娱己就是“展示行动”,这是本论文划分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四个具有典型性的社团为案例,我比较分析了这四个社团不同的行动目标,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社团组织结构和行动模式,在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社团行动目标和模式的各种因素,包括:参与者的年龄层次、社团的活动内容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后,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是政府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政府对于社团的影响体现在:对于街道/居委会社团,政府决定了社团的行动目标,也因此决定了社团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模式,手段包括提供活动的场地、师资、表演和比赛的平台等。而对于民间自发的社团,政府的间接影响体现在,政府控制了绝大多数可以供民间社团的活动场所,并拥有支配权,可以优先分配给它所希望给予的社团;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影响社团的知名度,从而影响其社会生存空间和获取资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将政府部门和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的关系置于国家与民间组织的关系这个脉络之中,通过回顾国家与社会,国家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历史发展,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国家就是出于对社会的统治需要而诞生的,所以它有着控制民间社会的内在动力。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的局限,国家对民间社会的统治只能通过乡绅集团和民间组织的中介间接达到。而随着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国家机器对于民间社会的控制也日益加深。
     其次,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一体,国家和民间组织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国家对民间组织是既利用又限制,而总体上民间组织是依附于国家的。
     最后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反现政权的组织,到获取革命成功,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开展群众文娱活动,通过群众文娱社团掩护自己、团结大众、宣传思想、发动运动等,最终夺取了政权。因此,1949年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把开展群众文娱活动和组织群众文娱社团作为开展各种政治、社会运动的手段途径。在单位制时代,国家对于民间社会,包括个人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社团都进行了组织,使得整个社会从上至下,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政治化、组织化的色彩。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虽然从很多领域退出并鼓励民间社团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一旦意识到民间社会失控的潜在危险后,马上调整了政策,对于民间组织、社团采取了分类控制的方法,对于不同的社团采取从扶持鼓励到限制、压制甚至取缔的对策。目前政府对于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的管理也是一个细化的分类控制体系。
     当然,民间社团尽管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下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民间社团都是积极的行动者。不同行动目标的社团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归化政府部门或者和政府部门合作等。而对于一些边缘社团来讲,在不越过政府底线的情况下,通过与主流价值观的切割,创造出自己的空间和评判标准。
     最后,我对政府与社区群众文娱社团关系未来发展的作了展望,并建议政府采用更有弹性的、间接的调控手段。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grassroots cultural and entertaining groups in China’s city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Some are completely spontaneously founded and the others are subordinated to departments of residential government. Few researches are focused on this sort of grassroots groups yet. This thesis analyzes such groups in the frame of Performance Study, with Richard Schechner’s concepts of“doing”and“showing doing”as the main analyzing tool. Because the core definition of performance is“showing doing”, all the human behavior of“showing doing”could be framed as performance and became the object of Performance Study. The main standard I use to group those grassroots cultural and entertaining groups is“completely self-entertaining”or“entertaining through showing”, which is parallel to“doing”and“showing doing”.
     I select 4 typical groups as study cases. First I compare the acting purposes of these 4 groups and their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ways of actions. Then I discus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ifferent purposes, structures and ways of actions. As a conclusion, I find 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nearly all grassroots group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government decides the acting purposes, structures and ways of acting of their subordinating groups. The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takes include resources providing, such as places, tutors, chances of performance, etc. To those completely spontaneously founded groups, most of the potential places they can use are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priority hierarchy is decided by the government. Besides, the government can use the mass medias to influence the groups fame thus changes their living spaces and resource-getting abilities.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I p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rassroots cultural and entertaining groups in city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nation and the society. By retrospection of the relevant histories, I mak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nation came into existence in need of ruling the society, thus nation has strong motivations to control the society. In ancient China, nation ruled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media of local squire class and organization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productive force and techniques. Bu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into a modern country, the controlling power of nation on the society keeps growing. Second,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China is that nation is nothing but a big family.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 and the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of the society is more interrelated than resistant. Basically, the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rely on nation.
     Las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turned itself from an opposition party to the ruling party is to make use of cultural and entertaining activities. It provided shelters to political activities, united the mass, spread the ideas and theories of Communism and waged campaigns. As a result, CPC continued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the cultural and entertaining activities and relevant groups to fulfill political and social aims. During the period of“Society of Unit”, nation reorganized the society is every aspect, including personal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after work. The society became more poli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After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of the country, nation made a big recession from many areas and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government groups and originations. However, as soon as it realized the huge risks of losing control of the society due to some events, nation adjusted its policies to the non-government groups and originations which is called classifying control system, that is to adopt different policies towards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potential political challenging abilities and public products providing abilities,the same to the cultural and entertaining groups of the city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Of course, the grassroots group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re active performers although in the background of“Strong Nation vs. Weak Society”. Various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take different cop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ir purposes, from subordination to cooperation. To those marginal groups, by keeping the ultimate rules of the government, they create their own spaces and standards by cutting off from the mainstream values.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I prosp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ultural and entertaining groups of the city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 to the government to adopt more flexible and indirect controlling measures.
引文
1潘伟杰等:文化的力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P182
     1石宝孙: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P8-9
    1罗青青: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于立华:我国非传统社团社会功能的哲学思考,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7
    3郑碧强:城市社区民间组织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崔茂华:我国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6
    5罗宁: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徐寅之:城市社区社团组织发展与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7赵婷婷:社区准民间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以郑州市为例,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8石宝孙: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主要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9王敏:我国城市社区中介组织发展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王时浩、杨巧赞:探析社区中介组织,中国民政,2003(3),P21-22
    11张卫: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学海,2004(6),P21-22
    12陆春萍:社区民间组织的嬗变与功能构建——以和谐社区建设为背景,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P53-55
    13罗忆源:广州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兰州学刊,2009(1),P176-180
    1陆春萍:合作模式下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社会化运作,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08
    2赵文杰等:上海社区体育组织的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体育科研,2005(4) ,P34-37
    3刘建炜&李建国:社区体育中介组织理论建设探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P32-35
    4任大方: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基层组织发展停滞现象的研究——以社区居民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组织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7(3) ,P41-46
    5焦敬伟等:上海市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的调查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 ,P65-68
    6高静: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的发展现状和运行规律——以西安市为例,中国民政,2008(11) ,P38-39
    7陈立周: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行动逻辑——以长沙市古井社区居委会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8陈芬: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功能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9张远芝: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0汪惟娟:社区民间组织:从内部效应走向外部效应——以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为案例的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11韩巧灵: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及实现,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12吴新叶:城市社区居民民间组织中的非法人化现象——问题与应对,城市管理,2008(4) ,P69-75
    1李友梅:基层社区组织的实际生活方式——对上海康健社区实地调查的初步认识,社会学研究,2002(4),P15-23
    2张玲玲&时立荣:社区民间组织的居民参与——以东阳市D社区为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P10-14
    3刘迎华:社区权力及其运行——S社区内的重要群体与社会事件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P55-62
    4徐济益&刘爱莲: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与驱动功能分析——以南京鼓楼区社区民间组织为例,城市问题,2005(5) ,P95-100
    5谢倩: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南京鼓楼区社区民间组织为例,安徽农学通报,2007(2) ,P160-161+121
    6周晨虹: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探析——以济南市L区Q街的个案为例,暨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P25-29
     1注:凝聚力工程简介,http://www.huayang.org.cn/view_0.aspx?cid=266&id=1&navindex=0
    1王国梁&蒋涵英:华阳路街道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实证和解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8),P42-46
    1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P292
    1注:上海市松江区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2注:上海市社会组织登记总数突破9000家(2009年3月17日),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18454/userobject21ai326297.html
    3注:同1,第四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
    1王文英&蒯大申:2005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文化体制改革与上海文化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P125
    1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P175
    2【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P68-172
    1史江:宋代会社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2,P126-164
    2杨华: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P21-28
    3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P7
    4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P40
    1同前
    2朱英:清末民初国家对社会的扶植、限制及其影响——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新型互动关系系列研究之一,天津社会科学,1998(6),P59-60
    3《国民政府公报》第429号,P2-4,转引自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新星出版社,2007 ,P98
    1梁治平:“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社会学研究,2002(9),P58-59
    2高兆明:公共权力-国家在现时代的历史使命,江苏社会科学,1999(4),P77-83
    3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P148-149。转引自朱邦兴等:《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邹越:传统与摩登的融合——民国时期上海的票友及票社,文化遗产,2008(2),P40-44
    2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P148-149。
    3同上
    1周慧梅: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变迁的制度分析,教育学报,2008(4),P12。转引自林宗礼:怎样办理民众教育馆,教育与民众,第5卷第2期,1933年9月,
    2郭谦:民国时期统治者对城市下层社会的社会调控,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P140
    
    1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P43-46
    2沈以行等:上海工人运动史(上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P62-63、181、198、461、629、630、650
    1注:上海市群众文艺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海档案馆资料,1957
    2杨丽萍:从非单位到单位——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P1
    3河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管理世界,2003(6),P52-53
    4何重达&吕斌:中国单位制度社会功能的变迁,城市问题,2007(11),P50
    5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战略与管理,1998(5),P1-17
    6杨晓明&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P3
    7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P63
    8李汉林,变迁的中国单位制度:回顾中的思考,社会,2008(3),P31-40
    9注:上海市群众文艺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海档案馆资料,1957
    1杨丽萍:从非单位到单位——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P246-248
    2曹普: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5),P77-107。转引自张有海:谈“以文补文”,艺术景观,1989(2)
    1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等编:上海文化改革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P126
    2黄先安&张洁:历经十载坎坷,前景初见端倪——武汉市青山区文化馆产业发展纪实,http://www.sclib.org/SCCRN/whtl/whcy/004.htm
    3许伟洲:发展产业是乡镇文化站的必然趋势,http://www.sclib.org/SCCRN/whtl/whcy/004.htm
    4马洪等主编:中国改革全书<文化体制改革卷>,大连出版社,1992,P4
    1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6),P73-89
    2文化事业投入248.05亿, 2010年实现信息"村村通" ,http://www.china.com.cn/news/2009-09/14/content_18522395.htm
    3注:关于上海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4黄春平: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特征,载于李景源等主编:中国公共文化发展服务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P210
    5注: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6),P73-89
    1姚刚&赵石磊: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1),P77
    
    1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2),P19
    2何重达&吕斌:中国单位制度社会功能的变迁,城市问题,2007(11),P50
    1注:《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第一条,1954
    2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1990
    1宋慧:上海华阳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P22(脚注4)
    1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6),P86(注3)
    1陈冰:边缘话剧边缘生存,http://www.mecooon.org/pages/xiahe2_a4.html
    2注:来自http://sh.haagee.com/rest/43429/
    3注:来自http://www.mecooon.org/pages/xiahe2_a12.html
    1.陈芬: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功能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3.陈立周,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行动逻辑——以长沙市古井社区居委会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崔茂华:我国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6
    5.冯静:中间团体在现代国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
    6.郭谦:民国时期统治者对城市下层社会的社会调控,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7
    7.郭圣莉:城市社会重构和新生国家政权建设——建国初期上海国家政权建设分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
    8.韩巧灵: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及实现,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9.罗青青: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0.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11.陆春萍:合作模式下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社会化运作,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08
    12.罗宁: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13.石宝孙: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主要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14.史江:宋代会社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2
    15.宋慧:上海华阳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16.王敏:我国城市社区中介组织发展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8
    17.汪惟娟:社区民间组织:从内部效应走向外部效应——以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为案例的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18.王仲:强势国家与民间社团之命运——以民国苏州商会为例(1927-1937),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4
    19.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
    20.徐寅之:城市社区社团组织发展与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21.于立华:我国非传统社团社会功能的哲学思考,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7
    22.闫东:中国共产党和民间组织关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
    23.杨丽萍:从非单位到单位——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24.赵婷婷:社区准民间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以郑州市为例,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25.张远芝: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26.郑碧强:城市社区民间组织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7.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
    1. Jan Cohen-Cruz: Local Acts: Community-Based Perform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Jon McKenzie:Performance or Else, Routledge, 2001
    3. Marvin Carlson:Performanc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Routledge, 2004
    4. Richard Schechner: Performance Studies (Second Edition), Routledge, 2006
    5. Richard Schechner:Performance Theory, Routledge, 2005
    6. Susan C. Haedicke & Tobin Nellhaus:Performing Democracy,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2001中文期刊论文
    1.曹普: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5)
    2.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2(2)
    3.高静: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的发展现状和运行规律——以西安市为例,中国民政,2008(11)
    4.高兆明:公共权力:国家在现时代的历史使命,江苏社会科学,1999(4)
    5.郭英德:明代文人结社说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6.何重达&吕斌:中国单位制度社会功能的变迁,城市问题,2007(11)
    7.河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管理世界,2003(6)
    8.焦敬伟等:上海市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的调查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
    9.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6)
    10.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2)
    11.李汉林,变迁的中国单位制度:回顾中的思考,社会,2008(3)
    12.李友梅:基层社区组织的实际生活方式——对上海康健社区实地调查的初步认识,社会学研究,2002(4)
    13.李友梅:城市基层社会的深层权力秩序,江苏社会科学,2003(6)
    14.刘建炜&李建国:社区体育中介组织理论建设探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15.刘迎华:社区权力及其运行——S社区内的重要群体与社会事件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
    16.陆春萍:社区民间组织的嬗变与功能构建——以和谐社区建设为背景,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17.林伯原:试论两宋民间结社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科学,1987(2)
    18.刘水云:明末清初文人结社与演剧活动,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9.刘艳&蓝猷平: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路径窥探,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0.罗贵榕:论中国公共领域的发生及其演进趋势,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5)
    21.罗忆源:广州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兰州学刊,2009(1)
    22.马长山:结社——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现代化要素,社会工作研究,1995(5)
    23.潘译泉:社区:改造和重构社会的想象和剧场,天津社会科学,2007(4)
    24.任大方: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基层组织发展停滞现象的研究——以社区居民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组织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7(3)
    25.史五一:明清会社研究综述,安徽史学,2008(2)
    26.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战略与管理,1998(5)
    27.赵文杰等:上海社区体育组织的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体育科研,2005(4)
    28.王国梁&蒋涵英:华阳路街道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实证和解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8)
    29.王绍光&何建宇: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浙江学刊,2004(6)
    30.王时浩&杨巧赞:探析社区中介组织,中国民政,2003(3)
    31.吴新叶:城市社区居民民间组织中的非法人化现象:问题与应对——对上海市13个街道的调查与分析,城市管理,2008(4)
    32.向明&宗超: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综述,天津社会科学,2000(4)
    33.谢倩: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民间组织为例,安徽农学通报,2007(2)
    34.徐济益&刘爱莲: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与驱动功能分析——以南京鼓楼区社区民间组织为例,城市问题,2005(5)
    35.姚刚&赵石磊: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1月
    36.杨洪刚:转型期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出路——以上海为例,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37.杨华: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38.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社会学研究,2007(4)
    39.余冰:国家与社会交互关系:社区及其组织研究的一种路径,学术研究,2007(5)
    40.余江宁:论宋代京城的娱乐生活与城市消费,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
    41.于云瀚:古代城市中民间社、会的基本特征,人文杂志,2001(1)
    42.袁阳春:晚明文人社团经费来源研究,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6(6)
    43.张玲玲&时立荣:社区民间组织的居民参与——以东阳市D社区为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4.张卫: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学海,2004(6)
    45.郑杭生&洪大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家与社会,云南社会科学,1997(5)
    46.周晨虹: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探析——以济南市L区Q街的个案为例,暨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7.周慧梅: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变迁的制度分析,教育学报,2008(4)
    48.周明田:中国传统社会的中间组织及其功能,江苏社会科学,2001(3)
    49.朱英:清末民初国家对社会的扶植、限制及其影响——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新型互动关系系列研究之一,天津社会科学,1998(6)
    50.庄晓东:中国社团组织研究的三种视角,开发研究,2007(3)
    51.邹越,传统与摩登的融合——民国时期上海的票友及票社,文化遗产,2008(2)
    52.邹越:民国都市业余演剧活动的缩影,江西社会科学,2008(5)
    1.【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代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3.何艳玲: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发展服务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7.马洪等主编:中国改革全书<文化体制改革卷>,大连出版社,。1992
    8.【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潘伟杰等:文化的力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美】理查德.谢克纳&孙惠柱主编:人类表演学系列——平行式发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11.【美】理查德.谢克纳&孙惠柱主编:人类表演学系列——人类表演与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12.【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13.沈关宝:历史、现实、模式—以上海社区文化为例的实证研究,2007
    14.沈以行等,上海工人运动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15.孙惠柱:社会表演学,商务印书馆,2009
    16.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岳麓书社,2002
    17.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8.王文英&蒯大申主编:2005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文化体制改革与上海文化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9.【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20.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新星出版社,2007
    21.姚辛:左联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2.杨晓明&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3.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上海文化改革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4.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主编:群众文化论丛17,百家出版社,200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0年)
    2.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1954年)
    3.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
    4.上海市松江区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5.上海市群众文化三年发展纲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
    9.关于上海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10. 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上海档案馆关于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些资料
    2.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局提供的一些内部档案资料
    1.海燕博客,http://hyshi5461.spaces.live.com
    2.百草堂话剧社网页,http://www.oyalife.com
    3.草台班网站,http://www.grassstage.com
    4.迷仓网站,http://www.mecooon.org
    5.当戏剧撞击流星,流星若尘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ju
    6.华阳街道网站,http://www.huayang.org.cn
    7.上海社会组织网站,http://www.shstj.gov.cn/
    8.歌声凝聚共塑和谐——记华阳社区中山公园群众“大家唱”, http://www.sh-syh.org/dxal/2009-2-09.htm
    9.上海市社会组织登记总数突破9000家,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18454/userobject21ai326297.html
    10.文化事业投入248.05亿,2010年实现信息“村村通”,http://www.china.com.cn/news/2009-09/14/content_18522395.htm
    11.陈冰,边缘话剧边缘生存,http://www.mecooon.org/pages/xiahe2_a4.html
    12.海歌网,http://sh.haagee.com/rest/43429/
    13.大众点评网,http://www.dianping.com/shop/2247178
    14.一天世界,远景路漫漫,中国戏剧网http://www.xiju.org/dispbbs.asp?boardID=6&ID=1716&page=1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