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语盛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瓷器绘画是以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瓷器装饰形式。瓷器绘画开始兴起于明末清初,全面兴盛于康熙时期,至清中叶后逐渐式微。康熙王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也使中国古代瓷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代。正是在康熙社会繁荣昌盛的景象下,以及在满汉文化的冲突融合、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技艺精良的窑场工匠们绘制、烧造出大量比任何历史时期的题材更为丰富,风格面貌更为多样的瓷器绘画。但作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在瓷器装饰历史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康熙瓷器绘画,却常常被陶瓷学者忽略,因而对康熙瓷器绘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论题以康熙年景德镇瓷器绘画考察为中心,通过对当时瓷器绘画题材与风格的考察,探究其独特的绘画内容和形成原因。基于此,全文的论述重点分为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康熙瓷器绘画人物题材的世俗化。先从明末清初以来版画的广泛流行,以及康熙制瓷工艺的改良这两个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影响康熙瓷器绘画人物题材的拓展与表现。接着例举“官方话语中的渔樵耕读图”、“女性身份与仕女图”、“市井文化与戏曲小说图”、“风俗流变中的刀马人图”等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人物题材,来进一步阐述瓷器绘画是如何反映了康熙时期的盛世气象;第二部分,康熙瓷器绘画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探讨瓷器消费市场对瓷器绘画风格的主导作用,康熙时急剧扩大的瓷器市场深刻影响了瓷器绘画的风格面貌。然后,分析在瓷器市场增长的推动下,“五彩青花”与“康熙古彩”等工艺品类的创新是如何丰富了康熙瓷器绘画的风格面貌。最后,着重阐述康熙瓷器绘画中竞相争妍的民间绘画、文人画、院体画、中外融合的绘画等各种绘画风格,是怎样体现出各类消费群体的不同审美情趣。
Porcelain painting is a unique decorative art form merging of crafts and painting. Porcelain painting began to rise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comprehensive flourished in the Kangxi period, to gradually declined after the mid-Qing. The Kangxiwangchao pioneered the end of the Golden Age of China's feudal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orcelain enter the peak times. In the sight of the the Kangxi social prosperity, as well as integration conflict in Manzu, Chinese culture,and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collision, the sophisticated skills kilns artisans draw and burned to create a large number of more abundant porcelain paintings that were more diverse style look than the subject matter of any historical period. As it has high artistic value and occupie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porcelain decoration, the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often has been ignored by ceramic scholars. So study of depth and systematic about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eme of the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is to explore the unique painting content and Causes b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tyle of the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Based on this,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of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me is the secular figures subject matter of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There are two angles abaut the widely popular of painting figures during the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and improving of Kangxi porcelain technology, that analyze of how to promote and exp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gural theme of the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Then, Character theme with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further elaborated porcelain painting is how to reflect the Kangxi period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meteorological, for example,"fishermen and woodcutters and farmers and scholar in the official discourse","the character theme of female identity Ladies","Pop Culture abaut figure of opera novels ","Map of knife and horse and people in customs rheology". The second part is Diversity of the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style. First, it is explored that the porcelain consumer market has a leading role in porcelain painting style. Rapidly expanding porcelain marke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ook of porcelain painting style during Kangxi period. The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at "colorful blue and white "and" Kangxi ancient color" crafts class innovations are how rich the look of the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style in the porcelain market growth driven. Finally, it focuses on a variety of painting styles in the Kangxi porcelain painting that how reflect different aesthetic taste of various consumer groups.These painting styles include folk painting, literati painting, academy painting, fus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ainting and so on.
引文
①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页。
    ② 伍跃,赵令雯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初编》,2009年版,第201页。
    ③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早期的瓷器,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
    ④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⑤ 傅振伦著;孙彦整理:《景德镇陶录》详注,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⑥ 谢国贞:《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页。
    ① 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② 曲永建:《残片映照的历史:北京出土景德镇瓷器探析》,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③ 陆建初:《古陶瓷识鉴讲义》,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
    ④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译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⑤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303页。
    ⑥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① 《论语·卫灵公》。
    ② 《论语·泰伯》。
    ③ 吴仁敬编著,张啸天校:《绘瓷学》,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1页。
    ① 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 沈柔坚,邵洛羊:《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8页。
    ①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中“陶埏”“白瓷”条。
    ②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③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7页。
    ④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9页。
    ① (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苦闷的象征》,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26页。
    ② 转引自蔡尚思:《蔡元培学术思想传记》,棠棣出版社,1950年版,第335页。
    ③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页。
    ④ (英)克莱夫·贝尔,薛华译:《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① (奥)阿洛瓦·里格尔,刘景联、李薇蔓译:《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① 转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5页。
    ② 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①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② (明)宋应星:《开工开物》,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③ 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84页。
    ④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341页。
    ①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
    ①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92页。
    ② 老子《道德经》。
    ③ 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④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页。
    ①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形。
    ②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① (苏)丹妮柯·E.著,夏志道译:《瓷器的秘密》。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第7页。
    ② (英)迪维斯著,熊寥译:《欧洲瓷器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7页。
    ③ 杨永善,杨静荣:《中国陶瓷》,淑馨出版社,1988年版,第21页。
    ④ 李国桢,郭演仪:《中国名瓷工艺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55页。
    ① 易家胜:《南京出土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文物》,1988年第6期。
    ② (民国)许之衡:《饮留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39页。
    ① “长沙窑”为唐宋代南方瓷窑,位于今湖南长沙市丁字镇彩陶源村。釉色有青、黄、白等色。并首创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
    ② 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① 钱汉东:《寻访中华名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②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① 童书业:《中国瓷器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页。
    ②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页。
    ① (明)陆万垓:《江西省大志·建置》卷七。
    ② (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神州本。
    ③ (元)孔齐:《至正直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6页。
    ④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
    ⑤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⑥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1页。
    ① (英)玛格丽特·梅德雷《论伊斯兰对中国古瓷的影响》,《景德镇陶瓷》1987第3期,57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留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39页。
    ③ (清)沈嘉徵:《窑民行》,引自《浮梁县志》道光版。
    ④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⑤ 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⑥ (明)陆万垓:万历《江西省大志》卷七。
    ① (明)王宗沐:嘉靖《江西省大志·回青》。
    ② 王光尧:《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四十九,正统三年十二月丙寅条。
    ④ 《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正统十二年十二月甲戊条。
    ①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
    ②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
    ③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④ 张海国:《千年瓷都景德镇》,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① (清)张廷玉等著:《明史2》,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309页。
    ② (清)张廷玉等著:《明史2》,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52页。
    ① 张梅秀辑录:《明实录山西史料汇编》,三晋出版社,2009年版,第761页。
    ②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③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
    ④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⑤ 国立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丙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83页。
    ① (清)叶梦珠:《阅世编·食货六》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页。
    ② (清)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③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④ 乾隆《浮梁县志·陶政》。
    ⑤ (清)叶梦珠:《阅世编·食货六》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5页。
    ① (美)韩书瑞,罗有枝:《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② 铁源主编:《清代康熙瓷器》,华龄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③ (清)唐英:《瓷务事宜示谕稿序》。
    ④ 乾隆四十八年《浮梁县志》卷五。
    ⑤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五十九。
    ①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② George Loehr:Missionary Artists at the Manchu Court (《满清宫廷中的传教士画家》), Transaction of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Vol.34, p.52.
    ③ 《康熙起居注》第2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01页。
    ① 杨金鼎主编:《中国文化史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47-248页。
    ② 《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
    ③ 《明会典》卷十九,《户口一》。
    ④ 《国朝文类》卷四十二,《经世大典序录·大典总序》,诸匠条。
    ⑤ 《元史·百官志》。
    ⑥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匠役条。
    ① (清)曾廉:《元书》卷七十。引自《四库未收书辑刊 肆辑·拾伍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96页。
    ②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北京古籍出版社,第1026页。
    ③ 《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54页。
    ④ (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匠役条。
    ⑤ (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窑制条。
    ⑥ (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条。
    ⑦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八,万历三十年二月甲申条。
    ⑧ 《清史稿》卷一二一《食货志》二。
    ①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一《职役考》。
    ② 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七一七。
    ③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一《职役考》。
    ④ (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古窑器考》,神州本。
    ⑤ (清)陈浏:《匋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⑥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第394页。
    ①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08页。
    ② (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古窑器考》,神州本。
    ③ (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料价条。
    ④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安徽出版社,2006年版,第410页。
    ① 官窑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搭烧。这一制度的实行,形成了官窑、民窑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不仅促进了当时民窑的发展,也促进了官窑的发展,官窑的精工细作影响了民窑的生产,使得民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精细程度,在技法上吸收了官窑精工细作的经验,民窑也出现了大量精品瓷器。
    ② (明)陆万垓:万历《江西省大志·陶书续补》窑制条。御器厂每年通过工部颁发的烧造瓷器的额定任务,称为“部限”;在部限以外,由于宫廷的需要又临时加派烧造的任务,这种额外的加派称为“钦限”。
    ③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
    ④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⑤ (清)叶梦珠:《阅世编·食货六》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页。
    ① (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古窑器考》,神州本。
    ②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③ (清)凌汝锦:《重修浮梁县志》卷5《物产志·陶政》。
    ④ 《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广储司》卷一。
    ⑤ (清)唐英:《请定次色瓷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折》。
    ① 伍跃,赵令雯:《古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94页。
    ②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3页。
    ③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700页。
    ① (明)屠隆《画笺·品第画》。
    ②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页
    ③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10页。
    ④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6页。
    ① 《江西景德镇瓷业之调查》,《工商公报》第十四期,1929年7月。
    ②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③ 郑尔康编:《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64页。
    ④ 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0页。
    ① 《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弘治刊本。
    ② 熊寥,熊微:《中国陶瓷古籍集成》,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60页。
    ③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四《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①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12页。
    ② 《史记纪传选译(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349页。
    ③ 聂付生:《晚明文人的文化传播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页。
    ① 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朝花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96页。
    ① 李洛:《中国美术史纲》下,辽宁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77页。
    ②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268页。
    ③ 黄宾虹著,张同标编:《黄宾虹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① 黄宾虹著,张同标编:《黄宾虹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6-37页。
    ①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99页。
    ②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③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300页。
    ④ 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安徽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⑤ 芸香油,调色用的油料,用以凝聚松散的色料:樟脑油,调色用的油料,用以化解凝固的色料。
    ① 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② 一般瓷器所用的釉,以石英、长石做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坯体表面,经火焙烧而成。釉的熔融温度与瓷器胎体的烧结温度大体一致或略低。
    ③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④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300页。
    ⑤ (清)蓝浦,郑廷桂著:《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① (美)房龙:《人类的艺术》(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61页。
    ②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1页。
    ③ 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编:《陶瓷彩绘》,江西轻工业出版社,1961年版。
    ④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65页。
    ⑤ 转引自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⑥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42页。
    ⑦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
    ①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①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
    ①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65页。
    ② 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182页。
    ③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④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转引谢国贞:《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页。
    ⑤ 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132页
    ① 李国桢、郭演仪:《中国名瓷工艺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12页。
    ② 李国桢、郭演仪:《中国名瓷工艺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12页。
    ① “莫来石”是一系列由铝硅酸盐组成的矿物统称。莫来石是铝硅酸盐在高温下生成的矿物,人工加热铝硅酸盐时会形成莫来石晶体。它具有膨胀均匀、热震稳定性极好、荷重软化点高、高温蠕变值小、硬度大、抗化学腐蚀性好等特点;“玻璃相”是指陶瓷高温烧结时各组成物质和杂质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一种非晶态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将分散的晶相黏合在一起,抑制晶粒长大及填充气孔使陶瓷致密。
    ② “石英”是非可塑性原料,其与粘土在高温中生成的莫来石晶体赋予瓷器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并能增加坯体的半透明性,是配制白釉的良好原料。
    ③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页。
    ④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粳米土即瓷土,糯米土即瓷石。
    ⑤ 伯仲编:《中国瓷器收藏鉴赏500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绢云母”属于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在烧造过程中起到熔剂的作用,它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与高岭土相近,抗磨性和耐磨性好,并耐热绝缘,易于在高温下与石英和高岭土熔合生成分散均匀的玻璃相状物质。
    ⑥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页。
    ① 殷弘绪(Pere Francois Xavier d'Entrecolles,1664年—1741年),天主教耶稣会法国籍传教士,工业间谍。在康熙51年(1712)及康熙61年(1722),殷弘绪两度将其在景德镇观察与探听而得的瓷器制作细节以及相关样本写成报告,寄回欧洲的耶稣会。
    ②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③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④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⑤ 高岭土自万历中期重新发现以后,由于社会动乱和日本的竞争,景德镇瓷器的销售受到影响,一直到清初才开始逐渐开采,此时的高岭土恰恰是在最佳矿土层,从地质学角度说上层和下层的高岭土质量都比不上中层的高岭土,而康熙时期恰恰是最佳土层时期,国内国外市场再次进入高潮,泥料制造厂家面对优质矿土和火爆的瓷器市场自然会提高泥料的质量,以取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制瓷业也必然会提高产品质量。窑温高,泥料好,工艺精,瓷器的胎体自然质量高。
    ①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② 周仁:《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
    ③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①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② 《中华野史》编委会编:《中华野史》卷八,山东泰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7266页。
    ③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页。
    ④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
    ① 孙瀛洲:《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文物》,1959年,第11期。
    ②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23页。
    ③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00页。
    ④ (清)张廷玉:《明史》,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3307页。
    ⑤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①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
    ②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③ 张浦生:《青花瓷收藏与鉴赏》,南京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①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页。
    ② (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
    ③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④ 景德镇陶瓷馆文物资料室编:《殷弘绪关于景德镇的两封信》,《陶瓷资料》1978年第1期。
    ⑤ 孔子:《论语·卫灵公》。
    ①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页;圾又可称为“件”,是景德镇窑瓷器大小的计量单位,一尺相当于二百五十件。
    ②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①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201页。
    ①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② (明)陆万垓:万历《江西省大志》卷七。
    ① 还原焰的烧成气氛中形成,这种火焰因缺氧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而一氧化碳具有很强的夺氧力,它能在釉熔融时将釉中甚至胎中的氧化铁的氧原子夺走,于是生成等量的氧化亚铁。由于古代窑炉的火焰始终处于波动状态,所以长时间的中性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瓷器的烧成气氛非氧化即还原。
    ②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32页。
    ① 《清圣祖训》第6卷
    ② 《清圣祖训》第41卷。
    ③ 《清圣祖御制文集》第1集,第18卷。
    ④ 《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九。
    ⑤ 《清史稿·食货志》。
    ① (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国朝宫史下》,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23页。
    ② (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焦秉贞传》卷上。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49-150页,
    ①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页。
    ① 丁仁:《商卜文集联(附诗)》,西冷印社,2001年版,第88页。
    ① “博学鸿儒”为清朝制科取士方式之一。清承唐宋旧制,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制科取士,选拔著名学者当官。有博学鸿儒、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名目。
    ②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8页。
    ③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① 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007版,第255-259页。
    ②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③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页。
    ④ “影青瓷”,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介于青白之间,其质感如青白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
    ①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05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56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
    ③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④ (清)叶梦珠:《阅世编》。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22-23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页。
    ① 王冬梅:《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页。
    ②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20页。
    ③ 《清史稿校注》(第四册)“乐一”101卷。
    ④ 转引自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第283页。
    ① 武文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献辑论》(下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434页。
    ② (清)《李渔全集·绣像合锦回文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③ 朱林宝主编:《中华文化典籍指要》,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78-1179页。
    ①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27页。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25页。
    ③ 伍跃、赵令雯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294页
    ① (元)王实甫:《西厢记》,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61页。
    ② (明)汤显祖著,黄竹三评注:《牡丹亭》,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③ (明)汤显祖著,黄竹三评注:《牡丹亭》,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0页。
    ①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23页。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页。
    ①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社,2010年版,第115页。
    ①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② 陆贵山,周忠厚编著:《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①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藩镇·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② 《清宣宗实录》卷六十四。“肄武”专指通过练武、围猎达到增加士兵战斗力的目的,“绥藩”是指实行怀柔政策团结少数民族。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九十九。
    ① 朱诚如,王天有主编:《明清论丛.第5辑》,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360页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
    ①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③ 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下,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页。
    ①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① 《荀子·乐论》。
    ② (瑞士)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③ (俄)康定斯基著,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
    ① 田崇勤,张传开,杨善解编著:《简明西方哲学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4页。
    ② 《马蒂斯论艺术》,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38页。
    ③ 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安徽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① 王钦韶等编著:《马列文论选读》,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12-113页。
    ①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
    ②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
    ③ (明)曹昭:《格古要论》,《钦定四库全书》子部871册。
    ① 王毓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6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四十。
    ③ 万历《歙县·货殖》(?)卷一十。
    ④ (明)吕坤《去伪斋集》卷二,转引郑涵编:《吕坤年谱》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①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② 冯天瑜,何小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18页。
    ③ 《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④ (明)张翰:《松窗梦语》。引自《中华野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第6692贞。
    ⑤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⑥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
    ① (明)王世懋:《二酉委谭》。引自谢国征:《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2页。
    ② (新西兰)艾黎(Alley,R.):《瓷国游历记》,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① 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轻工业出版,1989年版,240页。
    ②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410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
    ②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③ (唐)王维:《山水诀》。引自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42页。
    ④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自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0页。
    ①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
    ② (清)载熙:《习苦斋题画》。引自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
    ③ (明)周晋:《咏瓷花》。
    ④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34-35页。
    ⑤ 关于分水,业界的说法是出现于清代康熙朝,实际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们都能看到分水画法,只是这种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发挥,分水层次更为丰富,因而成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
    ①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31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留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68-69页。
    ① 由于砷的乳浊作用,使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② (元)孔齐:《至正直记》卷一。
    ③ 金沛霖主编:《四库全书·子部精要》中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2页
    ④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页。
    ⑤ (明)高濂:《遵生八笺》,巴蜀书社,1988年版,第467页
    ⑥ 谢国贞:《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6-8页。
    ② 伍跃,赵令雯编校:《古瓷鉴定指南》(初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2页。
    ① 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73页。
    ② (民国)许之衡:《饮留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
    ③ 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① (民国)许之衡:《饮留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页.
    ① (民国)许之衡:《饮留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69-70页。
    ① 张军,孙智雷:《浅谈传统版画对康熙五彩的影响》,陶瓷研究2010年第04期。
    ① 徐国基:《论青花艺术的语言特征》,景德镇陶瓷,2005年第3期。
    ①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845页.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①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① “开光”是指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边框,并在边框中画以山水、人物、花卉等。
    ② 温肇桐编著:《中国古代画论要籍简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38页。
    ③ 陈茜:《试论中国古代乡村民间绘画的文化内涵》,《农业考古》,2011年第3期。
    ① 王树村编著:《中国民间画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第124页。
    ①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92页。
    ② 姚舜熙编著:《中国花鸟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20页。
    ③ 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① 冯克诚:《清代绘画史.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① 《清史稿》卷五百零五。
    ② 《清史稿》卷五百零五。
    ③ 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4-5页。
    ④ 潘耀昌:《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清代卷下》,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⑤ (明)文震亨著,汪有源,胡天寿译:《图版长物志》,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页。
    ⑥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
    ⑦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69页。
    ①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756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
    ② 引自宗白华:《艺境》,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02页。
    ③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① 沈柔坚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② 陈师曾译,(日)大村西崖:《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年版,第3—7页。
    ① 伍跃,赵令雯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② 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① 陆建初:《古陶瓷识鉴讲义修订全图版》,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524页。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③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第1106页。
    ④ (唐)张彦远撰,承载译注:《历代名画记全译》,贵州入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页。
    ① “淡描青花”,是以浅淡的青花勾画描绘纹饰,此装饰技法始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至道光均十分流
    ② (元)倪瓒:《答张藻仲书》,《清闷阁全集》卷十。
    ③ (唐)张彦远撰,承载译注:《历代名画论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① (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275页。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
    ① 刘海粟著:《海粟黄山谈艺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6页。
    ② 钉头鼠尾描:线条起笔及收尾形似钉头与鼠尾,在起笔时须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
    ③ 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线条流畅,状如行云流水。
    ④ 伍蠡:《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0页。
    ⑤ 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2页。
    ⑥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页。
    ① 戴丕昌,范乡之编译:《古代书论选译》,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
    ② 王振德:《中国画论通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
    ①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 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500页。
    ② (宋)苏东坡,萧屏东校注:《苏东坡笔记》,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
    ③ 伍蠡:《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页。
    ① 诗句引用于唐代钱起的诗《山路见梅感而有作》;“涑玉亭”是江西庐山的名胜,苏轼曾有诗《青玉峡涑玉亭》赞美涑玉亭瀑布:苏轼字“子瞻”,“瞻公”是对他的尊称。
    ② 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42页。
    ③ 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83页。
    ① 《清世祖实录》卷九十二。
    ② 陈兵主编:《镇海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③ John E. Wills, Jr. Pepper, Guns and Parleys: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China 1622-1681,Harvard Univ. Press, 1974。
    ④ 夏鼎:《瑞典所藏的中国瓷器》,《文物》,1981年第5期
    ④ Volker, Porcelain and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1602-1682),E.J.Brill, Leiden, the Netherlands,1954。
    ⑤ David Howar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s Trading to China in Pocelain, Oriental Art,Vol.XIV,No. 1,1999。
    ⑦ 《浮梁县志》卷一
    ⑧ (法国)昂特雷科莱《景德镇陶瓷见闻录》《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
    ①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① 裴光辉著:《克拉克瓷》,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① 周之骐主编:《美术百科大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第127-129页。
    ①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410页。
    ② (清)福格:《听雨丛谈》,载于《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8页。
    ① 陈洙龙编:《山水画语录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①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页。
    奢(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③ 许之衡:《引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④ (清)徐珂:《清裨类钞·工艺类·制瓷》,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381页。
    ⑤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247页。
    ①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67页。
    ②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物象有浓淡明暗之感。
    ③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页。
    ④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22-23页。
    ②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③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④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298页。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
    ② (清)徐珂 编辑:《清裨类钞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页。
    ③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338页。
    ① 许之衡:《引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② 王子英等注释:《中国历代食货志汇编简注》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250页。
    ③ (明)王宗沐:嘉靖《江西省大志·陶书·匠役》。
    ④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页。
    ⑤ (明)陆万垓:万历《江西省大志·陶书续补·匠役》。
    ① (清)陈浏:《陶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页。
    ② 周銮书:《景德镇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3页。
    ③ (清)朱琰撰,傅振伦译注:《陶说》,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① (清)唐英:《陶冶图编次》十五。
    ② 《清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3310《雍正五年记事录》。
    ③ (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页。
    ④ 许之衡:《引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①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
    ② 《清史稿·列传七十八》。
    ① 方李莉:《景德镇民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② (清)徐珂编辑:《清裨类钞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页。
    1、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
    2、乾隆四十八年《浮梁县志》。
    3、雍正《江西通志》,文源格四库全书本。
    4、道光《浮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7。
    5、同治《饶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29。
    6、光绪《江西通志》,光绪七年刻本。
    7、(唐)柳宗元:《代人进瓷器状》。
    8、(宋)蒋祈:《陶记》。
    9、(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明万历刊本。
    10、(唐)陆羽:《茶经》,四库全书本。
    11、(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2年。
    12、(明)曹昭:《格古要论》,四库全书本。
    13、(清)朱琰著:《陶说》,乾隆年间《龙威秘书》巾箱本。
    14、(清)唐英:《唐英集》,辽沈书社1991年初版。
    15、(清)寂园叟撰:《匋雅》,上海朝记书庄印行。
    16、(清)蓝浦,郑廷桂撰:《景德镇陶录》,嘉庆二十年翼经堂刊刻本。
    17、(清)佚名:《南窑笔记》。
    18、(清)吴骞:《阳羡名陶录》,《榆园丛刻》本。
    19、(清)粱同书:《古铜瓷器考》。
    20、(清)龚轼:《景德镇陶歌》。
    21、(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乾隆年刻本。
    22、(清)刘鹗著:《铁云藏陶》,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
    23、(清)沈明熙编译:《陶瓷器装饰法》。
    24、(清)陈孝威撰:《瓷学》。
    25、(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广州线装排印本,上海朝记书社印行,中华书局代印。
    26、(民国)邵蛰民辑著,余戟门增补:《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排印本。
    27、(民国)黄矞:《瓷史》,四明赵氏乐天楼藏本。
    28、(民国)刘子芬:《竹园陶说》,载《东方杂志》1926年第16号。
    29、(民国)江思清著:《景德镇瓷业史》,中华书局1936.10。
    1、吴仁敬、辛安潮著:《中国陶瓷史》,商务印书馆1954年11月版。
    2、江西省轻工业厅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中国的瓷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3年。
    3、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4、李启明著:《中国陶瓷史话》.明文书局1985.09。
    5、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纲要》,轻工业出版社1989年4月初版。
    6、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7、余家栋:《江西陶瓷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孔六庆著:《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9、方复:《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10月。
    10、铁源:《清代粉彩瓷器》,华龄出版社2001年。
    11、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瓷器的彩绘》,景德镇人民出版社1960年。
    12、叶佩兰:《中国彩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13、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
    14、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
    15、关玉琮著:《中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辽宁省硅酸盐研究所1979年内部印刷。
    16、徐荣编著:《中国陶瓷文献指南》,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11月初版。
    17、朱培初编著:《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8月初版。
    18、刘以鬯著:《陶瓷》,香港文学研究社1979年11月初版。
    19、曲永建著:《残片映照的历史——北京出土景德镇瓷器探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
    20、王光饶:《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12月。
    21、李广宁著:《古瓷片的收藏及价值评估》,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22、毕克官著:《古瓷片》,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
    23、胡雁溪编著:《清代民窑青花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2月初版。
    24、毕克官著:《中国民窑瓷绘艺术》,外文出版社1991年初版。
    25、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明朝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12月。
    26、祝桂洪:《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10月。
    27、熊寥编著:《景德镇陶瓷艺术(古代部分)》,江西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28、周銮书:《景德镇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29、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景德镇陶瓷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2月。
    30、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6月。
    31、邱国珍著:《景德镇瓷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32、方李莉著:《景德镇民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33、方李莉著:《飘逝的古镇》,群言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
    34、张海国:《千年瓷都景德镇》,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35、长沙窑课题组编:《长沙窑》,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36、周世荣编著:《长沙窑瓷绘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37、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黄冶唐三彩窑》,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
    38、陈万里:《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
    39、王志敏著:《学瓷琐记》,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40、朱伯谦著:《朱伯谦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初版。
    41、童书业著:《童书业说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42、傅振伦著:中国古陶瓷论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43、薛永年:《清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4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1、(英)罗丝·克尔,《中国清代瓷器》,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
    2、(英)哈里·加纳著,叶文程、罗立华译:《东方的青花瓷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996年。
    3、(日)佐久间重郎:《景德镇窑业研究》(第一书房,1999版)。
    4、(日)三上次男著,宋念慈译:《陶瓷路》,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80年2月版。
    5、(日)藤菊太郎《吴须赤绘·南京赤绘》,日本株式会社平凡社1972年版。
    6、(日)永竹威《伊万里》日本株式会社平凡社1973年版。
    7、(日)藤冈了一,《明の赤绘》,日本株式会社平凡社1976年版。
    8、(日)佐藤雅正,《中国陶瓷史》,日本株式会社平凡社,昭和53年版。
    9、(日)小山富士夫著:《2千年的东方陶瓷》,Harry N. Abrams,1960年版。
    10、(英)玛格丽特·梅德雷,《中国陶工》,牛津1976年版。
    11、(美)罗伯特·蒂禅《景德镇——瓷都面面观》,纽约1983年。
    12、(美)斯蒂芬·W·布谢尔《东方陶瓷艺术》,伦敦1981年版。
    13(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画和规模化生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14、(新西兰)路易·艾黎著:《瓷国游历记》,,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
    15、(法)伯德莱著,耿异译:《清宫洋画家》,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16、(英)威廉·伯顿:《瓷器——其性质、艺术与制作简述》,伦敦、卡赛尔1906年。
    17、(日)藤菊太郎《古染付·祥瑞》,日本株式会社平凡社1976年版。
    1、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2、《中国陶瓷大系之四清代陶瓷大全》,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1-1993年出版。
    3、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故宫博物馆藏清代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二版。
    4、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5、《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3.陶瓷(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6、徐湖平主编:《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
    7、胡雁溪,杨小涟编著:《清代民窑彩瓷500图》,团结出版社1996年12月。
    8、梁基永著:《中国清代彩绘瓷画赏玩》,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8月。
    9、胡雁溪,曹俭编著:《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
    10、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编:《景德镇的青花瓷》,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11月初版。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