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背景下,武术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更多人的关注。继承和发扬武术,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层次和角度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中所研究的的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作为宣传推广武术的一个重要阵地,也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在很多高校中都成立了这种业余性质的学生武术组织,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这些学生武术社团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并且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是要通过调查和研究这些问题,为社团的管理者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和发展建议,从而促进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良好发展,以利于武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因此,本研究对于武术的传播和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北京市24个高校武术社团的访谈,对这些社团的发展过程、训练情况、组织管理、经费情况、活动开展等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影响这些社团发展的外部困难与自身问题,最后为社团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与措施。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性质是学生组织,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而鼓励学生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学生组织。
     学生武术社团在实践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良好作用,主要包括: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繁荣高校校园文化;推动全民健身和精神文明建设;传播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
     在北京市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有:缺少活动经费与优秀教练,训练场地条件差,缺少学校支持。
     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会员对学生武术社团的定位模糊不清;社团制度不健全,管理运作混乱;缺少技术与管理人才,社团后备人才不足;社团发展思路与对策不当。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为北京市各个高校武术社团管理者提出的参考性发展对策为:1.明晰学生武术社团的主要目的,确立合理的发展方向;2.增强社团为会员服务的能力;3.提高社团持续发展能力,注重社团后备人才的培养;4.完善社团制度,规范社团组织管理;5.提高社团影响力,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改善外部发展条件。
     最后,本研究提出3点建议:1.高校应加大对学生武术社团的支持力度;2.北京市各高校学生武术社团加强交流,促进资源共享;3.建议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武术社团评价指标体系。
Against the major background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the country and more people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Wushu.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inherit and develop Wushu. Many experts, scholars, and non-governmental persons have given their opinions through different aspects and levels. In this paper, Wushu associa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valued for these associations have been important fronts to spread Wushu. Nowadays, many amateurish Wushu associations have established in their colle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se associations have faced a great deal of problems, and also have shown off some shortages. If we do not research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do not instruct them to develop, functions of these associations could be affected deeply and also there are no goodness to inherit and disseminate Wushu.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some basic situations of these Wushu associations, analysis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ese associations have faced, probe thoughts and ideas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method: Document-data method; interviewing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case study method.
     Result of study: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24 college Wushu associations in Beijing, these associations have developed good effects to enrich campus culture, inherit and disseminate Wushu Culture,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develop all-roundl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se college Wushu associations have faced many serious problems: unclear position of association, murky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confused organization, inadequate ability of people in charge; low enthusiasm of train; low level of Wushu skill, difficulty on inheriting and disseminating; members are disappointed at association and not responsible for their tasks, thus outflow of members; poor external conditions of these Wushu associations, for example, lack of funds and elder coach, poor condition of training ground, short of college suppor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common problems, I have made a investigation of 24 college Wushu associations, especially researched several excellent associations deeply. This paper has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of development to members and especially people in charge by summarizing exhortation and experience of these 24 associations:
     1 Make clear of main purposes of college Wushu association, and set up right developing direction;
     2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serve for members;
     3 Focus to culture talented people to level up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 Complete each system to normalize running program of association;
     5 Enhance popularity and influence of association, struggle more external resource to improve external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引文
[2]张小莉.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3]曾颖.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原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5]李浦豪.大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的构建[D].上海:复旦大学,2008
    [6]王志峰.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7]王红红.当代大学生社团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8]孟庆浩.北京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机制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9]刘晓莉.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各阶段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98-100
    [10]王惠.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11]李巧灵.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12]陈秋月.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和谐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3]杨欣颖.株洲市高职院校武术社团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5):108-115
    [14]席艳辉.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协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15]杨欣颖.株洲市高职院校武术社团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5):108-115
    [16]陈秋月.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和谐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7]吴寿枝.芜湖市高校武术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89-91
    [18]胡茂辉.湖南高校武术社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5):114-115
    [19]崔长军,徐林川.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素质教育”功效及发展对策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9,6(5):36-40
    [20]王晓军.北京市12所普通高校学生武术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8
    [21]陈秋月.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和谐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22]刘明星,程玉红.吉林省高校武术协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8):59-66
    [23]吴寿枝.芜湖市高校武术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89-91
    [24]胡茂辉.湖南高校武术社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5):114-115
    [25]崔长军,徐林川.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素质教育”功效及发展对策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9,6(5):36-40
    [26]席艳辉.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协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27]王晓军.北京市12所普通高校学生武术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8
    [28]陈秋月.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和谐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29]刘明星,程玉红.吉林省高校武术协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8):59-66
    [30]吴寿枝.芜湖市高校武术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89-91
    [31]周庆杰.北京市高校武术协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9):34-36
    [32]席艳辉.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协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3]胡茂辉.湖南高校武术社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5):114-115
    [34] 1998年国务院令第250号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
    [35]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体育科研,1996,17(1):1-7
    [36] 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37]孟庆浩.北京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机制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9] 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40]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41] 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1]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2]张小莉.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3]曾颖.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原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5]李浦豪.大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的构建[D].上海:复旦大学,2008
    [6]王志峰.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7]王红红.当代大学生社团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8]孟庆浩.北京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机制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9]刘晓莉.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各阶段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98-100
    [10]王惠.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11]李巧灵.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12]陈秋月.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和谐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3]杨欣颖.株洲市高职院校武术社团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5):108-115
    [14]席艳辉.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协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15]吴寿枝.芜湖市高校武术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89-91
    [16]胡茂辉.湖南高校武术社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5):114-115
    [17]崔长军,徐林川.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素质教育”功效及发展对策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9,6(5):36-40
    [18]王晓军.北京市12所普通高校学生武术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8
    [19]刘明星,程玉红.吉林省高校武术协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8):59-66
    [20]周庆杰.北京市高校武术协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9):34-36
    [21] 1998年国务院令第250号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
    [22]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体育科研,1996,17(1):1-7
    [23] 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24]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25]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7]苗钟立,刘宝禄.兰州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现况分析与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3(6):27-29
    [28]邬桐.大连市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社团现状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29]解会娟.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8
    [30]张陟遥.当代高校学生社团特征与情感管理[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4):97-98
    [31]王莹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2]宋洪涛.论当代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126-129
    [33]周小敏.大学体育社团发展困扰及评价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56-158
    [34]龚剑.高校体育社团若干因素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3):122-123
    [35]龙学敏.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1,(1):63-65
    [36]周群英.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传承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2007,21(12):122-123
    [37]田惠芬.南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8]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3(1):126-129
    [39]高跃琴.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及其功能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40]倪冬梅.上海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1]赵武.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8
    [42]许俊杰.当代高校学生社团特征与情感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7(6):48-50
    [43]王灏燕.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社团成员的组织承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4]曹玉瑾.高校大学生社团运作机制研究——影响变量、团队过程及其有效性[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5]郭丹.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
    [46]龚少博.高校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7]罗琴.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48]翟承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拓展问题探讨[D].济南:山东大学,2007
    [49]李金发.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50]张国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51]牙韩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52]王晖.高校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53]彭志越,刘献君.高校学生社团评价的心理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01,(4):70-73
    [54]柴楠.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团创建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6
    [55]丁建洋.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4
    [56]岑益梅.广西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素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57]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