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高校后勤员工队伍中的临时工人数已远多于正式工人数,而高校后勤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都是以正式工为主体进行的,很少关注到临时工这一群体。本文主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原则、理论,以石河子大学后勤管理处全体员工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查分析后勤员工队伍的构成及特点、后勤员工的思想状况以及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说明高校后勤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明确相关概念,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是理论概述,主要概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实事求是、层次教育的基本原则;灌输理论、需要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适应超越规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是对石河子大学后勤员工队伍的构成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主要分析正式工与临时工两种不同身份的形成与固定,以及后勤员工队伍的整体特点。
     第三章是对石河子大学后勤员工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正式工与临时工对目前中国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看法;人生理想;对工作和生活的感受与关注点;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对服务育人的认识五个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后勤员工对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识,来分析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根据石河子大学后勤员工的思想状况,针对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加强和改进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Currently, the number of temporary logistics staffs in universities is much more than the regular logistics staffs. Howev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logistics department always aims at the regular staffs, rarely concerns the temporary staffs. Based on the deep research and analyzing the constitu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staffs, the thought of logistics staffs and the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logistics staffs, this thesis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logistics department aiming at the whole staffs including the temporary and regular staffs with applying the related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In introduction, 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value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rt also clarifies the related concepts,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over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seeking the truth out of fact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ierarchy education. The theory basis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infusion theory, requirement theory and the adapt-beyond theor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a.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staffs in Shihezi University, mainly focusing on the form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the regular and temporary staffs and the entir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staff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mind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staffs in ShiHeZi University. This chapter significantly analyzes th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temporary and regular staffs to five parts, including the perspective to the current china society and the primary socialism, the worldly ideal, the reception and attention to work and life, the comprehension to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the perception of service and educ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logistics department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logistics staffs in Shihezi University abou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fifth chapter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logistics department in Shihezi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mind statu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logistics staffs in ShiHeZi University.
引文
①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第207—208页。
    ①唐志成:《后勤管理与后勤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第113-114页。
    ②同上,第111-112页。
    ③同上,第112-113页。
    ④同上,第110页。
    ①薛沛建:《美国大学后勤管理—中美大学后勤管理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第50-51页。
    ②同上,第15页、第4页。
    ③同上,第51—52页。
    ④秦若清:《我国高校后勤现状与对策探析》,《科技创业》月刊,2008第12期。
    ⑤贺平、张兴国:《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培养刻不容缓》,《上海后勤》,2008年第6期。
    ⑥周燕军:《对新时期高校后勤人员素质的思考》,《福建高教研究》,2006年第5期。
    ⑦胡铁巍:《提高高校后勤职工素质的几点思考》,《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①梁才、李宁:《对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29期。
    ②杨书元、常薄文、田晨:《论维护高校非事业编制后勤职工的合法权益》,《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第2期。
    ③柳飞:《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④易海涛、郭国祥:《对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世纪桥》,2007年第5期。
    ⑤同上。
    ⑥吕淮湘、罗顺英:《关于创新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第3期。
    ①黄敏:《构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意义与途径》,《高校后勤研究》,2008年第4期。
    ②易海涛:《论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2005年4月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18页。
    ③陈跃、刘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7期。
    ④曹继建:《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4月西南大学硕士论文,第25页。
    ⑤许泉、宋莉、楚尊刚:《高校后勤实体合同制职工思政工作方法与途径》,《高校后勤研究》,2006年第6期。
    ①袁方等.《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7,第46页。
    ②袁方等.《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第137页。
    ①袁方等.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7,第25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801页。
    ①仓道来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第201页。
    ②同上。
    ③张耀灿、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65页。
    ④仓道来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第203页。
    ⑤同上。
    ⑥张耀灿、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66页。
    ①张耀灿、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66页。
    ②仓道来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第104-10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第52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17—318页。
    ②《斯大林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36页。
    ③《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0,第11页。
    ④同上。
    ⑤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8,第29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第210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19页。
    ⑧彭聃龄等.《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第329—330页。
    ①仓道来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第46页。
    ②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思想理论教育》特稿,2005年2月。
    ①万光侠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第264页。
    ②同上,第266页。
    ③张耀灿、郑永延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第123页。
    ④成媛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4,第131页。
    ⑤同上,第131页。
    ⑥刘曙光:《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民族出版社,2002.1,第225页。
    ①成媛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4,第132页。
    ②同上。
    ③张耀灿、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98页。
    ①王璞主编:《事业单位管理咨询实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7,第4页。
    ②王思斌等.《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第144页。
    ①《关于石河子大学后勤管理处基本情况的补充报告》,2008年9月16日,内部文件。
    ②数据来源:2010年12月6日《石河子大学后勤管理处聘用人员信息登记汇总表》,内部统计资料。
    ①《关于石河子大学后勤管理处摹本情况的补充报告》,2008年9月16日,内部文件。
    ①杨桂华等.《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现象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5,代序,第2页。
    ②笔者注:“1—19”是对访问对象的编码,“1”表示的是正式工,“2”表示的是临时工;“—19”中的19是指第19个访问的对象,下同。
    ①周中之,石书臣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19-221页。
    ①王思斌等.《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①石河子大学内部文件,人事处,2009年1月9日。
    ②张耀灿、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50页。
    ①石河了大学人事处文件,2009年3月31日。
    ①戴德祥:《高校后勤管理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第10页。
    ②同上,第22页。
    ①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第6页。
    ②袁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第260—263页。
    ①袁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第265页。
    ②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第168页。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洋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第217—21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65页。
    ⑤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第221页。
    ①仓道来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第179-180页。
    ①徐颂陶:《回眸中国人事制度改革28年》,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1,第126页。
    ①《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0,第12页。
    ②李文生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和时代意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第60页。
    ③《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0,第13页。
    ④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6,第87-93页。
    ①赵兴宏:《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论》,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0,第53页。
    ②鞠传进等.《新时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北京:致公出版社,2009.6,第25页。
    ①鞠传进等.《新时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北京:致公出版社,2009.6,第249页。
    ②张德、吴剑平等.《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第10-11页。
    ③同上,第1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
    [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6
    [10]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
    [11]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0
    [12]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1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8
    [15]万光侠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16]成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4
    [17]周中之,石书臣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18]赵兴宏.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0
    [19]张耀灿,郑永延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20]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21]袁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
    [22]袁方等.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7
    [23]]袁方等.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
    [24]王思斌等.社会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25]彭聃龄等.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6]刘曙光.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M].民族出版社,2002.1
    [27]王璞等.事业单位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7
    [28]杨桂华等.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现象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5
    [29]徐颂陶.回眸中国人事制度改革28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1
    [30]李文生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和时代意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
    [31]唐志成.后勤管理与后勤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
    [32]薛沛建.美国大学后勤管理—中美大学后勤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33]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34]戴德祥.高校后勤管理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5]张德、吴剑平等.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6]鞠传进等.新时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致公出版社,2009.6
    [37]易海涛.论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硕士论文][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38]曹继建.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硕士论文][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9]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特稿,2005年2月
    [40]贺平,张兴国.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培养刻不容缓[J].上海后勤,2008年第6期
    [41]周燕军.对新时期高校后勤人员素质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6年第5期
    [42]胡铁巍.提高高校后勤职工素质的几点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3]梁才,李宁.对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29期
    [44]杨书元,常薄文,田晨.论维护高校非事业编制后勤职工的合法权益[J].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第2期
    [45]柳飞.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46]易海涛,郭国祥.对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7年第5期
    [47]吕淮湘,罗顺英.关于创新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第3期
    [48]黄敏.构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意义与途径[J].高校后勤研究,2008年第4期
    [49]陈跃,刘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7期
    [50]许泉,宋莉,楚尊刚.高校后勤实体合同制职工思政工作方法与途径[J].高校后勤研究,2006年第6期
    [51]秦若清.我国高校后勤现状与对策探析[J].科技创业,2008第12期
    [52]Larry P. Nucci. Education in the Moral Domai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3]Stephen Macedo, Yael Tamir.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 New York:NYU Press,2002
    [54]Azza Karam. Transnational Political Islam:Religion, Ideology and Power[M]. London:Pluto Press, 2004
    [55]Hoover Kenneth R. Economics as Ideology:Keynes, Laski, Hayek, and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Politics[M]. 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3
    [56]Fred C. Lunenburg, Allan C. Ornste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ncepts and Practices[M]. 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3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