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农村政治发展为基本脉络,结合经验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政权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乡镇政权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解决乡镇政权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全文由导言和五章正文组成。
    导言主要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乡镇政权在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乡镇问题的基本视角——农村政治发展。以政治发展的视角研究乡镇政权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意味着基层政权的历史变迁将成为本文的逻辑起点,乡镇政权的行为、功能、结构将成为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乡镇政权的权力和农村居民的权利将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换言之,本文是从政治发展的视野中研究乡镇政权的。
    第一章简要回顾了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历史变迁,重点分析了基层政权的设置、运转和利弊得失。分析表明,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民国时代,以基层政权为核心的农村治理体制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主要是农村特权阶层借助专制的基层政治权力对农民进行压榨和盘剥,其直接后果是从社会底层动摇并埋葬了一个又一个中央政权——在封建时代表现为王朝治乱循环,在近代表现为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失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改造了基层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民主政治这一崭新的利益关联机制——主要是自下而上发动普通群众参与到基层政权的运行中去,从而争取到农民的衷心拥护,赢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公社的设置和运行却是不成功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章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基层政权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分离和基层政权自身的结构分化,这也是新时期农村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农村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一系列转型时期特有的问题便暴露了出来,表现在乡镇政权的运转上,本文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乡镇政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乡镇干部的腐败行为;乡镇政权社会控制功能弱化;乡镇政权经济功能上的偏差。其中,有些问题明显带有历史的烙印,如乡镇干部(基层政治权力的拥有者、行使者)的腐败问题;有些问题是新时期政治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乡镇政权违法干涉村民自治的问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政治后果,不仅是乡镇政权的“离土”、“离农”倾向和相应的合法性危机,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演变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危机和整个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危机。
    第三章重点分析了乡镇政权诸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乡镇政权(以及乡镇干部)之所以在治理行为、功能履行上产生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中央偏向城市和工业的政策,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宏观政策背景;其次,乡村之间、县乡之间以及乡镇政权内部权力关系失衡,权力结构分化不充分所导致的不稳定,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体制根源;第三,现行乡镇干部政治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机制根源;第四,以家族文化为核心的农村非正式制度的消极影响,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乡镇政权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样性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需要进行配套性的综合改革加以解决。
    第四章探讨了乡镇政权的行政改革措施。乡镇行政改革的目的,是根据责权一致的原则解决乡镇政权的效率问题。第一,坚持完善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乡镇政权的权力行为和权力过程,为乡镇政权依法行政奠定微观制度基础。第二,改革县乡行政管理体制,在县乡之间实行法律化分权,彻底废止现行的“条”“块”管理体制,增强乡镇政权的行政协调能力。第三,最根本的是科学界定乡镇政权经济功能,以及根据功能合理设置乡镇机构。通过上述措施,巩固乡镇政权的基层政权地位,提高乡镇政权的行政效率。
    第五章探讨了乡镇政权的政治改革问题。乡镇政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巩固乡镇政权的合法性,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本文认为,由基层政权的特点所决定,乡镇政治改革的重点是乡镇选举制度的创新,特别是乡镇长选举制度的创新。通过乡镇选举制度改革,规范乡镇政权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权力与权利关系,理顺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建立既能够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又能够规范乡镇政权的施政权力的民主政治新体制。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litical standpoints of Marxism,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problems
    originated from the operation of Chinese township regime, and tries to systematically provide
    series of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ummation of former successful
    practices.
    
    The entire dissertation is made up of one Introduction and five Chapters.
    The dissertation concentrates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township regime and it tries to find
    some re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from them at the angle of view of rur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To study the operation of the township regime at this angle means that the historical variance
    of the grass-roots regime will be the dissertation'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e township regime's
    behavior, function and structure will be the dissertation's framework, and the power of the
    township regime and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rural residents will be the dissertation's principal
    contents. In other words, the study of the disserta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Introduction puts forward the above points in the beginning.
    
    In Chapter One, the dissertation looks back the historical variance of the grass-roots
    regime in rural China, whose emphasis lie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regime's foundation,
    operation, merits and demerits. In feudal society or the era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ural
    governmental systems whose core was grass-roots regime had a common insurmountable
    malady, when rural privileged stratum took advantage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power to oppress
    and exploit peasants, and the perturbation from the malady directly caused the circle of rising
    and falling of feudal dynasties and the fail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Sharply contrasted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rebuilt the democratic principles of the grass-roots regime in the base area, and won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with the support of peasants. However, as a groping form of
    political pow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rural area of socialist China, the People's Commune
    practiced to be a failure. Lessons should be drawn from the historical variance.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ship power since 1978, which are mainly the power separation
    between the basic regime and the rural society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sic regime and the two aspects' achievements are also the main contents of Chinese rur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Since Chinese rural area is in the course of profou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series of proper problems have come into being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ownship power,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the basic regime's
    illegal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its cadres' grave corruption, the weakening of its social control
    ability and the deviation of its economic function. Some of these problems have obvious
    historical marks such as the cadres' corruption (The cadres are the owners and the
    administrators of the township political power.), and others, such as illegal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re new problems met in the current course of rur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What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s thai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se problems
    
    
    are not only the basic regime's tendencies of the Deviation From the Land and the Deviation
    From the Peasants and their proper legal crisis, but also the crisis of the CPC's gover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the crisis of the whol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fter a period of evolvement in
    certain conditions.
    
    The main task of Chapter Three is to illustrate the causes to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The dissertation has enumerated four main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d the basic
    regime's administrati
引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
    白钢等:《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陈吉元等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
    陈文科等:《中国农民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先奎:《邓小平治国论》,华夏出版社,1997年。
    程贵铭等主编《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刁田丁:《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法律出版社,1989年。
    刁田丁等编著《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
    董郁玉等:《政治中国:面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杜虹:《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
    端木美等:《法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农民·妇女·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分析》,人民出版社,2000年。
    方向新:《农村变迁论——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冯干文等主编《新时期基层政权建设》,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高哲等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辜胜阻:《非农化及城镇化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关海庭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韩明谟等:《中国社会与现代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黄卫平主编《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最新突破——深圳市大鹏镇镇长选举制度改革的政治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黄宇光主编《社会主义乡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
    康健:《辉煌的幻灭——人民公社警示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
    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李凡等:《创新与发展——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东方出版社,2000年。
    李景鹏:《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良栋等主编《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李茂岚主编《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
    李铁映:《论民主》,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李溦:《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文治等:《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李雪勤:《民主与改革:新世纪反腐败思路》,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凌志军:《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刘建兰等:《中国西北民族地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刘智峰主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卢跃刚:《大国寡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
    陆学艺等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罗必良:《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农民经济组织的应用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宁乃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简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0—1998年)》(上 中 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9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钱杭等:《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一项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
    秦晖等:《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秦志华编著《中国乡村社区组织建设》,人民出版社,1995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地方人大是怎样行使职权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人事部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等编《地方机构改革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
    任晓:《中国行政改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荣敬本等:《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汝信等主编《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汝信等主编《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汝信等主编《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史卫民:《公选与直选——乡镇人大选举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宋洪远等编著《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演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陶东明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田穗生等编著《乡镇政权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
    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王定国等编《谢觉哉论民主与法制》,法律出版社,1996年。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王浦劬主编《政治与行政管理论丛》(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王振耀:《中国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探索》,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王仲田等主编《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
    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20世纪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阎林:《政府组织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杨桂华:《转型社会控制论》,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袁亚愚编著《新修乡村社会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厚安等主笔《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1995年。
    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张立荣:《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赵辰昕:《乡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处编《乡镇党委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组织部课题组:《中国调查报告(2000—2001)——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农村组织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中央纪委办公厅:《政务公开》,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
    中央政法委编《维护社会稳定调研文集》(内部发行),法律出版社,2001年。
    周沛:《农村社会发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邹树林:《中国农业投入问题研究》,武汉出版社,1994年。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7年。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美]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美]丹尼斯·朗:《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美]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
    [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7年。
    [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美]詹姆斯·R·汤森等:《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日]速水佑次郎等:《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日]猪口孝等编《变动中的民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英]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