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桃源诗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桃花源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陶渊明长期隐居生活的总结,是陶渊明美好理想的现实化。桃花源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是一个真淳真诚的家园。
     自桃源产生以来,后世文人以桃源为母题的作品层出不穷,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桃源。唐代桃源诗作品多,题材较广。反映了唐代桃源诗的丰富与多样。
     唐代的诗人们在他们的诗作中又融入了的自己人生理想和期盼,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新“桃源”,桃源意象有了新的变化,如桃源的仙化、桃源的世俗化。
     唐代桃源诗的兴盛,有佛道思想的影响,唐朝宗教极其盛行,主要以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为主。另外唐代隐逸之风的盛行对桃源诗的产生影响深刻。唐代园林别业的空前繁盛,对桃源诗的兴盛也有重要影响。
     从思想内容上看,有的作品畅想桃源,消解仕进途中的疲惫,抚慰燥热的心灵;有的描写仙境桃源,追求世俗人生的极乐世界;有的则推崇隐逸桃源,渴望隐逸避世的处所。另外还有一些诗歌描写的是与桃源相近的美丽景色。当然,也不乏另类的声音,有的诗歌对桃源的生活不再是充满了向往,而是期望人们能够回到现实中,为国效力。
     通过这些桃源诗,我们能够细细揣摩到唐代文人在大唐盛世下那既要积极入世而又渴望心灵安宁的既复杂而又掺杂着无奈的心境。从中能够体会到鼎盛背后的苍凉。桃源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些诗是诗人们思想最真切的体现,唐人的生活、胸襟、追求在桃源诗中都得到了最好的阐释。
From where it is not imagination but tao yuanming long-term seclusion summary, Tao yuanming was a wonderful vision into reality.《Taohuayuanji》is tao yuanming wrote to his life in the village of generalizations.
     From taoyung a later writers have to work for a prototype taoyung very much. Taoyung the work of the tang dynasty poem more,.From the subject, is widely distributed.
     Taoyuan the tang dynasty poem, buddhism and taoism ideology, religion, the most popular, mainly buddhism, daoism and confucianism. the tang dynasty poet,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even life in the degree of religious influence in their poetry naturally, from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of the spirit of the tang dynasty. another popular taoyuan concluded with the profound effect. the tang dynasty garden villa to an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taoyuan poetry also have important impact.
     From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ome work to taoyuan desirous, the health work, heat exhaustion of fairyland Taoyuan; some are mundane life and the pursuit of the highest; others, yearned for concluded taoyuan concluded from the premises. in addition, some of the poem depicts taoyuan close to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course, is not a poem showed taoyuan yearn of Taoyuan in a cry of admiration, or lack of different sounds to taoyuan life is no longer a dream, but expect people to return to labor.
     Taoyuan through these poems we are able to ponder carefully to the tang dynasty, scholars in datang that we must actively in all, and longing for peace of mind is both complex and with a helpless. we convey to read these works, from able to realize its back. the desolate Taoyuan poem ideologically or in art is a highly successful. these poems are poets and the most real, karaudo life, too, seekingTaoyuan poem for the best explanation.
引文
①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336页.
    《钟嵘诗品讲疏》,成都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78页.
    ①陶潜,《桃花源记并诗》,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338页.
    ①陶潜,《桃花源记并诗》,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338页.
    郭鹏,《唐代桃源诗研究》,硕士论文,2008
    ①陈炎、李红春,《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年4月,25页.
    郭鹏,《唐代桃源诗研究》,硕士论文,2008年.
    卫凭《唐王尾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揭》,《全唐文》卷三零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7年版,679页.
    ①钱钟书,《谈艺录》,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245页.
    ②胡震亨,《唐音葵签》,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267页.
    ①李红霞,《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第121页.
    ②郭鹏,《唐代桃源诗研究》,硕士论文,2008年.
    清王先谦《读吴宪斋尚书桃源记·书后》,《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359页.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343页.
    ②王润华,《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44页.
    郭鹏,《唐代桃源诗研究》,硕十论文,2008.
    ①林继中,《田园夕阳话晚唐》,漳州师院学报,1994第3期,56页.
    ①刘洁,《唐诗题材类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333页.
    吴乔,《围炉诗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7页.
    ②李红霞,《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105页.
    ③李红霞,《论唐代同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第121,122页.
    郭鹏,《唐代桃源诗研究》,硕士论文,2008.
    [1]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2005年重印。
    [2]程千帆主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3]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李白、杜甫著,《李太白集杜工部集》,张式铭标点,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
    [6]辛文房,《唐才子传》,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陈新璋,《孟浩然论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9]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北大中文系,《陶渊明诗文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11]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倪木兴选注,《初唐四杰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孙学堂,《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吴明贤、李天道,《唐人的诗歌理论》,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版。
    [15]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17]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毕宝魁,《隋唐生活略影》,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年版。
    [19]吴在庆,《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版。
    [20]傅道彬、陈永宏,《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24]陈引驰,《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5]李红春,《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年版。
    [26]李格非著,《洛阳名园记》,冷文校订,曹法舜,董寅生,陈万绪编纂,洛阳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
    [27]孙琴安,《唐诗与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高林广,《桃与仙——唐诗文化一题》,《汉字文化》,2005年第3期。
    [2]高林广,《唐人陶渊明批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刘中文,《异化的乌托邦--唐人“桃花源”题咏的承与变》,《学术交流》,2006年第6期。
    [4]卢晓河,《唐人慕道与“桃源”意象之仙化》,《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5]苏燕,《千载桃源梦世外人间情》,《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6]李剑锋,《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3期。
    [7]郭鹏,《唐代桃源诗研究》,硕士论文,2008。
    [8]李剑锋,《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3期。
    [9]李红霞,《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10]李红霞,《桃源意象之原始及其文化内涵》,《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1]李红霞,《论唐代桃源意象的新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2]赵山林,《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结》,《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
    [13]何胜利、朱宪超,《桃源母题的异代阐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4]宁稼雨、牛景丽,《人境·仙境·心境》,《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5]沈洪良,《陶渊明对中唐文人的影响及成因》,《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4期。
    [16]强天政,《陶渊明“桃源理想”探析及反思》,《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7]罗云芳,《唐宋词桃源意象的美学意蕴》,《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8]刘明华,《桃源望断无寻处》,《殷都学刊》1994年第1期。
    [19]韩国良,《论陶渊明的桃源境界》,《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0]张楠,《论初唐诗人王绩的诗酒世界》,《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1]吴在庆,《略论唐代隐逸诗歌的特色》,《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2]查正贤,《唐代隐逸与诗歌研究》,《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5期。
    [23]王红梅,《略论道教之“出世”“入世”》,《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23期。
    [24]苏家寅,《试论道教之缘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5]郭鹏,《唐代桃源诗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8。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