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视角下的乡村改造与回应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山东省临沭县为个案,以临沂市和临沭县档案馆的相关文件以及本人在临沭县进行的田野调查的录音及笔录为主体资料,以不同时期的乡村主流话语为切入点,深入地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政权过程中及取得全国政权之后对乡村社会进行的改造及乡村社会的回应。乡村主流话语的变迁轨迹是本论文的基本线索。
     本论文借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领域兴起的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以话语分析为研究社会问题的工具,探讨乡村话语变迁背后的政治变迁逻辑。
     除导论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交代临沭县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以及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前的乡村社会的特点并简要梳理该时期主要的乡村话语。
     第二章主要考察土改时期的乡村话语的特点,从三个主题词——“诉苦”、“翻身”、“动参”入手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土改,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阶级话语”嵌入到乡村社会中,实现了对乡村小农民众的政治动员。并通过阶级划分实现了对旧的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构,确立了新型的等级秩序。进而运用“阶级话语”动员农民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夺取政权的战争。土改时期乡村话语的主要特点是“阶级话语”对乡村小农社会的嵌入,这一话语特点其背后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土改成功地获得了进入乡村小农社会攫取资源和整合农民的合法性。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从“合作化”到“文革”时期的乡村话语的特点。认为这一时期乡村社会话语的特点是:“国家话语”的灌输、渗透和嬗变。这一话语特点所折射出的政治逻辑是,国家通过“集体化”的手段对乡村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乡村社会自身的弹性始终抵御着这一改造。这种抵御却招致了国家更强形式的全面控制(人身控制、意识形态控制)。但是国家的这种强力的控制的最大弱点是无法持久,随着文革的结束和人民公社的解体而消解。
     第四章主要探讨“文革”结束后,“革命话语”在乡村社会的消解的过程。反映出国家放松对乡村社会的全面控制后,乡村社会对这一状况的适应需要有个过程。
     第五章考察改革开放后,乡村社会的话语的新的特点,即“多元话语”的格局。主要选取了“经济”、“干部腐败”、“村民自治”、“计划生育”、“治安”、“关系”六个乡村社会较为流行的话题进行剖析。这种“多元话语”格局实际上体现出改革开放后,国家(中央政府)、基层政府(乡镇)、与农民(自主农民)之间的博弈与互动关系。
     总之,通过“乡村话语”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的改造及乡村社会的回应的图景。这一图景以1978年推行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点。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共产党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对乡村社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改造过程中,国家处于强势,乡村社会处于弱势。尽管乡村社会始终在抵御着这种改造,但这种抵御是十分有限的。无法逃脱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全面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是以推行政策的方式对乡村社会进行混合型现代化改造。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力量在生长,自主性也增强了,
On the base of the case study of linshu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rural dominant discourse in different periods as incisive point, the thesis deeply discusses CCP's rebuilding and reflection to the rural society in the process to obtain the regime and after that. The main data come from the relative in linyi and linshu archives, the records and notes of my field investigation in linshu county. The basic clew is the vicissitude of rural dominant discourse.
    The thesis used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which rose in 70's in 20 centuries linguistic realm, taken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 tool of social problem research, inquired into the political change logic back of the village discourse change.
    In addition to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full text is totally divided into 5 chapters. Chapter 1 explains the geography environment, history origin of Linshu Count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 society before C.C.P. promotes the land reform and that period main country discourse.
    Chapter 2 mainly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 of rural discourse in land reform, which was analysed from three key words "tell bitterness", " liberation ",
引文
山东省临沂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山东省临沭县档案馆馆藏档案。
    山东省临沭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沭县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
    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临沂历史大事记1949、10—1999、12》,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中共临沭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临沭历史大事记1949、10—1998、12》齐鲁书社2000年版。
    政协临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临沭文史资料》。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的土地改革》,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八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临沂市档案馆编内部资料《临沂地区改革进程记事》。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政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一政治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彭真文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季广茂著:《意识形态视域中的现代话语转型与文学观念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版。
    [英]乔纳森·波特、玛格丽特·韦斯雷尔著,肖文明、吴新利、张擘译:《话语和社会心理学——超越态度和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2003年版。
    [英]雷蒙·威廉斯著,刘建基译:《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英]汤普逊著,覃方明、渠东、张旅平译:《过去的声音——口述历史》,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介白著:《新著修辞学》,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
    金耀基著:《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郑大华著:《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著,顾速、董方译:《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邹谠著:《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和微观行动的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费孝通著:《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杨念群著:《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
    涂纪亮著:《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法]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等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法]利奥塔著,车槿山译:《后现代状态》,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王浦劬 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英]伯特兰·罗素著,靳建国译《权力论——个新的社会分析》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美]罗伯特·A·达尔著,王沪宁、陈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7年版。
    [美]托马斯·戴伊著,张维等译《谁掌管美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宋定国主编《新编政治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郑杭生著《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英]赫伯特·斯宾塞著,谭小勤等译《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邹永贤编《国家学说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于建蝾著:《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项继权著:《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河南南街、山东向高和甘肃方家泉村治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仝志辉著:《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秦晖著:《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杜赞奇著:《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周锡瑞:《把社会、经济、政治放20世纪中国史》,载《中国学术》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02页。
    [美]周锡瑞著, 张俊义王栋译《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张仲礼著:《中国乡绅——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美]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著,陶鹤山译,《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何高潮著《地主·农民·共产党—社会博弈论分析》,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胡素珊著,王海良等译,金光耀校:《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英]伯特兰·罗素著, 靳建国译《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美]韩丁著,韩惊等译,邱应觉校:《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徐勇著《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罗平汉著《农村人民公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罗平汉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张乐天著《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8页。
    [美]摩尔根著:《古代社会》,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荣敬本、崔之元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应星著:《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李汉林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温铁军著:《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美]斯科特著,程立显、刘建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格林、沙皮罗著,徐湘林 袁瑞军 译《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英]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英]史蒂文·卢克斯著, 阎克文译《个人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刘少杰著:《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2年版。
    [英]阿克顿著,侯健,范亚峰译《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页。
    [美]E·A·罗斯著,秦志勇,毛永政译:《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美]迈克尔·E·罗洛夫著,王江龙译:《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英]约翰·密尔著,程崇山译:《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德]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静著:《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彭佩云著:《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
    冯天立等著:《人口控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年版。
    李银河著:《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杨懋春:《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刘志琴编《文化危机与展望》,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杨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们出版社2001年版。
    林耀华著;《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马若孟著,史建云译:《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美]I·柯鲁克、D·柯鲁克著,安强译:《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王铭铭著:《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折晓叶著:《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潘维著:《农民与市场——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张厚安、徐勇主笔,项继权、吴毅、张劲松等著《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杨龙著:《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经济与社会支配的类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罗威廉著:《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邓正来、杨念群译,载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载《历史研究》2001—5。
    [美]黄宗智 著:《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
    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邓正来著:《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们出版社1997年版。
    王先明、常书红:《晚清保甲制的历史演变与乡村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关系变化》,载《史学月刊》2000年第5期。
    梁治平:《习惯法、社会与国家》,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杨念群:《近代中国史学研究中的“市民社会”》,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年版。
    黄树民著:《林村的故事》,三联书店,2002年版。
    李里峰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变动中的国家、精英与民众——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1945—195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4年6月。
    李康:《西村十五年:从革命走向革命—1938—1952冀东村庄基层组织机制变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论文,1999年6月。
    王友明:《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论文,2004年4月。
    方惠蓉:《对农村社区三种心态的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学位论文,1997年6月。
    程秀英:《诉苦、认同与社会重梅——对“忆苦思甜”的一项心态史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6月。
    李放春:《历史、命运与分化的心灵——陕北骥村土改的大众记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论文,2000年。
    任道远:《革命形式之下的阶级斗争——从农民行动的角度看土改时期的阶级斗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论文,2002年.
    王春超:《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解释——基于湖北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徐勇“中国民主之路:从形式到实体——对村民自治价值的再发掘”,载《开放时代》2000年第6期。
    徐勇“圈子”,载《开放时代》2002年第1期。
    徐勇:“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载《开放时代》2003—1。
    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载《学习与探索》,2005—4。
    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的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孙立平:“改革前后中国大陆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2月号。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载《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载《中国学术》第4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述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 载《国外社会学》,1998—4、5。
    武力:“略论土地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塑”,载《中国土地改革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
    萧功秦:“意识形态创新与政治稳定”,载《上海理论内刊》1995年第2期。
    季广茂:“舌头的诡计与权力”,载《书屋》2005—6。
    徐增阳“‘民工潮’的政治社会学分析”,载《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强世功:“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载《比较法研究》,1998—3。
    郑卫东:“‘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载《中国农村观察》2005—2。
    张小劲:“‘中国农村研究:交流与沟通’——学术会议述要”,载《社会主义研究》,1998—4。
    张佩国:“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载《中国农史》,2003—2。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载《社会学研究》2004—5。
    翟学伟:“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概念、个案及其分析”,载《浙江学刊》2002—3。
    张乐天:“国家话语的接受与消解——公社视野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社会学研究》2001—6。
    张鸣:“热闹中的冷想”,载《读书》2001—3。
    郑萍:“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东郑庄的人类学个案分析”,载《读书》2005—7。
    Schiffrin. Deborah: Approachs to Discourse.(Blackwell publishers 1994.
    Hunt.Lynn Avery: Politics, culture, and class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1984, PP72.
    Schoppa, R. Keith: 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p.6
    Mary backns,rankin: some obsernationsona Chinese public sphere'; in modern china, vol.19,No.2 (April 1993),p.159.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Siu, Helen F.: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 : 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1989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