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二元论:人格权基础理论的再诠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格是民事主体的法律资格,而人格权具有更大的活跃性,它保护所有与民事主体行为与精神活动的自由和完整性相关的利益,人格权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决定了人格权法的独立。人格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之前对于人格权的理解往往限于人格权是一项非财产性的人身权利,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由于对人格权属性的不同理解,许多学者在如何在民法典中规定人格权问题上展开了较为激烈的争论。本文即是针对旧有民法理论对人格权基本认知存在的不足,提出人格权二元论。
     人格权二元论是指人格权并不是一项单一性的权利,而是在权利性质、权利客体和权利特征上都具有二元性的权利。
     本文第三章是对人格权二元论的展开论述。
     首先,围绕人格权的权利性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由于人格权关注的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人本身,因此并不是单一的法律对人格权进行规范。宪法和民法涵盖了人格权利的保护,宪法上的人格权主要是一种宣示性的权利保障,并主要防止公权力对人格权的侵害,民法上的人格权则是规范民事活动中私人领域对人格权的保障。二者并不冲突,人格权的宪法属性并不妨碍民法对人格权的详尽保护。
     其次,主要讨论人格权不仅具备传统民法所界定的人格利益,即非财产利益,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法商法化的趋势已具备了一定的财产利益,这些财产利益突出表现在对商事人格权的出现上。
     再次,从一般人格权理论出发,本文还提出一般人格权事实上蕴含着对人格权的概括保护原则,而同时对于具体人格权,本文不赞成权利的泛化,强调具体人格权法定,从而形成人格权的概括保护与具体法定结合的特殊法律规制方式。
     在阐述了人格权二元论的具体内容后,针对于人格权发展的特点,文章强调人格重于财产是民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人格权在主体、客体和救济方式上不断得到扩张。
     附件是对人格权立法和司法问题的收集和评论,立法方面主要是对现有民法草案中人格权的规定进行逐条评议,司法方面是按照不同人格权整理了较有影响的案例,以供进一步研究分类参考。
Personality is the legal qualification of civil legal subject, and personality right is more active, it protects all the right that is concerned with behavior and spiritual campaign freedom and integrity,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dues to the independence and system of personality right law, As a very important civil right, personality right was defined a non-property , personal right. During civil code was being made, many scholar disputed that how describe the personality right in the code.
     The paper putted forward the dualism of personality right, a new theory, which means the personality right is not a simply right but a dual right about the attribute, object and its character. The chapter three disser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theory primarily.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attribute of personality right, it is not only a constitutional right but also a civil right, because the core of the right is person,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all law, and the purpose of constitution is preventing it from public right, the civil law is private.
     Secondly, personality right includes not only personality benefit but also economical benefit. The commercial personality right is the embodiment.
     Thirdly, refering to the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 the reason of it has had development is that it place implication protect principle extensively. but this a wrong action that everyone can define a new idiographic right.
     And then, the trend of the personality right in the civil law is that personality overweight property, and the subject, object and the way of relief are all being distended in modern civil law.
     The appendixes, one is the comment on the personality law in the Chinese civil code draft, And the other is the collection of the influential case of personality.
引文
1 陈云生:《现代民法对公民人格权保护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载《国外法学》1982年第6期。之后较早的论文还有张宁:《谈谈法人人格权的法律保护》,载《河北法学》1986年第2期;刘鹏:《论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民事责任》,载《法学》1987年第3期;史浩叫:《论法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载《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王冠:《论人格权》,载《政法论坛》1991年第3、4期;张谷等:《法人人格权受侵害可否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载《政治与法律》1992年第6期等。
    2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 http://c52.cnki.net/knsS0/Navigator.aspx?ID=CJFD。
    3 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地位》,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 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5 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地位》,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6 参见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 参见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8 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 杨立新:《论人格权请求权》,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11 薛军:《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12 熊偦龙:《权利,抑或法益?一般人格权本质的再讨论》,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26期。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四编,可参见附录一。
    14 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载《法学订论》2002年第1期。
    15 关于罗马法中的人格概念可参见粱展欣:“论罗马法上的人和人格”,载中国私法网,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60130-131315.htm访问时间2006-1-3019:46
    16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Philosophic des Rechts : die Vorlesung von 1819/20 in einer Nachschrift,Frankfurt/M. : Suhrkamp, 1983,S34.转引自蒋学跃:“人格与人格权的源流”,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1303 访问时间 2007-2-27 14:54
    17 [日]村上淳一:《德国“市民社会”的构建》,法学协会杂志,86卷8号,昭和45年。转引自(日))星野英一著,王闯译:“私法中的人”,载《民商法论从》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18 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我国台湾学者也认为权利主体和人格含义是相同的。参见施启扬:《民法总则》,台湾大印刷厂1993年版,第65页。
    19 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载《中国民法百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 E.H. Perreau. Des Droits de la Personnalite, 8 Rev. Trim. Droit Civ. 501 (1909). See Adrian Popovici,Personality Rights-A Civil Law Concept,Loyola Law Review, Summer, 2004,50 Loy. L. Rev. 351.
    21 有人会认为侵权行为法已经町以达到这—作用,但应该注意的是,侵害行为法仅达到了保护途径的弥补而非权利确立的弥补。
    22 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23 该定义参阅了申政武先生观点,他将人格权理解为“权利主体享有的行为与精神活动的自由和完整,它的基本观点在于人的社会性,在法律上则表现为权利主体自身在动态方面的安全。”见申政武:《论人格权及人格损害赔偿》,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24 德国民法典未规定人格权的一个原因便是德国法学家认为人格权的内容无范围无法予以充分明确确定,而这有悖于德国民法所推崇的精确性。参见[德]埃曼:《德国民法中的一般人格权制度》,邵建东等译.载梁慧星编:《民商法论丛》,香港金桥文化有限公司,第23卷。
    25 [美]霍贝尔:《初民的法律——法的动态比较研究》,周勇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页。
    26 [美]霍贝尔:《初民的法律——法的动态比较研究》,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27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页。转引自朱振、都本有:《人格权的伦理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3期。2民法大全选译》,费安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转引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页。
    29 转引自魏义霞:《人学源头:古代哲学视界中的人》,《学术交流》2001年第1期。
    30 关于新教精神和近代社会的发述,参见[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奉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版。
    31 [日]星野英—:《私法中的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32 E.H. Perreau. Des Droits de la Personnalite, 8 Rev. Trim. Droit Civ. 501 (1909). See Adrian Popovici,Personality Rights-A Civil Law Concept,Loyola Law Review, Summer, 2004,50 Loy. L. Rev. 351.
    33 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载《中国民法百年回顾与前瞻学木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4 Francois Rigaux. La protection de la vie privee et des autres biens de la personnallte 611-17 , Bruylant 1990.See Adrian Popovici, Personality Rights-A Civil Law Concept,Loyola Law Review, Summer, 2004,50 Loy. L.Rev. 351.
    35 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载《泫学研究》2003年第4期。
    36 粱慧星:《松散式、汇编式的民法典小适合中国国情》,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37 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38 梁慧星:《民法典不应单独设立人格权编》,载《法制日报》2002年8月4日。
    39 刘昕杰:《人格权的有限让度》,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0 刘昕杰:《商事人格权独立理论反驳》,载《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41 尹田:《人格权的本质》,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42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和应,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2页。正如作者所形容的,公民基本权利是宪法的“目的地”。
    43 [美]波斯纳:《司法/正义的经济学》,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4。
    44 参见姜士林、陈玮主编:《世界宪法大全》(上篇),中国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第621页。
    45 [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吗蒂:《世界法的三个挑战》,罗结珍、郑爱青、赵海峰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2页。
    46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政治组编:《中国宪法精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47 转引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4页。
    48 Quint:Free Speech and Private Law in German Constitutional Theo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Law Review,
    48:247-347 at 261.转引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0页。
    49 [中国台湾]法治斌、董保城:《中华民国宪法》,台湾国立空中大学印行1997年修订再版,第146页。
    50 [中国台湾]法治斌、董保城:《中华民国宪法》.台湾国立空中大学印行1997年修订再版,第147页。
    51 《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
    52 [中国台湾]法治斌:《私人关系与宪法保障》,载《政大法学评论》,第27期。
    53 Quint." Free Speech and Private Law in German Constitutional Theo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LawReview,48:247-347at 261. :转引张千帆: (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0页。
    54 参见范健等:《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5 参见程合红:《商事人格权—人格权的商业利用与保护》,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57 陈梦坤:《商事人格权概念构建方法检讨》,载《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8 当然也有学者持反对观点,认为实质上法人的人格权是一种财产权且无专属性,故法人没有人格权并不存在,参见尹田:《论法人人格权》,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如果不承认法人的人格权那么也不存在讨论商事人格权的问题,故在本文的论述中是以法人有人格权为立论前提,反对法人人格权的观点不在逻辑上构成反对本文观点。
    63 [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
    64 详细的论证参见[美]波斯纳:《正义/司法的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以及林立《波斯纳与法律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65 刘晓春:《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民事责任的制度比较与经济分析》,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ww.chinalawinfo.com/research/academy/details.asp?lid=753,访问时间:2006-5-9,12:21
    66 关于人格权的演进模式,参见第二章。
    67 [美]H·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4页。
    68 外部性,足指对他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对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是进行补偿,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参见[美]保罗·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535页。
    70 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71 [国台湾]苏俊雄:《契约原理及其应用》,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6页。
    72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困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王利明编:《人格权法新论》,古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等:粱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姚辉:《人格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
    73 毛小能、赵英敏:《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载《中外法学》2000第5期。
    74 迄今为止,对于人格权法基本原则的文章仅有屈茂辉先生的“论人格权法的基本原则”一文。但正如后文关于确立标准和方法所论述的,该文对于人格权法基本原则的概括存在着混乱。如该文认为“人格权神圣”是第一个基本原则,但事实上所有私权都是神圣的、所有权利、乃至权力都是神圣的,因此不能作为人格权法的基本原则。参见屈茂辉:《论人格权法的基本原则》,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2期。而几乎所有的民法学教材和专著都没有涉及这一问题。
    75 [德]埃曼:《论一般人格权的结构》,乔文豹、史仲阳译,邵建东校,载《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南京大学出版社96/97年次。
    76 王小能、赵英敏:《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
    77 人大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四编)》载于法律思想网www.1aw-thinker.com
    78 例外的是越南民法典对于人格权的规定,但其中很多规定己超出了我们所理解的人格权的范围,一部分可以作宪法的基本权利,如过徙自由权:一部分似乎没有必要,如分别确定了姓名确定权和姓名更改权,其确认的人格权多达三十多项。这样冗长的规定与其民法典一共仅有838条相比显得不太协调。参见《越南社会主义民法典》,吴尚芝译,卢蔚秋校,中国法制出版社、香港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
    79 姚辉:《权利不能承受之轻》,载杨立新编:《民商法前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页。
    80 王利明:《侵权与违约的区分标准》,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2期。
    81 例如关于所有权的规定是应该基于“反映现实”而按所有制进行划分,还足应当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按各国通行做法一视同仁予以规定,这是关系我国民法典生命力的大问题。
    82 关于人格升位的问题可参见王建平:《民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5—587页。
    83 王利明:《人格权法的发展与我国的民事立法》,载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345/ca289188.htm。
    84 参见《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85节。
    85 田志方:《人格权扩张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吴洪副教授,第39—44页。
    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王利明等: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王利明,杨立新等:人格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王建平:民法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2005
    杨立新:人格权专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周枬: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黄风:罗马私法导论,
    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徐国栋编: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地位,法学研究,2003(2)
    马俊驹: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法学研究。2004(6)
    杨立新:论人格权请求权,法学研究,2003(6)
    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法学研究,2003(4)
    薛军: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法商研究,2004(4)
    熊偦龙:权利,抑或法益?一般人格权本质的再讨论,比较法研究,2005(2)
    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中国民法百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
    蒋学跃:“人格与人格权的源流”,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
    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1303 访问时间 2007-2-27 14:54
    陈民:论人格权,郑于波主编:民法总则论文选揖(上),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谢铭洋:论人格权之经济利益,智慧财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9
    (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张新宝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王闯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Adrian Popovici. Personality Rights- A Civil Law Concept.Loyola Law Review Summer.2004.50 Loy. L. Rev. 349.
    Conrad Nest.Trend and Development: From "ABBA" to Gould:. A closer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 Canada.Review of Current Law and Law Reform.1999.5 Appeal
    Eric H. Reiter.Personality and Patrimony: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the Right to One's Image.Tulane Law Review.Febrnary.2002.76 Tul. L. Rev. 673.
    Elisabeth Logeais,Jean-Baptiste Schroeder.THE FRENCH RIGHT OF IMAGE: AN AMBIGUOUS CONCEPT PROTECTING THE HUMAN PERSONA.LOyola of Los Angeles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1998 18 Loy. L.A. Ent. L.J. 511
    姚辉:人格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1996
    张建:人格权的本质及其立法模式问题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5
    王彤:论隐私权,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
    田志方:人格权扩张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朱体正:论冠名权,河南大学硕十论文,2005
    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总则编),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人格权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意大利民法典
    瑞士民法典
    日本民法典
    魁北克民法典等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