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污染转移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跨国污染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实现的。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急切心理和在环境成本上的劣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危险废物、淘汰落后设备和产品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达到转移污染后果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目的。跨国污染转移虽使转移方减轻国内环境压力、获取丰厚利润,但却使受让方国内环境遭受破坏、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危害当地人民健康,更将削弱受让方经济发展潜力,对受让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防范跨国污染转移已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除去前言和结论,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概述跨国污染转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通过跨国污染转移定义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跨国污染转移的四要素。同时,分析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跨国污染转移的三种主要途径以及跨国污染转移对我国国家环境安全的影响。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跨国污染转移的责任制度,通过分析国家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提出跨国污染转移国家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采取严格责任,并指出跨国污染转移国家与企业需承担的责任形式。
     第三章分析了有关控制跨国污染转移的国际立法、WTO的环保例外权以及美国和欧盟有关控制跨国污染转移的国内法。
     第四章通过梳理我国相关法律体系,总结出我国现行控制跨国污染转移法律体系的局限性,建议通过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及相关外资项目管理立法、提高我国环境标准和构建国内环境税制度等途径进一步完善我国控制跨国污染转移的法律体系。
Trade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direct causes of inter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eager to improve economic level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costs is lower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so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continuing to export hazardous wastes, pollution equipments and products, high-density polluting enterprises. By mitigating thei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ransferring the responsibility and pollution consequenc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originally should be taken by developed countries themselves. China is on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because of its poor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imperfect legal system, China has become the goal of pollution transfer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e must do a great many researches immediately an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natural resources and people’s environmental right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legal meaning and the main types of inter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to reveal its reasons and nature. 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legislation and adjudicative practices of our country, I will provide some feasible measures to against the inter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except the preface and the conclusion:
     Chapter 1 ,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basic types of inter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By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ncepts of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transfer, we indicate its indispensable five elements. There’re three types of pollution transfer: exporting wastes directly, polluting products and equipments international transfer, exporting high- density polluting enterprises.
     Chapter 2,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reasons and nature of in inter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by angel of view of ecology, economics and law. The pressure of improving economic level is the direct reason and the huge gap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makes the transfer behavior exist in a very long time. By analyzing the reasons and nature of transfer behavior, I declare that violates the other ones’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demonstrating the injustice of inter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and the justice of transfer behavior control.
     Chapter 3 ,analyzes the urgent and serious conditions on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transfer in China. As on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legislation of nvironmental law is issued later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So China becomes the most convenient place and safe harbor of pollution transfer.
     Chapter 4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remedial measures in our country. By concerning on current law against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transfer,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fects of the recent regulations. We should perfect our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system and at the same time, by using exception right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will build a Green Trade Barrier or other proposal to avoid Pollution wastes being transferred into our country. Especially under the pressure of inter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and the Green Trade Barrier, setting up green barrier us a great activity and it is significant.
引文
1.孙吕兴、曹树青:《环境污染转移探析—污染转移的内涵、途径、本质与调控》,合肥工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122页。
    2.李挚萍:《加入WTO后我国控制外国污染转移法律对策的调整与完善》,《环境保护》,2000年第12期,第6页。
    3.包晴:《污染转嫁问题的法律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64页。
    4.杨永芳:《政府在污染转移中的环境责任研究》,提交“2007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的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07年8月12日—15日,第1287页。
    5.廖艳:《跨国环境污染转嫁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6.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19至21页。
    7.谭露:《FDI条件下我国应对跨国污染转移的策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21期第245页。
    8.沈绿野:《在WTO框架下对我国面临的跨境污染输出问题的法律思考》,法律图书馆http://www.law-lib.com/,2009年2月1日浏览。
    9.佚名:《刍议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分析和对策》,载于http://www.lunwenxlx.com/Article/hyjj/20100110165636.html,2010年2月6日浏览
    10.宋颖、刘蕊西、赵健:《浅析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对策》,载于《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5期。
    11.江荣义、郑友贤:《制药业环保形势严峻药厂试新药异味致吐》,载于http://info.pharmacy.hc360.com/2009/03/19082676942.shtml, 2010年3月19日浏览。
    12.薄燕:《环境问题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研究》,2002年第2期,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2010年1月5日浏览。
    13.汪洁:《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转移问题浅析——以江苏省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4期。
    14.《中国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高耗污染行业减轻环境压力》,自动化在线http://pv.autooo.net/law/20747.html,2009年5月6日。
    15.周珂、王权典:《我国生态安全应对加入WTO挑战的法律研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minfa/060928/0930049.html,2010年1月20日浏览。
    16.王曦:《国际环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05:37。
    17.林娜:《国际投资中的环境法律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
    18.雷缪蕊:《域外私人行为的国家责任》,福建省法学会http://www.fjsfxh.com.cn/index.asp,2010年3月10日浏览。
    19.《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
    20.赵建文《越境转移有害废物的国际责任》,《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
    21.张国平:《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意蕴》,中国民商事法律http://www.civillaw.com.cn/,2010年3月5日浏览。
    22.吴国刚:《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3.朱慈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学研究》,1998年5月第83页。
    24.史际春、肖竹、冯辉:《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上)》,中国劳动和社会法律保障网,http://www.cnlsslaw.com.cn/,2010年3月19日浏览。
    25.潘静成、刘文华主编,《中国经济法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26.王铁崖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一国际法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第252页。
    27.凌芳:《污染转嫁国际法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28.夏思扬、代贞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浅析》,正义网http://www.lawtime.cn/,2010年3月21日浏览。
    29.孔祥俊:《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
    30.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第三版,第381页。
    31.林灿铃:《国际法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47页。
    32.杨莹、王彦昕、杨留强:《论环境责任的重构》,《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33.胡峰、陈彬:《污染转移的法学解读》,《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4期第113页。
    34.国际常设法院:《国际常设法院判例集》A辑,第17册,第29页。
    35.罗丽敏:《论我国面临的跨国污染转移问题及其对策》,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36.林云华、冯兵:《欧盟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jingji/090223/11423031.html,2010年9月12日浏览。
    37.万志前:《GATT/WTO环保例外条款研究》,论文大全,http://www.lw23.com/lunwen_632803102/,2010年9月14日浏览。
    38.姜晓丽:《论WTO规则的基本理念》,《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0期。
    39.赵秀莉:《WTO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3月。
    40.陈晴、张骥:《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利用与挑战》,中国环境法网http://www.riel.whu.edu.cn/article.asp?id=25048,2009年10月27日浏览。
    41.沈鸿:《从WTO规则看“绿色贸易壁垒”及中国的对策》,论文天下http://www.lunwentianxia.com/,2010年3月22日浏览。
    42.魏森、谢燕:《论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体系和渊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本)》,2001年第6期。
    43.马小军:《WTO环境争端解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载于http://www.eedu.org.cn/Article/academia/papers/sumpapers/200405/1210.html,2010年1月11日浏览。
    44.李小年:《WTO法律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144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版。
    45. European Communities—Measures Affecting Asbesto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Asbestos,DS135,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135_e.htm。
    46.王立波《WTO石棉争议案简介及评析》,无锡普法网http://www.wuxisfj.com/lsfw/,2010年3月22日浏览。
    47.王曦:《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王曦博客http://wangxi7701.blog.163.com/,2010年9月17日浏览。
    48.马绍峰:《美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3期。
    49.范媛吉:《简析欧盟环境法中的源头原则及该原则在中国的实践》,湖南大学法学院,http://law.hnu.cn/bbs/viewthread.php?tid=268,2010年9月11日浏览。
    50.《论欧盟环境法的源头原则》,海嘉律师,http://www.haijialawfirm.com/detail.asp?newsid=153,2010年9月11日浏览。
    51.李耀芳:《污染转移和相关国际立法》,《世界环境》,2000年第2期。
    52.陈彬、钟筱红:《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及其控制》,《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4期。
    53.陈彬:《解读我国新〈外贸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讨论集。
    54.孙佑海:《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新发展》,《环境保护》,2005年第2期第20页至23页。
    55.钟筱红:《维护环境安全、控制外国污染转移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1日出版。
    56.张镝:《防止境外污染转移的法律对策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57.傅京燕:《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4期。
    58.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汇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59.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固体废物管理与法规--各国废物管理体制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60.吕忠梅:《环境资源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1.王曦:《国际环境法资料选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版。
    62.邵津:《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柳炳华(韩)著,马呈元等译:《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4.那力、何志鹏:《WTO与环境保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65.王荣德:《公害与疾病》,健康世界杂志社,1988年版。
    66.钟筱红、张志勋、徐芳:《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7.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68.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69.曹建勇、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0.夏光、冯东方、吴玉萍:《加入WTO与国内环境政策调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1.李仁真、秦天宝、李勋:《WTO与环境保护》,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72.王曦:《主权与环境》,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73.黄晶:《跨国公司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世界环境2002(1)第23-25页。
    74.刘倩、陈祖海:《国际污染转移的成因与对策》,载于《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4期。
    75.于谨凯、邱云秀:《跨国污染转移经济效应分析》,载于《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10期。
    76.杨军:《试论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污染转移问题》,载于《职校论坛》,2008年第18期。
    77.黄东梅、吴俊:《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规制》,载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78.张士元、刘丽:《论公司的社会责任》,载于《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
    79.田祖海、苏曼:《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载于《商业研究》,2006年第16期。
    80.曹树青、王冬平:《环境污染转嫁的法律责任》,载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
    81.余劲松:《论跨国公司责任的法律依据》,载于《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82.解欧:《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污染转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载于中国知网,2009年12月8日浏览。
    83.胡舜、邓勇:《基于FDI的污染密集产业跨国转移研究》,载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84.马士伟、蒋学文:《污染产业跨国转移的经济学分析及对我国的影响》,载于《新疆财经》,2006年第6期。
    85.李慕菡、陈建国、张连众:《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载于《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0期。
    86.武夷山、钟筱红:《GATT1994第20条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与困惑》,载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87.蒋帅:《从案例看GATT1994环境例外条款的适用》,载于《律师世界》,2002年第9期。
    88.潘惜唇:《论GATT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条件和发展趋势》,载于《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
    89.周泳:《试论GATT/WTO法律制度和环境保护》,载于《南开学报》,1998年第3期。
    90.许立颖:《浅评GATT/WTO体制下环境有关的争端解决实践》,载于《当代法学》,2003年第3期。
    91.戚道孟、王俊:《论GATT/WTO法律制度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环保问题》,载于《2002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92.朱晓勤:《世贸组织与市场准入有关的环境措施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93.张瑀:《环境污染转嫁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94.高德耀:《我国环境污染转嫁的法律思考》,载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
    95.周文静:《解决污染转嫁的新视角》,载于《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96.王曦:《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载于《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97.赵晓艳:《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环境安全问题初探》,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98.陈军、张颖《我国防止国外污染转移的现状与对策》,载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99.肖田:《跨界环境污染的国际法律责任》,河海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00.江伟钰:《论跨国自然资源及环境破坏的国家责任和国际赔偿责任确定》,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01.王素芬、黄明健:《我国环境污染转嫁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载于《科技信息》,2006年第4期。
    102. Fred.L.Morrison&W.M.Canoll Muffet,Harzadous Waste in International,Regional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M],409,418,,Fred.L.Morrison&Rudiger Wolffum,eds,2000。
    103. Markusen, J. R.:Costly Pollution Abatement,Competitiveness and Plant Decision [J].Resource Energy Economy 19(1997)。
    104. Jimenes de Arechaga: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Manual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105. William Schneide:The Basel Convention Ban On Hazardous Waste Exports:Paradigm of Efficacy or Exercise in Futility?Suffolk Transnational Law Review,Winter,1996。
    106. Theodore Waugh:Where Do We Go from Here,Fordham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Spring2000。
    107. Rozelia S.Park:An Exa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Racism Through The Lens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Hazardous Wastes,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Spring,1998。
    108.张承佳:《浅谈我国征收环境税的可行性分析》,载于财经界网站, 2010年2月1日浏览。
    109.王谦:《可持续发展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fazhan/100824/1004425.html,2010年10月2日浏览。
    110.《浅析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完善》,教育城http://www.12edu.cn/lunwen/cj/201008/489763.shtml,2010年8月15日浏览。
    111.徐孟洲、谭柏平、谢增毅《中国环境税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2009年10月25日浏览。
    112.张乐颖:《跨国公司污染转嫁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113.佚名:《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程序和内容》,载于http://news.9ask.cn/gjmy/lunwen/maoyi/200909/243146.html,2010年1月10日浏览。
    114.曹培忠:《中国加入GATT/WTO反思系列文章》,载于法律图书馆网,2010年1月11日浏览。
    115.张乃根:《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若干国际法问题》,载于http://www.studa.net/guojifa/060523/09514083-5.html,2010年1月11日浏览。
    116.郭敏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载于http://www.zkxww.com/PAPERS/lunwen/jingjixue/qtxg/200903/7142.html,2010年1月12日浏览。
    117.唐圣华:《WTO争端解决机制探析》,载于http://www.law-star.com/cacnew/200507/25004641.htm,2010年1月12月浏览。
    118.姚婷:《浅论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公众参与原则的完善——以国外环境保护基本法为借鉴》,载于http://www.riel.whu.edu.cn/article.asp?id=29976,2010年1月16日浏览。
    119.汪劲:《从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特征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定位》,载于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75250,2010年1月16日浏览。
    120.张少华、陈浪南:《对于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载于http://www.gxdaixie.com/biye/shuxue/2009/0621/1224.html,2010年2月6日浏览。
    121.邓剑波、陈彬:《我国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问题研究》,载于http://www.riel.whu.edu.cn/article.asp?id=27671,2010年2月10日浏览。
    122.《环境污染责任险将全国推广》,财讯网http://content.caixun.com,2008年2月19日。
    123.姜明:《论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与不方便法院原则以博帕尔案为例》,中国普法网。
    124.秦国辉:《环境责任保险为何叫好不叫座》,新浪财经http://www.sina.com.cn,2009年5月10日。
    ②孙吕兴、曹树青:《环境污染转移探析—污染转移的内涵、途径、本质与调控》,合肥工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122页。
    ③李挚萍:《加入WTO后我国控制外国污染转移法律对策的调整与完善》,《环境保护》,2000年第12期,第6页。
    ④包晴:《污染转嫁问题的法律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64页。
    ①杨永芳:《政府在污染转移中的环境责任研究》,提交“2007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的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07年8月12日—15日,第1287页。
    ②陈彬:《污染转移的法学解读》,提交“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词会”的论文,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05年8月5日——9日,第768页。
    ③廖艳:《跨国环境污染转嫁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①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19至21页。
    ④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第19至21页。
    ①谭露::《FDI条件下我国应对跨国污染转移的策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21期第245页。
    ④汪洁:《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转移问题浅析——以江苏省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4期。
    ①王曦:《国际环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5:37。
    ①林娜:《国际投资中的环境法律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
    ①《奥本海国际法》认为,对私人的行为,国家责任是以过失为基础的,因为通常必须表明,国家在防止损害的发生或惩治违法者方面未表现出相当的注意。详见(英)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406页。另外,柳柄华教授认为,“虽然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文草案第11条第一款中指出国家不对私人行为直接承担国际责任,但这并不说明私人行为与国际责任毫列关系,国家需要履行‘相当注意’的义务”,详见《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
    ②赵建文《越境转移有害废物的国际责任》,《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
    ②吴国刚:《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③朱慈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学研究》,1998年5月第83页。
    ①廖艳:《跨国环境污染转嫁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②陈彬:《污染转移的法学解读》,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④潘静成、刘文华主编,《中国经济法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①王铁崖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一国际法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第252页。
    ②凌芳:《污染转嫁国际法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②孔祥俊:《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
    ④林灿铃:《国际法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47页。
    ①凌芳:《污染转嫁国际法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②杨莹、王彦昕、杨留强:《论环境责任的重构》,《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③胡峰、陈彬:《污染转移的法学解读》,《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4期第113页。
    ④国际常设法院:《国际常设法院判例集》A辑,第17册,第29页。
    ②罗丽敏:《论我国面临的跨国污染转移问题及其对策》,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②《背景资料:〈京都议定书〉》,人民网,2009年12月3日浏览。
    ②罗丽敏:《论我国面临的跨国污染转移问题及其对策》,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①姜晓丽:《论WTO规则的基本理念》,《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0期。
    ②赵秀莉:《WTO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3月。
    ②魏森、谢燕:《论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体系和渊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本)》,2001年第6期。
    ②李小年:《WTO法律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144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版。
    ①马绍峰:《美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3期。
    ③凌芳:《污染转嫁国际法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①李耀芳:《污染转移和相关国际立法》,《世界环境》,2000年第2期。
    ②钟筱红:《维护环境安全、控制外国污染转移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1日出版。
    ①陈彬、钟筱红:《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及其控制》,《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4期。
    ②钟筱红:《维护环境安全、控制外国污染转移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1日出版。
    ①陈彬:《解读我国新〈外贸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讨论集。
    ②廖艳:《跨国环境污染转嫁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①孙佑海:《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新发展》,《环境保护》,2005年第2期第20页至23页。
    ①罗丽敏:《论我国面临的跨国污染转移问题及其对策》,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①陈彬、钟筱红:《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及其控制》,《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4期。
    ②《专家视点:以环境标准建设提升环境管理内涵》,湖北环境保护网,2004年11月9日。
    ③张镝:《防止境外污染转移的法律对策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杨永芳:《政府在污染转移中的环境责任研究》,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287-1291页。
    ①傅京燕:《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4期。
    ②付慧姝、聂小焯:《国外环境税收制度的功能研究》,《企业经济》,2009年第5期。
    ①徐孟洲、谭柏平、谢增毅:《中国环境税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②姜明:《论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与不方便法院原则以博帕尔案为例》,中国普法网,2010年9月11日浏览。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