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现代性趋势,一是启蒙现代性,一是审美现代性,前者表现为主体性和理性化的确立,及其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与制约;而后者则在美学与艺术领域强调人的灵性、本能与情感需求。审美现代性既是对启蒙现代性的认同,又是对它的对抗,从感性出发捍卫主体性,却又以感性为基础来反抗理性的霸权。作为现代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两种现代性本是同根同源,互为补充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现代性不断按自身的逻辑发展演变,两者间的关系逐渐走向对立和冲突。
     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抗并没有占明显优势:在对启蒙理性批判的过程中过分夸大启蒙理性工具和手段的一面,在理性和感性的关系中,对理性表现出一味颠覆和否定的极端态度;审美现代性在后现代语境中对自身的反思程度弱化;审美现代性促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但其商业化、市场化的现代生产方式更强化了人们生存的物化一面。
     当代视觉文化是由电影艺术开启的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这首先归功于科学技术的支撑,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使艺术成为一种大众都可以参与的日常行为,成了大众商品;科技的应用还为当代视觉文化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化基础,是视觉文化大规模传播的坚固的物质手段基础。同时,消费社会和现代的大众文化是当代视觉文化的现实土壤,因为当代视觉文化顺应了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自身的发展逻辑,视觉文化遂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消费社会和现代大众文化共同掀起了一场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变革,但这次变革的始作俑者来源于市场资本和技术文明的控制,并非启蒙现代性所倡导的自上而下的大众的文化自觉或曰审美自觉,从而导致现代性的理想预期与现实结果之间出现了巨大反差。还有,当代视觉文化自身独特的审美特点,给人们带来了普遍性的审美享受,它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综合性是当代视觉文化的美学重要特性之一,当代视觉文化的强大表现力突出了形象的展示价值,恢复了影像的表达功能,当代视觉文化作为现代科技和艺术的产物,使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有了时代性的变化和提高。大量的视觉化的审美活动,使人的视觉审美能力得到大大的发展,同时激发了人类的情感和想象,不断拓展和唤醒观众们的期待视野。
     当代视觉文化对审美现代性来说既是压力,但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当代视觉文化的发展壮大本身是启蒙现代性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就了当代视觉文化的新局面;同时在视觉文化的发展史上,对个体感性直观的强调也一直是与审美现代性共有的主题。因此在当代视觉文化的身上集结了两种现代性精神,也体现了两种现代性的对立与冲突,当代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化形态,在审美接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当代视觉文化有助于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和谐发展;为审美现代性的反思开拓了群众基础并提供了新的反思视角,并且高超的视觉表达能力能够直观揭示审美现代性孜孜以求的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对审美现代性来说既是压力,但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modernity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One is enlightening modernity, the other is esthetic modernity. The former repres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jectivity and nationality, which produce a great impact and restriction on every aspect of social life, while the other puts the stress on the natural instinct, spiritual emotion of human beings. Esthetic modernity agrees with enlightening modernity, both of them defending subjectivity. However, esthetic modernity sets enlightening modernity as its antithesis against the domination of rationality based on percep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organic parts of modernity, these two modernity trends should work in coord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each of these two trends evolving into a relationship full of strains and conflict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sthetic modernity doesn't have such superiorities in the fight against enlightening modernity and undue stress on the rationality, being tools and means, in the critique of enlightening rationality; holds the extreme negative to rationali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ionality and perception; the weaker of self-examination of esthetic modernity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ist; the commercial and marketable mode of modern production of esthetic modernity promotes the esthetical of ordinary life but gives more emphasis on the materialism of ordinary life.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began with the birth of the movie art in which the imag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owe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promoted the visual culture directly .The mechanism copy technology forced the art become a daily action and commodity, Meanwhile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establish a broad foundation and firm substa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mass culture are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s. Agree with the logic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mass culture,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became the main culture form. But his change was not according to the imagination of enlightening modernity, because of the stress on visual culture conformed to the developed logic and trend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mass culture. However,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has the obvious traits itself .It is a kind of synthetic art which has powerful expressive force and f inspires the imaginations of human beings.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is a huge pressure and a valuable challenge to esthetic modernity, for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is a result of the enlightening modernity, and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has same goals with the esthetic modernity. There are two modernity spirits on the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will enh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lightening and esthetic modernity and will make improvements on the mass foundation and supply of a new angle of self-examination for esthetic modernity; revealing the colorful inner world of human beings which the esthetic modernity assiduously sees with the fantastic power.
引文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6页。
    [1][法]勒内·于格:《图像的威力》,钱凤根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1页。
    [2][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
    [1]转引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周宪,《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宽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3页,第406-409页。
    [1][美]阿里夫·德里克:《全球化、现代性与中国》,《读书》,2007年03期。
    [1]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3页。
    [2][法]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
    [1]Ulrich Beck,Anthony Giddens,&Scott Lash,Reflexive Modernization:Politics,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Cambridge:Polity1996,212.
    [2]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页。
    [1][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2][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1][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2][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宽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59-361页。
    [1][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1][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64页。
    [1][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4页。
    [2][美]杰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页。
    [3][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4页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7页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4页。
    [3][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4页。
    [1][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页。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11页。
    [1][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2][美]哈迪森:《走入迷宫》,冯黎明等译,北京: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版,第197页。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5页。
    [1][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6-17页。
    [1]冯钢:《马克斯·韦伯:文明与精神》,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152页。
    [2]冯钢:《马克斯·韦伯:文明与精神》,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0页。
    [1]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页。
    [1]让弗·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盛宁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125页。
    [1]周宪:《反抗人类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05期。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页。
    [1][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235页。
    [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235页
    [1][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2][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1][匈]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2][匈]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3][匈]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48页。
    1、[法]勒内·于格:《图像的威力》,钱凤根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2、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3、[法]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4、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7、[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9、[美]杰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3、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页。
    1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匈]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17、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后现代转折》(The pos-modern turn)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让弗·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盛宁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9、[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宽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0、冯钢:《马克斯·韦伯:文明与精神》,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Nicholas Mirzoeff: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London:Routledge,1999.
    22.Marita Sturken and Lisa Cartwright:Practices of Looking: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3、Mitchell,W.J.T.:Picture Theor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24、Jay,M.:Downcast Eyes:The Denigration of Vision in Twentieth-Century French Though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25、Ulrich Beck,Anthony Giddens,& Scott Lash,Reflexive Modernization:Politics,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Cambridge:Polity1996.
    26、《视觉文化的转向》,周宪,《学术研究》,2004年02期。
    27、《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周宪,《学术研究》,2003年06期。
    28、《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周宪,《文史哲》,2004年05期。
    29、《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周宪,《福建论坛》,2001年03期。
    30、《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周宪,《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1、《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周宪,《文艺研究》,2005年03期。
    32、《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周宪,《文艺研究》,2000年05期。
    33、《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周宪,《福建论坛》,2001年02期。
    34、《视觉快感与当前中国电影中的视觉景观》,李欣,《中州学刊》,2005年01期。
    35、《审美现代性与视觉文化转向中的电影艺术》,陈晓红刘桂荣,《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6期。
    36、《巴拉兹—视觉文化的开拓者》,焦素娥李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7、《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周宪,《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NGLC 2004-2010.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dd:29 Xueyuan Rd,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 Mail Add: 8324 mailbox 100083
For exchange or info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