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报告
P. 1
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
ZHONGGUO DIZHI DIAOCHA BAIXIANG CHENGGUO
083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报告
一、地质复杂灾害频发
三峡库区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地貌以奉节为界,
分为东西两大地貌单元。奉节以东,以大巴山、巫山山脉为骨架,形成以震旦系至三叠系碳酸
盐岩组成的川鄂褶皱山地,属于以侵蚀为主兼有溶蚀作用的中山峡谷间夹低山宽谷地貌景观。
奉节以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川东褶皱带内,库段地貌严格受构造控制,形成与构造格架
一致的“窄岭宽谷”侵蚀低山丘陵地形。山脊多有碳酸盐出露,其间广为砂岩、泥岩分布。三
峡库区地质构造复杂,河谷深切,地势陡峭,暴雨洪水频繁,为地质灾害发育和发生提供了地
质环境条件。
三峡地区历史自古以来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历史上曾因山体滑坡崩塌多次阻断长江水道,
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据历史记载与考证,三峡库区时有滑坡崩塌发生,且大多发
生在雨季。如:汉永元十二年(公元 100 年)六月秭归山崩;后唐长兴三年(932 年)七月夔州
赤甲山崩;明正德六年(1511 年)七月奉节子溪山崩;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七月秭归沙子
岭崩移;嘉靖三十七年(1558 年)夏新滩北岸崩;嘉靖四十年(1561 年)七月秭归楚王台崩;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九月云阳黄官槽 ( 兴隆滩 ) 滑坡等等。仅秭归县新滩,史料曾记载多次
发生滑坡和岩崩,曾使长江在新滩断航长达 82 年。新滩最近一次滑坡发生在 1985 年,致使长
江干流断航,将新滩镇全部推入长江,江中涌浪高达 39 米,上下游波及 30 千米,摧毁船只 96
艘,死亡 12 人。近些年来,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 1982
年云阳鸡扒子滑坡、1985 年秭归新滩滑坡、1994 年乌江鸡冠岭崩塌、1998 年巴南区麻柳嘴滑坡、
1999 年巫山登龙街滑坡、2001 年武隆县五一滑坡等(图 1),以及水库蓄水以后 2003 年秭归县
千将坪滑坡、2008 年巫山县龚家坊崩塌和奉节县土狗子洞滑坡、2012 年奉节曾家棚滑坡,等等。
自“七五”以来,针对三峡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需求,先后开展了多次大规
模调查排查和评价工作,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征、灾害分布、形成机理及诱发因素。随着调
查范围的扩大及调查精度的提高,调查所掌握的库区地质灾害信息更加详细与全面,为地质灾
害防治规划编制提供强有力依据。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蓄水形成长约 5300 千米的库岸,现已
查出的崩塌滑坡达 5000 多处。库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图 2)。滑坡是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广泛发育于长江及其支流两岸斜坡。崩塌主要是岩崩,发育于碳酸盐岩和
厚层砂岩,主要分布于峡谷区和地形坡度陡峭区域。库区泥石流较少,且单体规模一般较小,
暴发频率不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总体上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突发性、隐蔽性和次生危害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