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报告
P. 5
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
ZHONGGUO DIZHI DIAOCHA BAIXIANG CHENGGUO
格竣工验收,保证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完成,确保了工程按期完工,为三峡水库如期蓄水
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三峡库区二期、三期共组织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4355 个,其中工程治理
项目 689 个(崩塌滑坡治理工程 435 处,塌岸防护工程 254 段 168 千米);搬迁避让项目 568 个,
搬迁 68878 人;监测预警项目 3098 个(255 处实施专业监测),建立了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
测和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科学研究 11 个专题 55 个项目。
三、集中防治成效显著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高了库区地质体稳定性,避免了水库蓄水以后地质灾害规模性集
中发生,保障了公路畅通,以及城镇村落、基础设施和长江航运安全,实现了连续 12 年地质灾
害零伤亡,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存环境,提升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水平,培养和
锻炼了大量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人才,积累了宝贵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和教训,增强了库区和
全国地质灾害防范的社会意识,促进了库区移民稳定和社会稳定,提升了三峡工程的社会形象,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调查评价查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成因机理,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奠定基础
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1986 ~ 1990 年历时 5 年完成了“七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长江三
峡工程重大地质与地震问题研究”。其中设立“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专题,初步排
查了库岸崩塌滑坡的数量和分布,研究了库岸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演化规律,进行了库岸类
型划分及演化机制研究,对蓄水后库岸稳定性和崩塌滑坡稳定性进行了预测评价,对库岸失稳
的危害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自“七五”以来,针对三峡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需求,先后开展了多次大规
模调查排查和评价工作,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征、灾害分布、形成机理及诱发因素。随着调
查范围的扩大及调查精度的提高,调查所掌握的库区地质灾害信息更加详细与全面,为地质灾
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强有力依据。在三峡工程论证期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价的
基础上,2000 年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了三峡库区 20 个县(市、区)的地质灾
害调查,查出 20 个区县所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点分布。三峡工程建设期,国家对三峡库区地质
灾害实施规模性集中防治,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二期规划(2001 年)和三期规划(2003 年)
过程中,开展了规划前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工作和二期移民工程地质安全评价,查明了不同水位
淹没影响区和移民迁建区地质发育情况,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奠定了基础。在三峡水库试
验性蓄水阶段,开展了三峡后续规划前地质灾害调查(2009 年)和地质灾害全面普查工作(2010
年),查明了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和移民迁建区内崩塌、滑坡和不稳定库岸分布情况。
(二)工程治理保护了受蓄水影响的城(集)镇及农村集中居民点的安全,
消除了移民迁建城(集)镇受地质灾害威胁危害的安全隐患,保护了公路交
通和长江航运的安全
对受坝前 175 米蓄水影响的不稳定库岸,规划进行工程防护,涉及保护的县城和县级以上
城市共 21 座、乡镇所在地城镇、场镇共 69 个、农村居民集中点(大村)16 个。共完成不稳定
库岸防护工程 168 千米,切实保护了上述共 90 座涉水城(集)镇及农村集中居民点的安全(图 6)。
696